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种鸡和肉鸡的免疫原性,并对雏鸡母源抗体和免疫后的抗体进行动态观察,根据试验结果推荐该疫苗对鸡的免疫程序。用HI方法检测种鸡、肉鸡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和再免日龄。结果表明种鸡的母源抗体约能维持10 d多;0.3 mL/羽首免后10 d HI抗体就可达到6.40 log2,3-5周达到高峰期,至免疫17周后(19周龄)HI抗体水平仍然维持在4.88 log2;19周龄时0.5 mL/羽进行二免,有效抗体能维持约20周;280日龄0.5 mL/羽三免后抗体水平均一,下降缓慢,至种鸡淘汰时(三免后29周)抗体水平仍能维持在5.32 log2。肉鸡母源抗体约能维持7d,10日龄时0.3 mL/羽免疫,有效抗体能维持到上市。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原性确实。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禽流感(AI)H5疫苗免疫母产鸽的血清抗体及其子代乳鸽母源抗体定期检测后发现,应用AI-H5灭活疫苗1次和2次免疫青年产鸽后,血清抗体120d仍可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分别平均为4.76log2、5.03log2以上;3次免疫后,血清抗体180d后仍可维持在5.33log2以上。子代乳鸽1日龄母源抗体的变化情况与其母产鸽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相似,呈强正相关关系。当母产鸽血清抗体处于上升和下降初期,子代乳鸽1日龄母源抗体与之差异较大;而当母产鸽血清抗体进入相对稳定期时,两者的水平差异不大。乳鸽1日龄平均滴度越高,其15~17日龄前维持的母源抗体滴度越高,以后迅速下降,至30日龄时已接近为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鸵鸟对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做好鸵鸟禽流感的防控工作,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不同剂量免疫鸵鸟,用HI方法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和再免日龄.结果表明,雏鸵鸟母源抗体能维持约3周~8周;8周龄时分组首免,C1组产生的免疫反应优于C2组,抗体峰值能达到7.50 log2,维持时间为9周左右;17周龄时C1组以3.0 mL/羽进行二免,2周后抗体达到7.40log2,3周~7周抗体维持在高峰值,最高达8.80log2,以后逐渐下降,有效抗体水平能维持至接种后25周左右.二免后25周进行三免,以5 mL/羽三免后2周抗体可达到9.80log2,2周~4周抗体维持在最高峰,以后缓慢下降,期间抗体时有起伏,但有效抗体水平约可维持1年时间.三免后45周内抗体水平合格率均在70%以上.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推荐了鸵鸟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高母源抗体水平下新城疫常用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高母源抗体下,对商品肉鸡4种新城疫常用免疫程序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4个免疫组在首免后母源抗体水平都有明显下降,组内变化不明显,但组间变化差异明显。二免后,活苗组仍然受到母源抗体的较大干扰,至55日龄时抗体滴度都在保护水平(6log2)以下,但7日龄组高于3日龄组。而死苗+活苗组受母源抗体的干扰相对较小,3日龄组在50日龄抗体水平可达6log2以上,7日龄组在45日龄达到6.4log2,50日龄升至7log2,并维持至试验结束。7日龄组较3日龄组提前5 d达到抗体保护水平,且抗体滴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猪流感(H1N1+H3N2)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的抗体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同1条生产线的1683头后备母猪接种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对试验组和非免疫组定期进行抽样采血,检测HI抗体水平,计算各组猪群的平均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第1次免疫后1个月H1NI抗体水平为9.05log2,H3N2抗体水平为6.50log2;在2免后2个月H1N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为10.15log2,而在2免后3个月H3N2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为10.05log2;然后抗体水平逐步下降,免疫组H1抗体水平大于8log2,H3抗体水平大于6log2的时间可维持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龄期鸽进行疫苗免疫和采用不同免疫间隔进行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动态及母源抗体的检测结果:在7~35日龄初免,7天后产生抗体,28~35天抗体滴度达到较高点,效果较好;首免后间隔20~90天二免,效果较优,当母鸽为高抗体水平(8.1log2)时产下的子代母源抗体至15日龄时已衰减至3.7log2。据此,提出了鸽场禽流感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7.
