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6月16日.肇州县新福乡某养鹅场饲养的2300只40日龄雏鹅,突然有少部分出现食欲不振,行走困难,排白色稀粪现象,3天后有的病鹅不能站立,开始出现死亡.5天后发病鹅达87只,死亡40只,病情呈蔓延趋势,于是前来就诊.问诊得知发病前一个星期鹅群中出现啄羽,由于症状轻微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5~ 7月份 ,哈尔滨市平房区共有 16个鹅群中相继发生了鹅副黏病毒病 ,而且形成地方流行。大至 2 80d的产蛋鹅 ,小至 5日龄的雏鹅 ,无论日龄大小都有发病。但日龄越小对鹅副黏病毒病越敏感 ,且死亡率相对较高。 16个鹅群总共约 35 0 0 0只鹅 ,发病率为 6 7% ,死亡率为 87.5 %。1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食欲降低、饮水量增加。发病初期排白色粪便 ,后期呈水样黄色或绿色粪便 ,病鹅蹲伏甚至瘫痪 ,食欲降低或废绝 ,重症则出现死亡。有的病鹅出现瘫痪现象不久即死亡。病程一般 3~ 5d或 7~ 8d不等。临床上日龄大的很少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3.
鹅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养鹅户在乌裕尔河附近用塑料大棚养鹅 12 80只 ,鹅分两批购进 ,按鹅雏日龄差别分为 1号鹅群 (80 0只 )和 2号鹅群(480只 )。 2 0 0 2年 6月 2 8日 ,2 7日龄的 1号鹅群开始发病 ,每天死亡 4~ 10只 ,又过两天 ,2 0日龄的 2号鹅群陆续发病 ,每天 10~ 2 0死亡只。畜主应用“禽宝康” ,“喹乙醇”等药物拌料和饮水 ,均不见效。 7月 4日 ,该养鹅户将病鹅送我站检查 ,先后送检 2 0只 ,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检查、实验室化验等综合诊断为鹅曲霉菌病。疫情历时 15d ,共死亡 169只 ,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疫情得到控制。1 临床症状观察  病鹅…  相似文献   

4.
(一)发病特点湘西自治州某养鹅场,存栏400只。24日龄发病,发病率66%,增加微量元素添加量好转;但31日龄又发病,发病率89%,36日龄重新调整微量元素后逐渐好转,没有反复,但鹅群的生长速度一直提不上来;24~36日龄总共死亡27只鹅。(二)临床症状整群鹅消瘦,生长速度缓慢。24日龄病鹅  相似文献   

5.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底,合肥市某养殖场从四川成都空运回2000套1日龄种鹅,12日龄时鹅群中出现多只发病,发病后立即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同时饮水中加入氟哌酸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两天后病鹅开始出现死亡,10天后死亡达高峰,随后死亡缓慢减少,病程持续20余天,共死亡189只,死亡率为9.45%。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电镜观察确诊为副粘病毒病。1.临床症状病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食道膨大,后期拉黄绿色稀粪;少数有神经症状(占病鹅的3%~4.5%);脚软无力,蹲地不愿行走,病鹅死亡快。部分病鹅甩头,口腔内有黏液。2.病理变化病鹅…  相似文献   

