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模式农田林网胁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野外测定和理论估算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杨树和水杉农田林网的胁地范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农田林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胁地作用,且网格组成林带的胁地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林带量严重,水杉林网为1.0H;;杨树林网为1.5H;东、西林带其次,水杉林网为0.5-0.8H;杨树林网为1.0H;北林带胁地范围不明显。在胁地范围内,水杉林网的小麦减产率约为杨树林网的一半(北林带除外)。  相似文献   

2.
以农田林网对粮食产量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农田林网的胁地产量、保护区的增产量及林网占地等引起的粮食减产量,进行了农业效应的计算分析,找出了农田林网胁地产量与保护区增产相抵的林网高度(Hk)和平衡年龄(tK),进而对林网后期增产量对前期胁地产量的补偿作用进行了计测,求出了林网的补偿(产量)高度(HB)与补偿年龄(tB),为河西灌区农田林网的防护成熟龄的确定提供了计测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农田林网是保护农作物的屏障,但随着林网树木的生长,树木胁地问题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弄清林网胁地问题和林网内增产的效果。我们对全县50万亩不同类型的农田林网进行了观察和定点试验,初步摸清了农田林网对秋作物增产的作用。一、农田林网树木配置形式对胁地的影响排、灌、路、林四配套的林网,树木配置形式直接影响对农田的防护作用及胁地的多少。为摸清既胁地少又发挥防护效益的配置形式,我们调查了6种不同形式的林网配  相似文献   

4.
梨树县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为了解决农田防护林带的胁地减产问题。经过二年多的试验证明:林带胁地距离为树高的一倍多,若以林带平均高15米,375亩林网计算,其胁地面积为林网面积的11.76%,胁地段内的农作物,平均减产61.59%,折占林网面积的7.24%,占林网保田增产数量的65.16%。上述试验说明,虽然林带的防护效益是增产一大片,而减产只是一条线,但是这种影响农民积极性的现实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营造农田林网,能促进粮、棉、油稳产高产。但由于树冠遮荫闭光及部分树根伸入农田而胁地。林网胁地一般胁秋不胁夏,胁阴不胁阳,胁干不胁湿,胁瘦不胁肥,胁大不胁小,栽高不胁低,栽低不胁高。胁与不胁是相对的,既没有一点不影响,也不是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林网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适宜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作物高产稳产。 1.能降低风速50%,改变害风性质,变害风为益风。有效防护距离为林带树高的15~20倍以内。 2.能调节温度。夏天平均降低1.4℃,秋季0.2℃。 3.减少蒸发量38%;降低蒸腾强度18%。 4.提高相对湿度11%。 5.增加辐射热20%。二、大风和干热风使小麦减产18%。三、一个林网能提供209立米的木材,平均每亩2.16立米。平均每亩每年木材收入28元。四、林带胁地范围大致在10米以内,胁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5%以下。对产量的影响,夏收作物减产14%;秋季作物减产20%以上,重者50%。五、林网增产作用显著。扣除胁地减产的部分,仍然增产。如小麦净增55%,玉米36%,谷子21%,红薯85%。  相似文献   

7.
平原绿化是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 ,在平原地区林网对农田的保护作用与农作物的明显增产是人所共知 ,但林带对农作物影响也是很大的 ,林带边缘两侧的农作物因发育不良而减产。这种现象老百姓叫做胁地 ,胁地是平原林区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林网造成胁地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林带树冠遮荫蔽光 ,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林带树木的根系侵入林带两侧农田 ,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而使农作物发育不良减产。为了防止和减轻农田林网胁地 ,从 1978年鲁北平原马西会战就开始关注 ,并围绕着林网胁地做了些试验探讨性的工作。经 2 0多年…  相似文献   