肉鹅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H 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H 5N 1,R e1株)对马岗鹅作首免日龄、免疫次数与免疫剂量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雏鹅在7、14或21日龄作1次免疫均产生免疫应答,其中14与21日龄免疫组免疫后第5周抗体水平均达4 log2以上,抗体动态变化均值与峰值均高于7日龄免疫组2~3个滴度。用0.5、1和2 m l/只3个剂量对14日龄雏鹅的免疫试验中,0.5m l组抗体水平上升过程缓慢,免疫后4周抗体水平才达4 log2以上,1与2 m l组在免疫1周后上升速度较快,免疫后2周即达4 log2以上,抗体水平相近,但2 m l免疫组免疫后5~7周抗体水平均低于1 m l免疫组。说明接种剂量为1或2 m lH 5N 1油苗比接种0.5 m l的免疫效果好,尤以1 m l免疫剂量效果最好。雏鹅在7、14日龄或14、21日龄作2次免疫和7、14、21日龄作3次免疫,首免后抗体上升速度快,各检测点抗体水平均值相近,均在首免后3周达到4 log2以上,4~5周达6 log2以上,4~7周的抗体水平均高于14日龄1次免疫组,且提前2周达到4 log2以上,说明2次、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1次免疫组,而2次与3次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在肉鹅生产的禽流感免疫中,选择以14日龄首免0.5 m l/只,21日龄2免接种1 m l/只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鸽新城疫(ND)疫苗免疫程序,研究比较了1日龄乳鸽新城疫病毒(NDV)母源抗体与种母鸽NDV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对乳鸽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进行了检测,对采用ND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不同组合及不同免疫次数的鸽群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日龄乳鸽NDV母源抗体水平与种母鸽抗体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乳鸽NDV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为(8.38±1.51)log2,5日龄时略有上升,随后逐日下降,22日龄时降至抗体临界保护值4 log2以下,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4.45 d;无论采用何种疫苗组合,各免疫组NDV抗体水平在二免后17 d均升至9 log2以上,随后逐渐下降,但在二免后5个月依然维持在7.80 log2以上;除首免后40 d A-1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B-2组、A-2组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B-2组,以及首免后93 d时A-1组显著高于B-2组外,其余各时间点各免疫组之间抗体效价差异均不显著;在种鸽场的实际生产中,鸽群如60日龄转入飞棚时未经免疫,抗体水平在二免后21 d(...  相似文献   

9.
对接种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油乳灭活疫苗的种鸽及其仔鸽进行血清HI抗体水平动态跟踪,结果显示种鸽免疫后4周,其抗体水平最高,平均抗体滴度可达7.3log2,免疫后可保持4个月的较高抗体水平;仔鸽母源抗体水平在10日龄最高,平均抗体滴度可达4.7log2,而20天龄以后则逐渐消失。仔鸽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和维持时间长短与种鸽血清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当种鸽血清抗体效价在6log2以下时,其所产仔鸽几乎不能得到母源抗体(4log2以下)的免疫保护,而当种鸽血清抗体效价在8log2以上时,其所产仔鸽可全部得到母源抗体(4log2以上)保护。  相似文献   

10.
肉仔鸡新城疫母源抗体监测及首免日龄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肉仔鸡进行母源抗体测定,以确定其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及对免疫的影响。通过试验测定肉仔鸡的母源抗体滴度在1日龄时相对较高且为整齐均匀,在9--11(log2)范围内,平均值为10.2(log2)。6日龄肉仔鸡的母源抗体较1日龄时下降很多,在2--5(log2)范围内,平均值为3.2(log),表明肉仔母源抗体下降速度较快。在7日龄时对鸡群进行首免后第5日测其血凝抑制抗体平均值达11.4(log2),表明7日龄首免免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刘刚 《中国动物检疫》2020,37(12):124-127
为探究重组禽流感病毒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对樱桃谷肉鸭的免疫特性,同时优化免疫方案以使其尽早产生免疫保护,将3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3组,每组100只:一免组于7日龄免疫1次,剂量为0.5 mL/只;二免组于1日龄、7日龄各免疫1次,剂量分别为0.2、0.4 mL/只;对照组不免疫。采用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一免组肉鸭在21日龄Re-11、Re-12和H7-Re2平均抗体水平和抗体合格率均较低,分别为2.8log2和33%,2.6log2和31%,2.5log2和30%;28日龄分别上升至4.5log2和87%,4.1log2和83%,4.0log2和80%;38日龄分别为4.4log2和90%,4.2log2和87%,4.1log2和83%。二免组肉鸭在21日龄各毒株平均抗体水平和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4.5log2和80%,4.3log2和77%,4.1log2和73%;28日龄分别为6.0log2和97%,5.6log2和93%,5.2log2和93%;38日龄分别为6.1log2和100%,5.4log2和97%,5.0 log2和97%。对照组肉鸭在21日龄母源抗体已很低,各毒株平均抗体水平和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2log2和3%,1.3log2和3%,1.6log2和7%;28日龄、38日龄抗体水平均为0。结果表明:该疫苗能够有效刺激肉鸭产生免疫保护抗体,适用于禽流感免疫;在1日龄、7日龄各免疫1次的效果更佳,因此在发病日龄较早的高风险区域,建议采用该方案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2.
