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我国谷子测土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谷子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谷子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47,128~247,66~128,34~66,18~34和<18 mg·kg-1;土壤全氮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3,1.7~3.3,0.9~1.7,0.5~0.9,0.3~0.5,0.2~0.3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9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3.7~81.4,14.0~33.7,5.8~14.0,2.4~5.8,1.0~2.4,0.5~1.0,0.2~0.5和<0.2 g·kg-1。当氮肥利用率40%时,目标产量3~7.5 t·hm-2籽实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30~75,60~150,90~225,120~300,150~375,180~450,210~525和240~600 kg·hm-2;目标产量6~15 t·hm-2干草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依次为0,30~75,60~150,90~225,120~300,150~375,180~450,210~525和240~600 kg·hm-2;目标产量15~45 t·hm-2青贮谷子第1~9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26~79,53~158,79~236,105~315,131~394,158~473,184~551和210~630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籽实和饲草谷子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我国谷子测土施氮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7,≥21~37,≥12~21,≥6.4~12,≥3.6~6.4,≥2.0~3.6,≥1.1~2.0,1.1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12.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36~68,72~135,108~203,144~270,180~338,216~405,252~473 kg/hm~2。说明在黄淮海平原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2~6级的适宜施磷量为68~338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和速效钾(NH_4OAc-K)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11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0,39~22,21~12,11~6,5.9~3.2,3.1~1.7,1.6~1.0,0.9~0.5,0.49~0.30,0.29~0.15,0.15 mg/kg;速效钾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204,203~100,99~49,48~24,23~12,12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9.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11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27~68,54~135,81~203,108~270,135~338,162~405,189~473,216~540,243~608,270~675 kg/hm~2;当钾肥当季利用率为50%、目标产量为9.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级别第1~6级的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54~135,108~270,162~405,216~540和270~675 kg/hm~2 。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黄土高原苜蓿适宜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1、23~41、13~23、7.0~13、4.0~7.0、2.2~4.0、1.3~2.2和1.3mg/kg;当目标产量12~22.5t/hm~2、磷肥当季利用率20%时,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土壤的苜蓿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27~68、54~135、81~203、108~270、135~338、162~405和189~473kg/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西北荒漠绿洲区苜蓿测土施磷系统研究,以期为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苜蓿土壤有效磷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6mg/kg、20~46mg/kg、9~20mg/kg、4~9mg/kg、2~4mg/kg、1~2mg/kg和<1mg/kg;当目标产量为12~27t/hm^2、磷素利用率20%时,第1~7级土壤之推荐施磷量分别为0、36~81kg/hm^2、72~162kg/hm^2、108~243kg/hm^2、144~324kg/hm^2、180~405kg/hm^2和216~486kg/hm^2。  相似文献   

8.
孟翔  孙伶俐  谢开云  刘伟  褚皓清  赵越 《草地学报》2022,30(9):2356-2364
为探究灌溉、施磷量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产量和水分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2个灌溉处理,施磷肥0(P0),60(P1),120(P2)和180 kg·hm-2(P3)4个肥力梯度,以及AM (土壤不灭AM真菌)和-AM (土壤灭AM真菌)2种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磷含量、磷吸收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平均总产量在QI和RDI下分别为14 487.08 kg·hm-2,13 395.23 kg·hm-2,QI与RDI相比产量高出8.1%,但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24.3%。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提高15.40%~39.96%。平均总产量在AM处理和-AM处理下分别为14 938.47 kg·hm-2,13 450.22 kg·hm-2,AM处理与-AM处理相比产量高出11.1%。综合来讲,QI+P2+AM处理下(即灌溉量14 000 m3·hm-2、施磷量120 kg·hm-2和土壤不灭AM真菌),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最高17 343.69 kg·hm-2,总吸磷量最高为51.46 kg·hm-2,RDI+P2+AM处理组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64 kg·m-3。  相似文献   

9.
为了初步建立我国北方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NH_4OAc-K)丰缺指标,并确定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钾量,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本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区第1,2,3级和4~11级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依次为≥262,≥88~262,≥30~88,30 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2,3级和4~11级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依次为≥480,≥148~480,≥46~148,46 mg/kg。当紫花苜蓿干草目标产量为15 t/hm2时,第1,2,3级和4~11级土壤的适宜施钾量(K_2O)依次为0,90,180,≥270 kg/hm~2。  相似文献   

