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指出了小五台保护区在取得原林权争议区域林权证后,通过范围调整,保护区总面积由21833.0hm2增加到26700hm2。从范围调整对小五台保护区面积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自然生态质量评价、对保护区完整性的影响、对保护区整体生态功能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调整对保护区没有不利影响,保护区的整体生态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保护区区划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保护效益,文章分析了抚顺猴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方案,探讨了区划调整原则,并对保护区调整后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黑颈鹤为我国濒危珍稀鸟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最主要的越冬栖息地。分析原有保护区在区划范围和功能分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和功能区的调整方案。调整结果:将非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湖泊湿地和河谷农田湿地划入保护区实验区,将保护区范围内的山地、干线公路两侧和人口密集区等无黑颈鹤活动的区域划为非保护区。分析保护区范围调整后的生态影响,并就如何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曾祥玲 《绿色科技》2020,(6):56-57,60
为了使朝阳清风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区划更加科学合理,对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原则、调整理由、调整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调整方案,并对保护区调整后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保护效益、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对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范围和功能区调整,调整后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51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777hm2,面积不变、范围不变;缓冲区面积3580hm2,面积增加22hm2,范围微调;实验区面积3594hm2,面积增加14hm2,范围微调;保护区总面积增加36hm2。保护区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艾山地区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代表,为了保护艾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珍稀物种及生物多样性,本文通过参与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工作,从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原因、调整范围、土地性质、功能区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保护区资源特点,提出发展面临管护难度大、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保护价值不高区域划入保护区等问题,同时提出顺应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分区模式,并分析调整前后的生态影响。使保护区内的各类动植物资源和主要保护区对象得到了更好地保护,进一步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善保护区管理体系和设施设备,提升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维护生态平衡等功能,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实现艾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必要性的分析,目的是巩固管理成效,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缓解社区矛盾。通过调整,保护区总面积由21 833 hm2增加到26 700 hm2。核心区面积由5062.3 hm2增加到9458.0 hm2,调整后的核心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4%,较调整前所占比例提升了12.23%,保护区的核心区更加充实和完整。新调入部分正是位于核心区域,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树种主要有青杨、青杄云杉、华北落叶松、臭冷杉、白桦、红桦等,是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将会显著提高保护区的整体生态功能,为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陕西桥山自然保护区现有范围及功能区设置缺陷带来管理问题和保护区调整可行性基础上,提出将现存石油开采、农业生产等活动的4个片区调出保护区,调出面积11 538.8hm2,调整后保护区总面积为13 112.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 884.0hm2、占29.6%,缓冲区面积4 108.0hm2、占31.3%,实验区面积5 120.0hm2、占39.1%。  相似文献   

9.
根据相关资料,对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的调整计划进行了论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优化保护区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和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保护管理工作与主要保护目标的契合,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对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调整。自然保护区面积由40 847hm~2增加至66 568 hm~2,核心区和缓冲区人口由15 329人减少至5 809人。调整后,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加强,人为活动的干扰有效减弱,更有利于优化保护区的管理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原保护范围和功能区划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方案,并分析了调整前后的生态影响,论证调整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进行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其功能区划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功能区缺失、缓冲区设置不合理和分区片段化等问题。实验区平均比例也要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超过其总面积的1/3。在功能区划调整时,超过一半的自然保护区调减了其总面积。功能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涉及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保护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未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或调整应更多地关注于其管理目标、连通性、最小面积、与相邻保护区的协调、功能分区的有效性以及相关科学理论的验证等。  相似文献   

13.
张何欣 《绿色科技》2021,(6):241-244,269
基于自然保护区数据特点,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拓扑检查及修正、GIS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地图符号设计与测试等主要技术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地理空间数据整理建库并可视化。整合了多源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研究了矢量地图符号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设计了地图符号可视化测试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地图模板的制作。在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珍稀鸟类分布两个专题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关键技术能够为自然保护区数据空间可视化和科学利用提供支持,并且地图数据分析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新时期国家做出的战略性安排,在自然资源部的安排部署下,在全国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要求对既有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科学评估调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一严格管理,同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文章对3项工作要求进行解读,阐释三者间的承接关系,并详细阐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原则、内容、路线、思路及管控要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效及范围调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的省级瑞丽江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瑞丽江湿地及景观。文章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具有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等特点。保护区目前存在着未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不合理、林权地权不落实、水体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今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陈述了目前所开展的监测工作范围、方法及工具,对监测路线的走向作了说明.总结部分动物分布和栖息地的关系:哺乳动物栖息地特征因素很多,但植被的密度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保护区低海拔沟谷多为野象、野牛、猿、猴和鼷鹿等动物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目前在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出以森林小班为基本区划单元、完善判别分析指标体系、提高相关利益群体参与性的功能区划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利用RS和GPS技术,通过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和GPS定点数据进行卫片的解析和校正。结果表明湖北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芦苇面积为269.64h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10.65%,笔者就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芦苇形成原因和芦苇湿地与水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