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试验在国内外同类试验基础上,针对青年奶山羊发情规律和特点,设计了一个三因子、二水平、八处理的L_8(2~7)正交试验方案.采取“孕激素(A)——PMSG(B)——排卵激素(C)”处理程序.在水平上,孕激素埋植分6d组(A_1)和9d组(A_2);PMSG分低剂量组(15Iu/kg体重,B_1)和高剂量组(20Iu/kg体重,B_2);排卵激素分LRH组(C_1)和HCG组(C_2).八个试验组合,每组有青年母羊10只.以此比较、观察4月份非繁殖季节用不同激素组合和处理方法对青年母羊诱导发情、受胎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诱情方面,A_1B_2C_1组、A_2B_1C_2组和A__2B_2C_1组的发情率为90%,其余各组均达100%;在受胎方面,本试验总受胎率为64.8%,但以A_1B_1C_1组效果最佳,受胎率达100%.通过因子方差分析知,B因子两水平之间以及A因子和B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达显著水准.这说明A_1B_1C_1组是诱导非繁殖季节青年母羊发情、受胎的最佳组合,PMSG是决定母羊诱情、受胎的主要因素,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孕激素的试先埋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沉水樟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水蒸汽蒸馏而获得的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叶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分析,确定了廿九个组分,包括烷烃4个组分(9.9%)、烯烃3个组分(0.97%)、脂肪族醇5个组分(7.96%)、脂肪族醛 5个组分(24.72%)、脂肪族酮1个组分(1.53%)、脂肪族酸3个组分(30.35%)、酯类6个组分(3.34%)及萜类2个组分(0.76%)。沉水樟叶油的主要成分系癸酸(15.87%)、十二酸(14.26%)、癸醛(13.84%)及壬醛(8.2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生物油中高附加值化合物,提高生物油的利用价值和综合竞争力。[方法]将麦秆在超临界甲醇中醇解液化所得生物油通过减压蒸馏得到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重质组分(重油)用不同极性及溶解性的溶剂萃取分离。[结果]生物油重质组分(重油)5个馏分中,正己烷馏分(Fz)主要含酚类化合物;苯馏分(FB)主要含酚和环戊烯醇酮;乙醚馏分(FYM)主要含吡喃糖苷和呋喃糖苷;而乙酸乙酯馏分(FY)和丙酮馏分(FBT)经GC/MS检测不到物质。[结论]麦秆超临界醇解液化得到的生物质重质油,含有大量的高附加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番茄籽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新疆地区的番茄籽中提出的籽油,处理后经柱色谱分离,再进行GC-MS分析,各组分的质谱图经计算机对谱库检索,鉴定出油酸、亚油酸等35个组分。  相似文献   

5.
樟树籽油生物柴油理化特性的优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樟树籽油生物柴油的密度、粘度、十六烷值等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并与我国生物柴油标准、0号柴油标准、美国生物柴油标准及一般所含C_(16)和C_(18)脂肪酸甲酯的生物柴油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显示出樟树籽油生物柴油理化特性的优越性,为樟树籽油资源优势转化生物柴油产业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细辛油,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细辛油进行拆分,得到不同馏分物,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分子蒸馏条件分为二级,一级蒸发温度为30℃,真空度5.0 mbar;二级蒸发温度为60℃,真空度5.0 mbar,二级进样温度均为30℃,冷凝水温度为10℃,刮膜转速150~160 r·min-1。结果表明,经过二级分离后,得到2部分轻组分(distillate fraction,DF)和1部分重组分(residue fraction,RF);一级轻组分(DF1)、二级轻组分(DF2)和二级重组分(RF2)所占质量比分别为68.30%、13.27%和15.95%。对原油和各级馏分物分别进行GC-MS分析,共检测出35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右旋萜二烯、α-蒎烯、β-蒎烯、4-萜烯醇、桉叶油醇、萜品油烯和L-香芹醇等;3部分馏分物DF1、DF2和RF2及原油中组分数量分别为6、16、28和14种;且各部分中成分相对含量差别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分子蒸馏技术能有效对原油成分进行拆分,为挥发油充分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产于新疆地区的番茄籽中提出了籽油,处理后经柱色谱分离,再进行GC-MS分析,各组分的质谱图经计算机对谱库检索,鉴定出油酸,亚油酸等35个组分。  相似文献   

8.
澳洲棉(G.australe F.Mueller)原产澳洲,分布在澳洲北部.染色体数2n=26,染色体组为C_3.Fryxell(1965)发现澳洲野生棉(G.sturtianum,G.robinsonii,G.bickii和G.australe)油腺建成缓慢,种子不见油腺,无棉酚.但种胚里带有油腺的分生细胞,只有种子开始发芽后,才有棉酚的沉积,出苗时油腺发育完全,含有棉酚.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早在三百多年前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系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学名 Houttunia Corda Thunb.是多年生草本,新鲜叶子揉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据现代医学化学分析,本品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壬酮(C_(11)H_(22)O),月桂油烯(C_(10)H_(16))等;又含有槲皮甙(C_(12)H_(22)O_(11)),氯化钾、硫酸  相似文献   

