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玉米杂交育种工作三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杂交种以提高玉米产量,是近代遺传学科对生产的一大貢献,也是目前具有世界性的玉米育种方向。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研究工作,在党的領导下,有了很大发展。从解放初期利用玉米品种間杂交种发展为現在生产上利用多种多样的杂交种,如綜合品种、頂交种、单杂交种、双杂交种等。自一九六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种间杂交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进行杂交,以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方法。现在国内不少农业院校,农业科学试验研究机关已经选育出了不少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间杂交种,一般可比当地优良品种增产15—30%,并正在生产实践上扩大应用。在自交系间的双杂交种未选育出以前,扩大利用玉米品种闲杂交种是目前最有成效的增产方法。各省应据据条件,在玉米重点产区的场站加强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以期在最近三、四年内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中,我国及外国的生产实践都证明,大力提倡杂交种,尤其是自交系间的杂交种——双杂交种,乃是重要的增产关键。现阶段我国玉米杂交种,正在从品种间杂交种迅速地过渡到改用双杂交种的过程中。配制综合品种,是利用优良的单杂交或双杂交种种子,或利用优良自交系的种子,来保持杂交优势到一定年限。它并不妨碍进一步推广双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玉米是高产作物,又是饲料之王。由于玉米的自交系间杂交种较之品种间杂交更能增产,所以中央农业部在历次全国玉米会议上都指示我国玉米工作者,要在玉米品种间杂交种的基础上,开展自交系间杂交种的研究,研制和推广到生产上应用,以获得更高的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在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有价值的饲料作物及重要的工业原料,由于玉米杂交种只是利用杂交种第一代,因此生产上使用高纯度的玉米杂交种子是最大限度发挥玉米杂交种子增产优势的关键,要确保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怎样才能使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地增长呢?我国各地的生产经验证明,利用玉米杂交种便是经济而有效的办法。一般玉米品种间杂交种比优良农家品种能增产20—30%,而自交系配制的双交种刖能增产30—50%,甚至50%以上。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一般可分为顶交种、三交种、双交种、综合杂交种和单交种五种.玉米单交种是用两个优良自交系组配而成的杂交种.生产实践证明,在所有玉米杂交种当中,单交种杂交优势最强,增产潜力最大,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获得的产量最高.世界上玉米先进生产国家以及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大省,目前均以单交种为主,如美国单交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9%,我国北方玉主生产大省也达90%左右,而我区单交种面积还不到玉米播种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玉米杂交种发展历史的回顾与现状分析,预测了未来生产对玉米杂交种的要求,并试拟了河北省玉米杂交种的发展战略,即要以种质资源的征集,改良和利用为基础,以大幅度地提高单产为前提,实现局部高产与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结合,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的结合,高产与低成本高纯度的结合和品种配套与合理布局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以3个玉米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去雄对玉米籽粒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玉米品种去雄比不去雄平均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且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平均产量增产幅度不同,自交系比杂交种增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10.
耐密型玉米品种一般比平展型品种增产20%以上.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问世是八十年代我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促进了玉米栽培研究的发展,也展示出我国玉米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为玉米再上一个新台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选育和推广高光效耐密型玉米杂交种是今后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玉米品种更新缓慢,区域化按类种植面积较小,中低产田块居多,玉米深加工业转化滞后;玉米种质基础十分狭窄,严重制约了突破性杂交种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匮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不完善是黑龙江省近十年来玉米单产持续不前的重要原因。结合这些问题,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育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战略措施:调整品种布局,推广优良品种,促进玉米均衡增产,增加科研投入,抓好中低产田的开发;利用我省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种质创新技术,拓宽、创新种植资源是提高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水平和突破杂交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玉米单产,稳定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选用良种。玉米品种分地方品种和杂交品种两大类型。地方品种单产一般比杂交种品种低.但适应性好,种子繁殖程序简单,目前在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区仍有一定栽植面积。因此大面积种植主要是以杂交品种为主。杂交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推广杂交玉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选用杂交种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的气候和生产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情况下,应当选择生育期稍长的玉米品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和杂交种,大多数是单穗型。这些单穗型玉米已在生产上起了很大的增产作用。但要使玉米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密度、增加光合面积,以获得更高的籽粒产量,经大量试验证明,单纯依靠选育单株大穗是不易达到目的。特别是在夏播玉米产区,生长期短,玉米生长季节气温高,昼夜温差小,后期又逢雨季,光照不足,不易孕育大穗。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双穗型玉米是适宜夏播的比较理想的生态型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玉米的主要产区,近两年推广玉米杂交种,成绩很好,增产很显著。如去年早(禾造)进行品比试验,杂交种比本地品种增产两成以上,晚(禾造)在八个公社、四十六个生产队进行杂交种大面积种植,共437.51亩,虽然遇到旱涝灾害,还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产,其中自交系双杂交种火箭3号359.8亩,平均亩产126.3斤,比本地种增产69.5%;  相似文献   

15.
对提高玉米自交系选育效果的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优势的应用是本世纪以来玉米生产上的重大革命,它使玉米产量大幅度的增加,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效果是公认的。Cardwell(1982)研究认为美国遗传改良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占23.1%。李竞雄(1990)认为,我国无法精确估算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增益,只有它的产量增益数据,通常则以30~40%作为诸种增产因素中杂交种所占的比重。建国以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近年来,由于育种工作水平所限,新育成的杂交种的产量潜力和其他性状并无显著的突破,很难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致使我国玉米育种处于“爬坡”状态。如何尽快解决当前的“爬坡”问题,这在玉米育种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玉米品种耐密性研究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玉米产量远远高于我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而加大群体数量来提高产量。逐步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也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目前大田生产上常用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衡单6272为试材,在种植密度6.00万~9.75万株/hm2范围内设计了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各品种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前推广的玉米品种耐密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吉林省东丰县是玉米商品粮基地县,全县土地面积170多万亩,70%是旱田种植玉米,要想在现有的土地上丰产增收,掌握好玉米综合配套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一、如何选择好优良的品种是基础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动了玉米生产的发展,而从生产发展的角度,对品种的某些性状又有更高要求。由于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年际间气候条件变化,对品种的要求也不相同。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生产上要求优良品种应具备:的几点:  相似文献   

18.
春玉米地膜覆盖增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高寒山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积温不足。利用地膜覆盖能增加土壤积温,解决玉米杂交种不能成熟问题。1987年和1988年我们在海拔1250米的栾川县三川乡设置了秋玉米盖膜与不盖膜地温对比观察及盖膜玉米不同播期试验,以取得数据指导大面积生产,现把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一)地温对比观察:选用玉米品种丹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的不断更新换代,对提高玉米产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农作物中玉米品种的更新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但从全国来看,玉米杂交种纯度的合格率仍然很低,而作为杂交种,玉米制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玉米生产的发展.因此,如何在提高玉米制种产量的同时,提高制种质量,是每个制种单位和生产者关心的问题.现结合制种实践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杂交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品种间杂交种是利用两个自然授粉的品种相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叫品种间杂交种。品种间杂交种一般较农家种增产10%~20%。具有取材方便、育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