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雌性水貂准备配种期日粮适宜脂肪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貂准备配种期日粮脂肪水平对日粮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水貂氮代谢的影响,确定水貂准备配种期日粮适宜脂肪水平。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母貂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以黄花鱼、膨化玉米和动物下脚料等配制的鲜全价饲料。饲粮蛋白质水平相同,为34%,脂肪水平分别为日粮干物质的8%、12%、16%和20%,试验从12月初至配种前,试验中期进行水貂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脂肪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脂肪水平对日粮中脂肪的消化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脂肪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准备配种期当日粮脂肪水平达到12%以上时,水貂的日采食量,日氮食入量和氮沉积极显著降低(P<0.01),当日粮脂肪水平为8%时,水貂的采食量与日粮脂肪水平为12%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消化率、氮食入量、氮沉积都显著高于其他脂肪水平日粮组(P<0.01),同时粪氮和尿氮排出量与其他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指标,考虑节能环保,并能有效提高水貂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成本,得出准备配种期水貂日粮脂肪水平为8%即可满足水貂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对配种期母貂受配率、养分表观消化率、氮代谢、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品种一致,健康且体重和年龄相近的1岁改良黑貂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母貂8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均单笼饲养。Ⅰ组饲喂鲜配合饲料,Ⅱ、Ⅲ组分别饲喂颗粒料、混合料(颗粒料与鲜贴料以干物质基础按11混合)。结果表明:1全颗粒组母貂受配率(female mink matingutilization)最高。2配种期母貂的养分表观消化率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配种期母貂的日食入氮(nitrogen intake)、粪氮(fecal nitrogen)、尿氮(urine nitrogen)、沉积氮(nitrogen retention)、蛋白质生物学效价(BV)、净蛋白利用率(NPU)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母貂的ASP消化率颗粒饲料组极显著低于鲜配合饲料组(P0.01),颗粒组THR、SER、VAL、ILE、LEU和PHE消化率显著低于鲜配合饲料组(P0.05),其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消化率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水貂准备配种期和配种期饲喂颗粒饲料组母貂受配率高于饲喂鲜配合饲料组,水貂配种期可以饲喂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水貂在断奶分窝后至育成前期结束期间,对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及不同营养水平对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日龄相近的幼龄雄性水貂60只,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6组,6组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8%(Ⅰ组)、30%(Ⅱ组)、32%(Ⅲ组)、34%(Ⅳ组)、36%(V组)、38%(Ⅵ组).在水貂育成期内,进行饲养与消化代谢试验,分析不同日龄水貂的蛋白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氮生物学价值等指标,结合饲料转化率及日增体质量,研究水貂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水貂在体质量、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质利用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饲料转化率、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食入氮和尿氮指标上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水貂尿氮排出量随着饲喂日粮的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育成期水貂的日粮蛋白质含量低于32%时,饲料转化率和日增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育成期水貂日粮蛋白质水平低于32%,水貂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日粮蛋白质含量达到34%以上能够提高脂肪和干物质的消化率;育成期水貂在50~80日龄之间,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36%,80~110日龄间,水貂适宜的蛋白质水平是34%.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水平饲粮对雌性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初产水貂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水貂。4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45%,脂肪水平分别为10%(F10组)、14%(F14组)、18%(F18组)和22%(F22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配种至产仔。结果表明:饲粮脂肪水平对水貂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脂肪消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F18、F22组显著高于F10组(P0.05)。饲粮脂肪水平对水貂日采食量和日食入氮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日采食量和日食入氮量均呈下降趋势。饲粮脂肪水平显著影响日粪氮和尿氮排出量及日氮沉积量、氮生物学效价(P0.05)。其中,F18组日粪氮和尿氮排出量最低,氮生物学效价最高。F14和F18组配种率、产仔率、窝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水貂妊娠期饲粮蛋白质水平为45%时,饲粮的适宜脂肪水平为14%~18%,并且适宜饲粮脂肪水平能够提高水貂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雌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以确定育成期雌性水貂饲粮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设32%(L)、36%(H)2个蛋白质水平与10%(L)、20%(M)、30%(H)3个脂肪水平,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按照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将6种试验饲粮分别命名为LL、LM、LH、HL、HM和HH。选取90只60日龄健康雌性水貂,随机分成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LH组水貂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最高,显著高于LL和HL组(P0.05),并且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以LH组最低;30%脂肪水平组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低于20%脂肪水平组(P0.01);料重比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30%脂肪水平组极显著低于10%和20%脂肪水平组(P0.01)。LL和HL组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HH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LL、LH和HL组(P0.05)。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升高;10%脂肪水平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20%和30%脂肪水平组(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脂肪消化率呈升高趋势;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则以30%脂肪水平组最低,极显著低于10%和20%脂肪水平组(P0.01)。水貂食入氮以HM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粪氮排出量以HL组最高,显著高于LH和HH组(P0.05);尿氮排出量以LH组最低,而氮沉积和氮生物学效价则以LH组最高。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由32%增加到36%,食入氮和尿氮排出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氮生物学效价则显著降低(P0.05)。