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这种新干基白腐病的病原菌为绒毛昂氏孔菌Onnia tom entosa。该病主要发生于成熟林分,造成干基特别是根部腐朽。被侵染树木极易风折或风倒而死亡。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该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北美及欧洲的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林区鱼鳞云杉上一种新干基白腐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种新干基白腐病的病原菌为绒毛昂氏孔菌Onnia fomentosa。该病主要发生于成熟林分,造成干基特别是根部腐朽。被侵染树木极易风折或风倒而死亡。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该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北美及欧洲的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山楂树上一种根基腐朽病,其病原菌为茶Biao子褶卧孔菌Phylloporia ribis(Schumach.Fr.)Ryvarden。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受害树的干基形成黄褐色的大型子实体,造成根基白色腐朽。受害树容易风折,后期全株死亡。文中对该病的病原菌的宏观特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沈阳市北陵公园山楂树上一种根基腐朽病 ,其病原菌为茶子褶卧孔菌Phyl loporiaribis(Schumach .Fr .)Ryvar den。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受害树的干基形成黄褐色的大型子实体 ,造成根基白色腐朽。受害树容易风折 ,后期全株死亡。文中对该病的病原菌的宏观特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杨干透翅蛾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以幼虫集中为害树干基部,影响树木生长,降低材质,造成大量的风倒木笔者在观察该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蛹期,在干基埋土,踩实,阻止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6.
山鸡椒上一种新的干基腐朽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我国贵州北部山鸡椒上一种新的干基腐朽病害,其病原菌是粗皮灵芝(Ganoderma tsunodae(Yasuda ex Lloyd)Trott.)。基于本研究采集的标本及日本模式产地的标本,对此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贵州北部的山鸡椒,造成干基白色腐朽,最后导致树林死亡。对病害的症状,造成的危害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生起源银杏风倒木,进行树干解析,揭示银杏干材生长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杨干透翅蛾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以幼虫集中为害树干基部,影响树木生长,降低材质,造成大量的风倒木。笔者在观察该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其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蛹期,在干基理土,踩实,阻止成虫羽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简便易行、投资小、易大面积推广的方法,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如辅以性诱防治,则效果更好。晋中全区5年来用此法共防治7507hm2次,已基本控制住了该虫的大面积为害。  相似文献   

