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确定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的最优反应条件,以汽爆玉米秸秆还原糖得率为指标,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分析了蒸汽压强、维压时间和预浸水分含量对玉米秸秆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蒸汽压强和维压时间对汽爆玉米秸秆水解还原糖得率有显著影响(P0.01),水分预浸增强了秸秆预处理效果。在考虑实际生产与汽爆后秸秆饲料感官特性前提下,最优汽爆条件为蒸汽压强2.2 MPa,维压时间200 s,预浸水分含量10%的条件下,汽爆玉米秸秆的还原糖得率可达4.33%。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汽爆前干黄玉米秸秆相比,青贮后的汽爆玉米秸秆CP含量提高了2.01~2.05倍,NDF和ADF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8.16%~20.17%和2.38%~3.94%,淀粉含量活性菌组最高,与Sila-Max、Sila-Mix组无显著差异(P>0.05).2)发酵过程中,活性菌组、CK组出现霉变情况,霉变量分别达5.07%和7.75%,而其余处理组未出现霉变现象.3)活性菌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ila-Max组汽爆玉米秸秆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不同添加剂处理下,发酵后汽爆玉米秸秆中微生物数量出现不同变化,乳酸菌数量Sila-Max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好氧细菌和梭菌数CK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与Sila-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霉菌在Sila-Max、Sila-Mix组均未检测到,在CK组和活性菌组中分别达3.17和3.47 lg cfu·g-1.5)主成分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Sila-Max(0.55)>Sila-Mix(0.42)>活性菌(0.41)>CK(0.20).综上,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活性菌虽能增加乳酸含量,但在抑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霉变方面有所欠缺;Sila-Max可以提高乳酸菌、乙酸、丙酸含量,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防止霉变,并具有抑制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能够提高汽爆玉米秸秆乳酸菌数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霉变.综合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得分,汽爆玉米秸秆青贮时添加Sila-Max综合表现最优,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汽爆工艺作为秸秆饲料化预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本研究以经采食后残余黄贮玉米(Zea mays)秸秆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7∶3混合)为原料,进行蒸汽破壁处理。通过测定汽爆前和汽爆后不同时间段(0、24和120 h)饲草的常规养分、CNCPS组分、体外产气量及物态结构等,对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汽爆后不同放置时段混合秸秆的粗脂肪(EE)、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P)、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P)、单糖(ESC)、可溶性蛋白(SP)、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钙(Ca)含量较汽爆前显著增加(P 0.05),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淀粉(CB_1)和磷(P)含量则显著下降(P 0.05);2)CNCPS评价体系中,汽爆处理组碳水化合物(CHO)、淀粉、可溶性纤维(CB_3)、不可消化纤维(CC)难溶性真蛋白(PB_1)和纤维结合蛋白(PB_2)含量显著低于未汽爆组(P 0.05);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挥发性脂肪酸(CA_1)、乳酸(CA_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CA_4)、氨(PA_1)、可溶性真蛋白(PA_2)和非降解蛋白质(PC)与未汽爆组相比,汽爆后各时段均显著升高(P 0.05);其他有机酸(CA_3)和可溶性纤维(CB_2)检测结果为0.00,汽爆前后基本没有变异;3)汽爆处理能够消除部分秸秆抗消化物质,增大微生物单位接触面积,提高产气量和消化率,显著增加玉米及小麦混合秸秆相对饲喂价值(P 0.05);4)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后玉米杆、穗皮中纤维键断开,叶肉部分细胞壁破坏,只剩丝状叶脉或难破壁的丝状木质素,纤维和纤维束变得卷曲柔软,且卷曲程度增加。综上,汽爆处理可明显改变混合秸秆饲料理化特性,显著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饲喂品质;且汽爆后短时间内营养物质不会流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农作物秸秆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评定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高0.5 m芦竹的茎、叶、全株及高1 m,1.2 m,1.4 m,1.6 m,1.8 m全株芦竹的营养成分分别进行测定,并收获高1.4 m的全株芦竹进行青贮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叶的饲用价值优于茎;高度为1.2~1.4 m的全株芦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量;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青贮料pH值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上升,干物质(Dry matter,DM)、粗灰分(Crude ash,Ash)、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下降,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在青贮时间为30 d时含量最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逐渐下降,综合来看,1.4 m全株芦竹在青贮30 d时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表明芦竹是一种极具饲料开发潜力的牧草。  相似文献   

5.
