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做好寄生虫病防控工作,保证驱虫药品的生物安全,确保驱虫药品防治效果。本试验采用口服伊维菌素溶液、阿苯达唑混悬液、吡喹酮片、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混悬液和伊维菌素-吡喹酮纳米乳等5种驱虫药的方式,对羊体内寄生虫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物的虫卵减少率达83%以上,且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混悬液和伊维菌素-吡喹酮纳米乳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6.07%和95.56%,对照组前后两次粪检虫卵数无明显变化。说明5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且复方制剂驱虫效果优于单方制剂驱虫效果,羊体重增重效果更佳。复方制剂具有疗效更佳、安全性高、价格低廉、驱虫谱更广等特点,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两种常用驱虫药对猪蛔虫病的疗效,采用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兽医临床中遇到的规模养猪户发生的猪蛔虫病进行了诊断,应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进行对猪自然感染寄生虫驱虫效果观察。结果:阿苯达唑10mg/kg剂量一次口服给药后7d的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6.67%和91.47%;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剂量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3.33%和95.66%;阳性对照组两次粪检,其EPG第二次比第一次略有增加。结果表明阿苯达唑10mg/kg剂量、伊维菌素0.2mg/kg剂量驱除猪蛔虫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秦州区羊寄生虫的主要种类,选择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硝氯酚等药物对羊分别进行体内虫体的驱杀试验,然后经本次驱虫试验发现,联合使用阿维菌素片与阿苯达唑片、阿维菌素片和硝氯酚片的驱虫效果比单一使用这三种药好,且驱虫后羊体净增重可达到5.7±0.7、5.9±0.9 kg。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理想驱虫药物,对8组检出有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山羊群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驱虫后,虫卵减少率均达95%以上,而阿苯达唑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低于95%。表明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效果较好,而阿苯达唑有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用广谱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对肉牛进行驱虫对比试验.选择20头患寄生虫病的雄竹性肉牛空腹称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头.一组为治疗组,按1 ml/50 kg用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给予驱虫;另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驱虫药物.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到第61天称重,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驱虫育肥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用药后第61天10头牛总增重700kg,每头平均增重70 kg,平均日增重1.15 kg;对照组10头牛总增重625 kg,每头平均增重62.5 kg,平均日增重1.02 kg.初步说明伊维菌素用于肉牛驱虫育肥效果良好,是比较好的肉牛驱虫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芬苯达唑片剂、伊维菌素片剂和伊维菌素针剂对绵羊体内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效果,筛选出高效敏感性的驱虫药物,进行了药物驱虫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的驱虫效果明显高于芬苯达唑,而且其针剂的作用速度和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猪群的驱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科学选用驱虫药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主要有多拉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及新型的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复方驱虫药等。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毛首线虫等则效果较差,而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球虫及  相似文献   

8.
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绵羊羊狂蝇蛆的驱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选择自然感染羊狂蝇蛆的绵羊80只,分别按0.1、0.2和0.3 mg/kg体重皮下注射,进行驱除效果观察,同时设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伊维菌素注射剂0.2、0.3 mg/kg剂量组对羊狂蝇蛆的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0.1 mg/kg剂量组的驱净率为90.0%、驱虫率为97.7%。试验结果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3个试验剂量驱除羊狂蝇蛆均高效安全,且使用0.2 mg/kg剂量可达100%的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驱虫药物对奶山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为今后寄生虫病的防治筛选更好的驱虫药物.选取奶山羊96只,分3组,每组32只,分别投喂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和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3种驱虫药物,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检测驱虫前后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为6.25%;芬苯...  相似文献   

10.
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对牛、羊寄生虫的驱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对高寒阴湿地区放牧牛、羊寄生虫的驱治效果。对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林缘区7个试验点的42头牛、280只羊为研究对象。方法:按多拉菌素给牛0.3 mg/kg体重、羊0.2 mg/kg体重,伊维菌素给牛、羊均以0.02 m L/kg体重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以全身蠕虫剖检法及EPG来判定驱虫率。结果:发现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来说,用药后多拉菌素组、伊维菌素组驱虫效果明显。结论: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对高寒阴湿地区牛、羊寄生虫均有较好的驱治效果,其中多拉菌素驱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用广谱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对肉牛进行驱虫对比试验。选择20头患寄生虫病的雄性肉牛空腹称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头。一组为治疗组,按1ml/50kg用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给予驱虫;另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驱虫药物。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到第61天称重,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驱虫育肥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用药后第61天10头牛总增重700kg,每头平均增重70kg,平均日增重1.15kg;对照组10头牛总增重625kg,每头平均增重62.5kg,平均日增重1.02kg。初步说明伊维菌素用于肉牛驱虫育肥效果良好,是比较好的肉牛驱虫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了解常用驱虫药的驱虫效果,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驱虫研究。试验选取3种市场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应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虫卵计数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驱虫后虫卵转阴率为6.25%,感染强度由766.7降低至233.3;芬苯达唑组驱虫后虫卵转阴率为31.25%,感染强度由766.7降低至100;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驱虫后虫卵转阴率为50%,感染强度由766.7降低至167.0。建议在陕北白绒山羊生产中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消化道线虫的首选驱虫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小尾寒羊消化道线虫发病规律和药物防治效果,筛选驱虫效果最佳药物,试验随机选取小尾寒羊600只,分为芬苯达唑粉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组、多拉菌素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20只。每组在试验前7天进行粪便虫卵检查,用药开始后,在每次用药的第7天分别进行粪便虫卵检查1次,在整个试验期间共检查4次。