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59份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耐盐性鉴定和指标筛选,从而为紫花苜蓿耐盐育种、耐盐机制以及耐盐基因克隆等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本试验采用220 mmol·L-1的NaCl溶液对不同来源的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进行盐胁迫,测定紫花苜蓿萌发期8个相关指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耐盐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各指标对照组与处理组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长、根芽比、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耐盐系数全部分布在0~0.4范围内且分布频率均为100%,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较高;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萌芽指数在主成分分析中具有较高载荷;发芽率、萌芽指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与耐盐性度量值(D值)和加权耐盐系数(Weight salt resistance coefficient,WSC)关联度均较大;根据D值、综合耐盐系数(B值)和WSC值得出的逐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综合评价中依据B值、WSC值耐盐性程度排前10的种质编号为:38,46,20,54,43,56,48,41,19,32,依据D值耐盐性程度排前10的种质编号为:38,46,54,43,20,19,56,32,41,48。聚类分析将59份种质材料划分为5类,根据类群中D值大小可认为38号材料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27,29,47号材料耐盐能力极弱。综上可知,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可作为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紫花苜蓿萌发期耐盐性强的种质材料有‘爱开夏’、‘WL903’、‘WL404HQ’、‘东德’、‘康赛’,盐性弱的种质材料有‘敖汉’、‘金皇后’、‘挑战者’。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苜蓿成株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苜蓿资源,采用多个鉴定指标对30份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试验采用大田鉴定法,以株高、鲜重产量、综合评价等3个指标为评价依据,以无棣苜蓿为对照,对30份紫花苜蓿种质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0个苜蓿品种中,耐盐之星、WL366HQ、WL354HQ、WL656HQ、WL525HQ、WL903、WL168HQ、WL363HQ、WL353LH、巨能995、WL440HQ、维多利亚、巨能7、中苜6号、中苜3号、WL298HQ、WL712、SR4030和WL319HQ的产量与无棣苜蓿相比增产比较高,耐盐性较好,适合在黄河三角洲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苗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中生长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采用水培法,对48份紫花苜蓿种质材料在不同NaCl浓度(0.0%,0.3%,0.5%,0.7%,0.9%)处理15d的生长速度(GR)、绿叶数(NGL)、苗高(SH)、叶绿素含量(Chl)、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存活率(SR)、植株干重(DW)等7项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本试验将NaCl处理下紫花苜蓿苗期的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试验材料90.14%的信息;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到不同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材料M-1409的D值最高(0.751),耐盐性最强,材料M-820的D值最低(0.326),耐盐性最差;并通过聚类分析,将48份材料划分为4个耐盐群体,其中强耐盐材料11份,中等耐盐材料18份,弱耐盐材料10份,敏盐材料9份;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紫花苜蓿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预测回归模型:D=-0.522+0.779GR+0.382SH+0.084REC+0.297SR,筛选出显著影响紫花苜蓿苗期耐盐性的4个单项指标(GR,SH,REC,SR);本研究可为紫花苜蓿耐盐种质资源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了2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材料萌发期各耐盐指标的综合值,并对隶属函数综合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份老芒麦耐盐性综合指标值最高的材料是E02,耐盐性强;最低的材料是E21,耐盐性极弱。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耐盐性极弱、弱、中和强四类,筛选出萌发期耐盐性强的种质为E02、E15、E18、E38、E41和E43;选出耐盐性强弱差异较大的两份种质材料为E15和E17,对苗期k~+、Na~+、Ca~(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萌发期耐盐性强的种质,苗期耐盐性也强。