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研究比较了纯台系和美系杜洛克及其杂交母猪和杂交公猪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繁殖性能,台美系杜洛克母猪与美系杜洛克公猪回交效果显著好于与台系杜洛克公猪回交,与大白公猪杂交效果最好;生长性能,与美系回交效果要比与台系回交效果好.美系杜洛克公猪交配的母猪窝产仔数(11.88头)比用台系杜洛克交配的母猪(11.54头)略高,但差异不显著;窝产仔数,杂交杜洛克并不比纯系好,但杂交杜洛克公猪20日龄窝产仔数和窝重要比纯系公猪好.两种纯系杜洛克公猪的后代平均日增重相近,但含50%美系和50%台系血液杜洛克公猪后代生长更快,其平均日增重比美系杜洛克公猪和台系杜洛克公猪分别高11.04%和10.37%,差异极显著.台系杜洛克公猪后代的瘦肉率最高,杂种公猪后代肌内脂肪含量比纯系公猪后代的高.美系杜洛克公猪后代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台系杜洛克公猪后代(1.57%:1.17%).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美系和台系杜洛克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母猪杂交,对其繁殖性能、生长肥育性状、胴体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繁殖性能方面,美系♂×长大♀组合(美系杂)好于台系♂×长大♀组合(台系杂),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分别高1.04头、1.09头、1.33 kg;生长育肥性状方面,美系杂在30~100kg阶段的日增重比台系杂高52 g,差异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则是美系杂略优于台系杂,在30~100 kg阶段的耗料增重比分别为2.86︰1和2.94︰1;胴体性状方面,台系杂胴体的瘦肉率比美系杂胴体的瘦肉率高3.05%。说明2个品系的杜洛克公猪各有优势,因根据需要选择最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龙宝1号猪品种(配套系)培育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清森 《猪业科学》2014,(5):130-131,135
<正>1来源龙宝1号猪配套系是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等单位经过13年时间培育完成的。通过陆川猪、隆林猪、大白、长白、杜洛克等品种间的6种不同杂交组合试验,确定大长陆三元杂交为最优配套组合。在专门化品系培育过程中,运用现代猪育种原理与方法,以广西名优地方猪种陆川猪为育种素材培育了母系母本(LB33),重点对繁殖性能、肉品质和适应性进行选育;利用公司庞大的瘦肉型猪育种体系,以长白猪  相似文献   

4.
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5.
以台系,美系和台美系杜洛克公猪与大长、土杂母猪杂交,对其繁殖、肥育等性能进行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美系公猪繁殖性能好于美系公猪、台系公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台美杂交系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台系和美系,差异显著(P<0.05)。台系、美系胴体性状比杂交系要好,表明生长发育性状存在着杂种优势。不同品系间杂交组合在配种受胎、产仔、肥育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较大杂交优势,且台美系为最优,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力,可作为生产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繁育体系终端父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热带气候地区(海南),按胎次统计和研究长白×长白(A)、大白×大白(B)、大白×长白(C)、长白×大白(D)等4个丹系组和杜洛克×杜洛克(E)1个美系组的种猪繁殖参数。研究发现,各组表现优质繁殖性能的胎次为A组2~5胎、B组2~6胎、C组2~6胎、D组2~5胎、E组3~6胎。该结果为热带地区种用仔猪选留、产仔指标制定和产仔性能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 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 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8.
丹系与美丹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胎产活仔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超  谭岳华  江科  张超  彭兴  周玉 《猪业科学》2018,(11):116-117
文章主要通过比较丹系和美丹系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胎产活仔性状,分析不同品种的丹系和美丹系产仔性能的差异,从而为品系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整理了2017年1-11月广西某种猪场丹系和美丹系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的繁殖记录,共2 301窝,其中美丹系196窝,丹系2 105窝,并对胎产活仔数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杜洛克母猪的平均胎产活仔数分别为(15.37±0.76)头、(14.30±0.54)头和(7.63±1.06)头。美丹大白、美丹长白和美丹杜洛克母猪的平均胎产活仔数分别为(12.35±1.48)头、(11.66±1.33)头和(8.59±1.06)头。丹系和美丹大白母猪差异显著(P 0.05),丹系和美丹长白母猪差异极显著(P 0.01),而丹系和美丹杜洛克则差异不显著(P 0.05)。丹系大白和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性能优于美丹大白和长白母猪,而美丹杜洛克母猪的产活仔性能则强于丹系杜洛克母猪。研究为品系的培育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了大量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由于这3个品种猪在外形和生产性能上有较大改变,因此,广大养猪业者又习惯地称之为新美系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新五丰原种猪场自2004年1月从美国引进这3个品种猪以来,开展了近6年系统的种猪选育工作,以保持甚至进一步改良它们的性能。为了考察这3个品种目前的性能及杂交效果,特进行此次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本市外来品种猪不同杂交组合最佳生产方式,本试验以8种不同杂交组合的外来品种猪为对象,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至100kg。试验结束后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猪的增重速度、料肉比、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杜洛克(新美系)×[长白(新美系)×大白(新美系)](XN)组的结测日龄最短、日增重最高;PIC399×[长白(法系)×大白(法系)](GP)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好。建议在生产中推广XN、GP三元杂交生产育肥猪。  相似文献   

11.