粪便虫卵检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计算粪便虫卵数、每克被检粪样中虫卵数量(EPG),比较每个试验组每个检查阶段的虫卵转阴率。结果表明:各组试验羊在用药7 d后虫卵转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组、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芬苯达唑粉组、多拉菌素注射液组,分别为92.5%、90.8%、90.0%和89.1%,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防治效果确实可靠,药效持续时间长,优于其他试验组。说明临床用药在防治小尾寒羊消化道线虫方面,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防治该病效果优于其他试验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羊狂蝇蛆的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自然感染羊狂蝇蛆绵羊131只,分别按体重0.1,0.2和0.3mg/kg剂量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进行驱除效果观察,同时设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0.3mg/kg剂量组绵羊的羊狂蝇蛆驱净率和驱虫率均达100%。口服0.1mg/kg剂量组绵羊的羊狂蝇蛆驱净率93.9%、驱虫率98.6%。试验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羊狂蝇蛆驱虫效果明显,临床使用0.2mg/kg体重剂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BZ)和伊维菌素(IVM)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互作关系,以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单独或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选取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第1组口服给予阿苯达唑(15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第3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由颈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浓度,并用PK Solution 2.0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出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绵羊血浆伊维菌素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44.80ng/mL±6.12ng/mL、5 007.46ng.h/mL±1 301.42ng.h/mL和85.47h±5.03h,均显著(P<0.05)小于单独用药组的对应参数值67.62ng/mL±9.06ng/mL、7 125.08ng.h/mL±908.52ng.h/mL和113.39h±9.00h。口服阿苯达唑组绵羊血浆中仅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而未检测到阿苯达唑母药。联合用药后,除阿苯达唑砜的达峰时间(T max)显著推迟外,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的其他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联合应用IVM和ABZ可影响它们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且对伊维菌素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尤为明显,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选取90头患有羊螨病的羊,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30头。甲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干预,乙组的羊使用驱虫散和伊维菌素药物,丙组采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片。最后把三组病羊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最终结果,乙组的治疗疗效更为理想。因此,可以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羊螨病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强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治疗藏猪寄生虫病的复合驱虫药,笔者在西藏林芝地区2个养猪场随机选取130头藏猪,分成13组(1组~12组为试验组,13组为对照组),每组10头。将伊维菌素片、阿苯达唑片及吡喹酮片3种药物进行研磨,分别以低、中、高3种剂量与饲料混合对藏猪进行胃肠道寄生虫驱虫试验,并于第10天进行第2次喂药。喂药后0 d、5 d、10 d、15 d分别采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及沉淀法进行虫卵镜检、计数、统计分析,从而筛选出最佳驱虫药物及最佳剂量。结果显示,伊维菌素片、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驱除效果明显,没有副作用,虫卵减少率最高为100%,最低为66.67%,效果甚佳;其中3种药物联合用药时,中、高剂量均能达到良好驱虫效果。试验证明,联合用药对藏猪寄生虫的驱杀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伊维菌素注射剂的驱虫效果与对放牧绵羊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绵羊150只,设伊维菌素注射剂0.1,0.2和0.3mg/kg体重剂量组和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在冬季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对放牧绵羊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3.3%,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1%;0.3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1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88.6%,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66.7%和86.1%。防治示范群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3.3%,虫卵减少率为96.8%;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2%。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只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47kg、幼年羊成活率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5,(6):87-90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大熊猫体内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对野生及圈养大熊猫危害很大,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评价伊维菌素和噻嘧啶对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驱虫效果,本试验使用伊维菌素(膏剂,0.2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 d)、伊维菌素(片剂,0.2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 d)和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10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 d)对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圈养大熊猫进行了驱虫试验。在驱虫前3天和驱虫后10~15天采集大熊猫粪样,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检测蛔虫卵,对阳性粪样进行虫卵定量测定,并通过计算虫卵转阴率评估驱虫效果。结果:伊维菌素(膏剂)组、伊维菌素(片剂)组和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组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44.44%、0.00%和80.00%。试验结果表明:双羟萘酸噻嘧啶(膏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较好,伊维菌素(膏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较差,伊维菌素(片剂)对大熊猫蛔虫驱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阿苯达唑干混悬剂驱除绵羊线虫的效力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阿苯达唑干混悬剂按10mg/kg、15mg/kg、20mg/kg剂量驱除绵羊线虫,并设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粪检结果:阿苯达唑干混悬剂三个试验剂量组对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3.3%、93.3%和96.7%,减少率分别为95.2%、98.8%和99.9%;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63.3%、83.3%和93.3%,减少率分别为76.1%、87.5%和94.2%。剖检结果:三个剂量组对线虫的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6.9%、98.3%和99.4%。阿苯达唑原料药15mg/kg剂量对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0%和98.5%,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3.3%和86.9%,总计驱虫率98.5%。绵羊能耐受80mg/kg剂量。试验证明:阿苯达唑干混悬剂的驱虫活性及安全性与阿苯达唑原料药、片剂等无明显差异,均有良好驱虫效果,临床驱除绵羊线虫使用剂量以15mg/kg为宜,干混悬剂使用方法简便,特别适用于高原牧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