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指导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引种,本文以分属MGⅠ-MGⅧ的27份北美标准品种为参照,对贵州省主栽品种以及新近选育和引进的品种(系)共23份材料进行生育期组归属研究。通过2011-2014年4年试验,确定23份材料所归属的生育期组在MGⅡ-MGⅤ,其中属MGⅡ的有黔豆4号、黔豆1号、中黄30,属MGⅢ的有黔豆3号和黔豆5号,属MGⅣ的有安豆5号、滇86-5、黔豆2号、黔豆6号、黔豆7号、黔豆8号、黔豆08002、安豆7号、油春06-8、桂春8号、徐豆9号、天隆1号、中黄50、中黄48、中黄42、中黄39、黔豆08014,属MGⅤ的有滇豆7号,大部分试验材料归属于MGⅣ,且划分界限清晰。MGⅡ、MGⅢ界限不明显,归属此2组的材料为模糊分类。本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的科学化以及不同区域间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9月,在浙江省农业厅组织的全省珍稀白叶品种茶品质评鉴活动中,以"中黄2号"为原料制作的轩黄牌缙云黄茶荣获"珍稀白叶品种茶"称号。"中黄2号"(原名缙云黄)来源于缙云县当地群体品种的自然叶色黄化突变株,后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缙云县农业局、缙云县上湖茶业专业合作社联合选育出"中黄2号"珍稀黄化茶树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生种,产量较高,品种优,适制名优绿茶,耐寒性及耐旱性强,适应性强,适宜在全省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14个黄化、白化变异茶树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2020,(2)
对14个白化、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系)生长势、芽叶特性、物候期进行调查,并对叶绿素SPAD、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等进行检测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御金香’和‘水晶白’生长势较好,‘黄金叶’一芽三叶最长,叶面积大小表现为‘梯田1号’‘水晶白’‘梯田2号’,‘黄金芽’和‘黄金叶’的一芽一叶期与对照相当;黄化品种的明亮度L、测色值a和测色值b均高于白化品种;白化品种叶绿素SPAD比黄化品种高;水浸出物仅‘黄金叶’和‘景白2号’≤45%,其他品种(系)水浸出物含量均≥45%;‘梯田1号’和‘梯田2号’茶多酚含量≥20%,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5%,‘梯田1号’、‘水晶白’和‘御金香’的咖啡碱含量均较高,儿茶素总量变幅为7.2%~15.6%,‘梯田1号’和‘中黄3号’的没食子酸含量均最高,‘梯田2号’、‘黄金芽’、‘中黄3号’和‘御金香’的EGCG均≥8%;‘景白2号’、‘中黄2号’和‘中黄3号’感官审评总体得分均最高。  相似文献   

4.
正(原新昌县镜岭茶树良种苗繁育场)供良种茶苗中茶102、中茶108、平阳特早茶、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浙农139、浙农117、浙农113、黄观音、春波绿、黄金芽、中黄1号、中黄2号等多个品种。可供数量3 000万株。另外还可供少量金花茶苗。  相似文献   

5.
茶树特异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日前,浙江省农业厅发布公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缙云县农业局、缙云县上湖茶叶合作社联合选育的特异茶树新品种"中黄2号"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非)审茶2015001。"中黄2号"来源于浙江省缙云县当地茶树群体种的自然黄化突变体,经过单株鉴定、扩繁、品系比较试验等育种程序,历时10余年选育而成。该品种为灌木型,中叶类,中  相似文献   

6.
以中黄35、华严0926和华严1号为材料,研究了硅(Si)和紫外(UV-B)辐射增强(5.4 k J·m-2·d-1)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Si对UV-B辐射增强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中黄35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较明显,但对叶面积、节间长度和株高的影响较小,而华严0926和华严1号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与中黄35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Si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UV-B辐射对大豆生物量和植株形态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判断,选择合适的品种和使用硅肥对大豆抗UV-B辐射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然水解单宁类物质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1,2,6-TGGP)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试验探讨了缙云黄茶的制作原料中黄1号、中黄2号在不同栽培方式和加工工艺下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品种、基肥处理、覆膜处理、采摘轮次及加工工艺对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都有显著影响。中黄1号和中黄2号的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茶树品种白叶1号及白鸡冠。基肥处理,多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而微生物肥则作用较差。催芽肥对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明显。采摘前覆膜可以显著提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同时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随采摘轮次下降。绿茶工艺(扁形茶、炒青)有利于保持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含量,而红茶工艺导致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向没食子酸的转化,制作高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茶宜采用绿茶工艺,而制作高没食子酸茶可采用红茶工艺。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与没食子酸含量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本试验结果为缙云黄茶特异成分产品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超高产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建新  周婷  贾珂珂 《大豆科学》2012,31(5):739-743
为探明超高产大豆品种的花荚形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在田间系统地比较了超高产大豆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与高产大豆新大豆10号的花荚形成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黄35、新大豆1号、10-124具有终花期、始荚期明显推迟,花期和荚期显著延长,开花节数和结荚节数明显增加,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单株花数和荚数明显增多的特点;中黄35中部和上部节开花数多,新大豆1号和10-124下部节开花多;中黄35植株下部和中部节的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新大豆1号和10-124植株的中部和上部荚数和粒数分布较多.超高产品种开花期和结荚期明显延长、开花和结荚节数增多、开花和结荚高峰期明显后移,且峰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大豆1号、中黄35为材料,通过2006、2007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大豆氮磷钾吸收动态及模型,并比较了年份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大豆植株叶片、叶柄、茎秆的N和P2O5含量在年度和品种间的变化趋势没有大的区别,2006年新大豆1号K2O的浓度一直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与2006年相比,2007年N、P2O5和K2O的吸收时间明显前移;新大豆1号每生产100 kg籽粒2 a平均需N素8.28 kg,P2O5 0.78 kg,K2O 8.25 kg,中黄35为N 8.13 kg,P2O5 0.58 kg,K2O 4.38 kg.与其它地区的结果相比,N的摄取量相当,P2O5只有三分之一,K2O的摄取量是内地的2倍;新大豆1号对K2O的需求明显比中黄35偏多.N、P2O5的最快积累时间为出苗后第70~84天,其绝对含量的积累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加以描述.结果证明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主要养分特别是P2O5和K2O的摄取.  相似文献   