美系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3月和2002年8月直接从美国无特定病原群(SPF)猪场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共240头。其中,长白110头(10个血缘)、大白75头(12个血缘)、杜洛克55头(10个血缘)。新美系猪的选育,是在保证SPF级的前提下,以引进猪群为遗传材料,通过扩群繁殖,组建基础群,分别开展美系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新品系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良精品种猪,面向全国推广辐射,为我国猪的遗传改良和商品瘦肉猪生产提供优良亲本。1选育目标主要选育性状包括日增重、饲料报酬、繁殖性能、胴体质量和体型外貌。环境卫生按SPF猪群的规程执行。选育指标:达100kg日龄≤1…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9月,北京建国种猪场从美国引进大白、长白、杜洛克种猪。北京市建国种猪场。现有30余名员工,大中专以上学历的6名。本场自1994年建场以来,不断从国内外引进优良品种,有比、法系新型皮特兰、美系大白、长自、英系大白、法系大白、比利时长白、台系杜洛克和二元种猪。经过中国农科院畜牧所赵克彬博士多年选育提高,具有适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高繁殖效率和高品质猪肉的商品生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引进加系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并与山西黑猪杂交,在同时应用多项配套新技术的条件下,从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三个方面对9种杂交组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9月,北京建国种猪场从美国引进大白、长白、杜洛克种猪。北京市建国种猪场,现有30余名员工,大中专以上学历的6名。本场自1994年建场以来,不断从国内外引进优良品种,有比、法系新型皮特兰、美系大白、长白、英系大白、法系大白、比利时长白、台系杜洛克和二元种猪。经过中国农科院畜牧所赵克彬博士多年选育提高,具有适应性强、增重快、抗病能力强的特性,深受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16.
用杜洛克、长白、大白和皮特兰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二元杂交,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猪与杜洛克进行三元杂交,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母猪与皮特兰公猪进行三元杂交,比较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大长和长大生长发育最快;杜×大长皮断奶窝重与成活数最好;杜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选择新疆某种猪场出生日期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加系杜洛克、加系长白和加系大白母猪共3 017头,探究不同品种头胎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对其终生产仔性能的影响,为后备母猪早期选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白完成第6胎生产母猪占比仍在30%以上,长白占比25.79%,杜洛克占比16.36%,大白母猪利用年限最长,其次为长白,杜洛克利用年限最短;头胎产仔数越多,下一胎继续产仔母猪数占比越大,利用年限越长;随着母猪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增加,母猪终生总产仔数不断减少(P<0.05);校正达100 kg体重背膘越厚,终生产仔数越多(P<0.05),但当大白、长白背膘厚超过20 mm、杜洛克背膘厚超过14 mm时终生产仔性能下降;母猪生长性能和头胎繁殖性能与终生产仔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100 kg眼肌高度、头胎死胎数、头胎断奶配种间隔(WEI)与终生产仔性能呈负相关(P<0.05),校正100 kg日增重、校正100 kg背膘厚、头胎总仔数、头胎活仔数与终生产仔性能呈正相关(P<0.05),大白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荣昌猪不同组合的三系杂交后代进行了繁殖、生长、胴体及肉质性能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三杂后代测定结果表明,美系杜洛克伊丹系长白伊荣昌猪组合,生产的杂交后代日增重达到799.8 g,料重比3.15,达90 kg日龄为168.6天,生长性能最优。丹系杜洛克伊美系长白伊荣杂猪交组合产生的后代三点均膘为2.14 cm,瘦肉率达61.66%,滴水损失为1.28%,肌内脂肪含量达3.04%,屠宰性状最优。综合各杂交后代的生产测定数据,以丹系长白公猪为第一父本、美系杜洛克公猪为终端父本配套生产的杜伊长伊荣商品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较高、肉质优良,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杜洛克、大白、长白猪的生长和肉用性状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优化杂交组合,进行了杜洛克(杜)、大白(大)、长白(长)品种间杂交试验,测定了不同品种组合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和肉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杜洛克、父系大白猪作终端父本与长大杂母猪杂交,其后代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及肉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热带地区(海南)的炎热与凉爽两种气候条件下,分别统计研究丹系4个组长白♂×长白♀、大白♂×大白♀、大白♂×长白♀、长白♂×大白♀等和美系1个组杜洛克♂×杜洛克♀的种猪繁殖参数。分析发现5个组的窝均妊娠期、产仔总数和产活健仔数等组内同项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长长组、长大组在炎热气候统计的初生头均重均显著高于凉爽气候统计数(P<0.05),其他组的初生头均重,组内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5个组对应的窝均产活健仔数分别为12.20,10.92,12.11,12.06和9.28头。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的炎热与凉爽气候变化对丹系长白母猪、丹系大白公母猪和美系杜洛克公母猪的繁殖性能无影响,但是丹系长白公猪在炎热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了更优良的初生仔猪头均重性能。此外,5个选育组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