10.
黄骅市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光武  刘治波  孙洪仁  沈月  曹影  刘琳  吴雅娜 《草业科学》2012,29(12):1805-1809
为给河北省黄骅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2011年在该地区选取有效磷含量差异较大的11个地块的土壤,进行全肥和缺磷处理盆栽试验,依据不同有效磷含量土壤的缺磷处理的相对产量,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表明,与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5%、85%~95%、75%~85%、65%~75%、55%~65%和45%~55%相对应的黄骅市紫花苜蓿的第1至第6级土壤有效磷含量指标分别为>47.5、27.2~47.5、15.6~27.2、8.9~15.6、5.1~8.9和2.9~5.1 mg·kg-1。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草量及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为其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均能提高紫花苜蓿产草量,且单施锌(12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或两两配施效果显著(P<0.05);尤其是锌(12 kg·hm-2)和钼(0.5 kg·hm-2)配施,产草量最高(7.01 t·hm-2),较对照增产25.40%。锌、铁、钼以不同比例配施对紫花苜蓿锌铁钼含量和吸收量影响不尽相同,锌(12 kg·hm-2)、铁(15 kg·hm-2)、钼(0.5 kg·hm-2)三者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铁钼的含量和锌钼吸收量,钼锌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和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锌或锌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锌的含量和吸收量;单施钼或钼铁互作能显著(P<0.05)提高苜蓿钼的含量和吸收量;而单施铁或与锌或钼互作均未能显著提高苜蓿铁的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12.
以‘甘农6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磷肥)、灌溉和种植密度3种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每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密度处理下,每花序荚果数与种子产量的关联性最大。宁夏盐池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可在现蕾期和盛花期适当灌溉675 m3·hm-2;施磷肥180 kg·hm-2作为底肥,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228.02 kg·hm-2;种植密度控制行距为60 cm,株距为30 cm,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882.17 kg·hm-2。  相似文献   

13.
张万通  李超群  于露  邵新庆 《草地学报》2021,29(7):1423-1429
为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问题,从施肥可以改良草地退化的角度出发,本研究以青海省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即对照不施肥(CK)、施加氮肥250 kg·hm-2(N)、磷肥400 kg·hm-2(P)、氮磷肥300 kg·hm-2(NP)、有机肥2 000 kg·hm-2(O)、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肥7.5 kg·hm-2(J1),15 kg·hm-2(J2),22.5 kg·hm-2(J3)、PGPR菌肥+70%氮肥(J1+N)、PGPR菌肥+70%磷肥(J1+P),对不同施肥处理高寒草甸的改良效果、PGPR菌肥的适用性以及菌肥替代化肥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P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P<0.05),J1+N处理不仅增加了地上生物量,还可缓解施用N肥造成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同时增加土壤水分和全氮含量(P<0.05),又不会引起盐渍化。综上所述,J1+N处理能够部分替代化肥,减少无机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推荐在高寒草甸施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设置了露地平播、全地面覆膜平播、半覆盖平播、覆膜垄沟播和土垄沟播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覆膜和垄沟技术对土壤水热状况、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在覆膜垄沟处理条件下,参照“3414”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处理较露地处理在生长前期提高了土壤温度,在返青期、第一次和第二次刈割后提高了0~80 cm土壤含水量,并提高了苜蓿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施肥试验中,P2K2N3处理干草产量最高,为6 366 kg·hm-2,并提高了土壤肥力;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处理分别是P2K1N2、P2K2N3;P2K1N2处理的中性洗涤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综上,覆膜垄沟可以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施肥处理P2K2N3,即P5O260 kg·hm-2,K2O 45 kg·hm-2,N 92 kg·hm-2,综合效果较好,是垄沟覆膜条件下的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5.
硒钴肥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郑州沿黄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和硒钴肥(Na2SeO3·5H2O和CoSO4·7H2O)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肥料从苜蓿株高15 cm开始,每隔15 d喷1次,每次用量分别为57和408 g/hm2,共喷4次,能显著提高分枝期到现蕾期的净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生产速率(P<0.05);单施硒肥能显著增加从分枝期到现蕾期的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低呼吸作用;硒钴配施能促进0~20 cm耕层苜蓿根瘤菌及根系的生长,但不利于30 cm土层以下的根系生长,虽然能增强苜蓿对表土养分和水分的利用能力,但影响其抗旱力。  相似文献   

16.
喷施叶面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明不同叶面肥成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的叶面施肥方案,本试验以生长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材料,在春季返青期一次性土壤施肥基础上,于刈割前20天分别喷施苜蓿专用叶面肥(自主研制,专利申请号:201810124670.2)、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尿素+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亚铁+0.05%钼酸铵这7种叶面肥(分别简称叶面肥A,B,C,D,E,F,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每年刈割3茬,观测不同叶面肥对‘东农1号’紫花苜蓿高度、茎叶比、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垂直高度、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其中叶面肥G处理下,全年总干草产量达14 595.81 kg·hm-2,比对照提高17.70%;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5.43%,比对照提高3.12%。叶面肥A处理纯增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分别达2 414.57元·hm-2和2.63,是叶面肥G处理的2.65倍和8.77倍。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在寒地黑土农区喷施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A处理)相对投入较少,产出较多,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