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苗期耐盐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建立相应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水培法,测定80份国外紫花苜蓿品种在1.2%NaCl溶液处理下的株高、根长、叶宽、叶厚、茎粗、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及相对组织含水量9个指标。通过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紫花苜蓿苗期耐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9个指标在不同品种间的变异系数介于0.119~0.604。盐胁迫对紫花苜蓿苗期的根长、鲜重、干重和相对组织含水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叶宽具有显著影响(P <0.05)。4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原9个指标68.545%的数据量。主成分分析表明,鲜重、相对组织含水量、根长与叶宽可以作为紫花苜蓿苗期的耐盐主要评价指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耐盐性度量值(D)评价苗期耐盐性,更客观、合理。聚类分析结果将80份紫花苜蓿品种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强耐盐级别包括3份品种,较强耐盐级别包括28份品种,较弱耐盐级别包括36份品种,弱耐盐级别包括13份品种。在此基础上,从80份品种中筛选出,苗期强耐盐紫花苜蓿品种为‘WL354HQ’‘阿罗拉’和‘...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法对42份偃麦草种质苗期在200mmol/L NaCl胁迫下的盐害评分、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Na~+/K~+、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以及根冠比进行测定,以各指标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对种质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获得区分偃麦草耐盐能力的关键指标,构建耐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后偃麦草种质的盐害评分、相对电导率及Na~+/K~+增加,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及根系干重降低;隶属函数分析表明,供试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D值在0.273~0.862之间;用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耐盐种质2份,为材料E34、E40,不耐盐种质8份,分别为材料E10、E36、E07、E26、E44、E15、E23、E14,其余种质耐盐性居中;偃麦草苗期耐盐性预测回归模型为D=0.05-0.04X_1-0.003X_2+0.341X_3+0.234X_4+0.075X_5,式中,X_1为盐害评分;X_2为相对电导率;X_3为叶绿素含量;X_4为根系干重;X_5为根冠比;这5个指标可作为偃麦草耐盐性评价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下苜蓿种质资源萌发特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及品系的耐盐能力,明确不同盐浓度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从而为苜蓿耐盐性早期鉴定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对23个苜蓿品种及品系种子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下进行胁迫处理,Na Cl浓度分别为0.20%,0.40%,0.60%,0.80%,1.00%,1.20%和1.40%(以蒸馏水为对照),观察发芽率、根长、苗高,计算发芽势、耐盐系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并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苜蓿品种及品系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20%的Na Cl是苜蓿耐盐性的转折点,是耐盐性鉴定的最佳盐浓度。聚类分析将23份苜蓿种质分为3类,强耐盐种质占34.78%,中等耐盐种质占47.83%,弱耐盐种质占17.39%。隶属函数分析表明,耐盐性最强的是‘游客',最弱的是‘巨能801'。综合分析各项观测指标,23个苜蓿种质中耐盐能力最强的为‘巨能2',最弱的为‘L3003'。  相似文献   

8.
盐渍化土壤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筛选耐盐作物品种资源是盐渍化土地农业应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来自美国和国内6个省份的14份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0.9%和苗期1.2%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苗期株高、根长、地上干/鲜重、根干/鲜重、脯氨酸、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农艺和生理生化指标,对小黑麦种质资源进行萌发期和苗期耐盐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黑麦萌发期和苗期指标多态性丰富,变异系数为6.53%~99.65%,其中生理指标受盐胁迫的影响较农艺指标大。采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参试小黑麦种质资源萌发期和苗期耐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萌发期隶属函数值排名和苗期D值排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萌发期与苗期耐盐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鉴定出萌发期耐盐材料8份,苗期高耐盐材料1份,耐盐材料8份;萌发期和苗期较耐盐的前两个材料均为甘农4号和冀饲2号,可作为盐碱地后续利用和耐盐育种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9.