8.
<正>我县耕地面积807,000亩。其中,全部或基本划方面积有64万亩。已绿化面积5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79%。但是,在方田林网建设中,很多人存有三怕思想。一怕,林网占地;二怕,树木胁地;三怕,产量降低。针对着这些疑虑,连续二年来,我们在蒋家屯大队林网内设常年气象观测点一个,进行常年观测记载。据1980年小麦收割前的气象记载与实地勘察证明,林网对促进小麦增产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干旱多风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近年来,在我县,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一些地方营造了护田林网,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树木胁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进一步发挥护田林网的防护效益,我们进行了林网内小气候观测及减免胁地试验,结果表明,林网防风效果显著,开沟断根是防止树木胁地的有效措施。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农田林网胁地及其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网胁地是制约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一大难题,了解农田林网胁地的原因及其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负面影响,对加快农田林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林带在林网中存在着“近胁地,远受益”的客观现实。林带树木根系吸收大量水分、养分,树冠遮荫,使林带近缘的土壤变得瘠薄。人们把这种影响叫做“胁地”,造成农作物减产。而那些离林带较远处,由于林带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较好地维持了生态平衡,又不受林带树木争水、争肥、争阳光的危害,农作物能大面积增产。在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前,大部分农田林网属于一个经济核算单位,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林网内的受益面积远远超过林胁地面积,一般为九与一之比,增产效益仍是显著的,但是,农业实行大包干责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林网在不同树高、不同季节对近林墙农作物的合廾挟宽度、影响强度及其规律,从而为进行科学的造林设计和合理解决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提供依据,我们于2001年冬至2002年秋,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试验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试验研究区位于淮阳县安岭镇双楼行政村南地。土壤为粉沙壤土,试验面积1500m2。前茬为花生,2001年10月15日播种小麦,品种为矮早,亩播量10kg,底肥、追肥同一般大田。2002年6月6日播种大豆,品种为豫豆2号,亩播量6kg,一般方法管理。试验地西侧紧靠南北向林网的东侧。该林网为路林,…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农防林的防护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重视,但对其林带胁地的认识却远远不够。许多人只简单地认为受益大于受害,用“胁地一条线,保护一大片”的理论动员群众营造农防林。由于林带结构配置不合理,林网面积偏小等因素,许多地方防护  相似文献   

14.
农林复合系统水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土壤水分动力学法,研究了农林复合系统中林—草×牧模式、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和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1)林×草×牧模式中,林木对降水具截留作用,截流量不足降水量的10%,故对林下牧草的生长影响不大;(2)林网—桐×粮(小麦)间作模式可降低12.0%的农田蒸散耗水量;(3)林网—梨×粮(小麦)间作模式中,0~40cm土层含水量比对照点约高14.0%,对冬小麦的灌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廓灌区农田林网防风保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边缘地带复合林网的总体防风效能为19-54.6%,并可使网格内74.3%面积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无林网保护的单作小麦地,扣除林网树木耗水,灌水15天后,平均每公顷可节水150t,春小麦平均增产28.4%。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对农田林网效益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尤其对林网促进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越来越普遍地受到重视。国外关于林网保护下小麦、玉米、甜菜等作物质量的提高已有不少报道。我国也有关于林网对玉米等作物品质改善的研究,但对棉花  相似文献   

17.
用南林杨、毛新杨、响叶杨和新疆杨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5个窄冠白杨品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树冠窄、根系深、适应性强、林网胁地作用小等特点,是适用于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优良品种,可在华北和中原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铁岭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已发展到十万多亩,保护着几百万亩耕地,对抗御自然灾害、保田增产起了重要作用。如昌图县宝力公社1980年5月18~20日连遭三场大风的袭击,因有方田林网的保护,使作物幼苗免遭损失,再加上其它措施,粮食产量仍比1979年增产2.9%。但该社的张家、薛家、北洼子三个大队林网建设的晚,管理差,防风作用不明显,结果使19个生产队遭灾,减产1/3万斤。可见农田防护林对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意义。林网虽有保护农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照,即所谓胁地的消极作用。这种胁地作用究竞有多大?有无补救办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到方田林网搞得好的昌图县宝力公社、铁岭汎河公社和没有林网的熊官屯公社几个大队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就这个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农林复合系统的林网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樊巍 《林业科学》2000,36(4):16-20
本文研究了林网式农林复合系统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其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了6.33%。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也存在着“午休”现象,林网可以有效的缓减这一现象,应用主成份分析证明林网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空气温度、叶温、饱和差和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20.
农田林网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林带与樟子松林带在防护效益和胁地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单纯由某一种林带构建的林网都存在缺点和不足 ,而把两种林带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 ,既可以增加农田林网树种的多样性 ,又能保证农田林网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