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致病性分化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麦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组成和致病性分化现象。[方法]以豫麦49和豫麦9023为试材,进行小麦纹枯病菌的分离、小麦纹枯病菌细胞核计数、纹枯病菌生长速度比较及致病性测定试验。[结果]从河南省32个县(区)麦田病株中分离出57株小麦纹枯病菌,经过细胞核染色后发现,其中包括48个双核菌株,占84.21%,9个多核菌株,占15.79%。分别测定了57株小麦纹枯病菌对2个小麦品种豫麦49和豫麦9023的致病性,发现不同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差异明显。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纹枯病菌在2种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发现,纹枯病菌株之间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河南麦区的小麦纹枯病菌主要是禾谷丝核菌,其次是立枯丝核菌。不同来源的小麦纹枯病菌存在显著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防治小麦纹枯病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河南西部地区的38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到小麦内生细菌296株.通过活体植株筛选,从中获得的13株细菌,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其中菌株Z8-15的生防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1.82%.在平板上测定了13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能力以及产生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等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  相似文献   

3.
从受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小麦麦穗中分离筛选出一种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 inearum)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细菌AFR0406。经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DQ435531)序列分析,初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AFR0406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的平均抑菌带半径为0.8 cm,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带半径为0.78 cm,对小麦赤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90%,且高温处理对其抑制活性不发生改变,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从稻田土壤、旱地土壤、稻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到501个细菌分离物,通过离体拮抗性能测定细菌悬浮液抑制纹枯菌菌核萌发试验、稻种细菌化防治纹枯病及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获得了D3、R2、E13个较好的拮抗细菌菌株,对纹枯病的拮抗带分别为5.5mm、8.5mm和2.0mm,经这三个菌株处理的菌核萌发率分别为24.00%、12.00%和16.00%,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小区防治效果分别为64.53%、58.80%和61.45%,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3.41%、7.45%和10.98%。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野外水稻田采集的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生防细菌菌株5株,以水稻纹枯病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划线平板对峙法筛选出细菌菌株B-2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表明B-2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B-2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抑菌试验结果表明,B-2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为85.33%,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该研究结果对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控、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998~ 2 0 0 0年 ,从河南省各地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小麦纹枯病标样 ,从中分离出 2 5 1个丝核菌 (Rhizoctonia)菌株 ,其中 1 98株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alis) ,占 78.9% ;5 3株为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占 2 1 .1 %。对 62个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亦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菌的抗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管怀骥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64-9665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哈茨木霉TH-1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就其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室内杯播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TH-1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1.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哈茨木霉TH-1菌株的抑制作用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降低逐渐降低。哈茨木霉TH-1菌株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用哈茨木霉处理48 h后接种小麦纹枯病菌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4.0%。  相似文献   

8.
首先探索了利用薄层色谱分离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BC4菌株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溶剂系统,在此基础上分离得到了该菌4个代谢产物组分;然后以小麦纹枯菌为生物测定对象,观察了这4个组分对小麦纹枯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同时利用显微技术进一步观察了抑菌活性组分对小麦纹枯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部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薄层色谱溶剂系统中,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分离灰葡萄孢BC4菌株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较好展开剂。对利用该溶剂系统分离得到的4个代谢产物组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2个组分具有生物活性,其中组分4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相反组分2对其生长却有促进作用,组分1和3对该病菌没有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接触组分4的小麦纹枯病菌菌丝顶端外部有深色液滴,对照则没有这种现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接触组分4的菌丝与对照明显不同,菌丝停止向前延伸生长,分支增多,菌丝体出现不规则的膨大与缢缩,有些菌丝体新生部分变薄、模糊,有熔化迹象;有些与其它菌丝体粘合或融合在一起。表明灰葡萄孢BC4菌株代谢的抑菌活性成分对小麦纹枯菌的菌丝体体壁的形成具有严重阻碍作用,与三唑酮具有相似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拮抗细菌B-916培养液从原液至稀释400倍的稀释液水稻纹枯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培养液原液与纹枯菌对峙培养,形成的拮抗带宽度为6.7mm。