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斑点叉尾 (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属鲇形目科的鱼类 ,又名美洲鲇、沟鲇 ,在广东叫美国 ,原产于美洲 ,广泛分布于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盐度 0 8%以下的咸淡水中 ,除北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外 ,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也有分布。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制种较容易、起捕率高等很多优点 ,是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我国曾于 1 970年引进试养 ,但未获成功 ,1 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再次从美国引进养殖并获得成功 ,1 987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 ,池…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属鲇形目鲴科的鱼类,又名美洲鲇、沟鲇,在广东叫美国鲴,原产于美洲,广泛分布于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盐度0.8%以下的咸淡水中,除北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外,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也有分布。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制种较容易、起捕率高等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十二、斑点叉尾(鱼回) 斑点叉尾(鱼回)(见图)简称沟鲶、叉斑,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鱼回)科。斑点又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也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占美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养殖,获得成功,证明斑点又尾(鱼回)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和易养易捕、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上乘等优点,适宜大力推广养殖。 斑点叉尾(鱼回)是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  相似文献   

4.
斑鳠(Mystus guttatus Lacdpdde)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s)鲿科(Bagridae)斑鳠属(Mystus),俗称芝麻魽、白须魽、魽鱼、梅花鲇等,在贵州省分布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斑鳠肉质鲜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是珠江水系"四大名鱼"之一的优质土著鱼类,具有肉食性和杂食性特征,成鱼收购价一般在100元/kg以上,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名沟鲶,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肉细味美、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康升云等,2001;赵振山,2000;周国平,1999).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鮰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军 《广东饲料》2005,14(5):27-29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为淡水温水性鱼类,天然分布于美国中部、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流域.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产量超过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容易捕捞等特点.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国,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目前已在我国20多个省市养殖,产量高达16.2t/hm^2.本文综述了斑点叉尾鮰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21.品种名称:斑点叉尾(鱼回) 亲本来源:1984年从美国引进 选育单位: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该品种是一种大型淡水鲶类,为杂食性鱼类,生长速度比其它种类的鲶鱼快。自引进我国后已在广东、湖北、湖南、江西、黑龙江、辽宁、海南等地推广养殖。遗传性状稳定。已成为我国淡水主要养殖种类。斑点叉尾细适应性强,既可池塘单养,又可混养,还可以进行网箱、工厂化养殖和家庭小水体养殖。斑  相似文献   

8.
虹鳟(Salmo gairdneri)属鲑科鱼属,原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自1874年起通过人工移植驯化,现已遍布美洲、欧洲、亚洲等很多国家和地区.虹鳟肉质细嫩、含脂量多、营养丰富,特别是EPA(二十碳五烯酸)高于其他鱼类数倍以上,已成为世界上广泛养殖的优质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9.
斑鱯(Mystus guttatus Lacdpdde)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s)鲿科(Bagridae)斑鱯属(Mystus),俗称芝麻魽、白须魽、魽鱼、梅花鲇等,在贵州省分布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斑鱯肉质鲜嫩,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享有"淡水之  相似文献   

10.
4 脂肪和必需脂肪酸 鱼类饲料脂肪是能量重要来源,鱼类对饲料脂肪的利用能力极高,利用率高达90% 以上(Hastings,1978)。因此,鱼类饲料应提供适量脂肪,以减少蛋白质用于供能,从而减少鱼类饲料蛋白质的用量,这对于快速生长阶段的鱼苗和幼鱼的效果更为明显。据试验,美洲红点鲑在饲料蛋白质为 18.3% 时,添加 7% 的玉米油,其增重可达到饲料蛋白质为27% 的未加玉米油的对照组水平(Phillips等)。斑点叉尾(鱼回)饲料中添加 8% 玉米油,每克玉米油可节省0.37克饲料蛋白质(Dupree)。  相似文献   

11.
现在已经研究确定了一些鱼类的营养需要:①斑点叉尾(鱼回)、鲑鳟类、鲤、罗非鱼和日本鳗鲡的氨基酸需要量和脂肪酸需要量;②斑点叉尾(鱼回)、鲑鳟类对大多数矿物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③鲤、日本鳗鲡、罗非鱼和其他有鳍鱼类、甲壳类对某些矿物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据此可以配制养殖鱼类的饲料。鱼类的营养需要与畜禽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鱼类要求较低的饲料能量蛋白比(鱼类:每100克饲料消化能千卡数与粗蛋白克数之比为8~10,而家畜为15~20);鱼类需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由于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南方大口鲇Lilurus merielionalis,亦称大口鲇、河鲇、南方鲇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鲇形目、鲇科、鲇属。大口鲇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大型水域中的名贵经济鱼类。 1 南方大口鲇的生物学特性 南方大口鲇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对水中溶氧要求略高于家鱼,当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时,生长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现象。适应pH值范围为6.0~9.0。怕光,白天多潜伏在池底弱  相似文献   

14.
(鱼回)鱼是欧美市场的3大淡水水产品之一,我国于1984年引进,1987年繁殖成功,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5.
八、大口鲇苗种的质量鉴定以及与其他鲇(鱼回)的区别 规格整齐、膘肥体壮、集群成团,是优质大口鲇苗种的基本特征。将数十尾鲇苗置于白瓷盆中,用手搅水使旋转,鱼苗逆水顶游者,属于优质苗种。如发现鱼体大小悬殊、肥瘦不一,表明饲养管理不善。缺食,购回后易产生大吃小现象,导致出池率不高的后果;如发现苗种池有体色发黑、离群独游的个体,或在水面上、池壁边有头朝上、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口胭脂鱼水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口胭脂鱼产于美洲,是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它有适温广、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 在我国养殖过程中,在早春和晚冬时,美国大口胭脂鱼易得水霉病。因为该鱼卵孵化的水温在16~23℃,由于水温较低,胚胎发育时间较长,脱膜后的卵膜不易分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左右。美国从1955年开始人工饲养斑点叉尾(鱼回)。由于该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无肌间刺,加上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适温广等特点,因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一、生物学特性 斑点叉尾(鱼回)体形较长,体前部较宽肥,后部稍细长,腹部较平直。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其头部较小,口亚端位,上下颌有小而密的细齿。具4对触须,以口角须最长。背鳍和胸鳍均有一根硬棘,具脂鳍  相似文献   

18.
加州鲈的繁殖及饲养技术朱银安(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加州鲈原产于美洲淡水湖泊中,素有“淡水石斑”之称,是广温性淡水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适应能力强,易于养殖和垂钧的特点,商业价值较高,目前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饲养。我国大陆于八十...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的营养及饲料四川省达川地区水产局刘斌斑点叉尾蛔(IctalurusPunctatus)亦称沟鲇,属贴形目,科鱼类。自1984年从美国引进国内以来,已迅速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淡水渔业重点发展的名特优水产品。下面就以斑点叉尾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锌(Zn)在鲇体内的积累与分布,以洞庭湖区所产鲇为试验动物,参考Zn2+对其他鱼类半致死量浓度配制一定浓度的Zn2+溶液培养鲇,观察其中毒症状,解剖取其骨、肌肉、鳃、胃、肝脏以及肠,应用湿法消化法消化,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Zn含量。结果表明:在重金属Zn的暴露作用下,鲇的骨、肌肉、鳃、胃、肝脏、肠的Zn残留量大小依次为鳃肠胃肝脏骨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