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丈毛尖制作工艺概括起来分为:杀、初揉、炒二青、揉捻、炒三青、复揉、整形、提毫、收锅等工序。古丈毛尖在加工之前还有一个摊青过程,即把采回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蒸汽杀青加工针形名茶造型困难,粟香不浓的问题,以揉捻,理条,提香工艺为重点,开展了蒸青针形名茶造型与焙香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脱水揉捻结合理条”的造型技术及烘焙提香技术加工的蒸青针形名茶,不仅保持了炒青针形名茶形似松针的外形特点和香高味爽的内质风格,而且色泽翠绿.  相似文献   

3.
介绍春、夏、秋季三个不同季节辣木叶茶的制作加工技术,主要制作工艺采用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和入库等环节,制作出来的辣木叶茶在茶叶叶色上保持了青绿色,但无青味,茶汤金黄色、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4.
“鄂绿”是湖北炒青的简称,发展到七十年代,已成为大宗商品。目前,年产量达到二十多万担。其初制加工特点,是广泛使用滚筒复干机滚炒二青和足干。初制程序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杀青,揉捻,烘(或滚炒)二青和滚炒足干(以下称二青叶直接  相似文献   

5.
目前,较为普遍地影响毛茶品质的因子有:一、晾青地盘不足,鲜叶堆积过厚,又不能及时加工,尤其今年前期气温低,雨水多,导致春茶高峰集中在3—5天,引起死青甚至烂青现象。二、采用长滚筒杀青机,由于火温不稳,出茶口与投青者相距4—5米,杀青投叶者往往不能及时调节投叶量,对于制茶新手尤为如此,常常出现杀青过轻或过重现象,引起焦边、碎茶多等现象。三、揉捻机型号较乱,揉捻机配件难以购置,很多机子带伤工作。有的揉捻机棱骨磨断,用不同型号的揉捻机棱骨拉长或压弯代用,改变了揉捻机梭骨的弯曲度,不利于条索形成。四、以往推广的无烟灶烟味未能除净,甚至连炭火亦进入烘干机,造成毛茶烟味,严重损害品质。  相似文献   

6.
1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7.
炒青茶外形一般要求:条索紧结、挺直、圆浑、完整,色泽绿润,忌条索勾曲、空松、扁碎。炒青茶外形的形成,首先是由杀青蒸发了叶片的部分水分,以减少叶片细胞的膨胀程度,使叶片物理性能呈现柔软、可塑、韧性等良好的变形条件,然后通过揉捻机的机械作用力,使叶片逐步卷曲成条形。据测定,揉捻机揉捻高档叶的成条率一般在70~80%,但条索松泡,且不牢固,含水量也高,与实际毛茶的外形形态相差甚远。因此,还须通过干燥工序进一步促进外形的形成和固定。目前,炒青茶的干燥流程普遍采用烘→炒→滚工艺,即用烘干机烘二青,炒干机炒三青,滚筒(火军)干。这是被普遍认为能制出内外品  相似文献   

8.
“开化龙顶”茶机制工艺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成钜  洪永贵 《茶叶》1995,21(1):17-19
“开化龙顶”茶在杀青、揉捻和毛火等主要工序采用机制,能提高名茶质量和产量,特别是在外形,汤色和叶底上“三绿”较为明显,在造型提毫,提香工序上采用手工辅助,保持了“开化龙顶”茶外形和香气的独特风格。文中分析手工炒制名茶香气高的原因,提出名茶机械的设计要与名茶工艺配套,机械性能与操作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9.
罗龙新 《中国茶叶》1995,17(1):18-19
二、工艺流程 名优绿茶的工艺流程是在绿茶的杀青、揉捻、干燥这些基本工艺上发展过来的。然而,由于名优茶特有的外形要求和鲜叶特性的不同,使得名优茶的工艺流程比大宗绿茶更为精湛复杂。根据对150多种名优绿茶工艺流程的分析,摊放、杀青、揉捻三道工序较为一致,而干燥工序基本上可分三种类型,即锅炒干型(占24%左右)、烘笼烘干型(占13%左右)和烘炒结合  相似文献   

10.
平和白芽奇兰加工现状与品质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平和白芽奇兰茶的加工现状1997年秋季对白芽奇兰主产区的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当地的茶叶加工以农家小作坊形式为多,现有的工艺流程有几种:(1)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探捻→初烘→包揉→复供复包揉→烘培足干(2)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探捻→初炒→包揉→复炒复包揉→烘径足干(3)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炒→包揉→滚筒炒干(4)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滚筒炒干采用第1、2种工艺的加工方式,制作要求较为严格规范,当地菜农在供培足干时颇为考究,通常用炭火供熔,其品质好,市场卖价较高。采用第3、4种工艺的…  相似文献   

