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密度对杂交油菜黔油2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 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10.5万~12.0万株/hm2产量最高,产量达2 775~3 27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与海拔对道真玄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乾碧  严飞  吕俊明 《农技服务》2010,27(2):273-274
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与海拔对道真玄参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道真玄参在海拔1000m以上地区种植的最低单产为19000kg/hm2,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尤其在海拔1300m以上地区表现更明显,最高单产达到37000kg/hm2,最佳种植密度为6.8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研究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00 m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益玉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4.50 ̄5.2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到9.870 ̄10.280t/hm2。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杂交油菜黔油20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00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移栽9.0-10.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2625-2970kg/hm^2。  相似文献   

5.
杂交玉米贵单8号密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贵单8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拔1 150m的地区,贵单8号的种植密度以50 667株/hm2为宜,产量较高,可达9 870.75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密度、行距和密度与行距的互作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施肥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 12万株 /hm2 比 9万株 /hm2 的增产 10 .87% ,宽窄行比等行距的增产 5 .71%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12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比等行距处理增产 12 .3 0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密度 9万株 /hm2 时宽窄行处理与等行距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油研九号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 12万株 /hm2 ,宽窄行栽植 ,施纯氮 2 70kg/hm2 ,P2 O5180kg/hm2 ,K2 O 2 2 5kg/hm2 ,硼砂 2 2 .5kg/hm2 ,最高产量可达3 73 8.90kg/hm2 。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油研1707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3万、6万、9万株/hm2)与施氮量(纯N90、180、270kg/hm2)对油菜油研1707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对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高度、二次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一次分枝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结果,M2N1、M2N2、M3N1等组合措施的产量相对较高,可达2850~3000kg/hm2。因此,在四川省丘陵区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万~9万株/hm2,施氮量应控制在180kg(N)/hm2以下,可减少用工量,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轻简化栽培和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在山丹县高海拔地区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冠油杂701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50万株/hm2时,经济性状表现优良,折合产量高,为3 688.9 kg/hm2。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减甘蓝型春油菜种植密度,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减产幅度为11.4%~28.3%,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山丹县境内高海拔地区种植冠油杂70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益油1号油菜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益油1号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益油1号免耕移栽的最佳叶龄为6叶,最佳密度为10.5万株/hm2,其产量为3 085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几个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找到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方法]通过3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号和楚单11号与种植密度、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云瑞6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普通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云瑞88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楚单11号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600 kg/hm2,采用时空施肥方法;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云瑞6号、云瑞8号、云瑞88和楚单11号在云南省楚雄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了杂交油菜益油1号在贵州省遵义县海拔950 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试验表明不同直播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直播株1.4万~1.6万株/667 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83.00~195.00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A(6万株/hm2)、B(7.5万株/hm2)、C(9万株/hm2)、D(10.5万株/hm2)、E(12万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以A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单株油菜苗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油菜主茎绿叶数、根茎粗、根系体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相对减少;株高、有效分枝高、千粒重则相对增加;主花序长度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表现为C>D>E>A>B,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2 409.5kg/hm2,较对照(2 156.7kg/hm2)增产11.72%;D处理次之,为2 407.9kg/hm2,较对照增产11.65%,C、D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东至地区主栽品种德油五号移栽密度在5.25万~2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 850~2 900 kg/hm2,且生长势较强、一致性很好,提倡在此密度范围内栽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威宁大蒜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 200m左右地区,当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左右时,蒜薹产量和蒜头产量出现最高值,但扣除蒜种等投入后,经济效益最显著的种植密度是10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威宁大蒜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2200m左右地区,当种植密度为120.0万株/hm2左右时,蒜薹产量和蒜头产量出现最高值,但扣除蒜种等投入后,经济效益最显著的种植密度是10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黄秋菊  卢超 《农技服务》2011,28(6):744-744
为了大面积推广甘薯品种南薯882,009年在绥阳县海拔800 m的地区进行了南薯88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南薯88最佳密度为75 000株/hm2,此密度下产量达40 236 kg/hm2,此种植密度可供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优质杂交油菜青杂2号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杂2号是青海省目前主要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在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通过设立密度,施肥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青杂2号油菜每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有不同的影响。随密度的增大,产量先增后减;当密度在1.80万~3.15万株/hm2范围内,青杂2号油菜产量随施肥量先增后减;而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不能正常成熟,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随之降低。在海拔2 700m左右青杂2号油菜栽培最佳密度为27万株/hm2;最佳施肥配比:尿素150.0kg/hm2、二铵225.0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184.5 kg/hm2),先玉335在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8 770.5 kg/hm2)。  相似文献   

19.
在甘南州高海拔地区研究了海拔高度和密度对饲用甜菜品种甜饲2号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饲用甜菜生长势、发病率和产量均呈负相关。种植密度对饲用甜菜生育前期生长势的影响不明显,生育后期生长势、单根重和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同一海拔下,种植密度7.5万株/hm~2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较种植密度4.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产30.29%(海拔2 737 m)和19.35%(海拔3 040 m)。由效应方程可得,在甘南州海拔2 700 m左右的地区饲用甜菜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43万株/hm~2,海拔3 000 m左右的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7.81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丘陵区直播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国豪油8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直播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着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播密度为36万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3 433.50 kg/hm2。当直播密度为24万株/hm2和36万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的最佳直播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