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草小黑麦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草小黑麦是新型饲料作物,适合南、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在冬春枯草季节生产优质饲草.但由于其饲草产品和配套栽培技术研发不足,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本文将重点介绍饲草小黑麦的饲料饲草用途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其迅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饲草高粱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饲草高粱的分类方法,分析饲草高粱亲本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对50份饲草高粱亲本材料进行了相关性状分析,计算了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并通过判别分析、卡方距离最低距离和卡方距离类平均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50个饲草高粱亲本材料分为2个大类群,可以初步看出亲本间遗传距离的远近。2种方法对查明不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是有效的,对育种过程中的材料选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选育饲草高粱杂交种时应根据亲本间遗传距离远近进行测配,提高选配强优组合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草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T32A为母本,以系选红壳苏丹草YN2092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的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饲草高粱的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特点.吉草2号对高粱丝黑穗病免疫,高抗叶斑病,增产潜力大,是吉林省东部草场、两部湿地以及东北农牧区交错带填闲地推广的优质饲草高粱.  相似文献   

4.
基于SSR标记的饲草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饲草高粱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109对SSR引物对48个饲草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9对SSR引物在3%琼脂糖凝胶上共检测出30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3.08个等位变异。平均多肽信息量为0.605 6,多态性信息指数变幅为0.268 0~0.901 2。通过聚类分析将48个高粱品种分为2个类群。分类结果和已知系谱的亲源关系多数吻合,说明供试的饲草高粱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旨在对饲草高粱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A3细胞质在饲草高粱育种上的利用。【方法】① 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利用;② 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反应;③ 杂交种选育。【结果】以A3398为不育源,SX-1为基础材料,经连续八代回交转育,于1996年育成新型细胞质不育系A3SX-1A,该系具有抗败育、长根茎、抗旱耐深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目前应用该系已育成3个杂交种,其中晋草1号已通过审定,在全国20余个省区大面积推广。【结论】A3细胞质在饲草高粱育种和生产中的成功利用,丰富了高粱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增加了高粱杂交种类型和饲草新类型  相似文献   

6.
饲草高粱杂交种晋草2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草2号是以A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如SX-14A为母本,以苏丹草JP品系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饲草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是牛、羊、鱼、鹅的优质饲草,也是当前我国退耕还林的优势草种。  相似文献   

7.
高粱在阜蒙县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种植高粱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与玉米产量相等或稍低的情况下,高粱所需生产费用较低,且适应性强。本文着重介绍了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晋草9号是以不育系A_3SX1A为母本、恢复系SCR2-1为父本,于2011年组配而成的饲草高粱杂交种,2年全国区域试验鲜重每667m^2平均产量6818.2 kg,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0.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55.2kg,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8.1%。该杂交种具有茎叶木质素含量低、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牛、羊、鱼的优质饲草,也是当前我国退耕还林的优势草种。  相似文献   

9.
新型饲草高梁晋草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草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以自选的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SX-14A为母本,以苏丹草SCR2-1为父本,于2002年冬在海南组配而成.2003年进行新品种比较试验,在15个饲草高粱中表现优异.2006~2007年参加全国高粱区域试验,2008年2月通过全国高粱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贵州省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高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发展饲草高粱的可行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饲草高粱品种,并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农牧交错带大力发展饲草高粱,以缓解畜多草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针对吉林省目前可利用草地面积逐年缩小,人工种草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问题,阐述饲草高粱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型饲草高粱晋草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草4号是以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SX-1 A为母本,以SCR2-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饲草高粱杂交种.在2006~2007年国家区域试验中,2006年平均产量103 948.5 kg/hm2,比对照增产4.4%;2007年平均产量115 000.5 kg/hm2,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5.5%,两年平均产量109474.5 kg/hm2,比对照增产5.0%.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是牛、羊、鱼的优质饲草,也是当前我国退耕还林的优势草种.  相似文献   

13.
高粱是四川省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原料,在全省种植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川南地区的高粱生产面临品种退化严重、丰产稳产性差、抗性弱等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酿酒高粱产业的发展。宜糯红8号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高粱新品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2)510036,具有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酿酒品质优等优点。为进一步加强其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潜力,从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绿色栽培技术等方面对高粱新品种宜糯红8号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4.
摘要:晋草9号是以不育系A3SX1A为母本,恢复系SCR2-1为父本,于2011年组配而成的饲草高粱杂交种,两年全国鲜重平均亩产6818.2 kg,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0.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55.2kg,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8.1%。该杂交种具有茎叶木质素含量低,比对照皖草2号低5.16%,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是牛、羊、鱼的优质饲草,也是当前我国退耕还林的优势草种。  相似文献   

15.
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50A具有不育性稳定、花期长、配合力高、综合抗性好、A2细胞质和适应性广等特性,用7050A组配的杂交种类型齐全,包括食用、酿造用、能源用和饲草用。目前,以7050A为母本配制的9个高粱杂交种已占据晚熟区高粱生产市场的较大份额,累计推广面积达80万hm2,增产粮食12亿kg,产鲜草3.5亿kg,增加经济效益13.2亿元。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的育成与应用,解决了在高粱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量低、抗性差、遗传单一等多种难题,全面提高了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和抗性水平,成为我国高粱科研和生产的骨干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呼伦贝尔市岭西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从2000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对健宝高粱、牧特利、苏波丹等优质人工饲草饲料进行了引种试验.试验的成功为呼伦贝尔市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同时也为呼伦贝尔农业结构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高粱地复种指数,又增加高粱产量,开展了"绿肥-高粱//红薯"宽窄行有机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肥-高粱//红薯"宽窄行有机栽培技术,增加高粱单产20.5kg/667m2,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高粱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高粱A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A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用于A1、A2保持系选育的测验种,是饲草高粱等以营养体为栽培目标的优良细胞质类型。就高粱A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是将农副产品转化为畜产品,以便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可以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发挥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有充足的饲料,饲用高粱就是畜牧业的一种很好的饲料来源。近年来,我国高粱用途正在向饲用方向发展。饲用高粱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籽粒饲用高粱、饲草高粱和青贮甜高粱。  相似文献   

20.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