11.
炒青绿茶干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炒青绿茶的干燥作业是散发水分,炒紧茶条,促进香气、滋味等内含成分转化的重要过程,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炒青绿茶品质,探明干燥工艺与茶叶色、香、味、形的关系,笔者对中、下档绿茶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选用大生产上的二级鲜叶(代表中档原料)、四级鲜叶(代表低档原料)。 试验方法:将两种供试鲜叶分别按相应的常规工艺予以贮青、杀青、摊凉和揉捻,然后分别进行烘—炒—烘、炒—烘—炒、烘—炒—炒三种组合方式的干燥工艺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58,(4)
嵊县谷来乡勤勇社副主任马法生,在党的领导与支持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造飞轮钉青、揉捻制茶机获得初步成功。机器效与成本:飞轮杀青,揉捻联合机是在原来单架杀青机、揉捻机,结合成为二架揉捻机和四座式杀青机的联合机,它的优点很多:  相似文献   

13.
一座土法上马的水力运输自动茶叶初制厂,已在不倚大队这个偏僻的山区建成。不倚大队制造的是销往香港、南洋一带的侨销六堡茶,其制造过程是:杀青—→揉捻—→解决分筛—→发酵—→复揉—→解决分筛—→干燥。生叶经过验收过称后,由验收室的放茶孔把生叶放到楼下生叶摊放室,杀青间就与生叶摊放室相连,生叶可直接推送到杀青机前,经装篮后倒入杀青锅中。盖子可以拉线开关,茶叶炒好后只要把出茶门打开,茶叶就会自动出来,经滑板落到输送带上而带到揉捻间。在输送带的末端用箩子承接,就可以一箩箩的倒进揉桶中。茶叶揉好后把揉盘底部的出茶口打开,茶叶就会自动落到箩子  相似文献   

14.
石亭绿茶以"三绿三香"的独特风格,于1956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历史名茶。石亭绿传统的"双炒双揉"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成本高。2009年开始引进茶叶机械,进行石亭绿工艺制作试验。实践证明,与手工加工相比,机械制作石亭绿茶,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适合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茶品质稳定等优点。石亭绿茶加工工序是:鲜叶→摊凉→杀青→揉捻→复炒→复揉→炒干→雾→拣剔→筛簸→成茶。  相似文献   

15.
金水翠峰     
金水翠峰是湖北省果树茶叶研究所创制成的。它的品质特点是:外形圆直,色泽翠绿,峰毫显露,香清味醇,叶底嫩绿,汤色绿黄明亮。金水翠峰的加工步骤可分为杀青、揉捻、初干、整形和烘干。该茶的加工除整形工序外,实现了杀青、揉捻、初干和烘干的机械操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冷却和干燥等工序均逐步实现了连续化流水作业,惟独杀青后的揉捻间歇作业如何实现连续化仍在探索中。 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就连续揉捻机技术进行了攻关,作了机械和气动调控揉捻加压装置的设想和试制,试图实现揉捻加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根据我省加工银毫茶,杀青方法大多数采用手工杀青的现状,开展蒸汽杀青和手工杀青比较银毫茶品质,加工成本和功效的试验。其结果表明:两种杀青方法加工的银毫茶品质差异不大,蒸青生产一公斤银毫茶比炒青可减少开支7.2元,提高功效2.2倍。利用蒸青方法加工银毫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19.
夏季茶鲜叶含茶多酚高,制绿茶往往呈苦涩味。为了探求改善夏季绿茶香味品质的方法,笔者作了传统锅炒杀青和沸水冲泡杀青对比小试验,试验结果,沸水冲泡杀青能改善夏茶香味品质。供试的原料为夏茶头批采摘的一芽二叶,鲜叶一分为二,一份作沸水冲泡杀青,时间为10秒钟,泡青后采用烘或入锅低温抛炒方法除去一部分水分,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一号”;另一份作手炒杀青,然后揉捻、烘干,制成烘青茶样,编为“铜绿二号”(对照)。两只茶样经审评结果,“铜绿一号”没有苦涩味,“铜绿二号”有苦涩味。送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审评结果,也是认为“铜绿一号”的香味品质优于“铜绿二号”(见右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