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本试验以‘甘农2号’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以‘冬牧70’和‘黑饲麦’为对照,来评价‘甘农2号’在2018-2019年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县、湟中县、平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黑麦品种中,‘甘农2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3.04 t·hm-2)显著高于‘冬牧70’和‘黑饲麦’,平均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冬牧70’和‘黑饲麦’;3个试验点中,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06 t·hm-2)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2号’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4.38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4.4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甘农2号’黑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高且较稳定,适应青海省海晏县、湟中县和平安区以及其他气候相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甘农1号黑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冬牧70黑麦品种为对照,通过测定其在青藏高寒牧区(青海同德、铁卜加,西藏曲水,四川道孚、西昌和红原,甘肃合作)的草产量,以研究其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 表明:单因素间,2个黑麦品种中甘农1号在7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1.94 t/hm2)显著高于冬牧70(7.23 t/hm2);7个试验点中,西昌点2个黑麦品种的干草产量(11.86 t/hm2)高于其他试验点;2019年2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0.12 t/hm2)高于2018年(9.05 t/hm2).2因素间,品种×试验点交互作用中,甘农1号黑麦在合作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5.91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品种×年份交互作用,2019年甘农1号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2.70 t/hm2)显著高于冬牧70;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合作点2019年2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7.34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品种×试验点×年份3因素交互作用中,2019年合作点甘农1号黑麦的干草产量(23.69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评价表明,甘农1号黑麦适合青藏高寒牧区的气候条件,草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甘肃省合作市适合甘农1号黑麦种植.  相似文献   

3.
晋中盆地15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在晋中盆地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本试验应用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粗饲料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2001)、模糊概率法对从河南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种的15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5个青贮玉米品种间株高、穗位高、干草产量、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雅玉988’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分别为336.0 cm和181.4 cm,抗倒性最差,NDF含量最低(43.97%),但保绿性突出;‘雅玉79491’干草产量最高(31.53 t·hm-2),株高适中,无倒伏;‘新科910’干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8.28%和24.28%,ADF含量最低(24.47%);‘雅玉04889’干草产量较高,保绿性较好,株高较高,抗倒性强。根据田间表现和综合评价结果,在本试验选取的15个玉米品种中,‘新科910’、‘雅玉79491’、‘雅玉04889’为最适宜在晋中盆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4.
许丽华  付刚  钟志明 《草业科学》2023,(6):1592-1599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冬牧70’饲用黑麦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纯氮施氮水平(0、 75、 150、 225、 300 kg·hm-2,分别用N0、 N75、 N150、 N225、 N300表示),连续两年测定饲草的株高、枝条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营养价值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用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在适宜氮肥施用量范围内显著提高(P <0.05)。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下的饲用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最为优良,2020年和2021年饲草干草产量分别为9 898.33和9 390.14 kg·hm-2;饲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重要营养价值评价指标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得到改善。从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试验区饲用黑麦种植建议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5.
王伟强  刘晶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20,28(6):1626-1634
本试验以‘甘农4号’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品种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通过研究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湟中、平安)的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评价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从单因素看,‘甘农4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4.07 t·hm-2)显著高于CK1和CK2;海晏点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CP含量(10.54%)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2018年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98 t·hm-2)显著高于2019年(9.23 t·hm-2)。