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黄明通 《乡村科技》2019,(12):78-80
近几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稳步推进,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发展、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服务功能愈发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除基础建设之外,市民对于城市功能特别是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为居民提供环境优美、功能多样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城市园林就成了城市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在园林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植物选材至关重要,园林苗圃的苗木质量会直接影响园林的建设和使用质量。因此,本文对园林苗圃苗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苗木生产质量控制的有关目标、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汉苑囿因其所属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的巅峰之作。本文首先说明苑囿这种早期园林形式的特征,然后以西汉皇家苑囿为例,分析其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试验功能,最后提出,另一种园林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形式是现代农业观光园,认为观光农业建设可以从早期园林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3.
园林绿地建设是墨江县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墨江县城区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分析,总结出了墨江县城区园林绿地存在绿地面积不足、景观功能单一、防灾避险功能缺失、养护管理落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便为墨江县城区园林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对茂名市(主要为城区)各类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传统岭南园林、西方园林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是该市园林绿化的显著特点;城市广场的景观和社会功能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闪光点。提出发挥城市自身特色,切实抓好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对茂名这个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市,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园林建设中,除了主体的绿色植物、园林景观外,园路建设也是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园路是园林的脉络,在整个园林中起到分割、引导、丰富园林建设内容的作用,与园林中的建筑、水体、山石、乔灌木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园路在园林建设中的功能及基本设计,为园林设计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企业厂区园林建设的设计与实践中,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雕塑、硬质铺地、庭园、园路、花坛等有机结合,并注重植物造景,营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氛围,体现了景观与休闲功能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在厂区园林建设中的运用,起到了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彭涛 《北京农业》2011,(12):14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城镇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阐释,尝试提出现阶段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镇园林绿地生态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沙市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分析,总结了长沙市园林绿地存在绿地面积不足、景观功能单一、防灾避险功能缺失、养护管理落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长沙市园林绿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江西省园林苗木产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苗木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生产规模问题、品种及规格问题、园林苗木生产标准体系问题,以及野生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和品种失衡发展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政府在行业管理中应既宏观又务实;生产基地的建设适度规模化,科学规划产品结构;规范行业标准,建立公平竞争体系;尽快完善苗木数据动态管理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园林精品绿地建设的目的、功能及其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阐述了园林精品绿地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提高园林精品绿地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彭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58-2259
归纳总结了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趋势,立足城市绿地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解析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基本模式,指出公众参与是未来城市绿地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吉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市绿地发展历程和问题进行剖析 ,指出公园绿地数量少且分布不均、防护绿地缺乏、生产绿地不足、绿地布局和网络体系不完善是吉林市绿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 ,①确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总体控制指标 ,即到 2 0 10年吉林市城市绿地率为 5 1 31% ,人均绿地 4 2 6 2m2 ,人均公共绿地 5 6 7m2 .②给出了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一般模式 ,该模式强调波状和辐射状分布态势相结合 ;环状绿地与楔型绿地相结合 ;各类分级绿地与游憩系统相结合 ,使城市形成整体的绿地网络系统 .③提出了 4条规划措施 :其一 ,增加公园绿地数量 ,促使均衡分布 ;其二 ,加强生产防护绿地建设 ;其三 ,营造楔形绿地、沿江绿地和道路绿地 ,构造水网、路网与绿网协调的绿地系统 ;其四 ,加强城市外缘大规模环状绿地建设 .最后 ,对该规划 10年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荆州市绿地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荆州市的城市特点,从绿地的布局结构、高质量绿地建设和保证体系3方面,探讨了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探讨——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樊良新  牛海鹏  陈金海  李瑞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4-2605,2693
城市绿地系统属于强干扰、脆弱的生态系统,而绿地系统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它的生态功能的发挥.焦作市属于一个"资源型城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绿地系统是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地状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而且还严重制约着焦作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变.依据焦作市城区影像数据、绿地统计数据,对城区绿地系统2000~2004年绿地结构、格局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其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探究城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路径,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方法  基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与空间句法等模型,进行多时相的漯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分析和预测仿真。  结果  ①形态分维数由2003年的1.64增长到2013年的1.70,2018年达1.75;② 聚集维存在数据突变点,空间集聚状态在不同圈层存在差异;③2003—2018年城市绿度空间可达性显著降低;④构建ANN-CA-GM(1, 1)城市增长模型模拟“底线、约束和理想”3种未来情景,对构筑空间和绿度空间的耦合发展过程进行预测: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至156.71 km2,其中理想情景下的构筑空间集聚范围回落至市政府周边5 500 m,与绿度空间面积比为1.00∶1.48。  结论  ①2013年城市形态接近最优,随后由于城市高密度发展,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过密,与绿度空间耦合交流受阻;② 在2018年市政府周边14圈层(7 000 m)范围内建设用地高度聚集,此区域内发展生态用地有助于引导精明增长,构建韧性城市;③ 绿度空间面积大且可达性程度高的区域集中在建设用地高度聚集范围以外,而聚集区内的沿河绿地空间利用程度低;④ 理想情景空间耦合布局为国土空间规划及“三线划定”提供定量化数据支撑与空间布局参考,通过绿地布局实现城市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图7表4参33  相似文献   

16.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方法是顺从自然、兼顾生态景观与区域发展的滨水建设模式,对恢复健康的滨水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近自然”滨水绿地的概念、特点入手,对江、河、湖、渠和湿地等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和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泗县目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公园绿地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功能品质有待完善、附属绿地发展出现失衡现象、生产绿地功能不能实现、防护绿地树种过于单一等问题。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结合泗县现状,提出了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与范围、目标、绿地指标和绿地空间布局结构及特色塑造。  相似文献   

18.
冯璐  徐文辉  鲍承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71-2775
滨水绿地作为水陆蓝绿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交通廊道、景观廊道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空间交汇时多呈现出沿江河、湖泊走向形态的线性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类绿地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的景观三线,分析其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方式,探索能够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水体岸线景观连续性、合理布置城市空间及绿地系统的滨水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宏旭  董雨欣  刘慧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7-10499
在城市特色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分析了城市绿地特色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表现方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为例,解析了城市特色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形成"百年古堡,百企百园"的城市特色框架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提出适合于城市自身发展特色和生态特征的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区域大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城市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方式4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开展,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生命支持系统,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建设质量也逐渐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态城市的提出与建设,城市绿地生态效能的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城市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必然趋势。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从降温、增湿、固碳放氧、降噪、抗污染、生态保健、生物多样性保护7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绿地生态效能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归纳了生态效能的研究方法、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规划的构建途径,以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