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松干蚧、松毛虫是我省松林的两大害虫。在有松干蚧发生的地区,大部有松毛虫。松干蚧寄生在松树枝、干上,取食树液;松毛虫在松树上,取食针叶。因“两虫”生活习性不同,防治方法也不一致。用氟乙酰胺涂坏,对松干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不能治松毛虫;用松毛虫杆菌、赤眼蜂或飞机喷洒化学药剂防治松毛虫,而又不能兼治松干蚧。由于缺乏防治“两虫”的综合措施,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松干蚧是马尾松、黑松、赤松和油松等松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它虫体微小,寄生部位分散且隐蔽,加之各虫态的发生时间又不整齐。因此,给防洽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效果比较好的防洽方法是用内吸性的氟乙酰胺药剂,进行刮环涂干毒杀松干蚧的寄生幼虫(即在树干基部刮去树皮至  相似文献   

3.
松突圆蚧是马尾松的毁灭性害虫,防治困难,为探索对松突圆蚧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用寄生在甘蔗灰粉壳虫上的寄生曲霉菌对松突圆蚧进行了致病力试验,其寄生率为13.9%—64.9%。同时对寄生曲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华松梢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又称松针蚧,是以若虫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一种害虫,在本省宁波地区分布较广,它刺吸树液,危害松树。该虫每年发生一代,雌虫终生隐藏在无肢若虫蜕壳里,交尾后雌虫在壳里边产卵边向前收缩,给防治带来了困难。1981至1983年我们对松梢蚧卵期的两种天敌——松蚧瘿蚊(Lestcdiplosis SP.)和牯岭草岭(Chrysopa kulingensis Navas)作了初步观察。据观察松蚧瘿蚊一年发生一代。  相似文献   

5.
松突圆蚧与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都是严重危害福建省马尾松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由于二者可共寄生于马尾松的松针,因此重点研究测定松针在二者共寄生条件下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对于探析松突圆蚧-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马尾松针叶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以5年生马尾松有虫有病(共寄生)、有虫无病(独寄生/虫)、无虫有病(独寄生/病)、无虫无病(健康针叶,对照)针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松针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松针的POD酶活性大小顺序为:有虫有病有虫无病无虫有病无虫无病。显然,病、虫无论是共寄生还是独寄生都会诱导POD活性上升;但有虫有病、有虫无病处理的POD活性分别是无虫有病处理的POD活性的5.10、3.72倍,表明虫害在POD活性诱导过程中占据了主导作用;共寄生处理的POD实际测定值为435.0 U·g-1·min-1,显著高于二者单独处理条件下POD的理论相加值402.8 U·g-1·min-1(P0.05),表明松突圆蚧、枯斑拟盘多毛孢菌在诱导POD活性上升过程中可能存在互惠共利关系并导致了联合增效作用。因此,防治松突圆蚧时建议兼治松赤枯病,可进一步提升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知松蚧属蚧虫有七种。近年来分类学家(杨平澜,1981)又把松蚧属是否具有多孔腺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分成2属,其中仅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类群,无多孔腺,雌成虫潜蛹型的,归为一个新属,叫松梢蚧属  相似文献   

