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丁福荣(宁夏农学院永宁750105)80年代中期以来,我校先后在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教育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对农业人才规格需求发生变 化,要求对专业、系进行调整 高等学校原有的专业、系的设置是在产品经济高度集中的模式中产生的。现在,我国经济已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和发展,这个发展,要求学校必须按照新的模式重新调整专业和系设置、结构及服务方向,才能建立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机制,增加学校的活力。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规格是否能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确实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适应了就发展,否则,就没有出路。当前,我们农业院校面临着毕业生分配难的问题,前几年,各个单位要求增加学生分配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缺乏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专业面过窄,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新专业过少。农业院校应从建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新格局、加强新专业建设、加强现有专业的管理与评估等五方面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校增设社会急需专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在不断调整改造老专业的基础上。适时增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今年我校又新增设了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及其应用、森林旅游等3个本科专业,林业信息管理、动植物...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职业教育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实现二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广西农村职业教育在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就,但还应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区域性的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高校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以新的专业目录为基础,全面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学院设置,调整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改造专业设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经的要求,整合了一大批课程,构建了新的专业平台,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正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与市场经济接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建设还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首先是专业口径还嫌狭窄,目前大部分专业设置较多地强调与应用对口,专业划分较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服务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工作转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其次,学…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结构是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进行专业设置的建设与调整,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运行机制,是高等农业教育内部改革的根本,也是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活力所在。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毕业生需求出现的新形势,增设了一些急需的新专业,对老专业进行了初步改造,修订了农科专业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关键和前提;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转变观念,主动调整培养目标,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具前瞻性、导向性;要始终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充之前德育工作内容,使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积极探索高校德育工人物新途径新载体,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办学新路子的尝试安徽农业大学李学续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科技、教育兴农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安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子,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实行...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迫使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校从80年代开始,根据农科高校的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改造传统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系统地对农科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必然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就一所院校而言,它所表现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和教育质量与市场经济不适应:招生、分配制度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本文仅就第一个不适应即城郊型农科院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如何适应大城市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职教育地方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服务的关键。高职院校按照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特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因地制宜地在辽西丘陵山区开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是辽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深层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高等教育要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战略性调整。我校身处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培养目标,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西部开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等职教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宽口径、厚基础,适度超前,办出特色。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调控,以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一、包括政府机构改革在内的一切社会变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或迟或早地引起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促进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断发展和整个社会不断进步,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精辟概括。这一规律表明,生产力发展既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的动因,又是这一变革的目的和归宿。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若干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创…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2):8-9
农商科专业更加强调服务"三农"的专业素质,鉴于其专业技能隐性和效果滞后的特征,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本文旨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理念、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的是使农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服务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及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必须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专业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小型化这一发展趋势下,改革现有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多介绍一些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该领域的要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如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结合大连水产学院实际,介绍了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具体做法以及围绕专业调整所开展的系列教学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农业大学农科硕士就业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单一的学术型硕士教育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之间的不适应,是造成就业危机与人才紧缺并存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通过优化学位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等途径来改革单一的学术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