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区森林植被恢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张家口矿区植被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分类阐述了当前采矿业生产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讨论通过利用林业技术措施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旨在通过理论和技术措施使矿区开采及其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得到缓解,现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伊敏矿区开发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项目占地、采煤沉陷、露天矿开采挖损、排土场占压、矿区开发后形成积水区这5个方面,叠加五方面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将发生变化,土壤沙化和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增加。结合矿区开发与区域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综合整治体系,包括工业场地恢复重建区、连接道路恢复重建区、地表沉陷治理区、露天矿排土场恢复重建区、露天矿最终采坑治理区等,并分区制定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概括了我国矿区废弃地现状及矿区废弃地土地复垦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所采取的3种方法为: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建玲  王莉 《绿色科技》2012,(12):48-49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长期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以辽宁某露天铁矿为例,提出了该矿区生态恢复措施并分析了其可行性,以期对恢复和治理矿区生态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湖南有色金属矿产的大规模开采,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随尾矿砂进入矿区周边土壤,造成大面积的面源污染,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时有发生.在综合评价湖南省主要有色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周边优势植物物种进行现场实地筛选和研究,论述了利用累积和超累积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从而为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矿区废弃地不仅破坏土地资源,同时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大量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诱发多种地质灾害、污染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4方面分析了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从土地复垦、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3方面探讨了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浅谈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露天煤矿开采产生的危害,并结合近几年矿区复垦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复垦方向的选择和复垦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广东矿区生态恢复案例分析及其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区废弃后未进行及时恢复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对广东部分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案例分析研究,并对广东矿区的生态恢复在技术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采煤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和水体利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初步探讨塌陷区生态恢复措施及景观设计手法,以达到改善矿区整体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邹卉  冯娟  全爽 《绿色科技》2012,(12):60-62
从地表景观、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环境问题6个方面阐述了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分类讨论了矿区废弃地的4种类型:废石堆废弃地、开采坑废弃地、尾矿废弃地和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结合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尾矿的综合利用。对我国矿区生态修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煤炭的开采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了微山县采煤塌陷地的现状,阐述了综合治理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霍林河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着重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的规划、原则和措施。并且对复垦方向的选择和复垦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了煤矿区土地、水体、大气等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了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体生态恢复与开发等生态修复技术,全部充填开采、条带开采、覆岩离层带填充等矿区开采沉陷防治技术,监测、临时工程、预警、防渗处理、植被重建、挖沟和排水等地面塌陷及地裂缝预防与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永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因当地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作者对永城市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措施,就如何恢复生态环境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矿区资源保护政策;建立生态环境发展专项基金等5项整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亚波 《绿色科技》2019,(4):81-82,87
指出了随着矿山废弃地面积的不断增加,矿区土地利用强度大大降低,阻碍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前进的步伐。我国矿山废弃土地复垦起步晚,从事复垦的学者较少且涉及的领域窄,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矿山土地复垦技术及生态重建构想,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矿山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易产生地质灾害隐患,同时导致矿区生态功能退化,不利于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徐家坡建筑用石灰岩矿山的调查,分析其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初步探讨了该矿山的植被恢复方案,主要包括植被恢复设计原则,开采立面、弃渣场的治理,排水沟的修建及相关技术措施,旨在为该矿区及其他矿区的植被恢复治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永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因当地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作者对永城市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措施,就如何恢复生态环境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矿区资源保护政策;建立生态环境发展专项基金等5项整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地治理和改善矿区恶劣生态环境,使废弃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通过对阜新海州露天矿土地复垦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EC、pH值、含水量、容重、紧实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开展了复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复垦示范区土壤质量差异较大,沙打旺、冰草示范区土壤质量最好;杨树、油松示范区次之;耕地、侧柏示范区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乌拉嘎金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对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实地调查监测,对黑龙江乌拉嘎金矿矿区废弃地展开生态恢复现状的调查研究。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系统分析和研究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所管理的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全面评估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成效,着眼于目前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情况,研究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并结合我省生态环境的应用,提炼总结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经验和模式,为黑龙江省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土地破坏越来越严重。然而,利用煤矿开采的废料——煤矸石和电厂的废渣——粉煤灰,输送到采煤塌陷区,填平后可成复田。这样一方面可解决煤矿和电厂的废物处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恢复了耕地面积。对恢复后的土地如何开发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柳树具有用途广,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等特点,我们1986年用4个柳树品种在不同基质上进行了育苗试验。为矿区造林绿化,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