6.
发病情况:1999年夏季,两个养鹅专业户饲养菜鹅各100多羽,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放牧。55日龄时,养户常抱怨这批鹅老是拉稀,消瘦,喂不肥,并且偶尔可见到个别鹅肛门或粪便有一段白色扁形带状物。鹅主曾用青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等治疗,用药时鹅群拉稀有所减少或者停止,但停药后不久又复发。随着鹅群中病鹅数量增多,病情加重,并死亡3羽后,才前来门诊。临诊症状:笔者检查鹅群约有70%鹅只出现不同程度消瘦,整群生长速度偏慢。发病鹅10多只,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羽毛失去光泽,明显消瘦,拉稀,个别病鹅走路不稳,稀粪带有血丝(液…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3):123-124
<正>1发病情况2016年4月28日,山东某养鹅场养殖的5 000只5日龄扬州白鹅发病,开始出现个别雏鹅发病,第2天鹅群的发病数量增多,出现40~50只病鹅,之后每天都有200只左右的雏鹅发病,鹅群的病死率较高,可达70%~80%。鹅群发病后养殖人员采用了双黄连及环丙沙星饮水,鹅群的发病率有所控制,但发病鹅及死亡鹅的数量依然出现较多。养殖人员采集20只病死鹅病料,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20日,泰来县胜利乡养鹅户李某饲养的1800只幼鹅,于30日龄发病。该鹅群1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7日龄注射小鹅瘟疫苗。按常规饲养,鹅群于20日龄开始放牧。到6月20日发现鹅群不正常,并死亡16只。病鹅精神沉郁、拉白痢及血便,当时按鹅痢疾治疗,饲料中投入诺氟沙星、土霉素等。第2天早晨发病鹅达921只,发病率为51%;死亡216只,死亡率为12%。由于发病鹅及死亡鹅不断增加,前来我处求诊。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朗德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5月以来,临朐县6户农民饲养的2163只朗德鹅,先后发生了一种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1999年5月6日,临朐县辛寨镇养鹅户夏某饲养的206只42日龄的朗德鹅发病。5月6日,夏某发现鹅群中有个别鹅精神不好,离群伏卧,拒食,排白色、蓝绿色稀粪。5月7日死亡7只,以后陆续发病死亡。其后,辛寨镇、卧龙镇、冶源镇又有5户农民饲养的1957只,日龄26~63天的朗德鹅先后发病。患病鹅群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抗小鹅瘟血清治疗无效。应用抗病毒药物配合抗生素治疗,效果亦不明显。至5月26日,发病率在31.7%~87.0%之间,死亡率30.3%~79.1%。患病鹅群16日龄时已进行小鹅瘟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正>我区养鹅户范某饲养鹅2850只,2015年7月3日起,鹅群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粪便稀薄等症状,用土霉素拌料连用3d未见明显好转,出现雏鹅死亡。遂来我站诊治,笔者根据病鹅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实验室化验诊断为鹅绦虫病。现将诊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养鹅户范某养鹅2850只31日龄,自2015年7月3日以来,鹅群出现食欲减退、贫血、消瘦、粪便稀薄、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马上在饲料中拌入土霉  相似文献   

11.
陆希良  吴正宇 《中国家禽》1999,21(11):17-18
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都是鹅的常见疾病,两者时常并发。现将临诊病例介绍如下:1发病概况1998年春季,一养殖户的42日龄鹅群中部分鹅表现伏地、下痢、便血等症状。畜主用氯霉素拌料治疗3d后无效,病鹅数继续增多,并出现死亡。后又改用2.5%氟呢酸粉饮水治疗2d,仍未控制病情的发展。整个过程发病率约SO%,病死率约40%。2临诊症状病鹅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缩颈、垂翅、伏地、木能站立;粪便稀薄,颜色呈黄白色,有时有棕褐色或红色液体排出。部分病鹅甩头,并有食物从口中甩出。3病理变化对4只鹅剖检后发现,鹅体瘦弱;其中2只鹅…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鹅2 500多只,于7日龄皮下接种小鹅瘟疫苗.30日龄雏鹅群明显减料,由原来每天采食900千克料减少至150千克,有2/3的鹅不吃不喝,并连续发生死亡,至45日龄已死亡320只,死亡率达12.8%.用氟哌酸、强力霉素拌料服用,连服3天,未见明显效果.发病鹅群连续腹泻,严重的排血粪,呼吸困难,个别病鹅出现歪脖、扭颈、甩头等神经症状.据理解,该畜主还常常用水生浮草喂鹅.  相似文献   

13.
高顺 《广西畜牧兽医》2006,22(5):225-226
1 发病情况 2005年8月,我县昌图镇两个养鹅户饲养肉鹅各100只,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放牧.55日龄时,饲养户常抱怨这批鹅老是拉稀,消瘦,喂不肥,并且偶尔可见到个别鹅肛门或粪便有一段白色扁形带状物.鹅主曾用青霉素、土霉素等治疗,用药时鹅群拉稀有所减少或者停止,但停药后不久又复发.随着鹅群中病鹅数量增多,病情加重,并死亡3羽后,才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14.
我县环城镇南坦乡某专业户的鹅场,过去曾多次暴发雏鹅的小鹅瘟。此次发病的是中鹅,共120只,未注射过任何疫苗或血清,至42天龄时,部分鹅只采食量下降,严重时有一半病鹅有减食现象。至62天龄时死亡1只,至66日龄时又死亡5只,以后鹅群食欲逐渐恢复正常,未再死亡。  相似文献   

