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影响鸡蛋鱼腥味的FMO3基因 T329S突变在11个中国地方鸡种中的分布.所选的11个地方鸡种包括:北京油鸡、河北柴鸩、固始鸡、溧阳鸡、如皋鸡,太湖鸡、淮南麻黄鸡、丝羽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文昌鸡、藏鸡,采用PRC-RFLP方法对FM03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东乡绿壳蛋鸡全部表现为TT基因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症,具有较好的蛋品质;而其他10个地方鸡种中均有SS基因型的鱼腥味综合症易感个体,其中北京油鸡SS基因型频率最高,为8.8%,藏鸡的SS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7%.地方鸡种中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频率都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主要研究鱼腥味基因(FMO3)T329S突变位点在安徽省4个地方鸡种和2个地方鸭种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山黑鸡、淮南麻黄鸡、皖南三黄鸡、五华鸡和巢湖鸭、枞阳媒鸭等地方群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个安徽地方鸡种均存在鱼腥味综合征易感基因型(SS)个体,其中皖南三黄鸡SS基因型频率最高,为6.6%,淮南麻黄鸡次之,为4.4%,黄山黑鸡和五华鸡最低,为1.6%,该基因型频率不高,可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对2个安徽地方鸭种的研究表明鸭FMO3基因序列与鸡非常相似,SS基因型频率较低,巢湖鸭和枞阳媒鸭分别为4.3%和7.1%,其余为TS型,未检测到TT型。该突变位点对鸭蛋风味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FMO3基因俗称鱼腥味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鱼腥味综合征。本试验选择7个国外引进的高产商品蛋鸡品种:海兰褐、海兰白、罗曼褐、罗曼粉、海赛克斯、伊莎褐和尼克珊瑚粉,采用PCR-RFLP方法对FMO3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旨在研究FMO3基因A694T突变在7个国外引进高产商品蛋鸡品种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海兰白、罗曼粉和尼克珊瑚粉3个品种个体基因型全部为AA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征;其他4个品种中都存在不利等位基因T,其中海赛克斯、伊莎褐2个品种中TT型频率较高,分别为8.3%和1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FMO3易感基因型频率高的品种,对其纯系需加大剔除力度。  相似文献   

4.
鸡含黄素单氧化酶(FMO3)基因突变可导致鸡蛋出现鱼腥味,因此称为鱼腥味基因。研究旨在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63个拉萨白鸡个体中FMO3基因T329S突变位点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为提高该群体的蛋品质提供数据。结果显示:拉萨白鸡群体中,AA、AT和TT(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9.52%和0,A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4.7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拉萨白鸡群体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4.76%,虽然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期望频率很低,但应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5.
FMO3基因俗称鱼腥味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鱼腥味综合征.本试验选择7个国外引进的高产商品蛋鸡品种:海兰褐、海兰白、罗曼褐、罗曼粉、海赛克斯、伊莎褐和尼克珊瑚粉,采用PCR-RFLP方法对FMO3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旨在研究FMO3基因A694T突变在7个国外引进高产商品蛋鸡品种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海兰白、罗曼粉和尼克珊瑚粉3个品种个体基因型全部为AA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征;其他4个品种中都存在不利等位基因T,其中海赛克斯、伊莎褐2个品种中TT型频率较高,分别为8.3%和1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FMO3易感基因型频率高的品种,对其纯系需加大剔除力度.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大恒优质鸡S07品系开展FMO3基因的筛查,了解影响鸡蛋鱼腥味的FMO3基因T329S位点突变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该品系的综合性能提供数据基础。采用PCR-RFLP方法对FMO3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鱼腥味综合征易感基因型(TT)个体频率不高,仅为1.2%,可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检测不同肉鸡群体中鱼腥味基因FMO3关键位点c.984 AT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鱼腥味基因与鸡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群体包括8个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和2个专门化品系,采用PCR-RFLP和测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麻黄鸡、惠阳胡须鸡和各专门化品系均无TT基因型个体,且惠阳胡须鸡个体全部为AA基因型(非鱼腥味易感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地方品种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丝羽乌骨鸡(39.66%)、文昌鸡(18.95%)、清远麻鸡(11.11%)、霞烟鸡(10.84%)、广西三黄鸡(7.04%)和杏花鸡(4.55%);TT型个体在引进品种隐性白为5.26%、Ross308为1.67%。