聂德超  张卓  赵琛  李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2):4488-4496
玉米秸秆是作物残余物中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氢键及其他化学键、分子键结合而成,是具有复杂聚合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可利用率较低。蒸汽爆破即汽爆,是应用蒸汽弹射原理实现爆炸过程中对生物质预处理的技术。将蒸汽爆破技术应用于玉米秸秆处理,可高效分离纤维素,对玉米秸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程度。作者介绍了蒸汽爆破工艺原理与参数,综述了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化学成分和酶解产糖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可使蒸汽分子渗入植物组织,经过瞬时释放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作用于生物质组织细胞层间,达到原料分解的目的;蒸汽爆破可改变玉米秸秆的纤维结构,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随着蒸汽爆破的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物料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纤维素含量升高);蒸汽爆破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酶解产糖率,随着蒸汽爆破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玉米秸秆体外培养酶解还原糖产量增加;蒸汽爆破可使玉米秸秆的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可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蒸汽爆破通过破坏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在玉米秸秆上的附着,从而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综上,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汽爆加工条件对沙棘枝干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改善效果。以沙棘枝干为原料,开展5组不同压强(1.0、1.5 MPa)和保压时间(10、20、30 min)组合的汽爆加工,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汽爆沙棘枝干电镜观察表面结构的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红外图谱在1 736、1 625、1 246 cm-1处吸收峰减弱;汽爆沙棘枝干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含量下降(P<0.01),以1.5 MPa+20min汽爆处理最低;粗蛋白质含量和酸性洗涤不溶蛋白含量及比例增加(P<0.01),分别以1.5MPa+20 min、1.0 MPa+30 min汽爆处理较高;与原料相比,1.5 MPa+10 min汽爆处理的体外瘤胃发酵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增大(P<0.05),而发酵液终末pH和氨态氮含量下降(P<0.01);汽爆沙棘枝干的有机物消化率和代谢能值升高(P<0.01),以1.5 MPa+10 min汽爆处理最高。由此可见,汽爆加工可以有效改变沙棘枝干的理化结构和营养组分含量,提高沙棘枝干的瘤胃消化率和有效能值。本试验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预处理小麦秸秆最佳条件,从而解决小麦秸秆营养成分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选取蒸汽压强(1.5~2.5 MPa)、水分含量(10%~50%)和维压时间(90~210 s)为自变量,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方程拟合,预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维压时间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蒸汽压强和水分含量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由F值可知:3个自变量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维压时间、蒸汽压强和水分含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预处理小麦秸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蒸汽压强1.77 MPa、水分含量49.91%和维压时间209.98 s。此条件下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速率可达0.0794 mL/h。3次平行试验验证的体外发酵产气速率为0.0786 mL/h,与理论预测值误差仅为1.02%。将小麦秸秆在最佳爆破条件下重新爆破并进行体外发酵试验,与未蒸汽爆破的小麦秸秆相比,蒸汽爆破极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的含量(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了体外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和NH3-N的含量(P<0.01)。综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蒸汽爆破小麦秸秆的条件合理可行,优化的蒸汽爆破参数可用于提高小麦秸秆营养价值的蒸汽爆破工艺中。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混贮比例、添加剂对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尾菜与莜麦(Avena chinensis)秸秆混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混贮比例2.5∶1,3∶1,5∶1的西兰花尾菜+莜麦秸秆为原料,每个混贮比例原料分别进行无添加剂(CK)、添加0.005 g·kg-1复合乳酸菌(L)、添加0.005 g·kg-1 FW复合乳酸菌+0.25 g·kg-1 FW丙酸(LP)三个处理,青贮60 d后进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5∶1混贮比例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乳酸(Lactic acid, LA)、乙酸(Acetic acid, AA)含量提高或显著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丁酸(Butyric acid, BA)含量降低或显著降低(P<0.05);LP添加剂组的干物质(Dry matter, DM)、淀粉(Starch)、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  相似文献   

9.
姚喜喜  周睿  李长慧  多杰索南 《草地学报》2021,29(12):2792-2799
为探究不同坡向草地植被构成和牧草品质特征,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坡向高寒草甸植被构成和牧草营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坡(Shady aspect,SHA)植物物种数和盖度显著高于阳坡(Sunny aspect,SUA)和山脊(Ridge,RI);SHA草地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SUA和RI;禾本科、莎草科和可食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在SHA显著高于SUA和RI,不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在RI显著高于SHA和SUA;植物中粗灰分(Crude ash,ASH)、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钙含量(Calcium,Ca)、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igestibility,DMD)、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ME)和可食牧草营养品质指数(Nutritional quality index,NQI)在SHA显著高于SUA,粗纤维(Crude fiber,C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在SUA显著高于RI和SHA。建议在高寒草地的利用中,采用NQI评价草地营养价值,并考虑植物分布和营养品质在不同坡向的变化,实现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青藏高原地区草畜高效管理模式,本试验采用刈割模拟家畜采食的方式在夏季牧草生长季(8月初,称作青草期)利用冬春草场,并在牧草生长季末(10月初,称作枯黄期)采集牧草和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利用强度对牧草再生、生物量、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利用强度对牧草枯黄期地上生物量、牧草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不同草地利用强度处理组枯黄期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均显著低于青草期,而ADF和NDF的结果刚好相反(P<0.05);枯黄期重度利用草场牧草CP含量显著高于不利用组(P<0.05),中度利用强度0~1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在牧草生长季利用冬春草场(留茬2~4 cm),家畜不仅能够摄取优质的青绿牧草,而且不会降低牧草生育期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参数(水料比、蒸汽压强、维压时间)对菜籽粕中总硫苷脱毒效果的影响,并用体外仿生法对脱毒菜籽粕的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行评价。试验均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维压时间与蒸汽压强,每个试验处理设4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对菜籽粕中总硫苷的脱毒效果明显,总硫苷脱毒率达73.71%~86.98%。以总硫苷脱毒率为筛选指标,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筛选出最适的水料比为25%,最适的维压时间为60 s,最适的蒸汽压强为2.0 MPa。以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筛选指标时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1.0、1.5 MPa(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蒸汽压强对菜籽粕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0 MPa蒸汽压强时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粗蛋白质、赖氨酸、精氨酸的消化率(P0.05或P0.01),提高蒸汽压强可极显著降低总硫苷、异硫氰酸酯的含量(P0.01)。综合考虑总硫苷脱毒率与营养物质消化率指标,当固定水料比为25%、维压时间为60 s时,适宜的蒸汽压强以不大于2.0 MPa为宜。  相似文献   

13.
