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高品率低,影响了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笔者认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笔者认为要重视以下四改工作。  相似文献   

2.
河蟹单养与套养“太湖1号”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在高淳区养殖面积较大,2012年河蟹养殖面积达22万亩.但由于河蟹上市比较集中,季节性较强,养殖效益受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河蟹价格走低会直接引起养殖效益减少甚至导致亏本的局面.近几年青虾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且上市周期时间较长,在河蟹塘中套养青虾,可以降低单一养殖河蟹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比较单养河蟹、蟹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两种生态养殖模式,讨论了套养青虾的注意事项以及效益分析,为降低河蟹养殖风险,提高河蟹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河蟹、鳜鱼混套模式的养殖规模逐年增大。宝应县西安丰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梁永正,2017年采用河蟹和鳜鱼套养模式,利用两种生物的不同习性,实现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养殖空间的生态效应,实现河蟹和鳜鱼亩产"双超百"(即:河蟹和鳜鱼亩产均超百斤),获得了较好效益。现将该河蟹和鳜鱼套养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条件1.1池塘面积和水源池塘面积13×667m2,地形呈东西向长方形。养殖水源充足,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水体良好,符合《无  相似文献   

4.
河蟹养殖以其绿色产品、市场销路好、养殖效益高而得以迅速发展。为了探讨不同水系河蟹养殖效益,以长江蟹、辽蟹、鸥江蟹及闽蟹的养殖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讨论。结果是长江水系河蟹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明显优于其他水系河蟹的生长。放养长江水系河蟹效益最为明显,且人工培育苗种优于天然苗种。  相似文献   

5.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6,23(7):12-13
随着河蟹价格下跌,河蟹养殖比较效益逐年下降。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探索养殖新模式,2004年我们进行了河蟹与鳜混养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试验面积86.7hm2  相似文献   

6.
宜兴市官林镇河蟹养殖专业户史建明,2003年开始从事河蟹养殖,养殖面积90亩,前三年亩效益都在千元左右。2006年实施河蟹高效综合生态养殖技术,走出了一条科技增效的养殖之路,养殖效益比前三年年均增收翻五番。  相似文献   

7.
正鳜鱼和河蟹均为宝应县重要的特种淡水养殖品种,多年来两个品种养殖发展迅速。河蟹、鳜鱼单独养殖普遍通过提高放养密度追求产量效益,特别是鳜鱼池塘精养,过高的放养密度带来了疫病频发难治、渔业生态破坏、养殖效益下降的风险。在传统河蟹生态养殖基础上,宝应县近年来尝试"蟹鳜双百"养殖模式规避养殖风险,即通过调整放养结构,降低河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的河蟹养殖生产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产量大幅度增长。河蟹养殖生产已成为我国淡水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中的主导产品,在推动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江苏是全国河蟹养殖的重点产区,河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 随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的快速发展,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商品蟹的销售价格也随之下降,加上近几年来河蟹养殖病害增多,投入加大,河蟹养殖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饲养一龄小规格商品蟹的,比较效益下降幅度更大,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这是当前河蟹养…  相似文献   

9.
河蟹、青虾、沙塘鳢生态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再加上上市时间较为集中,河蟹价格持续下降,单一河蟹养殖效益逐年降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减弱,直接影响了河蟹养殖户的积极性和河蟹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此,江苏省金坛市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生态位差异和食物链原则,从调整养殖结构、创新养殖技术、创优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着手,探索出了河蟹、青虾、塘鳢生态高效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最近 ,有几位河蟹养殖户向本刊编辑部寻求河解养殖技术 ,并谈及了他们在 2 0 0 3年河蟹养殖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效益欠佳等问题 ,本刊将《池塘养殖河解失利原因分析》、《北方稻田养殖河蟹技术》二篇文章编辑刊出 ,供广大养蟹户在河蟹养殖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蟹在我市养殖已有十余个年头了,人们对它从陌生到熟悉,以致摆上餐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美食及营养佳品来源之一,深受市民欢迎。目前,河蟹备受人们关注,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的主导产品,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常规养殖鱼类,且发展势头强劲。养殖面积逐步扩大,养殖产量逐步增加,养殖效益逐步提高,河蟹养殖已是广大渔民创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也是广大渔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成本的增加及河蟹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等原因,影响了河蟹养殖效益的提升。为改变上述状况,泗阳县桃源村河蟹养殖基地根据地域特点和优势,在河蟹、青虾混养池塘增加放养泥鳅和小草虾(中华锯齿米虾),在不影响其他品种产量的前提下,亩增收2 500元以上,亩利润超万元。现将该蟹塘混养高效养殖模式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单个池塘面积为10~20亩,底部平坦,土质为沙土,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13.
河蟹养殖是我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一个好品种 ,是水产养殖结构调整的一个好项目 ,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好门路。为帮助渔民提高河蟹养殖生产技术水平 ,本刊特约我省河蟹养殖大县方正县水产总站站长张德全、副站长王殿权向读者介绍在河蟹养殖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此文能对您的河蟹养殖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祝您的河蟹养殖获得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凤凰镇高庄村水产养殖专业户季正德2002~2003年围绕生态养殖大规格商品河蟹和提高河蟹品质上进行了有效摸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克以上河蟹达40%以上,年亩效益均在5000元以上。现将两年来的生态养殖大规格商品河蟹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养殖河蟹  相似文献   

15.
<正>淮阴区毗邻洪泽湖,拥有水产养殖面积8.6万亩,其中河蟹养殖2.8万亩,但河蟹养殖效益一直上不去,效益好的每亩也仅在2000元左右。为优化养殖模式、挖掘养殖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江苏省淮阴区水产站成功进行了河蟹池多品种套养生态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亩均获利8922.7元。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河蟹养殖者参考。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一口,面积26亩,东西走向,长宽比为3.3∶1,池塘由堤坝、环沟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林 《齐鲁渔业》2012,(3):44-45
河蟹养殖经济效益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每667m2利润5000~8000元,逐步回落到2000~4000元,并趋于稳定,养殖效益不容乐观。造成养蟹效益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池塘老化,水体缺氧及自身污染;种质混杂、退化;苗种未经检疫和消毒;养殖结构单一,放养不规范;饲料单一,营养缺乏;蟹药使用不当,缺乏科学性;同时也有市场因素的原因。为了更好地提高河蟹养殖效益,增加河蟹养殖抗风险能力,应采取现代高效生态养殖管理方式,科学运筹,方可有效地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渔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泗阳县位于洪泽湖北部,是苏北水产养殖大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26.8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达15.6万亩。河蟹池塘养殖主要采取无公害高密度精养模式,河蟹产量较高,但养成规格较小,效益不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水面养殖效益。2012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河蟹池混养泥鳅生态高效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与苗种放养泗阳县众兴镇基地实施50×667 m2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同时,在该镇及其他基地开展河蟹池塘  相似文献   

19.
河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竞 《水产养殖》2009,30(9):36-36
新沂市唐店镇后滩养殖场养殖户袁福全运用生态学原理养殖河蟹,使养殖河蟹品质优良,效益得到了提高。现将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商品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笔者认为要重视以下四改工作。1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面养殖大水面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丰富、天然饵料生物多,可使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面应至少在3.3hmZ以上。2敌人工投饵为繁殖天然饵料方法是:给蟹池移植足够的水生植物,模拟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的鲜活小杂鱼、虾、螺动、规等。让其自然繁殖,洪河蟹自由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