由此可见,除丝羽乌骨鸡和文昌鸡外,其他品种中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频率均不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黄素单氧化酶3(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FMO3)基因T329S突变在河北太行鸡群体中的分布。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鸡FMO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517只河北太行鸡FMO3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位点在河北太行鸡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等位基因A、T频率分别为0.9023、0.0976;AA、A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201、0.1644、0.0155。结果表明,河北太行鸡群体中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频率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腥味敏感基因(FMO3)T329S突变位点在河北太行鸡群体中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鸡FMO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河北太行鸡T329S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北太行鸡群体中,AA(野生型)、AT(杂合型)和TT(突变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194、0.1672和0.0134。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结果表明:河北太行鸡群体中存在TT基因型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其基因型频率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影响玫瑰冠性状、鱼腥味性状和矮小性状的MNR2、FMO3和GHR基因突变位点在林甸鸡群中的分布情况。通过PCR对分别影响林甸鸡玫瑰冠性状、鱼腥味性状和矮小性状的MNR2和GHR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发现林甸鸡群玫瑰冠个体为MNR2-RS型;林甸鸡群中存在鱼腥味易感基因FMO3基因c.984AT变异位点,25.4%鸡只携带T等位基因,其中TT基因型频率为4.3%,AT基因型频率42.2%;没有检测到影响矮小性状GHR基因第10外显子和3′UTR区1.7 kb缺失(c.1744_3516 del)突变位点。通过追溯试验群体的系谱结构,发现影响林甸鸡玫瑰冠型的MNR2基因、鱼腥味性状的FMO3基因和矮小性状的GHR基因的突变位点在上下代传递过程中与先前报道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卢氏鸡是我国唯一片羽型的可产绿壳蛋的地方鸡种,壳色有绿壳和褐壳2种颜色。本研究采集131只卢氏绿壳蛋鸡,45只卢氏褐壳蛋鸡及18只地方白壳蛋鸡的血液,提取基因组DNA,用微卫星AY493302标记探讨了这3种壳色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微卫星AY493302在卢氏绿壳蛋鸡、卢氏褐壳蛋鸡以及地方白壳蛋鸡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基因型AA(225bp/225bp)在卢氏鸡中的频率为0.396 9,且只在卢氏绿壳蛋鸡中出现。其A基因频率在卢氏绿壳蛋鸡、卢氏褐壳蛋鸡和地方白壳蛋鸡中分别为0.698 5,0.500 0,0.500 0。进一步进行测序发现,卢氏绿壳蛋鸡AA基因型在19bp处碱基和217bp处碱基均为G,但卢氏绿壳蛋鸡AB基因型在19bp处碱基却为C,在217bp处碱基与绿壳蛋鸡AA基因型同为G。卢氏褐壳蛋鸡AB基因型和地方白壳蛋鸡的AB基因型则表现在19bp处碱基为C,217bp处碱基为T。AA基因型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红色原鸡比较,达99%同源的序列有V00425.1、J02015.1和NW_003763484.1,均位于鸡的1号染色体上。该微卫星标记的群体杂合度、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在卢氏绿壳蛋鸡中都低于卢氏褐壳蛋鸡和地方白壳蛋鸡。尽管在所研究的卢氏绿壳群体中只有39.7%的个体表现为纯合AA基因型,但卢氏褐壳蛋鸡和地方白壳蛋鸡中没有该基因型,故而认为微卫星AY493302的纯合AA基因型可以作为对卢氏绿壳蛋鸡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比较5个绿壳蛋鸡群体中EAV-HP在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3(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1B3,SLCO1B3)基因的5'-非编码区插入整合的频率和类型。所选5个绿壳蛋鸡群体包括3个北京地区的商业群体(北京-LK、北京-LF和北京-YM)、贵州长顺绿壳蛋鸡群体和四川省地方品种旧院黑鸡;采用双重PCR对EAV-HP的插入整合进行检测,并利用DNA测序的方法判断EAV-HP的主要突变位点。结果表明,5个绿壳蛋鸡群体均拥有一定数量的EAV-HP插入整合的个体,表现为杂合(LC/N)和纯合(LC/LC)基因型,均可产绿壳蛋,其中旧院黑鸡的绿壳蛋频率最低,仅为28.90%,其次是北京-LF群体,为46.94%,其他3个群体的绿壳蛋频率为83.33%~84.62%;经卡方检验,北京-LF和旧院黑鸡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而其他3个群体则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DNA测序结果显示这5个绿壳蛋鸡群体中EAV-HP插入整合的序列与之前报道的东乡绿壳蛋鸡的KC632577.1完全一致。地方品种旧院黑鸡的绿壳蛋频率较低,建议利用双重PCR检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鸡蛋鱼腥味FMO3基因T329S突变在广西地方鸡品种中的分布,以广西三黄鸡、南丹瑶鸡、霞烟鸡、龙胜凤鸡、东兰乌鸡、凌云乌鸡、广西麻鸡、灵山麻鸡、灵山香鸡、雪峰乌鸡、北京油鸡、茶花鸡等12个地方鸡品种为研究对象,来航鸡作为对照,利用基因组混合池PCR测序技术检测鱼腥味敏感基因T329S位点的平均基因频率,发现北京油鸡、龙胜凤鸡、灵山麻鸡和灵山香鸡鱼腥味敏感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7.7%、5.5%、5.8%和10.8%,其它品种检出率为0。