用培养液处理Rhizoctonia solani,菌核形成比未经B-916培养液处理的纹枯病菌(对照)推迟52h。把B-916培养液喷雾在水稻植株上能有效控制纹枯菌的侵染、蔓延,防治效果达58.1%。B-916培养液用8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后透析,上清液完全丧失了抑菌作用,沉淀部分对纹枯菌的抑菌作用比未经硫酸铵处理的B-916培养液(对照)显著增强。由培养液对蛋白酶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推测,拮抗菌B-916培养液中抗菌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从稻种上筛选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 1 3个水稻品种上获得 2 83个细菌分离物 ,其中 2 9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1 0 .2 5 % ,8个菌株对水稻紫鞘病产生了拮抗作用 ,占总菌株数的 2 .83 % ,而没有菌株对水稻恶苗病菌 (Fusariummoniliforme)产生拮抗作用 ;经离体平板拮抗作用的测定、离体纹枯病病斑面积的抑制和植物生长促进试验 ,筛选出两个有潜在价值的菌株 ,这两个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 (Bacillussp.)。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发生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为了明确稻秸秆、草木灰和钾肥等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调查了不同施肥处理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并通过稀释培养方法比较了不同处理区小麦根际总细菌、荧光假单胞菌、真菌数量以及拮抗菌群体活性,以探讨根际微生物与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稻秸秆、草木灰和钾肥处理都可以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以秸秆还田处理的效果最好.稻秸秆还田、草木灰和钾肥处理都可以提高小麦根际荧光假单胞菌种群量,钾肥主要在苗期发挥作用,而秸秆的作用可延续至小麦孕穗期.钾肥还可以显著增加小麦根际纹枯菌拮抗细菌指数.分析显示,稻秸秆还田的抑病作用与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钾有关,但两者的控病机理又有所不同.施用酸性肥料可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12.
利用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从中筛选出2株对禾谷丝核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RF5和RF6)。采用改良的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提取内生真菌RF5和RF6的基因组DNA,运用ITS序列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扩增,分别得到约600 bp的特异条带。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将拮抗真菌RF5和RF6分别鉴定为:肉座菌(Hypoc-reales sp.)和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进一步研究这2株拮抗真菌的抗菌活性大小,结果显示,2株真菌对病原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 mm和19 mm;其液体发酵产物对病原菌的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3.3%和60.8%。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生物防治赤霉病的方法,本试验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对峙法从多种植物体内及其土壤中分离、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的拮抗菌,并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研究拮抗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获得了300株菌株,其中30株菌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NS-QCT的抑菌活性最强。对NS-QCT菌株PCR扩增获得的16S rDN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发现NS-QCT菌株与Streptomyces malaysiensisMJM1968菌株相似性为99%,表明其应该是一株链霉菌(S.malaysiensis)。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S-QCT菌株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生防活性内生细菌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47份健康小麦品种根系内分离获得小麦内生细菌,筛选其中具有生防活性的菌株并进行运动性、产酶能力、铁载体产生能力、对病原真菌抑制性测定。[结果]活性植株筛选中有10株细菌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和严重度,分别是0-10、-90、-19、0-23、0-270、-280、-30、0-38、2-26、2-27,其中0-9生防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2.86%。[结论]不同生防菌株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防治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小麦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田间种衣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的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0.006 0、0.108 7、5.113 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在50%~65%;3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其中戊唑醇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1.01%。[结论]3种种衣剂均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发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研究了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35kg/亩底肥撒施,与25g/L咯菌腈FS,20mL/亩;60g/L戊唑醇FS,15mL/亩种子处理,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FS,50mL/亩。0.15%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内生细菌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筛选小麦赤霉病的强拮抗菌,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对来自福建的小麦内生拮抗菌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对小麦赤霉病都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JY1-9,JY1-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JY1-9,JY1-3菌株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噻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噻氟酰胺对江苏淮安地区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在小麦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分别在3月5日、15日、25日和4月5日、15日施用24%噻氟酰胺150和300ml/hm^2 2个浓度,确定24%噻氟酰胺田间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用药时期,并根据最佳用药时期的施药浓度进行杆发病率和白穗率情况调查,确定24%噻氟酰胺在小麦上的使用剂量,同时测定防治后的实际增产效果。[结果]24%噻氟酰胺sc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小麦拔节之前的3月5日~25日,用药量为150—300ml/hm^2,产量最高可增加到18.35%;小麦拔节之后的4月5日,24%噻氟酰胺的浓度为300ml/hm。时,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明显下降。[结论]于3月5日-25日施用150~300ml/hm^2噻氟酰胺对该地区小麦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