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牲畜,起到了"过腹还田"的作用。此法简单,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秸秆氨化后可以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一般采食量可提高10%~20%。而且,秸秆氨化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4%~6%,干物质消化率可提高10%~20%左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其营养价值相当于中等质量的牧草,显著提高牲畜的采食量和秸秆的营养价值.开展秸秆氨化处理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粗饲料,开辟饲料资源,不仅可促进牛羊发展,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精饲料.  相似文献   

3.
<正>1秸秆及氨化1.1秸秆饲料的特点秸秆是指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收割后剩下的蒿秆,其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一般粗纤维含量在30%~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此外秸秆还含有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秸秆等粗纤维饲料只适宜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其适口性差,有机质消化率低,特别是木质素不易被消化吸收。1.2秸秆氨化的作用1.2.1氨化后的秸秆质地变软,适口性增强。用氨化的秸秆饲喂牛、羊,牛、羊的采食量增加,采食速度提高。氨化秸秆的饲喂效果相当于中等质量的干草。1.2.2牛、羊食氨化秸秆有利于肠道畅通,可改善消化功能。秸秆氨化后,有机质消化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4.
氨化法是秸秆饲料的一种加工调制方法,氨化秸秆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10%~12%,粗蛋白质含量可由3%~4%提高到8%。氨化秸秆适口性好,家畜食量大增,采食时间缩短,牛采食后,尿中含氮量有所提高,对土壤有利,同时氨可以杀死秸秆上的病菌及虫卵,减少家畜疾病发生,还可以使含水量3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氨化秸秆养牛 秸秆是农村最主要的农作物副产品。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秸秆作草食家畜饲料的传统。在总数5.7亿吨秸秆中目前约1/4(即1.5亿吨)用作饲料。不过,这些秸秆通常不经任何处理,只是铡切至3~5厘米长喂饲牲畜。秸秆铡切后,采食量有所提高,喂饲浪费也大为减少,但消化率并不能提高。这种未处理的秸秆不仅消化率低,粗蛋白含量低,而且适口性差,采食量也不高。单纯喂饲这种秸秆,牲畜连维持需要也难满足,这就制约了草食家畜生产水平的提高。秸秆经氨化  相似文献   

6.
1 玉米青贮机械化技术 玉米秸秆青贮机械化技术,就是将腊熟期玉米通过青贮机械,在完成摘穗后(或不摘穗保留全株)进行秸秆切碎加工,然后将切碎的秸秆即刻入窖,通过盐化或氨化处理后进行密封发酵,保持玉米秸秆长期青绿多汁,带有酒糟香味.牲畜食用青贮玉米秸秆比食用晒干的秸秆消化率增加20%左右,并可节省粗饲料20%.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试验比较了使用白腐真菌处理秸秆饲料、普通秸秆饲料以及氨化饲料饲喂小尾寒羊时的表观消化率和采食特性。选择小尾寒羊18只,随机平均分成3组,采用完全粗饲料饲喂,即仅饲喂玉米秸秆、菌化秸秆和氨化秸秆。记录采食量,测算表观消化率,并且在饲喂时观察采食特性。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处理秸秆可以显著增加采食速度(107.17%)和采食量(53.33%),并且极显著地提高了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1)。  相似文献   

8.
<正> 4.2 秸秆氨化4.2.1 秸秆氨化的效果。我省可用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有甘蔗梢、红薯藤、花生稿和稻草等。前3种较稻草营养丰富,适口性也好,不经处理牛、羊也爱采食。稻草营养含量低,木质素和碳酸盐含量较多,家畜对其养分难以消化吸收,而通过氨化处理可使木质素降解,提高消化吸收率。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卜1.5倍,纤维含量降低10%,总营养价值提高1倍以上。此外秸秆消化率提高20%左右,家畜采食量也相应地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9.
常用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方法包括酸化、碱化、氨化、氧化及它们相互结合后的复合处理等。现主要介绍碱化、氨化两种方法,1碱化处理碱化处理就是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碱溶液,促使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使纤维素及半纤维素部分分解,细胞膨胀,结构疏松,提高膨胀力与渗透性,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之间的联系,提高秸秆中含氮物质和潜在碱度,从而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效果。一般来说,各种农作物秸秆均可作碱化处理。最常用的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大豆秸秆等。经过碱化处理的秸秆容易消化吸收,消化率可提高20%左右,可直接饲喂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氨化方法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堆垛法处理秸秆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成本低(在挪威可获得政府资助),可贮存含水率高的秸秆,可杀灭杂草种子(野燕麦)及含氮丰富等。其缺点是:氨化秸秆所含能量值较低,多余的氨在牲畜棚内释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挪威氨化秸秆喂饲试验结果以及实践经验概述如下: 1.氨化后秸秆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8~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 2.氨化处理后秸秆的含氮量提高8~10克/公斤。 3.氨化处理提高牲畜对秸秆的采食量。 4.氨化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较低质量的干草。 5.氨化秸秆可作越冬绵羊的主要饲料。 6.4~6月龄以后,小牛的粗饲料可全部喂饲氨化秸秆。 7.集约化肉牛饲养,每天喂饲3~4公斤精料以及氨化秸秆,可获得1~1.2公斤日增重。牛每天采食4~6公斤氨化秸秆,采食量的多少取决于牛的活重和秸秆的质量。 8.对于小母牛,不需要高日增重,因此需要较少精料,日采食秸秆可达5~7公斤。 9.如果氨化秸秆的质量较好,可用作阉牛的主要饲料,1~2岁的阉牛采食秸秆的数量很大,尤其是在第二次越冬期间,每天可采食8~11公斤。 10.氨化秸秆能量低,在喂饲高产奶牛方面潜力很小,但在日粮中缺少粗纤维的情况下,喂词适当数量的氨化秸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化学处理对秸秆化学成分和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的粗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只有35%~50%,有效能低,成为影响秸秆营养价值及饲喂效果的首要因素。消化率低还会导致家畜采食量下降。在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秸秆加工调制技术中,最常见的是化学处理法,其中氨化、碱化已作为成熟技术,正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单一的氨化处理秸秆可起到碱化作用,提高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为低蛋白水平下的瘤胃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氮源,维持其数量稳定[1],但氨化存在氮严重损失的问题;盐化处理秸秆,使细菌和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易保存,适口性好,成本低,但对秸秆消化率的提高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0.05)、16.75%(P>0.05)、112.81%(P<0.05)、13.79%(P>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相似文献   