为了进一步验证基因组混合池PCR测序技术的准确性,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294只灵山香鸡鱼腥味敏感基因T329S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鱼腥味敏感基因T的频率为11.56%,纯合子TT基因型频率为0.68%,杂合TA基因型频率为21.76%,这与基因组混合池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提示,基因组混合池法可对群体基因频率进行初步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开发广西地方鸡品种蛋质性状时,需利用分子辅助技术剔除龙胜凤鸡和广西麻鸡的鱼腥味敏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鱼腥味敏感基因(FMO3)T329S突变位点在五华三黄鸡群体中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采用PCR-RFLP方法对五华三黄鸡群体进行T329S位点检测。结果显示:五华三黄鸡群体中,AA(野生型)、AT(杂合型)和TT(突变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79%、11.21%和0,A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5.60%。χ^2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表明五华三黄鸡中鱼腥味综合征易感基因型频率不高,但也应通过分子辅助选育技术予以剔除。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的鸡群中FMO3基因T329S突变位点的分布差异较大,可能与选育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所说的柴鸡,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我国地方品种的统称,包括北京油鸡、浦东九斤黄鸡、山东寿光鸡、山东汶上芦花鸡、江苏狼山鸡、江西泰和丝羽乌骨鸡、青藏藏鸡、浙江仙居鸡、浙江萧山鸡、河南固始鸡、庄河大骨鸡、湖北江汉鸡、广东杏花鸡、云南茶花鸡、江西东乡绿壳蛋鸡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北京油鸡4个品系种鸡集中开展了鱼腥味基因FMO3突变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严格的登记和选留制度,剔除了北京油鸡4个品系鱼腥味基因的不利位点。使用TaqMan探针和KASP两种检测方法对后代种鸡和配套杂交生产的商品鸡进行检测验证,未发现含T位点的个体。结果充分表明北京油鸡种群完成了鱼腥味不利基因位点的剔除工作。该研究可为中国其他地方鸡种鱼腥味基因的剔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鸡GN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对乌骨鸡肤色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东乡绿壳蛋鸡样本,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方法,筛查肤色相关的GNAS突变位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DN3、MC1R、GNAS、ADCY3基因的表达量;本试验还对3个鸡种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显示,在家鸡20号染色体的11 167 660碱基位置存在T/C突变,该T2270C突变点是GNAS基因启动子的关键位点。PCR产物经DraI酶切电泳后,CC纯合基因型出现一条342bp的条带;TC杂合基因型出现171和342bp两条带;TT隐性纯合基因型出现一条171bp的条带。3种基因型的肤色L值差异极显著(P0.01),CC基因型的L值最小,表现为肤色最深;TT基因型的L值最大,表现为肤色浅白。EDN3基因的表达量以CC基因型最高,TT基因型最低,3种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MC1R、GNAS和ADCY3基因的表达量以CC基因型最高,但基因型间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GNAS与上游MC1R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而与下游ADCY3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相关(P0.01)。江山乌骨鸡、伊莎蛋鸡、东乡×伊莎测交组合鸡的突变分型结果符合理论值(P0.05)。本研究表明,鸡GNAS基因启动子T2270C突变与肤色性状强相关,突变检测可辅助用于乌骨鸡的肤色分型育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江西3个地方鸡种鸡蛋蛋品质差异,本试验选取江西3个地方鸡种宁都黄鸡、万载康乐黄鸡与东乡绿壳蛋鸡各30枚10项常规蛋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乡绿壳蛋鸡与康乐黄鸡蛋质量差异显著(P<0.05);康乐黄鸡与东乡绿壳蛋鸡蛋壳强度和蛋黄重差异显著(P<0.05),康乐黄鸡与宁都黄鸡之间蛋壳厚度和蛋黄高度差异显著(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绿壳蛋鸡蛋品质的选育中以蛋质量、蛋黄重、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为主,并兼顾蛋壳重、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可取得较好的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选用30-35周龄的蛋鸡三个品种:东乡绿壳鸡、伊莎鸡和仙居鸡.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随机收集3个品种蛋鸡同日所产新鲜蛋各5枚,连续5周,总共525枚.测定了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等蛋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平均蛋重的大小为伊莎鸡>东乡绿壳鸡>仙居鸡;蛋白高度,两个地方品种蛋鸡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与伊莎鸡存在极显著差异;蛋黄颜色,东乡绿壳鸡与仙居鸡、伊莎鸡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哈氏单位,三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地方优良品种蛋鸡与国外引进品种蛋鸡的鸡蛋品质指标,为禽蛋产品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顺绿壳蛋鸡是贵州省地方优良家禽品种,在外形外貌和生产性能上尚未进行系统选育。研究初步调研了该地方鸡种的概况,特别针对其公母鸡的选育提出了基本思路,并且以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AV-HP作为分子标记,重点选留绿壳纯合子公鸡,淘汰产粉壳的蛋鸡。相对于零世代,一世代基础群母鸡绿壳率提高10.1%,公鸡绿壳纯合基因型(LC/LC)频率提高1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