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套番茄三·二式栽培是一种高产粮菜间作模式,一般亩产番茄7.5~8t,最高可达1.1t,小麦400kg,亩平均收入12000元,最高收入2万元,高出其他露地菜效益的50%以上。文章主要简述了麦套番茄栽培模式,对生产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2.
豫东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一麦一玉米,虽然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麦套瓜接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麦套瓜接大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重点是西瓜的市场价格,采用此模式的西瓜上市时间正是早西瓜罢市的时间,因此西瓜价格每年都很好,也是此模式的核心作物.该种植模式一般可产小麦350 kg/667m2、西瓜3 t/667m2、大白菜12 t/667m2.产值4 550元/667m2,较传统的一麦一玉米种植模式增效5倍以上.现将麦套瓜接大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麦套番茄三.二式是我县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高产粮菜间作模式, 一般亩产番茄7500kg—8000kg,最高可达11000kg。亩平均收入12000元,最高收入20000元,高出其他露地菜效益的50%以上。在小麦400kg产量水平时,采取麦菜套种三.二式栽培技术,可达到产量目标,麦菜套种小麦产量比单作的基本不减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区直接对比法,进行棚室番茄有机肥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棚室番茄生产中,以施用有机肥60 t/hm~2、三元复合肥375 kg/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分别达116 444 kg/hm~2、110 245.4元/hm~2,比较适合普通栽培销售;施用有机肥75 t/hm~2的处理番茄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比较适合生产有机番茄。  相似文献   

5.
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综合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麦后移栽与麦棉套作2种模式下,对小麦与棉花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后移栽模式下,棉花产量较麦套棉减产9.79%,而小麦则增产42.86%,总体直接效益较麦套栽培模式增收1 978元/hm^2。棉花麦后移栽模式是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稳定棉花生产,解决粮棉争地矛盾,解放劳动力,值得大力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鄂北棉区麦后棉3种种植模式与麦套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后棉生育进程后移,产量形成以伏桃和秋桃为主,产量以麦后营养钵移栽棉最高;麦后棉纤维品质能满足纺织工业要求;全年收益以麦后营养钵移栽棉最高,棉花产量减幅小,对小麦播种影响较小,应作为鄂北棉区麦后棉栽培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新推广的三种工业番茄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焉耆盆地种植工业番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2008年焉耆县种植工业番茄6.24万(667m2),比2007年增加1.88万(667m2),增长43.1%。2008年平均单产6t,比2007年增加0.3t,增长5.3%。2008年加工企业收购的平均单价为423元/t,平均效益为1593元/667m2。通过多年种植工业番茄,总结出了焉耆盆地新推广的三种工业番茄栽培模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玻璃温室的优势进行番茄的长季节栽培,使番茄平均产量达到225 t/hm2以上,实现了温室番茄的高产高效栽培.通过对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的技术流程,为提高玻璃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产量及番茄基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省瓮安县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重病区,对露地烟、双行麦套烟、单行麦套烟、单行白膜烟、双行黑膜烟、单行银膜烟、单行葱套烟7种栽培模式烟草的PVY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旨为明确不同烤烟栽培模式对烟草PVY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栽培模式烟草的PVY平均病株率顺序为单行麦套烟(4.1%)<单行银膜烟(6.1%)<单行葱套烟(8.1%)<双行麦套烟(17.3%)<单行白膜烟(23.5%)<露地烟(42.3%)<双行黑膜烟(50.1%),单行麦套烟、单行银膜烟和单行葱套烟的平均病株率明显较低。在瓮安县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重病区,建议推广单行麦套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番茄地膜垄作栽培是景泰县科技人员多年总结出来的番茄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省工省时,可使番茄产量达82.5t/hm^2,平均产值达57750元/hm^2,纯收入48750元/hm^2,现已成为景泰县番茄的主要栽培方式。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淮北麦区间套复种高效栽培模式,即麦-瓜-棉-菜一年四种四收模式、麦-菜-棉一年三种三收模式、麦-菜-玉米-玉米一年四种四收模式,并分别介绍该3种模式下的栽培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焉耆盆地种植工业番茄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2008年焉耆县种植工业番茄6.24万(667m^2),比2007年增加1.88万(667m^2),增长43.1%。2008年平均单产6t,比2007年增加0.3t,增长5.3%。2008年加工企业收购的平均单价为423元/t,平均效益为1593元/667m^2。通过多年种植工业番茄,总结出了焉耆盆地新推广的三种工业番茄栽培模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栋钢架大棚利用率,提升“金张掖夏菜”栽培效益,近年来,张掖市科研人员探索了“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高效栽培模式”,前茬种植娃娃菜亩均收入0.7万元,后茬种植番茄亩均收入3万元,该模式一年两茬亩均收益可达3.7万元,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笔者总结了娃娃菜复种番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连栋钢架大棚娃娃菜复种番茄模式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超高茬麦套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超高茬麦套稻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范学东  田厚军  张敏  许成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03-103,107
本文根据淮北地区多年麦套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提出了超高茬麦套稻的生育特性和适合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永宁县日光温室玉米秸秆、麦芠生物反应堆技术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采用玉米秸秆行下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番茄生长作用最明显,但是畸形果率较高(达2.9%,比CK高1.1%);采用麦芠行下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畸形果率达2.7%,比CK高0.9%,折合产量最高达40.6万kg/hm2。建议生产中可以采用麦芠行下式的秸秆反应堆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河北省滦南县安各庄镇开始推广大冷棚番茄-番茄-芹菜3茬连作栽培技术,经过3年的栽培实践,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每个大棚(净面积400~467m2)平均经济效益达8000元以上,最高达1.5万元。为推广此种植模式,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豫东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一麦一玉米,虽然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麦套瓜接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麦套瓜接大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重点是西瓜的市场价格,采用此模式的西瓜上市时间正是早西瓜罢市的时间,因此西瓜价格每年都很好,也是此模式的核心作物。该种植模式一般可产小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不同模式短程栽培番茄生产表现,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简易设施结构下番茄高效生产的短程栽培模式,以番茄丰收74-560 RZ F1为材料,设置3个试验处理,即土壤栽培(S)、岩棉栽培(R)和水培(H),分析短程栽培3种模式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短程栽培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R处理能够明显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叶片数,其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与S、H处理相比显著提高86.12%、42.45%。水培可以改善番茄的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最高,比R处理显著高出40.18%、29.37%,比S处理显著高出22.19%、27.40%,水分利用效率比R、S处理显著高出5.53%、22.78%。在试验中,R、H处理与S处理相比单株产量均表现为增产,通过产量和成本计算利润,H处理单位面积利润最高,分别是R、S处理的7.70、1.53倍,净利润为38.692元/m2。进一步对番茄的主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H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通过综合得分发现短程水培番茄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镇近几年不断改进种植模式,扩大蔬菜面积,特别是麦套西红柿种植模式的推广利用,取得了较高经济效益,一般亩产小麦300-400公斤,西红柿8000-10000公斤,亩收入4000-5000元,高的可达8000元,现将麦套西红柿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模式 麦套西红柿三二式,即三行小麦,两行西红柿.120厘米-带,小麦占地40厘米,小麦行距20厘米,预留行80厘米起埂,埂高20厘米,麦收前7-10天定植两行西红柿,麦菜间距20厘米,西红柿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6厘米,三角定苗,亩栽42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