10.
正"中黄1号"(天台黄)和"中黄2号"(缙云黄)新品种是农民陈明和徐可新分别从浙江省天台县和缙云县地方资源中发现的黄化变异单株,经黄茶品种选育协作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几家单位组成)采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先后被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和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省级良种。黄茶品种的育成为创新特色茶增加了选择。笔者作为试验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执行人于2011~2014年在天台县石柱村和缙云县上湖村  相似文献   

11.
适宜安徽淮北地区救灾补种夏大豆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个主栽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区的救灾补种品种。结果表明:适宜安徽淮北地区救灾补种夏大豆品种为:阜9765、中黄13、濉科2000-8、皖宿2156、中黄37和早熟1号。  相似文献   

12.
刘水丽  杨其长 《大豆科学》2007,26(2):163-166
在可控环境下,以有糖培养为对照,对中黄13、中黄25和鑫豆1号三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无糖培养试验,探讨了三个品种的组培苗的生长差异和根系活力差异.结果表明,生根培养21 d后,有糖培养处理的大豆组培苗的叶片部分出现黄化现象,无糖培养条件下三种大豆组培苗生长健康,叶色浓绿,生根率均为100%(高于有糖培养),中黄25的根鲜重与根长指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2 g和481.6 cm,鑫豆1号的根系活力最高,达到78.62 UTTC·g-1FW·h-1,中黄13与鑫豆1号的根系活力与其有糖培养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因此,无糖培养提高了大豆组培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原产在安吉的自然变异品种"白叶1号"因突出的品质优势为业内了解,科研人员和生产者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和寻找具有新奇特色的茶树单株,并进行扩繁。这其中,中黄1号、中黄2号(缙云黄)、黄金芽、龙游白茶等一系列的品种(系)加工的产品逐渐进入市场,品质得到了生产者认同和消费者的喜爱。相较正常的茶树品种,这些品种(系)具有自然变异的性状,常表现为新梢叶片或因气候温度、或因光照强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出现短期或长期的白化、叶色明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省缙云县目前主栽的"中黄1号"、"中黄2号"茶树黄化变异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近年选育而成的,该黄化新品系因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种特性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为保持和提升"缙云黄茶"的品质,突显其外形金黄、汤色鹅黄、叶底玉黄的"三黄"特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该品系除了与其他茶树品种相同的栽培技术外,现根据多点试验观察和部分茶农种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该黄化变异品种的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黄化茶树品种的生化特征与适制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良黄化新品种,对江西省主栽的5份黄化茶树品种的化学成分、色差、农艺性状和制作绿茶品质等33项指标进行鉴定,并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越黄1号为早生种,中黄1号和黄金芽为中生种,黄魁和黄金菊为晚生种;越黄1号和黄金菊的生长势与抗性强,中黄1号...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大豆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1至2005年先后作大豆有性杂交620个,同时结合辐射育种、分子育种等共育成13个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南部、陕西省和四川省推广,其中中黄13、中黄17、中黄19、中黄20和中黄22等5个品种被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在30多万公顷.2004年中黄13在山西省襄垣县良种场经专家组实收667m2产量达312.4kg.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践8号"卫星搭载大豆中黄13、中黄38等6个品种,卫星在太空运转16 d,大豆种子受空间辐射、空间微重力和空间综合环境作用下在熟期、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方面产生一些变异,通过选择已经育成中作103大豆品系,在辽宁省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表现优异,已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定名为中黄73,这是我国利用航天育种育成的第一个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黄42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以诱处4号为母本、锦豆3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白叶1号、中黄1号、黄金茶1号、苏茶早、E1和20-2-1的主要生化成分,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6个品种(系)春季新梢(一芽二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茶氨酸及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EGCG、GCG及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基于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聚类分析显示,白叶l号、苏茶早、黄金茶1号、中黄1号、E1等5个品种(系)聚为一类,该类具有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低的特性;此外,高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品系20-2-1则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浓度除草剂处理大豆叶片,对4个大豆品种的草铵膦和百草枯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两种除草剂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中豆32对百草枯耐受的最高浓度为0.24mg/L;中黄10号次之,为0.18mg/L;东农50和小粒豆最低为0.12mg/L。中豆32对草铵膦耐受的最高浓度为6mg/L;吉林小粒豆1号次之,为4mg/L;中黄10号和东农50的耐受浓度均为3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