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秦代锦  龚桥 《种子》2006,25(10):90-90,98
川香优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选优质香型不育系川香29A为母本,自育优质强恢复系成恢17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授权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经营。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3051)。2002年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CAN2002030.5)。  相似文献   

2.
《种子》2004,23(2):33-33
杂交水稻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5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主推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3.
《种子》2005,24(5):102-102
杂交水稻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主推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4.
《种子》2005,24(11):62-62
杂交水稻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人农业部跨越计划主推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5.
《种子》2004,(6):86-86
杂交水稻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主推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6.
优质杂交香稻香优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04,(8):85-85
杂交水稻香优1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川香28A与恢复系CDR22测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农业部跨越计划主推优质组合。  相似文献   

7.
川香2058组合是以香型不育系川香29 A为母本与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 2058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高产迟熟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株型好,抗倒性好,米质优,带香味,穗大粒多,产量高,抗寒性强。2年云南省区试平均产量达65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7%。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200 m以下的籼稻区种植。于2009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9020号)。  相似文献   

8.
母本K17A引自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具有高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高开花累积率、低闭颖率的优良异交特性,苗期较耐寒,分蘖力中等,千粒重较大,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9.
1 组合来源川香优 2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四川华丰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香型不育系和自育恢复系组配而成的优质杂交香稻 ,2 0 0 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1年、2 0 0 2年参加全国区试 ,将于 2 0 0 3年通过国家审定。2 主要性状特征1)米质优、具泰米香味 :川香优 2号籽粒属中长型 ,米粒半透明 ,有光泽 ;米粒具泰米香味 ,适口性好。经 2 0 0 1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统一送样鉴定 ,其糙米率 81.2 %、精米率 75 .4 %、整精米率 6 7.4 %、粒长 6 .5 mm、长 /宽 2 .9、垩白粒率 2 4 %、垩白度2 .9%、透明度 1级、碱消值 6 .5级…  相似文献   

10.
绵5A是绵阳市农科所选育的K型优质不育系。1995年春季在海南以香型优质早熟亲本材料香改B为母本。以高配合力、高异交率的迟熟亲本Ⅱ-32B为父本杂交,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株,再以K17A为母本进行测交,经多代成对回交,于1998年选育成功。2001年8月通过了四川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技术鉴定,2003年3月获得品种权保护证书。以该不育系为母本配组的绵5优527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安徽省审定,2004年通过重庆市审定;绵5优151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绵5优3551于200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绵5优838于200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1.
毕粳2A是贵州省自主创新选育的首个粳稻香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异交率高,配合力强.所配组合毕粳优210(毕粳2 A/NR 210),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产量高,于2015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优3号(毕粳2 A/毕粳恢3号)于201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粳杂103,参加2015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2.
张顺  申关望  邹俊 《种子》2017,(5):120-122
川香优156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用引进的不育系川香29A与自育恢复系R 156测配而成的中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5001).2014、2015、2016年连续3年在豫南各县区布点试种、示范,该组合综合表现株型适中、高产稳产、米质好、抗性强.根据川香优156(川香29 A/R 156)的父母本特征特性以及生产中制种经验,总结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川华优320是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育优质不育系川华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抗病恢复系成恢3203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根据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制种基地的种植习惯和气候条件,总结出川华优320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长农2A是以隆801B/川香29B的杂交后代作父本,以金23A为母本进行测交,经过连续多代择优回交选育而成的早籼型野败水稻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5.
宜香2308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自育优质恢复系宜恢230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不育系宜香1A是用D44A作母本,宜香1B作父本,经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其保持系宜香1B由长江流域的优质保持系D44B与云南地方浓香型粳糯稻材料经辐射育成的浓香型粳糯稻N542杂交育成.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是一个具有浓郁爆米花香、品质优、产量较高、适应性广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16.
母本K17A引自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具有高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高开花累积率、低闭颖率的优良异交特性,苗期较耐寒,分蘖力中等,千粒重较大,配合力强;父本R432引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与K17A、协青早A、Ⅱ-32A、珍汕97A、金23A等不育系进行测交,1998年晚稻在所内试验田进行优势观察,K17A/R432与协优432熟期相仿,后期稿色好,结实率高,优势比其他不育系配的组合强;1999年继续观察,并进行了小面积制种,2000年进行新组合比较试验并进行小面积试种.  相似文献   

17.
川作6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不育系珍汕97 A为母本,以地谷/马协的杂交F3代优良单株为父本测交,经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籼稻三系不育系,2008年8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鉴定.川作6 A群体整齐,农艺性状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已配出川作6优177于2010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中籼水稻品种Ⅱ优9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96是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以大穗、高异交率的Ⅱ-32A为母本、自育粳亚远缘恢复系乐恢9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为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瘟性较强等特点。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03)014。已由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2005年在湖南省认定。目前已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该品种已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为CNA001147E。该品种具有Ⅱ优的品质、汕优的熟期和冈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宜香4245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4245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香型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9004)。宜香4245是宜字头公司独家开发的优质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2008)。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米质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已成为榕江县农业主管部门指定的水稻粮食增产工程和  相似文献   

20.
<正>泸糯8号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糯不育系45A为母本,与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糯恢复系35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高粱。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抗旱、早熟、再生力强及适合于南方种植的特点,其淀粉含量高、品质优、出酒率高,是酿造浓香型、酱香型和小曲酒的优良原料。泸糯8号全生育期120d左右,幼苗绿色,芽鞘绿色,株高180cm左右,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