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目前被公认的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到病人的身体和生活。目前,牛羊养殖区,重视此病防控,已被提上议事议程。此病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等确诊,存在不小的难度。确诊,更建议结合血清学、细菌学和变态学等病理反应诊断。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更建议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注意:重视布病防治,布病防治责任到人,制定严格防控措施;重视布病检疫,阳性病例捕杀淘汰,避免带菌生物制品流入市场;科学饲养管理,全面彻底消毒,优化牛羊养殖环境等等,通过综合性手段和措施,达到科学防治此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也叫“传染性流产”或“布病”,分慢性和急性两种不同病症,牛羊为布鲁氏菌的易感动物中的一部分。牛羊布鲁氏菌病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其羊群感染死亡率高达57%,牛群感染高达31%,较高的死亡率对于牛羊养殖户潜在的经济损失巨大。为了降低牛羊养殖的经济损失,牛羊养殖户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布鲁氏菌病的防治要点,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控制牛羊布鲁氏病的发展和扩散,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牛养殖业中布病可能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别名波状热,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人类一旦被布鲁氏菌感染不仅终生携带此类病菌,同时会使病人的劳动能力大幅下降,降低生育功能,严重缩短人类的寿命。目前没有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定要做好关于布病的防范措施。1防治牛羊布病的意义牛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会出现流产、不孕以及关节炎等症状,病情很难有效控制,所以病死率极高,一旦大规模流  相似文献   

4.
布病又名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在猪牛羊养殖中常见的疫病类型,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疫病,具有传染性特征。在部分牛羊混养模式下,布病容易发生和传播,防控难度较大。布病会对牛羊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破坏,轻则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牛羊长势;重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如果人类食用带有布病的牛羊肉,也可能感染布病,因此必须重视对牛羊布病的防控。1布病的特征和危害布病也称布鲁氏菌病、布鲁氏杆菌病、波状热,该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病原是布鲁氏菌,这种病菌的生存能力较强,潜伏期一般在7d-3周不等,牛羊感染后会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症状。患病牛羊表现性欲下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若公畜患有睾丸炎症,交配后可导致母畜流产,同时母畜也会通过阴道传播病菌,饲料、饮水、干燥土壤、皮毛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在剥牛皮、剪羊毛、屠宰病畜中也有交叉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市场上肉制品的大量需求,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而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牛羊疾病,危害牛羊健康,进而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且人畜共患的恶性传染病。笔者分析了在牛羊养殖过程中防治布病的措施,以求在今后牛羊养殖的过程中提高对此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当前危害养殖户和牛羊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当前,我省人畜间疫情时有发生,而且有上升趋势。在畜间,布病疫情主要以羊为主,其次为奶牛、牛,现将自己在布病防治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加以总结。一、畜间布病的主要症状及传播途径1.症状:感染布病的牛羊表现症状不太明显,有的不表现症状。布鲁氏菌主要侵害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表现为发炎、坏死和肉芽肿,从而引起流产、不孕、睾丸及关节炎等症状。多种动物对本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自然感染以羊、牛多见。2、传播途径:经长期的实践和总结,该病主要是人畜间相互接触或牲畜之间传播,以羊感染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群为主,其次是奶牛和牛,人感染羊的尚无定论。一是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通过对感染者分析,以饲养、接产员、兽医、皮毛加工、屠宰和挤奶人员为主,他们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而感染;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解我县奶牛布病的感染情况,我站于2002年6~7月对全县的2003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牛羊布病又被称为牛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类慢性传染病。牛羊布病主要侵害牛羊生殖器官、胎膜或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使其发炎,牛羊出现流产、关节发炎等诸多疾病症状。治疗不及时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流行广,感染率高,对人畜的危害性大。曲麻莱县经过近几十年对本地区牛、羊的免疫预防、检疫、监测和阳性牛羊的淘汰工作,家畜的布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的布病也有了很大的下降,防治效果已达到了国家农业部颁布“控制区”标准。但为了及时、全面掌握近几年本地区布病疫情流行动态,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以保证人畜健康。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牛羊的危害比较严重。其发病呈慢性经过,主要侵害牛羊的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引起发炎和坏死现象,同时有肉芽肿形成。临床可见患病母畜流产和不孕,而公畜表现睾丸炎和关节炎等症状,很多动物对布病都有易感性,自然感染以羊、牛和猪为主要群体。多年来,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很重视定期对牛羊群进行布病监测、检疫和消毒处理,一旦发现感染病畜严格进行淘汰处理,使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几年布病的发生又呈上升的趋势,对畜牧业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进一步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在2014-2016年对青海省内多个牛羊饲养地区的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和防控建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牛羊一旦感染该病,治愈率较低,终身携带病菌,严重时会患病牛羊甚至死亡。