20%脂肪水平组食入氮最高,极显著高于30%脂肪水平组(P0.01);粪氮排出量和尿氮排出量均以30%脂肪水平组最低,与10%和20%脂肪水平组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氮沉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氮生物学效价呈升高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30%时,育成期雌性水貂生长性能最佳,且能够降低尿氮排出量,提高水貂对饲粮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13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对照组)、2.5(Ⅱ组)、5.0(Ⅲ组)、10.0(Ⅳ组)、20.0(Ⅴ组)、40.0 mg/kg(Ⅵ组)维生素B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Ⅴ和Ⅵ组水貂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Ⅱ、Ⅲ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毛皮品质评分和体长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绒毛长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和Ⅴ组水貂针毛长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Ⅵ组(P0.01)。3)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维生素B2添加水平对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水貂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Ⅴ和Ⅵ组水貂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综合以上指标,从提高生长性能和减少饲料成本角度考虑,冬毛期水貂饲粮中维生素B2适宜添加水平为2.5 mg/kg(饲粮中维生素B2实际含量为5.49 mg/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颗粒料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和毛皮品质的影响。选择(135±5)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按34%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Ⅰ组),34%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Ⅱ组),32%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Ⅲ组),32%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Ⅳ组),30%粗蛋白质、18%粗脂肪(Ⅴ组),30%粗蛋白质、16%粗脂肪(Ⅵ组)配制6种试验饲粮,并制成颗粒料。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Ⅰ组和Ⅲ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Ⅱ组、Ⅳ组和Ⅵ组(P0.01);18%脂肪组水貂的末重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5),18%脂肪组水貂的ADG极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1)。Ⅵ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18%脂肪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6%脂肪组(P0.01);34%和32%蛋白质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1)。Ⅱ组水貂的氮沉积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Ⅵ组(P0.05);饲粮脂肪水平对水貂的氮代谢相关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了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P0.05)。34%和32%蛋白质组水貂的活体长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5);34%蛋白质水貂的皮长显著高于30%蛋白质组(P0.05),但饲粮脂肪、蛋白质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貂的皮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试验结果得出:饲粮脂肪水平影响冬毛期水貂的末重,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的活体长具有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水貂饲喂脂肪水平为18%和蛋白质水平为32%~34%的颗粒料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毛皮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水平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以明确冬毛期水貂饲粮CP和EE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即2个CP水平(32%和36%)和3个EE水平(10%、20%和30%),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选取84只(120±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成6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7 d,正试期85 d。结果表明:32%CP组水貂平均日增重(ADG)、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及氮代谢各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6%CP组(P0.05或P0.01)。30%EE组水貂末重、ADG和氮沉积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0%EE组(P0.05或P0.01);30%EE组水貂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碳水化合物消化率、食入氮含量和粪氮排出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10%EE组(P0.05或P0.01)。饲粮CP和EE水平对水貂脂肪消化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以上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CP水平为36%、EE水平为20%或30%时,冬毛期水貂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且能够提高水貂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饲料工业》2017,(11):25-30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确定育成期雄水貂日粮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2个蛋白质水平(32%和36%)和3个脂肪水平(10%、20%和30%),共配制6种试验日粮。选取90只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成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和30%组水貂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氮生物学效价均最高,日粮蛋白质和脂肪交互作用对脂肪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30%时,育成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最佳,且能够降低尿氮排放量,提高水貂对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70日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磷水平分别为1.0%、1.4%、1.8%,3个钙磷比分别为1.0、1.5、2.0,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试验饲粮的钙、磷水平实测值如下:1.02%钙、0.96%磷(Ⅰ组),1.49%钙、1.00%磷(Ⅱ组),1.98%钙、1.01%磷(Ⅲ组),1.47%钙、1.35%磷(Ⅳ组),2.11%钙、1.40%磷(Ⅴ组),2.81%钙、1.40%磷(Ⅵ组),1.83%钙、1.73%磷(Ⅶ组),2.70%钙、1.80%磷(Ⅷ组),3.59%钙、1.80%磷(Ⅸ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钙磷比只对育成期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Ⅴ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最大,料重比最小。2)育成期水貂蛋白质消化率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表现为Ⅴ、Ⅵ、Ⅷ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同时Ⅴ、Ⅵ组还显著高于Ⅲ组(P0.05)。饲粮磷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P0.01)。饲粮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脂肪消化率有随饲粮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变化趋势。