15.
郎德小鹅大肠杆菌病诊断报告张乐祥(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兽医站,262600)临朐县某鹅场于1993年3月从国外购进郎德鹅种蛋,自场孵化小鹅1000只,同舍散养。29日龄时鹅群中有6只小鹅发病,到38日龄时共死亡小鹅51只,邻舍的当地小鹅未见发病。症状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佳木斯市养鹅业的大发展,鹅的发病和死亡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雏鹅的死亡率更高,为了摸清其流行情况及制订好防治对策,我们对全市23个鹅群进行了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及化验室检测调查,确诊小鹅瘟是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主要疫病。1病例调查1.1发病状况调查23个鹅群,共有25354只雏鹅(3~20日龄),发病20195只,发病率79.7%,死亡鹅17240只,死亡率68%。在23个鹅群中,未免疫的有13个鹅群,占56.5%,共有12120只,发病9648只,发病率79.6%,死亡7506只,死亡率77.8%;1~3日龄内用小鹅瘟疫苗免疫的有5群,占21.7%,共有鹅6518只,发病2997只,发病…  相似文献   

17.
鹅副粘病毒病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鹅副粘病毒病是鹅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我市新城、十二圩、马集等乡镇的鹅群中陆续发生此病。主要表现为 :拉白色、红色稀粪 ,后期粪便变为绿色、恶臭 ;肠道粘膜散在分布多量黄色或灰白色豌豆大小的痂块 ,剥离后呈出血面或溃疡面。主要发生于 1月龄以上鹅群 ,最早 2 0日龄即已发病。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 对本市 8户发病鹅群的发病情况调查发现 ,发病日龄都在 30日龄~ 6 0日龄之间 ,病程 2~ 7天 ,发病率不高 ,但病死率较高。8户 1 85 0只鹅发病 2 6 9只 ,死亡 1 31只 ,发病率为 1 4.5 1 % ,病死率为 48.7% ,病鹅…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江苏涟水县红尧镇养鹅大户罗某于2008年3月19日购进2500羽雏鹅,至24日龄时,小鹅死亡数量突然增多,而前几天每日仅见1~2只死亡.鹅群总体未见异常,至26日龄时发现死亡有30多只,且发现有30%~40%的雏鹅发呆、少食或不食.罗某随即带濒死鹅10多只来我处就诊.问诊了解:病鹅有不少拉白稀粪或淡黄色稀粪,部分死亡鹅的泄殖腔周围污秽不堪;不少小鹅出现间歇性摇头现象、闭眼呆立、死前出现脖颈向后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6日,我区一朗德鹅业养殖公司,全场共有鹅5800余只,其中种鹅4000余只,网上平养育雏鹅(23日龄)1800只中约有20%出现腹泻等症状,死亡34只,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通过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一)发病情况据调查,3月10日,育雏鹅群注射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3月11日,育雏鹅开始发病,到15日死亡34  相似文献   

20.
1999年4月中旬 ,福建省龙海市某养鹅场一批52日龄鹅因投喂喷洒甲胺磷不久的包菜叶中毒 ,康复后数天鹅群又有软脚、下痢、死亡的现象 ,诊断为沙门氏菌病。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4月10日该场52日龄鹅群858只 ,投喂喷洒甲胺磷不久的包菜叶1h后 ,多数鹅出现流涎、流泪、痉挛、共济失调 ,瞳孔缩小等中毒症状。经查所喂包菜叶喷洒甲胺磷仅隔6d ,立即停喂 ,肌注阿托品 ,当天死亡35只。第二天停止死亡 ,多数恢复食欲 ,病情基本控制。4月16日上午发现部分鹅软脚、翅膀下垂、瘫倒 ,并伴有下痢 ,当天就衰竭死亡 ,全群用氟哌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