牛羊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发,会对牛羊生殖器官造成感染,引发牛羊不育、流产及其他病症。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如果误食患病牛羊肉或与患病牛羊紧密接触,可能会自身感染布病。因此,探讨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及防控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三明市牛羊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对辖区开展牛羊布病基线调查,共采集辖区羊血清10874份、牛血清3076份,监测结果阳性24份,阳性率为0.17%.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制定适合三明市牛羊布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阳谷县牛羊养殖结构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从而为该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本底调查,了解全县牛羊养殖、调入和免疫情况;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采集牛羊血清进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组合检测,了解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阳谷县牛羊规模场所占比例为26%,散养户所占比例为74%,集约化程度不高;外地调入为零;牛羊未实施布病免疫;牛羊群中均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结果表明:阳谷县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水平极低,利于净化;对其防控,应积极引导牛羊规模场开展国家级或省级牛羊布病净化创建场工作,对散养户应加大布病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病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都有严重危害。至今,布鲁氏菌病仍是世界范围内严重流行的人畜共患病。本病在环青海湖地区曾广泛流行。1952年对牛羊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绵羊自然感染率为29.36%,牦牛自然感染率为13.3%,人感染率15.39%,人发病率4.76%。为有效控制本病,从60年代初开展了牛羊布病的防治工作,先后采取布病19号苗预防注射、M5号苗气雾免疫等,经过20多年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经防治效果考核,牛羊布病达到了“控制区”标准。1995年到1997年又对牛羊进行了大面积的布病检测工作,3年共检测牛羊血清9360份,阳性率为0.053%,经有关部门考核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从1998年起连续3年没有进行布病检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畜流动频繁,奶牛饲养量日益增大,增加了疫情传入和传播的机会。为此,2002~2006年对辖区的牦牛、奶牛、绵羊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羊、牛、猪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体传染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其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疼痛(主要是大关节、肌肉最为明显)、乏力等.多见于农村,养牛、羊的人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地奶畜(牛、羊)的饲养情况、牛羊布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人间布病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出牛羊布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控布病的技术措施和意见建议,对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对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人感染布病后,表现低烧、乏力、腰腿疼痛和生殖障碍等症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家畜患布病后,会引起母畜流产、空怀和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症,还会导致其它疾病并发。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此病被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疾病,也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强制报告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是对牛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而青海省从事牛羊饲养的群体比较大,所以日常生产中必须重视对该病的防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两种检测方法,对青海省多个县市的牛羊饲养场展开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结果表明:牛羊感染布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上升,尤其是牛群对布病的感染率比较高,提示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继续加大对牛羊群布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因布鲁氏菌侵染牦牛,而导致的人畜共患病。此病严重威胁各牦牛养殖区,不仅威胁到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样威胁到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文章介绍此病的流行和症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应以"预防为主"。未发现疫情区域,加强饲养管理,严格疾病检疫;发现疫情区域,隔离消毒,控制传染源。同时,注意接种防疫疫苗,定期组织检测,提升牛体免疫效力,达到科学防治此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osis)细菌引起人与动物共患的变态反应性传染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经济。历史上,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曾经是危害极为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解放后,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得到高度重视,被列为二类法定传染病。从我国不同年代家畜布病感染状态分析,在上世纪50-60年代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