9.
截干高度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截干高度及基径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刺槐造林截干高度10cm以上(不超过20cm)的成活率高,截干高度5cm的成活率最低;基径1.0~1.2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高,树高生长量也大,而基径0.8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南台湾相思树干基腐朽病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省台湾相思树(Acacia confusa Merr.)干基腐朽病为中国一种新的林业病害,其病原菌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和粗柄假芝(Amauroderma elmerianum Murrill.)本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进行了报道,并根据实地采样对这两种新的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木粉/壳聚糖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吸附条件下其对金属Pb2+的吸附性能。在含Pb2+的溶液中,吸附树脂R的使用条件为:30℃,pH=6,树脂用量0.2g·L-1,初始浓度0.75mmol·L-1,吸附时间8h(静态)或6h(动态);此时树脂R对Pb2+的吸附量达2.52mmol·g-1,去除率为97.1%。溶液中加入NaCl、NaNO3、尿素后吸附量快速下降,且加入NaCl下降最快,加入尿素下降最慢。该吸附树脂R反复使用性能较好。从吸附树脂R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表面形态结构变化等方面对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吸附Pb2+前树脂R表面起伏,凹凸不平,纹络结构分布不均匀;吸附Pb2+后,表面纹络结构被破坏;随吸附时间增加,"白色"斑点明显增加,且逐渐分布均匀。吸附树脂R吸附Pb2+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Pb2+吸附过程的ΔG为负值,ΔS、ΔH均为正值,即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介绍了应用社区林业参与式方法在棉竹市、天全县、筠连县的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中,探索参与式规则和实施活动。经过开展研究、走访农户、退耕还林地实地踏查等探索,认为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应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规划很有必要。初步提出了开展参与式规划的八个步骤:一是初步调查确定项目,二是对农户的宣传发动和咨询服务,三是农户意愿和基本情况调查,四是计划阶段,五是作业设计,六是项目实施,七是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八是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3.
林木相关值法营养诊断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尾叶桉、湿地松林分进行相关值法营养诊断,结果表明:1.尾叶桉:不施肥的幼林需P肥,1,6龄林需N肥,2龄林要慎施N肥,应施有机肥;1~4龄林不必施K肥,至5,6龄林时要补充K肥;2,6龄林需Ca肥,3龄林较需Mg肥。需肥顺序是P、N、K。施肥处理的以施N100kg/hm2的适宜;施P量100kg/hm2为足够,施50kg/hm2的偏低;4龄林后需补充K肥。尾叶桉施P肥效果最为显著。2.湿地松:不施肥林地较需P、K肥,林地高P时需施N肥,Mg、Ca养分足够。需肥顺序是P、K、N。施肥处理的以施P200kg/hm2的更有利于促进湿地松6龄林后的生长成材。施P肥后,均能促进幼林对N的需求,并随着施钙镁磷肥量的增大,需N量和Ca,Mg—K的拮抗交互作用也增大。湿地松施肥肥效不显著。3.林地土壤养分库存量下降的趋势及顺序与相关值诊断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4.
扁穗牛鞭草水培无性苗构件组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培条件下,测定扁穗牛鞭草茎节形成无性苗的构件组成,结果说明:牛鞭草茎节具有无性繁殖能力,自身贮存营养可满足形成构件完整植株的需求;茎节长度与无性苗构件组成和生物量关系不大;无性苗构件间存在着差异,叶片数、叶干重、茎长度和茎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08%、28.95%、22.34%、23.37%,根数、根系长、根干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75%、26.14%、52.86%;无性苗构件间存在着相关性,茎长度与叶片数和叶干重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长度与根数和茎干重与根干重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叶干重与茎长度、叶片数、根数、根干重都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生物量与叶干重为显著正相关,与茎干重、根干重为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叶干重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说明无性苗地上、地下各构件生长发育是相互协调的,构件间营养分配是均衡的,从而保证了无性苗构件平衡和株型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桃江地区不同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因子的影响,对不同坡向坡位毛竹林生长情况调查,土壤因子分析以及毛竹林林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因子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地毛竹林林分生长较好,相比较阴坡地,立竹度高,平均胸径低,株高稍高,而枝下高相差不大,毛竹林的生长指标由上坡至下坡逐渐转好,坡向是影响立竹度和平均尖削度主效因子,而且坡位也是影响平均尖削度的显著因子,但是交互作用不明显;阳坡地毛竹林分生物量较大,毛竹凋谢物较多,土壤因子指标明显较高于阴坡地,该时期水解氮和全氮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00 mg/kg左右和2 g/kg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在8 mg/kg左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高于60 g/kg),平均值在70 g/kg以上,下坡土壤因子指标含量明显高于上坡和中坡,坡向是影响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显著因子,坡位是影响速效钾的显著因子,是影响有机质的主效因子,两个影响因子在同一水平上交互作用不明显;水解氮与平均株高呈显著相关;速效磷与平均尖削度显著相关;速效钾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呈负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负显著相关,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态采伐在未来林业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恶化,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利用方式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采代的内涵和它与传统森林采伐的关系,探讨了生态采伐在未来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必要性,技术基础,运用于森林管理实践的可能性以及在未来林业发展的意义,为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林内雨,冠层截留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过三年对人工毛竹林水文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内穿透雨和竹秆茎流与林外降水呈线性回归关系,并且发现,在不同生长季其回归关系有差别。毛竹林冠层截留量与降水呈指数回归,相关式为I=A[1-exp(-bP)]的形式,其中A为一次降水的最大冠层截留量。毛竹林的冠层截留率低于同地区的杉木林。对降水,穿透水和茎流水水质的研究表明:毛竹林冠层对养分元素的输入有较大影响,林内穿透水中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林外降水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月桂烯与对苯醌为原料,合成了萘二酚衍生物,采用GC-MS、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和1H NMR等手段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确证产物为6-(4-甲基-3-戊烯基)-5,8-二氢-1,4-萘二酚。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月桂烯)∶n(对苯醌)1∶1,催化剂为氯化锌,其用量为对苯醌质量的15%,溶剂为乙酸乙酯,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在上述条件下,反应选择性较高,产物得率为81.0%。  相似文献   

19.
选择压力(P)、热压板温度(T)、单板张数(N)三个因子各3个水平,进行完全随机试验,测定每张单板的温度变化,以靠近热压板处单板与中间单板的温差△T为指标,分析双因子交互作用对预干单板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压干燥初始、中间、最终三个阶段,各因子以及二因子、三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单板的温度分布有显著影响。①初始阶段,不同热压板温度下压力越大△T越小,不同压力下单板张数越少△T越小,不同热压板温度下单板张数越少△T越小。②中间阶段,对于不同压力,热压板温度为120℃下的△T最小;不同压力下,单板张数为5时的△T最小;不同单板张数下,120℃时的△T最小;③最终阶段,不同压力下热压板温度越低△T越小;不同压力下单板张数越少△T越小;对于不同单板张数,120℃时△T最小。  相似文献   

20.
杨树是我国北方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但由于抗盐碱能力较差,导致盐碱地区尤其是滨海重度盐渍区发展缓慢,人们担心杨树在该地区的长期适应性及其生长效果。作者对天津港区多年生的杨树绿地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①在客土绿化条件下,杨树生长表现良好,土壤盐害降低、肥力增强的变化趋势明显,提高了杨树在滨海盐渍区的长期适应性和稳定性。②毛白杨和欧美杨表现突出,年均生长量树高〉1.1m,胸径〉1.2cm;新疆杨冠幅小、生长量低、效益差。③杨树的生长状况与立地条件关系密切,毛白杨的年均生长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降低含盐量的技术措施均能促进其生长,提高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