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年,我省平原林业又一次遭受大袋蛾虫害的洗劫,全省近2亿株树木受害,损失严重。但是,同是重灾区的许昌市,由于防治工作做的好,损失大为减轻。8月份,省林业厅派出检查组前往许昌市,7天检查了该市4县1区、30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所到之处,大面积的泡桐树都是枝叶繁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 ~1995 年泡桐大袋蛾治理情况、虫口密度以及寄生率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受害面积可以将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划分为蔓延期(1985 ~1990) ,这时的年平均扩散速率为115 % ;高峰期(1991 ~1992) ,年平均扩散速率约为0 % ;消亡期(1993 ~1995) ,这期间大袋蛾种群急剧消亡.防治措施能有效保护泡桐叶片.但由于对有虫树木不能彻底地防治,因而不能有效防止害虫的扩散;同时,这种防治措施也不是导致大袋蛾种群消亡的原因.数据分析还表明大袋蛾的发生周期更象是与寄生天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敌的作用是大袋蛾种群消亡的促进因子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子.本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 Tcr = 355 头/ 百叶,即当幼龄(1 ,2 龄) 虫口密度超过355 头/ 百叶、扩散速率为0 % 时,大袋蛾种群将自然、迅速地消亡.因为极高的虫口密度导致了剧烈的种内竞争,并且环境负荷量已无法满足种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大蓑蛾,俗称布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该虫近年来在我县大量发生,为害泡桐和多种树木,泡桐被害后生长受到抑制,个别植株甚至濒临枯死,对我县泡桐生产的发展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在双泉公社南龙大队林场的泡桐片林中进行了大袋蛾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导如下:一、林地立地条件和大袋蛾为害情况南龙大队林场泡桐林地地形平坦,土层较厚,土质垆土,肥力中等,地下水位较高(3米以上)。林地面积217亩,其中5年生泡桐纯林97亩,桐、杨混交林80亩,3年生桐粮间作40亩,泡桐株行距为3×3米,已经郁闭。共有泡桐树1万株,株高平均10米。  相似文献   

4.
1983—84年山东省荷泽地区农林间作及四旁绿化的泡桐、刺槐、悬铃木等受到大袋蛾为害,造成严重损失。这两年我们用内吸剂对受害林木进行根干交界处打孔施药防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80%磷胺乳油、50%久效磷乳油、40%异丙磷乳油、40%乐果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35%甲基硫环磷乳油。2.施药方法:在树干基部扒去表土,在露出的大根基部用尖头铁锥打孔。若难找到  相似文献   

5.
泡桐是我国平原林业中的优势树种,但泡桐大袋蛾、桑白盾蚧之类的害虫对其危害日益严重,加之二者均营隐蔽生活,旦泡桐树体高大,给常规的喷药防治带来极大困难,为此,我们通过试验并推广应用,总结出了采用干基注射甲胺磷原液防治泡桐害虫的实践经验,该方法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大袋蛾(Cryptothelea voriegata Snellen)在菏泽地区危害泡桐逐年严重,1984年仅农桐间作受灾面积即达100多万亩。加上数万亩丰产林和四旁所植泡桐计有600多万株。泡桐受害而影响材积生长损失价值可达3600万元。为了迅速控制该虫蔓延危害,急需探索简便易行的防治办法。我们于1983—1984年采用几种内吸剂做了干基打孔注药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袋蛾(Cryptotnelea Uaylegata Snellen)又名大衰蛾、口袋虫、摇篮虫,属鳞翅目,衰蛾科,是森林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食性杂,分布广,危害时间较长,受害树木轻者影响生长,重者将树叶全部吃光,干枯死亡。据资料记载,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福建、台湾、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等省,过去我县未曾发现。近年来随着苗木调入,传到我县。初步调查现已蔓延到十一个场、社、镇,发生面积达一万余亩,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摸清大袋蛾的生活史与习性,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方法,我们在受害较重的东风农场林场设基点作了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袋蛾生物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是林业的一大害虫。在1998-1999年试验的基础上,2000-2002年在刺槐小片林和林网内对综合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实践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t制剂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寄生蝇的寄生率在片林中达到25%,在林网中达21%;而大山雀的招引率也很高,平均达70%。3种生物防治方法综合使用后,刺槐片林大袋蛾老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47.4头/株下降到防治后的0.39头/株,林网内由46.9头/株下降到0.78头/株,而相似的对照区大袋蛾平均虫口密度刺槐片林为34.8头/株,林网37.6头/株。  相似文献   