3)氮沉积表现为Ⅵ组显著高于Ⅰ和Ⅷ组(P0.05),净蛋白质利用率表现为Ⅵ、Ⅶ、Ⅸ组极显著高于Ⅱ和Ⅷ组(P0.0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以Ⅸ组最高,但与Ⅵ和Ⅶ组差异不显著(P0.05)。粪氮含量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钙磷比对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4)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Ⅸ组粪钙、粪磷含量最高,Ⅵ组钙消化率最高,Ⅶ组磷消化率最高。饲粮磷水平、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粪钙含量、钙消化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粪磷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磷水平在1.4%~1.8%、钙磷比在1.5~2.0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及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母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中与氮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50±3)日龄断奶的雌性水貂 60只,平均体重为(0.577±0.073)kg,随机分成 6组,每组 1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单笼饲养。6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 28%、30%、32%、34%、36%、38%的试验饲粮。在水貂 65、80、95、110日龄时各进行 1次消化代谢试验,分析各日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饲料转化率及体增重等指标。结果表明:50~65日龄,38%蛋白质组体增重极显著高于28%和 32%蛋白质组(P<0.01),38%蛋白质组饲料转化率极显著优于 28%和 32%蛋白质组(P<0.01);50~110日龄,32%和 34%蛋白质组体增重显著高于 28%蛋白质组(P<0.05)。95日龄时,32%、34%和 38%蛋白质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 28%和 30%蛋白质组(P<0.01)。110日龄时,34%蛋白质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110日龄时,38%蛋白质组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34%和36%蛋白质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 28%蛋白质组(P<0.05)。综合试验中的测定指标,建议50~65日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36% ~38%;66~80日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34% ~36%;81~110日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32% ~34%。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半胱胺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确定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6只(86±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1),对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Ⅱ、Ⅳ组(P0.01);平均日增重以Ⅴ组最高,间隔添加组高于连续添加组。2)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影响水貂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粗脂肪消化率(P0.05),极显著影响干物质消化率(P0.01),且均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P0.01),间隔添加组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3)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水貂的氮代谢指标(P0.05或P0.01)。Ⅴ、Ⅵ、Ⅶ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Ⅵ、Ⅶ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且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尿氮排出量、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间隔添加组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和尿氮排出量极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氮沉积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5);间隔添加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半胱胺添加水平显著影响水貂的粪氮排出量(P0.05),90 mg/kg组水貂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60 mg/kg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育成期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色氨酸添加水平对育成期白水貂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取60只健康、体重[(0.83±0.09)kg]相近的(60±5)日龄雄性白水貂,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负对照组(Ⅰ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4%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1%(Ⅱ组)、0.3%(Ⅲ组)、0.5%(Ⅳ组)和0.7%色氨酸(Ⅴ组)的试验饲粮,正对照组(Ⅵ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6%的基础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22%)。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水貂60~12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Ⅳ组、Ⅵ组平均日增重略高于其他各组。2)Ⅰ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Ⅳ组、Ⅵ组(P0.05)。Ⅴ组、Ⅵ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Ⅳ组、Ⅴ组、Ⅵ组尿氮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Ⅲ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Ⅳ组、Ⅴ组、Ⅵ组(P0.05)。3)Ⅰ组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异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Ⅵ组亮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丙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Ⅵ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Ⅳ组、Ⅴ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酪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Ⅳ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半胱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Ⅴ组组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Ⅲ组、Ⅵ组色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Ⅴ组、Ⅵ组精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综合生长性能、氮代谢及氨基酸消化率指标,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34%时,水貂饲粮色氨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3%(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52%)。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钙磷比固定的条件下,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60±5)日龄健康短毛黑公水貂117只,随机分成9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磷比固定为2,设3个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 100、4 100、6 100 IU/kg,3个钙水平,分别为2.3%、2.7%、3.1%,共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饲粮的钙与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3%与2 100 IU/kg(Ⅰ组)、2.3%与4 100 IU/kg(Ⅱ组)、2.3%与6 100 IU/kg(Ⅲ组)、2.7%与2 100 IU/kg(Ⅳ组)、2.7%与4 100 IU/kg(Ⅴ组)、2.7%与6 100 IU/kg(Ⅵ组)、3.1%与2 100 IU/kg(Ⅶ组)、3.1%与4 100 IU/kg(Ⅷ组)、3.1%与6 100 IU/kg(Ⅸ组)。