13.
氨化秸秆饲料制作技术陈震林我国广大农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是饲喂牲畜的主要粗饲料。秸秆的总能含量虽与干草相似,但由于粗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尤其是木质素)含量高,因而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秸秆经氨化处理后,通过氨解反应,破坏了木质素与多糖间的酯键,氨的...  相似文献   

14.
<正>山区农作物秸秆量多,价格低廉,经过氨化,可以提高适口性、消化率及营养价值,喂牛、羊时,增重提高,是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的良好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种植及草食动物养殖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环境,促进山区牛羊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来,本人组织牛、羊养殖户进行了农作物秸秆氨化,经饲用,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农作物秸秆氨化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秸秆氨化的好处 在农村,每年在收获谷物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以用来饲喂牲畜,起到“过腹还田”的作用。 秸秆氨化后,一是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可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秸秆作为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旨在测定大豆秸秆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氨化和微生物处理对豆秸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采用化学分析和动物试验方法,测定豆秸与氨化、微生物处理豆秸的养分含量、动物采食量、干物质瘤胃降解率和日粮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豆秸饲料质地坚硬,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比玉米秸秆高66.74%,绵羊对豆秸的采食量比玉米秸秆低20.06%(P0.05),豆秸干物质(DM)绵羊瘤胃有效降解率比玉米秸秆低43.26%(P0.05)。豆秸经过微生物处理后,仅采食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P0.05)。豆秸经过氨化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ADL含量分别降低6.75%和21.48%,采食量和干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分别提高22.7%和32.09%(P0.05),但仍显著低于玉米秸秆(P0.05)。豆秸直接作为饲料,营养价值较低,经过氨化处理后其营养价值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每年在收获谷物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梁秸秆等,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牲畜,起到“过腹还田”的作用。秸秆上存在脲酶.当尿素溶液喷洒在秸秆上并将之封存一段时间.尿素被尿酶分解产生氨.对秸秆产生氨化作用。经过氨化处理的饲料.一是可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氨化小麦秸秆品质的影响,试验添加不同比例尿素(0、2%、5%、8%)制作氨化小麦秸秆,8 d后进行常规分析和体外产气法评定。结果表明:随着氨化小麦秸秆中尿素添加量的增加,各组营养成分提高,消化率的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而随着氨化比例的提高,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也相应有所提高。从麦秸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变化以及尿素成本综合考虑,以5%添加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80年代开始推广秸秆氨化技术,但由于秸秆氨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被列为天津市农委重点科研项目的秸秆氨化炉,已由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研制成功。并于1990年11月在南郊区传字营村投入使用。氨化炉是工厂化生产氨化秸秆的专用设备。它与传统的塑料袋、地坑氨化法相比,具有不受环境温度影响、氨化速度快、生产批量大、氨化质量高等优点。工作时,利用碳铵在炉内分解产生的氨气,秸秆在炉内90℃的恒温下,经过24小时,即被加工成带有糊香味的氨化秸秆。经过处理后的秸秆,粗蛋白可提高1~1.5倍,消化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1秸秆氨化饲料的优点秸秆饲料氨化处理,就是在作物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液氨、尿素或尿素溶液等,以改变秸秆的结构形态,提高家畜对秸秆的消化率和秸秆的营养价值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它是目前最经济简便而又实用的处理方法。该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不污染环境,各种农作物秸秆都可进行处理。氨化秸秆具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