2因素间,品种×试验点交互作用中,‘甘农4号’在海晏试验点的平均CP含量(11.0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4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6.26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平安点2018年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5.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因素交互作用中,2018年平安点‘甘农4号’小黑麦的干草产量(20.45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评价表明,‘甘农4号’小黑麦更适宜于在青海省低海拔且水热条件丰富的地方推广种植,这是获得小黑麦高产优质饲草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甘引1号黑麦(Secale cereal cv.Ganyin No.1)在高寒地区适应性栽培试验,以冬牧70(Secale cereale cv.Wintergrazing 70)和固原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 cv.Guyuan)为对照,对其在高寒地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做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甘引1号黑麦较冬牧70和固原小黑麦提前出苗4~6d;在抽穗期前甘引1号黑麦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速度2.20cm/d,孕穗期及孕穗期前刈割,一年可收获2茬;甘引1号黑麦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显著(P0.05)高于冬牧70黑麦和固原小黑麦,干草产量较后两者分别提高53.61%和41.39%,鲜草产量分别提高33.33%和27.45%;甘引1号黑麦粗蛋白、粗脂肪、钙、磷产量分别较固原小黑麦高42.36%、39.0%、54.02%和47.82%,较冬牧70高54.66%、53.61%、61.55%、60.59%。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复播早熟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青海444’(A1),‘青引1号’(A2),‘领袖’(A3)和‘青燕1号’(A4)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施氮量为主区,分别为0.00 kg·hm-2(B0)、80.00 kg·hm-2(B1)、160.00 kg·hm-2(B2)3个处理;设种植密度为副区,分别为168.00 kg·hm-2(C1)、240.00 kg·hm-2(C2)、312.00 kg·hm-2(C3)3个处理。对各处理燕麦干草产量、株高、营养品质[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燕麦DM,CP,ADF,NDF和EE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乳熟期随种植密度增加,DM,CP,NDF和ADF含量不断递减,随施氮量增加不断递增。综上,石河子地区4个饲用燕麦均适合在乳熟期收获,且‘青海444’为最佳种植品种,其最佳施氮量为80.00 kg·hm-2,种植密度为312.00 kg·hm-2。  相似文献   

9.
试验为冬牧70黑麦草青贮在肉羊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冬牧70黑麦草包膜青贮、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和玉米秸秆饲喂肉羊后育肥效果对比,探讨冬牧70黑麦草青贮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经测定,冬牧70黑麦草经青贮后其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比青干草低18.06、6.12和7.43个百分点。经45 d饲养试验,冬牧70黑麦草青贮组和苜蓿干草组的试验末体质量、累计增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其中冬牧70黑麦草青贮组分别显著提高2.76(P0.05)、2.88(P0.05)和64.00 g(P0.05);苜蓿干草组分别显著提高2.26(P0.05)、2.56(P0.05)和57.00 g(P0.05)。冬牧70黑麦草青贮组、苜蓿干草组胴体质量和眼肌面积分别比玉米秸秆组提高2.00和1.89 kg和0.150和0.152 cm~2。只均经济效益分别提高24.93和8.81元。利用冬牧70黑麦草包膜青贮饲料替代苜蓿干草饲喂肉羊,可达到节本增效,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本试验中记为A)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本试验中记为K)轮作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种植5年的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为前茬,在2块草地上分别种植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即形成AA,AK,KA,KK 4种种植模式,以AK和KA为轮作处理,AA和KK为连作对照。研究了轮作对紫花苜蓿和草地早熟禾各刈割茬次的株高、干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茬,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株高较KK连作提高6.31%~9.47%,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KA轮作紫花苜蓿的株高较AA连作提高6.72%~9.02%,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AK轮作的草地早熟禾年干草产量较KK连作提高8.54%,KA轮作的紫花苜蓿年干草产量较AA连作提高11.57%。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干鲜比较KK连作在3茬间差异显著(P<0.05),且增加幅度大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不同轮作模式对茎叶比的提高在后2茬差异明显。AK轮作下,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比KK提高14.16%~15.95%,增长幅度优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AK轮作和KA轮作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在不同茬次较KK连作和AA连作模式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可以提高后茬牧草的株高、干草产量、茎叶比和干鲜比以及粗蛋白含量;并且降低后茬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下牧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豆-禾牧草轮作、草种搭配以及模式排布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其在高寒牧区秋播条件下株高、枝条数、干草产量、营养品质(营养价值,干物质消化率)对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的响应,以确定其最佳施肥量和播种密度,为高寒牧区小黑麦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单因素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240 kgN·hm-2(播种前:25%,返青期:37.50%,拔节期:37.50%)时,秋播甘农2号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5.31 kg·hm-2)、粗蛋白含量(11.99%)和综合评价值(0.76)均较高;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平均干草产量较高(15.11 kg·hm-2),综合评价值(0.77)最高;氮肥施用量和播种密度间的交互作用表明,氮肥施用量为360 kg N·hm-2、播种密度为843万基本苗·hm-2时,高寒牧区秋播甘农2号小黑麦干草生产田的干草产量(18.71 kg·hm-2)和综合评价值(0.80)最高。  相似文献   

12.
