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福选9号等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对所制工夫红茶进行感官评价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明确: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品质较好,其中以名山131汤色最好,福选9号香气最佳,梅占滋味最优;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茶黄素、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梅占为武平县主栽茶树品种,本文对比了梅占与福云6号在武平县的栽培表现及适制性,结果表明梅占品种适制性广,所制绿茶、红茶品质优。结合武平县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总结出一套梅占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以黄金桂茶树品种鲜叶所制的红茶,外形紧细、显毫、油润,香气"透天香"明显,花香、果香并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文章介绍了黄金桂品种红茶的初制技术,"短时、薄摊、快速、宜轻不宜重"的制茶原则应贯穿黄金桂品种红茶制作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香气组分,为了解品种与香气间的相关性、提升红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梅占’等不同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加工红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其香气组分,分析不同红茶样的香气组成,并进行感官审评与相关性分析等。【结果】经SDE-GC-MS检测,5个红茶样中各类香气组分共计109种,其中金牡丹香气组分最多,高达52种;香气种类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其次为酯类、醛类等;金观音中香叶醇相对含量为最高,达48.13%;梅占中芳樟醇及壬醛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97%、12.82%;坦洋菜茶中松油醇相对含量最高,为1.78%;3,7-二甲基-1,5,7-辛烯-3-醇在福安大白茶相对含量最高,为11.66%;参试品种均含有香叶醇或其异构体、芳樟醇等重要的香气成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呈现良好的香气,其中金牡丹香气和滋味中花果香最明显,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金牡丹与坦洋菜茶、梅占与福安大白茶香气...  相似文献   

5.
保靖黄金茶-优质红茶适制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靖黄金茶是一个拥有众多品系的资源,本文从已审定并登记的黄金茶1号作为材料,从影响红茶品质的主要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入手,通过其制作红茶产品,与其它适制红茶品种的样品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黄金茶品种制作红茶,特别是高档优质红茶的可行性。进一步揭秘保靖黄金茶适制高档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6.
沈奇是尤溪红茶三大品类之一,其制作上有别于传统的工夫红茶,适制品种选择少毫或无毫品种,萎凋过程中融入了乌龙茶的晒青和摇青工艺.本文介绍高香型沈奇红茶的加工技术,以期规范沈奇红茶加工技术与推广,提高尤溪红茶整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六个高香乌龙茶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花香型红茶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本试验以金观音、本山等六个乌龙茶高香品种鲜叶为原料,在初制工艺上采用日光萎凋及轻做青工艺进行红茶适制性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这六个品种均适合制作高香型红茶,其质量以金观音最优(香气高爽、花香明显、滋味鲜醇)。  相似文献   

8.
正铁观音品种适制乌龙茶类是大家公认的,加工红茶在业界存在不同看法,更有一部分人认为铁观音品种不适宜加工红茶。可是笔者从事铁观音品种加工红茶已经33年整,尤其是在2003年后经过8年努力攻关,连续取得铁观音加工高端红茶和夏暑季铁观音鲜叶制高级红茶2项技术突破。2011年"观音红芽"夺得"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红茶一等奖;紧接着"金毫""红芽"获2013年"中茶杯"一等奖;2014年"观音金芽""双塔红"红茶获国际名茶金奖;2015年"金  相似文献   

9.
国家审定品种茗科1号(Camelliasinensis cv.Mingke1)制作坦洋工夫滋味醇厚鲜爽,花果香明显,现已被广泛用于制作高端坦洋工夫红茶。本文从鲜叶原料、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五个加工工艺介绍了茗科1号制作坦洋工夫红茶的初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制作的武平绿茶——“梁野炒绿”的理化成分差异,为筛选适制梁野炒绿的品种及后续产品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福云6号’‘梅占’‘乌牛早’‘龙井43’这4个品种制作的“梁野炒绿”进行了感官与生化成分鉴定。【结果】感官审评发现,乌牛早品种炒绿内质综合得分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1),其次是梅占品种和龙井43;生化成分鉴定表明:水浸出物含量在梅占品种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茶多酚含量在梅占和乌牛早绿茶中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乌牛早品种炒绿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比值(1.44)、儿茶素苦涩味指数(5.68)、酚氨比(3.88)均比其他品种低;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茶氨酸含量(8.971~14.942 mg·g-1)在福云6号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天冬氨酸含量(1.854~2.506 mg·g-1)在乌牛早中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谷氨酸含量(1.690~2.244 mg·g-1)在梅占和乌牛早炒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