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泊放养长江,瓯江水系蟹种的技术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长江、瓯江两水系天然蟹种引入长江中游附属湖泊进行单养和混养,长江水系蟹种成蟹的回捕率分别为30.16%、40.83%和30.19%,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7.18、8.57和7.7,瓯江水系蟹种成蟹的回蟹的回捕率分别为0.14%、0.32%和0.46%,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1.22、2.84和3.1。在捕捞方面瓯江蟹种的成蟹有开捕季节迟、没有生产高峰、日产量低及蟹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和瓯江的中华绒螯蟹豆蟹培育为扣蟹,长江蟹群体增重22.08倍,回捕率为47.18%;瓯江蟹群体增重6.19倍,回捕率为17.10%。  相似文献   

3.
万全 《水利渔业》1997,(3):24-25
围栏养殖瓯江蟹,收获成蟹平均体重99.4/只,群体增重19.13倍,回捕率8.72%,单产158.41kg/hm^2,利润9626元/hm^2,投入产出比1:1.90。围养效果表明,在长江蟹苗不足的情况下,瓯江蟹苗可以应用于围栏养殖。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种群差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在我国,河蟹由于长期的地理生殖隔离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 (水系 ),主要有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黄河水系等 (以下简称长江蟹、辽蟹、瓯蟹、黄河蟹等 )。经观察研究发现不同种群其生产性状有较大差异。徐兴川等 [1992]报道了长江蟹、瓯蟹蟹种放养试验,发现长江蟹的个体回捕率、群体增重倍数远高于瓯蟹。杜宗汉 [1996]发现长江系所产河蟹比辽蟹、瓯蟹生长都相对较快。占家智等 [1998]通过大水面及精养鱼池对长江蟹、辽蟹养殖比较发现两者各自生长速率和大生长期有一定差异,蜕壳时间有差异,以及每次蜕壳的增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种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天然捕捞的蟹苗、蟹种和人工繁育的蟹苗、蟹种主要来自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福蟹”。人们普遍反映长江水系的蟹苗、蟹种优于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福蟹”。认为长江水系的蟹苗、蟹种要比其它水系的蟹种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当年投产的蟹种一般可以达到150克左右,剩余个体第二年能达到250克以上,而且肉味品质也好。“辽蟹”壳色浅黄、爪子短、起捕规格小,个体一般只能长到50~100克;“福蟹”抗寒力差,成活率普遍很低。  相似文献   

6.
第五讲 商品蟹的池塘养殖  根据养殖设施及水体不同 ,商品蟹饲养分池塘养蟹、湖泊增养蟹、湖泊围养蟹、稻田养蟹和网箱养蟹、工厂化养蟹等。但无论哪一种养蟹方式 ,都必须从蟹种购捕开始。一、蟹种购捕及运输(一 )蟹种购捕1 .自然蟹种的特点在我国 ,几乎所有通海河口均有蟹苗分布 ,历史上以长江、瓯江、辽河、南流江的幼蟹资源最为丰富。以长江水系为例 ,每年 6月初 (芒种前后 )第一次蟹苗发汛后 ,在迅速回归淡水的途中 ,部分蟹苗相继蜕壳变态为第 期幼蟹。这部分幼蟹继续向河口上游作索饵洄游 ,最终进入江河湖泊或直接在长江中安居生长…  相似文献   

7.
辽蟹在长江流域养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作者近二年在长江流域池塘养殖和大水面养殖辽蟹的情况,并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养殖效果调查。结果表明,与长江蟹相比辽蟹的养成规格,回捕率、群体增重倍数均明显低于长江蟹,性腺成熟也较长江蟹早。但如技术措施得当,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长江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湖泊放养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在长江下游湖泊生长性能研究的结果:(1)生长速度在3-8月长江蟹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9-10月长江蟹则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青春期蜕壳时间辽河蟹比长江蟹提前30-4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40d。(3)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长江蟹优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长江下游湖泊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9.
瓯江蟹的生长性能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全 《淡水渔业》1997,27(2):44-47
用人工放流及围网养殖的方法对巨江蟹的生长进行观察研究。放流巨江蟹平均规格0.5263g/只,收获成蟹规格平均145.87g/只,回捕率6.84%,群体增重18.70倍。围网放养规格平均0.4466g/只,收获成蟹规格99.4g/只,回捕率872%,群体增重19.13倍。  相似文献   