陕北丘陵沟壑区冬牧-70黑麦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陕北丘陵沟壑区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冬春青绿饲草的补饲需要,进行了冬牧-70黑麦牧草引种栽培和生产性能的研究。通过测定出苗率、分蘖数、越冬率、生长速度、株高、产草量和种子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冬牧-70黑麦牧草在半干旱暖温带气候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适应性良好,抗逆性强,在全生育期内可刈割3-4茬,产草量达53700kg/hm^2,种子产量为2750kg/hm^2,可作为优良牧草在该区域川台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甘肃高寒牧区的箭筈豌豆与黑麦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箭筈豌豆品种(绿箭1号、绿箭2号和绿箭431)与黑麦新品系C33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A?(C33×绿箭1号)的平均干草产量(7.16 t·hm-2)和综合评价值(0.860)较高;从混播比例看,B?(60∶40)的平均干草产量(8.01 t·hm-2)和综合评价值(0.691)最高;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A?以B?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9.03 t·hm-2)和综合评价值(0.711)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地下滴灌水肥耦合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模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水分梯度(W1、W2、W3、W4)和5个肥料梯度(F1、F2、F3、F4、F5),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水肥耦合条件下苜蓿生长性能、干草产量及品质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施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株高、生长速度和分枝数,促进干草产量的形成和营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红三叶品种在兰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岷山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Minshan’)为对照,从物候期、分枝数、株高、草产量、种子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方面对国外引进的6个红三叶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于兰州地区种植的优良红三叶品种,或为红三叶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6个红三叶品种中,除Nzead外,其余均可在兰州地区种植。Sensation的单株鲜草产量、分枝数、单株种子产量优于其他品种;Astred的鲜干比、茎叶比以及粗蛋白含量最高;Cobbity的株高和单株干草产量最高;Colenso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Renegade的单株鲜草产量、分枝数以及粗蛋白含量较低。对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出,Sensation的综合性状最优,其次为Colenso, Cobbity 和Astred,而Renegade最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在成都平原推广种植的优质白三叶品种,对10个白三叶引进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干草产量、生长高度、茎粗、叶面积等指标的生产性能评价,并对其进行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金宝’的物候期最长,可达306 d,为晚熟品种。各供试白三叶品种在返青第一次刈割后生长速度最快,达0.52~0.67 cm·d^(-1),随后两次刈割后日均生长速度放缓,第3茬刈割后生长速度最慢,为0.34~0.50 cm·d^(-1)。各品种中‘罗特’年度平均干草产量最高,达14436.44 kg·hm^(-2),较对照品种‘海法’‘胡依阿’分别增产20.0%、26.7%(P<0.05)。‘欧米克’年平均干草产量为8898.64 kg·hm^(-2),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海法’‘胡依阿’(P<0.05)。各参试白三叶品种的生长高度、拉伸高度为22.6~30.2 cm、35.4~53.7 cm,‘罗特’的叶面积、茎粗和茎节数最大,‘超级胡依阿’的生殖枝长度,‘金宝’的叶柄长度和‘海法’的叶柄粗均在参试白三叶品种中表现最优。对10个品种的粗蛋白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白三叶品种间差异较大,引进品种‘游侠’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22.8%。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白三叶品种的干草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罗特’‘超级胡依阿’和‘金宝’田间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推广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了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三得利’与‘巨能7’单播及以1∶1,1∶2,1∶3行比混播对草地生产性能、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得到该区域2个苜蓿品种混播的最佳模式。结果表明:各处理模式苜蓿的株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三得利’与‘巨能7’以1∶1行比混播模式4茬平均一级分枝数、茎粗、粗脂肪和干草总产量均高于其它播种模式,其干草产量高达16.15 t·hm-2,分别比‘三得利’、‘巨能7’单播增加了11.16%,9.47%;‘三得利’与‘巨能7’以1∶1行比混播茎叶比和粗灰分含量相对最低,1∶3行比混播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184.97,显著高于‘巨能7’单播(P<0.05)。经PCA分析评价,‘三得利’与‘巨能7’以1∶1行比混播牧草综合性状最好,可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