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Ⅱ优339是三日月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为母本,明恢339为父本育成杂交中稻新组岔。经福建省中稻两年区试和生产实验,表现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好,适应性较广,熟期转色好。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Ⅱ优907系由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中抗稻瘟病等特点,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65.67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3%。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08018)。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10,(4):60-60
突出优点 高产2005-2006年北京区试比对照增产19.1%,两年区试连续排名第一位;2007—2008年辽宁引种区试平均667米2产745.4千克,比对照丹玉39增产17.8%,两年区试连续排名第一位;2008年辽宁引种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8%,居该组第一位;2007年国家东华北区试667米2产736.6千克,比对照增产9.14%,居该组第一位:2007-2008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667米2产754.7千克,比对照增产8.2%。  相似文献   

4.
Ⅱ优明62     
《三明农业科技》2007,(1):F0002-F0002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明62由三明市农科所用Ⅱ优明62-32A与明恢62配组而成。该品种穗大粒多,生育期中等,株高适中,分蘖能力强,稻瘟病抗性强。2004—2005年参加云南省区试,两年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4%,均居第一位,2006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中优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以优质不育系中九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早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较长,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米质较优。2005—2006年参加福建省早稻迟熟组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28.3d,比威优77迟熟3d;两年平均产量462.511kg/667m^2,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13,(18):26-26
由北京华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黄瓤小果型西瓜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春季保护地栽培。2009-2010年参加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543.2公斤.比对照小兰减产2.7%: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65.3公斤.比对照小兰减产2.7%。  相似文献   

7.
南粳44 原名“宁4009”,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南粳38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量588.1公斤,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621.9公斤,较对照增产7.1%。  相似文献   

8.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总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49万亩。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29小时;且耕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质地良好,大部分土壤富含钾素。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各类中药材生长,生产的中药材主要有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尤以“岷归”为最,产量高、质量好,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9.
金博优168是利用自育优质不育系金博A与自育的强优恢复系海恢168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晚籼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好,耐肥抗倒伏,白叶枯病抗性好,结实率高,丰产性好,米质达国优三级标准,生态适应性广,易制种。2008—2009年参加海南省晚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达到6.58t/hmz,比对照博Ⅱ优15增产2.28%。大面积种植产量,一般单产6.67~7.23t/hm^2,高产可达8.31t/hm2以上。2010年5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优淦1号是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印水型高配合力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淦恢1号(广恢8号/R527)配组而成的一季稻新组合,2007年-2008年参加江西省区试,表现产量高(两年平均亩产509.96kg,比Ⅱ优838增产2.66%,其中2008年比Ⅱ优838增产4.66%)、抗性好(抗细条病)、抗逆性强(耐高温)、米饭适口性好等优点,2009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09002号)。  相似文献   

11.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06至200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两年平均亩产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是福建省晚稻区试近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12.
Ⅱ优明118     
《三明农业科技》2008,(1):F0002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明118由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118配组而成。该组合株型适中,着粒较密,后期转色好。2004年-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81.21kg和568.23kg,  相似文献   

13.
优质芝麻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目的是为河南省优质芝麻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是以豫芝四号为对照,研究驻122、郑芝2010、漯芝03—7、05—4082、429、07A5、029共7个芝麻新品系在河南省的适应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驻122的产量最高,平均为944.91kg/hm2,比对照增产18.20%;郑芝2010、漯芝03-7、05-4082、429分别比对照增产16.39%、12.70%、8.38%、0.44%。驻122的单株蒴数最多,为108.0个。郑芝2010的每蒴粒数最多,为68.2粒,其次是驻122。郑芝2010和驻122的熟期较早,分别比对照早2.9d、2.1d。郑芝2010的茎点枯病发病率最低,为4.70%,05—4082的抗倒性强。结论:驻122、郑芝2010、漯芝03—7和05-4082新品系的经济性状协调,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较强.可在河南省芝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选断奶后初始体重为10kg左右的阉萨能公山羊24头,平均分为三组,其中两组在试验开始时和开始后第122天分别投喂AL-Ⅰ、AL-Ⅱ丸一丸,另一组为对照组。试羊自由采食青料和定时自由采含精料。精料中未添加任何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AL-Ⅰ、AL-Ⅱ丸在投喂2个月内分别提高生长速度15.44-23.00%(P<0.05)、19.84—24。44%(P<0.05)。投喂AL-Ⅱ丸显著提高毛Mn、Se,血清Zn、Se含量(P<0.05)。说明营养长效丸有促长、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断奶后初始体重为10kg左右的阉萨能公山羊24头,平均分为三组,其中两组在试验开始时和开始后第122天分别投喂AL-Ⅰ、AL-Ⅱ丸一丸,另一组为对照组。试羊自由采食青料和定时自由采含精料。精料中未添加任何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AL-Ⅰ、AL-Ⅱ丸在投喂2个月内分别提高生长速度15.44-23.00%(P<0.05)、19.84—24。44%(P<0.05)。投喂AL-Ⅱ丸显著提高毛Mn、Se,血清Zn、Se含量(P<0.05)。说明营养长效丸有促长、改善营养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Ⅱ优90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本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恢复系明恢907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907是来自多系1号与明恢86杂交后代,经多年多点稻瘟病鉴定筛选出的抗稻瘟病、配合力好的新恢复系。Ⅱ优907经福建省两年区试表现性状整齐,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烟农5158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农5158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鲁麦14航天变异后代烟航选2号为母本,以烟农15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早熟、高产、稳产、中强筋、抗病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在山东省中高肥B组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521.0kg(666.7m^2产量,下同),较对照平均增产6.8%;2006—2007年在山东省中高肥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489.741kg,较对照济麦19增产7.25%,在安徽省淮北片优质强筋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亦表现突出。2007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2)。  相似文献   

18.
审定号:HS-2000-15,品种权号:CNA19990009.4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哈尔滨)120-122d,≥10℃活动积温2550℃左右,熟期与四单19相仿。区试产量9251.7kg/hm^2,比四单19增产10.5%。果穗圆柱形,穗大粒深,穗长24cm,穗粗5.0m,粒行数12~16行,行粒数50粒。子粒橙红色,色泽好,粒型半马齿。子粒品质:蛋白质11.26%,脂肪4.26%,淀粉72.1%,赖氨酸0.29%。  相似文献   

19.
航芝一号是农业部“九五作物航天技术育种”重点研究成果。2001~2002年在国家芝麻区试中表现突出,各项指标均居第一位,200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从2003~2004年两个年度在全国各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情况来看,航芝一号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深受广大经营者和农户的赞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在全国芝麻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均居第一位,比对照增产11.82%,  相似文献   

20.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