10.
迄今,油菜子芥酸含量已有准确的测定方法,但这些方法,一般都要有高档仪器设备,其它的测定条件也要求较严。鉴于基层收购单位的人力物力的可能,以及根据商品油菜子收购时,一般是芥酸含量小于5%作为低芥酸油菜子的指标的实际,探索一个设备简单,操作技术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是有实际意义的。油菜子内的油脂主要是以“贮藏油脂”形式存在的,它能为有机溶剂所提取。组成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的碳数为C_(16)、C_(18)、C_(20)、C_(22)和少量C_(24)。本方法分析原理是在常温下,用一种提取液,将油菜籽中的“贮藏油脂”提取出来,而免于压榨成油;或压榨成油后,用提取液溶解油脂,再利用碳数的不同而导致在提取液中溶解度不同而设计的。这样的提取液  相似文献   

11.
长叶榧叶精油化学成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长叶榧(Torreya jackii chun)叶油的化学成份,至今尚未见报导。由水蒸汽蒸馏法而获得的长叶榧叶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分析,确定了24个组分。该精油是一种萜类芳香油,主要成分为α-罗勒烯(63.265%),β-罗勒烯(3.590%),a-蒎烯(1.439%),β-蒎烯(4.496%),β-月桂烯(5.289%),葎草烯(1.502%)和榄香烯(1.381%)。  相似文献   

12.
玫瑰是重要的芳香植物,其精油成分虽已被广泛关注,但玫瑰花朵不同部位对精油整体质量的影响尚未有深入研究。为阐明玫瑰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挥发成分的差异,以‘丰花’玫瑰为材料,采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花瓣、雄蕊和花萼的挥发成分,并用GC-MS对主要芳香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丰花’玫瑰盛花期花瓣、雄蕊和萼片分别含有多种挥发物质,花瓣中主要成分有香茅醇44.20 μg·g-1、苯乙醇123.09 μg·g-1、香叶醇38.33 μg·g-1、橙花醇15.76 μg·g-1,雄蕊中主要含丁香酚245.10 μg·g-1和甲基丁香酚57.43 μg·g-1。‘丰花’玫瑰芳香成分主要储存部位是花瓣和雄蕊,二者挥发成分含量及组成差异明显,各部位挥发成分对花朵整体精油品质贡献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国产玫瑰精油生产以及高附加值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华北、西北七个产地锦鸡儿属四个种的种子含油率、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并对种子油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左右,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  相似文献   

14.
王同禹  田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08-630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八角茴香中提取挥发性成分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中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部分经鉴定确认了4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1.801%,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5.588%)、草蒿脑(7.781%)、大茴香醛(2.180%);水溶性部分经鉴定确认了25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74.735%,主要成分为大茴香醛(48.402%)、对甲氧基苯基丙酮(13.554%)、大茴香酸(3.916%)。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省和安徽省两产地石菖蒲挥发油中主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两产地石菖蒲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17种和30种成分,鉴定出11个和21个化合物,分别占分离总量的91.419%和93.029%。2种石菖蒲挥发油的主成分及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李子挥发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李子(果实)挥发成分中共分离出43个组分,鉴定了35个组分,占全部组分的91.64%。主成分是6-烯壬醇,含量为17.21%;第二大组分是顺4-烯癸酸乙酯,含量为9.98%。挥发油中醇类、酯类物质占大部分,共计63.19%,酯类有10个组分(30.69%),醇类有8种(32.60%)。  相似文献   

17.
对薰衣草精气与精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37.03%)、乙酸芳樟酯(22.34%)、乙酸薰衣草酯(14.55%)、α-松油醇(4.03%)、乙酸香叶酯(2.05%).薰衣草精气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对异丙基甲苯(23.17%)、柠檬烯(20.76%)、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7.58%).薰衣革精气和精油在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上有很大不同,不能以精油的成分作为精气医用诊疗或保健养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精油,其得率为0.3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奇楠沉香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对13种香气特征成分进行了描述,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研究从奇楠沉香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精油总相对含量的92.19%,主要由倍半萜类(31个)、...  相似文献   

19.
小叶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叶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采自河南嵩县车村镇的小叶丁香花为试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小叶丁香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小叶丁香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5.332%。小叶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4-羟基-苯乙醇、油酸、棕榈酸、己内酰胺、苯乙醇、顺-氧化芳樟醇等,其中醇类化合物占所鉴定化合物含量的54.533%,酸类占21.413%,酚类占3.560%,酮类占6.346%。[结论]小叶丁香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醇、酸类化合物,而没有其他挥发油中常见的萜类及萜的含氧化合物,表明其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