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采用市售棉籽粕,对其进行7种不同的蒸汽爆破处理,蒸汽压强均固定为2.0 MPa,以水料比为0时进行维压30 s的蒸汽爆破处理为对照,水料比为30%、50%时分别进行维压10、20、30 s的爆破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以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较佳的处理测定氨基酸含量和营养物质猪仿生消化率数据。结果表明:固定蒸汽压强时,游离棉酚的脱毒率与蛋白质溶解度随着蒸汽维压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水料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以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与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此时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达85.0 mg/kg,脱毒率达87.0%,蛋白质溶解度为42.3%。与对照组相比,蒸汽爆破可极显著降低棉籽粕中赖氨酸含量和精氨酸含量(P0.01),对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极显著降低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P0.01)。由此可见,蒸汽爆破处理可降低棉籽粕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赖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鹅对青贮玉米秸秆利用的可行性与效果,本试验选取24月龄的健康五龙鹅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各试验组日粮青贮玉米秸秆的比例分别为24.30%、34.60%、42.60%、49.10%、53.60%,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检测饲料与粪便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确定其消化率,并观察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摄入量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随着青贮玉米秸秆添加水平的提高,粗纤维(CF)的消化率为18.16%~48.28%,中性洗涤纤维(NDF)42.68%~58.51%,酸性洗涤纤维(ADF)28.56%~49.32%;氮沉积量、净蛋白质利用率(NPU)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粪中的氨态氮(NH3-N)浓度呈下降趋势;除甘氨酸表观消化率偏低但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他各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D)均较高(77.30%~93.10%)。Ca表观消化率随青贮玉米秸秆添加比例递增呈显著递减趋势(P<0.05);P表观消化率在添加53.60%青贮玉米秸秆时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与CF、NDF和ADF的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a的表观消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酶活与CF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a的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青贮秸秆添加量在24.30%~49.10%时,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随秸杆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多(P<0.05);大肠杆菌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试验说明鹅能较好的利用青贮玉米秸秆中的营养物质,利用青贮玉米秸秆养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粪便恶臭组分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猪粪和玉米秸秆作为堆肥原料进行28 d的堆肥试验.试验分为5组,A、B和C组分别用玉米秸秆调节堆体水分为40%、50%和60%,D和E组不加玉米秸秆,A、B、C和D组分别接种微生物菌剂,E组不添加菌剂.结果 显示,B组堆体的高温持续时间最长,粪便腐熟效果最好.与E...  相似文献   

16.
张颖 《饲料研究》2021,(2):89-92
试验旨在研究揉搓粉碎和微波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微波未处理玉米秸秆青贮为对照,以揉搓粉碎不同长度玉米秸秆为试验对象,在不同微波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后青贮50 d,分析青贮品质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揉搓长度为2 cm的玉米秸秆经过微波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青贮感官品质,可评定为优等。揉搓长度为2 cm、500 W微波预处理9 min,玉米秸秆青贮后pH值明显降低,达到3.80。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60.09%和32.19%(P<0.05)。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提高到4.87%和1.45%。研究表明,揉搓粉碎和微波预处理利于玉米秸秆降解转化,可以改善青贮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7.
高雪梅  焦婷  雷赵民  冉福  赵生国 《草地学报》2020,28(4):1129-1135
为解决饲料短缺问题,提高收获籽实后玉米秸秆的利用效率。本试验以经汽爆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设对照(CK)、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Sila-Max(MAX),Sila-Mix(MIX)及纤维活性菌(活性菌)4个处理,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评价结果表明,活性菌组乳酸、MAX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发酵品质来看,活性菌组pH、NH3-N/TN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乳酸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MAX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MAX,MIX组干物质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纤维活性菌可以改善秸秆发酵品质;Sila-Max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含量,减少干物质损失,具有提高秸秆有氧稳定性、抑制饲料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可以减少秸秆干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