10.
池塘投放规格为0.35—6.25g/长江水系蟹种,出池的平均规格133g/只,规格最大的塘口平均达到155g/只;平均回捕率45.3%,回捕率最高的塘口达到70%。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4位点仅在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中表达 ,这些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群体区分的生化遗传标志。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同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D =0 .0 72 1~ 0 .0 74 7。 (4 )聚类分析表明 ,在我国大陆沿海水系分布的绒螯蟹可分为两大类群 ,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水系的绒螯蟹属北方类群 ,即中华绒螯蟹 ;珠江和南流江的绒螯蟹属南方类群 ,即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12.
候传宝 《内陆水产》2002,27(2):21-21
近年来,随着大水面河蟹养殖的发展,围网养蟹以其节省饲料和养成规格大、品质好而得到迅猛发展,仅我县东平湖区就有几千亩围网养蟹面积。根据几年的养殖情况看,不少围网养殖存在河蟹回捕率差(有的回捕率仅20%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低。现根据我地的情况,分析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法,供参考。1围网养蟹回捕率低的原因1.1苗种质量差从目前看,大多养殖者不是自己培育蟹种进行养殖,而是到外地购买蟹种。由于缺乏蟹种鉴别知识,不少人所购买的蟹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辽蟹、或是瓯江蟹;有的还掺有性成…  相似文献   

13.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长江、瓯江、辽河水系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种群的主要生态和形态特征。三个水系的河触在生态、形态、几种同工酶及遗传多样性上存在的差异,但差异不大,尚不足以形成特征群体。据此认为三个水系的河蟹是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种群。同一水系蟹种的质量应从外形、个体规格、均匀度、伤残率、复位能力、肥满度和致病菌、寄生虫的感染寄生等指标上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相似文献   

16.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0 .0 1)。判别分析亦可将北方蟹和南方蟹完全分开 ,判别准确率达 10 0 %。至于样本所属水系的判别 ,对北方四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86%,其中长江最低 ,为 73%,黄河最高 ,为 97%;对南方二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95%,南流江为 96%,珠江为 94 %。又对区别水系所属贡献较大的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计算差异系数 ,根据Mayr等 [1953]提出的 75%规则 ,认为北方蟹与南方蟹之间的形态差异是亚种以上水平的差异 ,而北方蟹内部与南方蟹内部各水系之间差异则属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严把蟹种关 1.1品种要纯正 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实践证明,不同水系的河蟹,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生长比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sensis H.)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按其分布有长江、辽河、瓯江三大水系群体,其中尤以长江水系河蟹蟹体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味道鲜而闻名国内外。随着河蟹养殖生产的飞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源混杂、种质退化等问题严重挫伤了渔农民养蟹的积极性,扰乱了正常的养殖秩序,养蟹效益持续走低落滑,已严重制约着我省乃至全国河蟹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凤英  马凌波 《海洋渔业》2004,26(2):147-151
本实验根据马蹄铁鲎mtDNA 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中华绒螯蟹mtDNA 12SrRNA基因的引物设计,并对长江、辽河、瓯江三水系各5个个体共15个个体进行了PCR扩增及其序列测定。结果表明,12SrRNA基因序列在长江种群、辽河种群、瓯江种群间几乎没有差异,仅在3号瓯江蟹415bp处发现有一碱基颠换,去掉两端引物共测定得到415bp的碱基序列,其中A、T、G、C含量分别为145bp(34.9%),165bp(39.8%),45bp(10.8%)和60bp(14.5%)。  相似文献   

20.
赵金良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9,23(4):331-3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国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0.0006~0.00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2)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000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3)辽河、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