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提高猪舍温度。一是开放式猪舍覆盖塑膜,最好是覆盖双层塑膜,适宜肥猪舍和非哺乳母猪舍。二是封闭式养猪车间实行锅炉式暖气供热。三是开放式猪舍暖气供热加塑膜覆盖。四是暖气供热加电热器,适宜于哺乳母猪舍。要把冷水烧成温水后再让猪饮用。  相似文献   

2.
<正>进人初春季,生猪生长缓慢,抵抗力降低,要加强饲养管理,初春养猪关键是提髙猪的抵抗力。提高猪舍温度一是开放式猪舍要覆盖塑膜,最好是覆盖双层塑膜,这种办法适宜肥猪舍和非哺乳母猪舍。二是密封式养猪车间实行锅炉式暖气供热。三是暖气供热加电热器,适宜于哺乳母猪舍。  相似文献   

3.
林莉莉  姜雪  冯聪  范亮  王际辉  张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30-19532
[目的]比较发酵床养猪与传统养猪对猪生产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发酵床养猪和传统养猪猪舍环境中和猪体表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结果]发酵床养猪猪舍与传统猪舍相比,环境中和猪体表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均较少;发酵床养猪洁净卫生,为猪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结论]发酵床养猪技术提高了猪的生产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高文波  王薇 《新农业》2007,(7):40-40
为了提高育肥猪的出栏率,缩短养猪周期,增加养猪经济效益,在育肥猪生产上应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用药物防治猪病是我们养猪生产过程中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但近几年许多猪场,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还是很难有效地防治猪病的发生。这说明猪病是当前养猪生产中提高效益的最大障碍。本文就当前猪病发生,药品在养猪生产中的地位,以及药品在猪场生产过程中的正确使用介绍一下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在世界上属养猪大国,也是猪肉的消费大国。养猪业在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中占着重要地位。规模养猪的目的在于显著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生产产销对路的肉食,追求高额利润。为此必须运用现代化的养猪新技术指导养猪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规模养猪的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模养猪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一、适宜的猪舍环境条件猪群在集约化饲养的情况下,环境对猪的健康与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自然养猪法”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养殖技术,其核心是发酵床(木糠床)技术;发酵床结合特殊猪合,改善了猪的生长环境,使猪合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但在推广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猪合建筑结构不合理,环境通风不良、降温设施安置不科学,猪舍夏天热、冬季猪合湿度大等,给养猪生产造成损失。下面,就“自然养猪法”猪场的生产环境控制做一些探讨,给当前畜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工厂化养猪技术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养猪模式.工厂化养猪技术就是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猪场的劳动生产率,以达到大量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猪肉的目的.采用工厂化养猪技术后,猪的平均日增重可达到700~800g,育肥猪六个月即可出  相似文献   

9.
一、工厂化养猪的形势工厂化养猪就是现代化养猪。工厂化养猪是采用现代先进学技术,以工业生产方式,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工厂化养猪的高效率主要表现在:猪的产品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三者  相似文献   

10.
养猪生产的基础技术是种猪技术,即猪生产技术。常规的种猪生产技术一般是指纯品种猪的生产和杂交猪种生产;现代种猪生产涉及转基因种猪、种猪克隆技术。但是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猪病对种来越明显。生产猪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生产性能优秀的种猪常会因为健康原因被淘汰,生产性能优秀的猪群也常会因为健康原因而全部更新。种猪生产者和猪育种工作者不得不重新认识猪育种和种猪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全进全出的猪群周转制度、多点生产技术、超早期断奶技术,虽作为生产技术中控制疾病的手段而提出,但同时引起育种工作者的注意。猪育种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的成本与收益,探究提高生猪产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更好地指导生猪产业发展,运用2004—2013年数据,分析了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环节每头生猪的成本与收益的各项具体指标,总结了中国中规模生猪生产环节成本收益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物质与服务费用占生猪产业总成本的90%以上,饲料费用和仔畜进价不断上涨以及其所占成本比例较大是导致生猪生产成本上涨和效益低下的原因,生猪生产收益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养殖技术与研究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与组织化程度等降低生猪生产成本和保障食品安全与价格稳定、增强产业链联系、促进生态养殖等提高生猪生产收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生猪及猪肉生产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河南生猪及猪肉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生产预测模型,并结合市场供需进行了预测,结合市场分析,提出了河南生猪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生猪生产50多年发展情况和粮食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猪生产的波动曲线和粮食生产的波动曲线极其相似,说明生猪生产与粮食产量有极大的正相关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猪生产的波动曲线和粮食生产的波动曲线发生偏差,具体是生猪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说明前期粮食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后期粮食是基础,其它原因如政府职能的转变、科技进步的贡献、市场机制的引入等对生猪生产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抓住饲料粮生产的同时,要做好其它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永兰  苏世文 《北京农业》2012,(21):102-103
哺乳仔猪培育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它关系到以后的育肥效果.从多年的规模猪场生产实践摸索、总结出在规模猪场搞好哺乳仔猪培育应从初生仔猪出生前的的准备、初生仔猪的辅助接产、给初生仔猪及时吃足初乳、调节固定好奶头、保温防冻、防压、寄养调剂、补铁、诱食与补料、仔猪黄白痢防治、仔猪去势和预防接种等的12个技术环节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全国28个省市区的241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进行调研和分析,系统反映了我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现状,对养殖营销模式、繁育体系、饲料质量监测、疫病综合防控及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多元并存,标准化格局逐步形成,一体化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标准化养殖模式。此外,通过总结参与调查者对生猪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技术创新和养殖模式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供相关的政策制定、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等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胡鸿惠  彭国良  南文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55-5757,5760
在介绍生猪生产环境控制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猪舍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种类、猪舍环境通风控制、评价方法、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生猪是浙江畜牧业的第一大产业,生猪产业带头人培育是实现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对244户省级生猪产业带头人的调查,剖析了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培训情况等特征,总结了他们在生产中所面临的生产技术与资金管理等主要难题,以及他们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偏向于新型的培训组织形式和实战性强的技术培训内容,并提出了制定培养规划、创新培训机制、拓展培训内容与服务领域、搭建信息交流对接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识别生猪生产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在厘清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河北、辽宁、北京自繁自养型养猪场户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稳健OLS回归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场主受教育水平、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推进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重视养殖环境控制和疫病防控能显著促进生猪生产效率提升,而自配饲料、自繁母猪的要素投入方式和养殖雇工会产生效率损失;2)目前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合作组织因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尚不健全还无法有效发挥作用;3)与北京相比,河北和辽宁养猪场户在生产效率及种养结合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但辽宁养猪场户在养殖规范性上仍有更大改进空间。据此提出应加快构建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提高养殖标准化水平、推进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疏解约束发展区劣势生猪产能而着重发展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永兰  苏世文 《北京农业》2012,(21):107-108
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是工厂化养猪生产实践研发总结出的一项先进的仔猪培育新工艺、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保育仔猪阶段成活率和63日龄仔猪个体重.从保育舍设计建筑、仔猪断奶、保育栏进猪前的准备、仔猪转栏操作、做好定时观察及时处理异常仔猪、搞好刚转栏仔猪保温控制、按照仔猪免疫程序按时搞好猪只免疫、以及搞好日常饲养管理等8个方面对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