选用30份来源不同的紫花苜蓿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100mM、150mM、200mM)的NaCl盐溶液对萌发期的种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对胁迫后各材料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芽长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和隶属函数的综合排序,鉴定评价试验材料的耐盐性,为耐盐材料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长和根长随着盐浓度提高呈明显下降趋势,低浓度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胁迫强度增强则会抑制种子萌发。不同材料之间耐盐性差异较大,具体可划分为耐盐、中度耐盐和敏盐3个类型,其中中苜1号苜蓿耐盐性最强,陇东苜蓿耐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10.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为探究盐水连续浇灌下黄花苜蓿苗期的耐盐能力及形态、生理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达坂城盐湖水为母液,稀释至电导率为10mS·cm-1、以自来水作为对照,采用连续浇灌法对盆栽条件下107份苗期的黄花苜蓿进行处理,测量株高、SPAD、丙二醛、Fo/Fm等指标,计算抗性指数,并利用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供试材料耐盐性进行评价,筛选耐盐性相关指标。T检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与可溶性糖相关性低,与SPAD显著相关(P<0.05),与其余指标皆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及聚类分析将107份材料以耐盐性程度划分为6各类群:极强、强、较强、较弱、弱和极弱,各类群占比为:9.35%,14.02%,25.23%,19.63%,26.17%和5.61%;耐盐性前3的材料是来自哈萨克的84号苜蓿、俄罗斯的48号苜蓿和新疆乌鲁木齐的97号苜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全叶面积、幅长和脯氨酸可作为黄花苜蓿苗期耐盐性评价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玉祥  汪鹏  李姣  李倩  张博 《草地学报》2022,30(11):2996-3008
试验以‘Redhybrid’,‘Salina’,‘86PK1280-007’,‘Ladino’,‘Orbit’”和‘08-2’等三叶草(Trifolium L.)为材料,设置三个不同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值处理(2.5,5.0,7.5dS·m–1),以营养液作为对照(EC=1.2dS·m-1),通过研究盐水浇灌对三叶草生长,光合效率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三叶草耐盐性评价、耐盐品种选育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EC值的增加,三叶草的GI,PH,LA,FW,SPAD,PI,Fv/Fo,Pn,Tr和WUE均是先升后降的趋势,NB,DW,DR,Ci和Gs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GI,PH,LA,FW,SPAD,Pn和Tr的值均是在EC2.5时最高,PI,Fv/Fo和WUE的值则是在EC5.0时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DR,LA,SPAD,WUE和Ci可作为三叶草的耐盐性鉴定的关键指标。隶属函数值表明,六个材料的耐盐性顺序为:Ladino>08-2>86PK1280-007>Redhybrid>Orbit>Salina。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浓度的Na_2CO_3,NaHCO_3混合液对10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进行盐碱胁迫,研究不同胁迫浓度下种子的萌发特性和芽苗的生长情况,分析盐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30mmol·L~(-1))胁迫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苜蓿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和活力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不同品种降低幅度不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苜蓿种子的抗盐性进行综合排序,由强到弱依次为:‘WL343HQ’‘WL903HQ’‘驯鹿’‘WL525HQ’‘肇东’‘赛特’‘标杆’‘惊喜’‘龙牧801’‘中苜1号’。  相似文献   

13.
苜蓿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耐盐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苜蓿(Medicago L.)萌发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种质,采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120个苜蓿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为不同的耐盐级别。试验以150 mmol·L-1 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发芽势等13个性状来鉴定苜蓿对盐胁迫的反应,以耐盐系数为评价依据。结果表明:150 mmol·L-1的盐溶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比幼苗生长受抑制的程度更大;盐胁迫对根的抑制程度大于苗。相关分析表明,加权隶属函数法可以综合评价苜蓿萌发期耐盐性。根据加权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可将120个种质分为耐盐性不同的5个级别:11个种质高耐盐(1级)、24个种质耐盐(2级)、38个种质中等(3级)、36个种质敏盐(4级)、11个种质高敏盐(5级)。  相似文献   

14.
牧草苗期的耐盐性是栽培草地成功建植的关键.本研究采用水培法,通过测定68份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质材料在不同盐浓度下(0、50、100、150、200?mmol·L?1)苗期的生长速率、叶绿素总含量、苗高、存活率、植株干重和单株绿叶数,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隶...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CCD)基因的耐盐功能,本试验克隆了紫花苜蓿MsCCD4的CDS全长序列,并以其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毛状根诱导法获得过表达MsCCD4的转基因毛状根,验证过表达MsCCD4对紫花苜蓿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CCD4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C-端含有RPE65保守结构域;MsCCD4启动子区含有光响应、激素应答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结合元件;盐胁迫可诱导MsCCD4表达量升高;盐胁迫生理实验证明,过表达MsCCD4可以增强毛状根的耐盐性。本研究为紫花苜蓿耐盐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及耐盐基因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18份引进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浓度NaCl下进行温室苗期耐盐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存活率这4项指标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都呈递减趋势,且浓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0.3%盐浓度偏小,不足以反映盐胁迫程度,而0.6%盐浓度过于偏大,导致试验后期幼苗枯萎、死亡,不适合作为引进紫花苜蓿耐盐性评价盐浓度。这4项指标作为耐盐性评价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从耐盐生理评价显示,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这两项指标也可作为耐盐性评价的辅助指标。综合以上耐盐性评价结果显示,材料13、14较耐盐,材料5、6、9、10、17耐盐性较差,其他11份材料为中等耐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