9.
泡桐生长迅速,五年成檩十年成材。河南省自1980年发展泡桐以来,目前已成为我国泡桐的中心产地之一。近几年由于大面积单一栽植泡桐,大袋蛾的危害也十分严重。1987年周口、商丘、许昌、漯河、平顶山、洛阳等地市的50多个县普遍发生大袋蛾,受害泡桐达1.5亿  相似文献   

10.
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Clania varigata Snell)是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危害泡桐,悬铃木等65种林木。近几年来,徐州市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目前,防治大袋蛾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即在幼虫期进行喷雾或于干基部滴注内吸杀虫剂,但施药时幼虫虫龄的大小,对防治效果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科和方法 a 选定有一定虫口密度的泡桐成片林,从发现有初孵幼虫开始,每隔一天采虫50~  相似文献   

11.
泡桐大袋蛾的防治对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林分结构,选择栽植一定比例大袋蛾的拒食树种-苦楝、臭椿、香椿等或使大袋蛾完不成个体发育的杨树、国槐等,建立对大袋蛾危害有较强自控作用的农林间作生态系统。加强种群监测,作好预测预报,抓好3龄前有利防治时机,对于大袋蛾危害轻的采用治点保面策略,对于危害中等且处蔓延趋势的进行全面防治,对于严重危害的采用防周围、弃内部的策略,加强防治技术措施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 泡桐大袋蛾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最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全省各地相继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大袋蛾危害,我们对乐斯本、多来宝、抑太保、灭索威、盖虫散等五种新农药进行了室内、田间药效筛选,并于1993年7月在兰考县进行大而积防治试验,把百叶虫口控制在2.5头以下,制止了大袋蛾危  相似文献   

13.
泡桐大袋蛾的防治对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林分结构,选择栽植一定比例大袋蛾的拒食树种一苦楝、臭椿、香椿等式使大袋蛾完不成个体发育的杨树、国槐等,建立刘大袋蛾危害有较强自控作用的农林间作生态系统。加强种群监测,作好预测预报,狐好3龄前有利防治时机,对于大袋蛾危害轻的采用治点保面策略;对于危害中等且处蔓延趋势的进行主面防治;对于严重危害的采用防周围、奔内部的策略,加强防治技术措施的协调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袋蛾属鳞翅目,蓑蛾科,为害多种农林植物。对泡桐为害特别严重,高粗生长受到影响。七六年起我所开始对大袋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现将四年观察试验材料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5.
1989~1991年用采自自然界中感染NPV的大袋蛾虫尸,制取300千克病毒粗提物。用5种浓度的病毒液进行防治大袋蛾试验,筛选出4.8×10~6PIB/ml为适宜防治浓度,防治效果达93.5~96.7%,三年防治500公顷,共15万株树,防治树比未防治树净增产值4.80元,产投比为22.6∶1。  相似文献   

16.
大袋蛾又称避债蛾,近几年来在我省苏北地区连年大发生,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灾情.我场有刺槐成林1.9万亩,今年受害面积1.3万亩,我们对其中虫情较重、集中成片的6350亩,用本省溧阳瓦屋山林场生产的3F—20型动力喷粉机进行了粉剂防治,每台机每天可防治100—200亩,具有效果好、速度快、工效高等优点,现将在防治工作中取得的点滴经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袋蛾学名避债蛾,俗名大裒蛾、布袋虫、吊死鬼等,是对泡桐树危害最大的害虫。在我省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前后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于袋内,每头雌蛾产卵3000粒左右,6月中旬孵化出的幼虫开始群集危害树木叶片。该虫食性杂,除危害泡桐外,还危害法桐、杨、榆、桑、槐、苹果等十几种林  相似文献   

18.
陈春花 《绿色科技》2013,(10):131-131
介绍了香樟大袋蛾发生的规律,针对鄂州地区香樟分布的特点,对香樟大袋蛾的防治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袋蛾Cryptothelea veriegata SheIien 在南昌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内于10月间开始越冬,雄虫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雌虫于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和产卵,5月底至6月中旬孵化。调查223种乔灌木树种,有173种受害,占77.5%。落叶树重于常绿树;阔叶树重于针叶树;低海拔重于高海拔。防治方法除秋冬季人工摘袋和保护、招引鸟类外,应及时在6月上、中旬的初孵幼虫期用1/1000晶体敌百虫、1/1000马拉硫磷等有机磷农药防治。近几年来在江西许多地方严重发生,不论是用材林、经济怀、果木林都普遍危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