1、由于母源抗体的影响。有些地区和鸡场没有检测母源抗体的设备、不了解母源抗体情况,首免的最佳日龄难以确定,免疫过早或过晚都不能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无检测条件的地区和鸡场,可以根据供雏鸡场的种鸡是否接种过法氏囊灭活疫苗为依据,种鸡接种过灭活疫苗,有母源抗体的,可在14日龄首免;种鸡未接种过灭活疫苗,无母源抗体的,首免应在1日龄进行。因中等毒力疫苗对7日龄以前雏鸡反应较大,故7日龄前应接种弱毒疫苗。加强免疫宜在首免后1至2周进行,肉仔鸡加强免疫1次,商品蛋鸡加强免疫2次。种鸡在开产前需注射一次灭活疫苗。 2、鸡舍不卫生,环境污染严重、消毒不彻底、野毒浓度过高,使疫苗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因此预防法氏囊  相似文献   

13.
蔺俐仲  徐春志  方英  张海  陈红  袁翠霞  杨峰 《养猪》2019,(1):108-109
为科学评价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42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猪群首次免疫后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42~49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21~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仔猪40日龄首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后45 d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4.
商品肉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最佳首免日龄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对商品肉雏鸭不同时间首次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以确立最佳首免日龄,并对AI母源抗体进行动态观察,为更科学制定鸭免疫程序奠定基础。监测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禽流感(H5)母源抗体由1日龄的9.0log2下降到7~9日龄的临界点(4log2)以下,19日龄母源抗体为0.7log2,H5AI的HI抗体半衰期约为2.3天;结合免疫效果分析,8日龄为商品肉鸭禽流感的最佳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集母鸽、5日龄乳鸽、10日龄乳鸽、15日龄乳鸽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对血清新城疫抗体进行检测,探索乳鸽新城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乳鸽的母源抗体在5日龄开始下降,10日龄还可以达到4 log2,而15日龄大部分乳鸽的母源抗体已经消失,不再产生任何保护作用。本研究为制定适合本鸽场的新城疫免疫程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9,(2)
为科学评价猪瘟细胞源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规模猪场猪瘟免疫程序,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28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50%),猪群首次免疫后21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5~42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14~21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如下:仔猪30日龄首免猪瘟细胞源活疫苗,70日龄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17.
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对商品肉雏鸭不同时间首次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以确立最佳首免日龄,并对AI母源抗体进行动态观察,为更科学制定鸭免疫程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禽流感(H5)母源抗体由1日龄的9.0log2下降到7~9日龄的临界点(4log2)以下,19日龄母源抗体为0.7log2,H5AI的HI抗体半衰期约为2.3天。经免疫效果分析表明,8日龄为商品肉鸭禽流感的最佳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重组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对鹌鹑和鸽子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重组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鹌鹑和肉鸽,在25日龄首免,46日龄二免(鹌鹑和肉鸽的剂量分别为0.3 mL和1 mL),观察禽群临床表现,定期采集血清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显示:鹌鹑首免后21 d,H5和H7亚型HI抗体效价均达到高峰,分别为(7.7±1.3)log2和(8.5±1.3)log2,抗体合格率大于70%的持续期约为35 d;二免后7d,H5和H7亚型抗体效价均达到高峰,效价分别为(9.7±0.9)log2和(10.3±0.9)log2,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大于70%的持续期分别约为147 d和175 d。鸽子首免后21 d,H5和H7抗体效价也均到达高峰,分别为(9.8±0.8)log2和(10.4±1.1)log2,两种亚型抗体合格率大于70%的持续期均超过181 d;加强免疫后7 d,H5和H7抗体效价也均达到高峰,效价分别为(10.2±1.0)log2和(10.7±0.9)log2,189 d后效价分别为(5.4±1.3)log2和(6.1±1.5)log2,合格率分别为96.7%和100%。临床观察,未发现该疫苗有严重免疫不良反应。结果表明,(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鹌鹑和鸽子安全有效。生产中推荐:鹌鹑25日龄首免,46日龄和6月龄各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0.3 m L;鸽子25日龄首免,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1次,剂量为1 m L。  相似文献   

19.
利用O、A型及亚洲Ⅰ型口蹄疫(FMD)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通过测定20峰分娩母骆驼的FMD抗体合格率及其分娩的初生犊骆驼母源抗体在0,1,7,21,35,49和63日龄的抗体水平,摸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犊骆驼的首免日龄,在首次免疫后15,30d采样检测FM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母骆驼FMD的抗体水平以及犊骆驼是否能吃到初乳决定着犊骆驼母源抗体持续的时间;在1~7日龄犊骆驼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7日龄后,母源抗体水平逐渐衰减,并与日龄呈负相关;根据母源抗体持续时间,确定FMD A-O-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免疫的最佳首免日龄为45日龄,首次免疫后15,30dFMD抗体水平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初生珍禽的禽流感、新城疫免疫程序,笔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对9日龄左右的初生珍禽进行了母源抗体测定。结果显示:初生珍禽的禽流感H5、H9和新城疫母源抗体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5.67log2、6.63log2、5.64log2。根据检测结果将初生珍禽的免疫程序初步确定为15日龄首免,首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