预试期1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末重、平均日增重均以Ⅷ组最高,Ⅰ组最低,料重比以Ⅷ组最低,Ⅰ组最高。2)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Ⅶ、Ⅷ组(P0.01)。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干物质排出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脂肪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钙水平为3.1%时极显著低于钙水平为2.3%和2.7%时(P0.01)。饲粮维生素D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排出量(P0.01),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低;饲粮维生素D水平显著影响育成期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P0.05),二者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3)饲粮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氮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且氮沉积呈现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以钙水平为3.1%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且均以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时最高。饲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二者以Ⅷ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钙磷比为2、维生素D水平为4 100 IU/kg、钙水平为3.1%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水貂适宜氨基酸组成、降低饲料成本,试验选取成年健康公母水貂各60只,随机分成6组,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即赖氨酸2个水平,分别为1.85%和1.7%,蛋氨酸3个水平分别为0.81%、0.99%和1.24%,对采食正常试验组水貂进行了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赖氨酸水平的变化对公母貂干物质摄入、排出及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蛋氨酸水平的变化对母貂干物质摄入、排出及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公貂粪干物质排出量蛋氨酸水平为0.99%组显著低于蛋氨酸水平为1.24%组(P<0.05),公貂干物质消化率蛋氨酸水平为0.99%组极显著地高于蛋氨酸水平为0.81%组和1.24%组(P<0.01)。②日粮赖氨酸水平的变化对公母貂有机物摄入、排出及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蛋氨酸水平的变化对公母貂有机物摄入、排出及母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公貂蛋氨酸水平为0.99%组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蛋氨酸水平为0.81%组(P<0.05),与蛋氨酸水平为1.24%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公母貂蛋白质消化代谢受赖氨酸水平变化的影响不显著(P>0.05);公母貂蛋白质摄入及粪蛋白的排出受蛋氨酸水平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蛋氨酸为1.24%时公貂尿蛋白排出显著高于0.99%水平组(P<0.05),与0.81%水平组尿蛋白排出差异不显著(P>0.05);公貂蛋白存留0.99%水平组极显著高于1.24%水平组(P<0.01);公貂蛋白质消化率0.99%水平组显著高于1.24%水平组(P<0.05),与0.81%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母貂蛋氨酸水平变化对各消化代谢率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④1.85%赖氨酸水平组公貂赖氨酸摄入、尿排出及消化代谢率均显著高于1.7%赖氨酸水平组(P<0.05),母貂间差异不显著(P>0.05),赖氨酸水平对公母貂蛋氨酸摄入、粪尿排出及消化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0.05);蛋氨酸水平对公母貂赖氨酸摄入、粪尿排出无显著影响(P>0.05),蛋氨酸0.99%水平公貂赖氨酸消化代谢率均极显著高于蛋氨酸1.24%水平和0.81%水平公貂(P<0.01),蛋氨酸水平对母貂间赖氨酸消化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0.05);蛋氨酸水平对公母貂蛋氨酸摄入、粪尿排出及消化代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蛋氨酸水平的降低,蛋氨酸的摄入逐渐降低,而尿排出蛋氨酸1.24%组显著高于0.99%和0.81%水平组(P<0.05);蛋氨酸0.99%和1.24%水平组公母貂蛋氨酸的消化代谢率均极显著高于0.81%水平组(P<0.01),蛋氨酸0.99%和1.24%水平组公母貂蛋氨酸的消化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60±3)日龄健康雄性水貂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貂.8组水貂分别饲喂铜添加水平为0(Ⅰ组)、4(Ⅱ组)、8(Ⅲ组)、16(Ⅳ组)、32(V组)、64(Ⅵ组)、128(Ⅶ组)、256 mg/kg(Ⅷ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Ⅴ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而料重比则极显著低于Ⅷ组(P<0.01).Ⅴ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1),显著高于Ⅲ组(P<0.05).Ⅴ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Ⅵ组(P<0.01),显著高于Ⅱ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Ⅲ、Ⅳ、Ⅵ和Ⅶ组(P<0.05).Ⅳ和Ⅴ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Ⅷ组(P<0.05).Ⅴ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Ⅷ组(P<0.01).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Ⅱ、Ⅲ、Ⅵ和Ⅷ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显著高于Ⅰ、Ⅱ、Ⅵ和Ⅷ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2 mg/kg(总铜水平为39 mg/kg)时,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且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影响因素为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选取167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的试验饲粮,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试验饲粮分别同Ⅱ、Ⅲ、Ⅳ组,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Ⅲ、Ⅴ、Ⅵ、Ⅶ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极显著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120 mg/kg组(P0.01)。各半胱胺添加组的毛皮品质均有所改善,Ⅵ、Ⅶ组皮长及针毛、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间隔添加组针毛长度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针毛长度显著高于60和120 mg/kg组(P0.05)。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针毛、绒毛长度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2)各半胱胺添加组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半胱胺添加组粪氮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Ⅵ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Ⅳ组(P0.05),间隔添加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连续添加组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半胱胺能够促进冬毛期雄性水貂的生长,并提高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最适添加水平为90 mg/kg,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