7.
真菌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现自然寄生于松突圆蚧的真菌并研制出生防菌.利用菌液对不同类型马尾松上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松突圆蚧的菌粉林间维持和大面积应用效果.生防菌是有效控制松突圆蚧的微生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松干蚧是松树的一种重要害虫,由于虫体小,形态特殊,一生中大部份时间营隐蔽寄生和寄生部位极分散,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近几年来我省的松干蚧防治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推广了用氟乙酰胺以打孔注药的方法对日本松干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蚧壳虫(Saissetia oleae)是为害油橄榄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在我所及海口林场发生较为严重,同时并发烟煤病。受害严重的植株生长势减弱,新梢抽发受到影响,并引起局部落叶,从而影响结实及果实质量。防治油橄榄蚧壳虫已成为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我所油橄榄园应用氟乙酰胺进行了防治油橄榄蚧壳虫的试验。我们于1972年8月26日用浓度1500倍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在广东惠东、珠海一年5代,世代重叠,任何一个时期均可见到各虫态。该虫可寄生所有松属Pinus树种,其中对马尾松P.massoniana的危害最为严重。每年3—5月是该虫发生的高峰期。气温是影响其林间种群数量消长的主导因子,气温大于23℃或小于18℃时,松突圆蚧死亡率增大。和缓的风和上升气流可直接传播扩散初孵的爬动若虫,过密的林分有利于该虫的发生发展。已发现的20多种天敌昆虫在林间发生数量少,控制松突圆蚧作用低。用松脂柴油乳剂,喹硫磷和杀扑磷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s.)de Vries是板栗红蚧上一种广为流行的寄生真菌,作者等采用三级半固体浅盆法和三级固体发酵旋风分离集孢法生产菌粉,用以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0试验,结果表明:对3467头蚧虫毒力测定,平均死亡率达38.9%;林间试验效果在20%以上,最高达57.7%。  相似文献   

12.
松干蚧是马尾松、黑松等松树的重要害虫。该虫的若虫寄生于树皮缝内、吸食汁液,被害后轻则树势衰弱,生长缓慢,重则枝条下垂,针叶枯黄,并引起天牛、小蠹等次期害虫侵袭以致整株枯死。浙江已发现两种松蚧蚧,日本松干蚧1966年前后在杭州西湖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寄主松树对松突圆蚧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不同寄主松树上松突圆蚧的耐寒性.寄生黑松和马尾松松突圆蚧雌成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显著较高,2类过冷却点的平均值相差0.9~2.3℃,但寄生黑松和马尾松的雌成虫之间、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雌成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的显著较高(高2.08℃);而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则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的初孵若虫、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及种群总体,对低温暴露致死的起始敏感温度和-20℃低温暴露的死亡率,均比寄生湿地松的相应虫态和种群总体更低;寄生马尾松松突圆蚧种群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LSIT50)比寄生湿地松种群的低;2种寄主松树松突圆蚧各虫态及种群总体在低温暴露下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均符合改进后的双变量逻辑斯谛模型.研究结果说明:寄主松树能够影响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死亡率,寄生湿地松种群的耐寒性比寄生马尾松种群的弱.  相似文献   

14.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为害松树的蚧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为害浙江省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树的10种蚧虫,编制了种的识别检索表,简述了国内尚未见研究的红蜡蚧、松砺盾蚧、松褐圆后蚧的生物学,列出了蚧虫的天敌名录,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瘤大球坚蚧最佳防治期的测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属同翅目、蚧总科。近年来该虫在南疆三地州泛滥成灾,对当地的红枣、巴旦木、刺槐、榆等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瘤大球坚蚧虫体较小,雌成虫产卵量大,且虫体隐藏在硬化的蚧壳下,对进行有效防治造成很大困难。依据蚧虫的一般习性,选择准确、合适的防治时期是对蚧虫进行防治的关键,通过对瘤大球坚以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对蚧虫一般生活习性的研究,我们得出该蚧的关键防治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浪荡若虫期,即若虫刚孵化出壳的时期,此阶段初孵若虫在寄生枝条和叶片上爬行,经过一天左右,便开…  相似文献   

17.
蚧虫简介     
蚧虫过去通称为介壳虫,种类很多,寄生在植物的根、茎、叶、果等部位,有不少种类是林,园植物上的重要害虫。由于多数种类固着在植物上,很易随植物传播,所以有些危险种类被列入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还有少数种类的分泌物质或虫体本身是工业原料,如白蜡虫、紫胶虫和胭脂虫等又是资源昆虫。 当前在林、园害虫防治上,蚧虫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因为过去用在防治食叶害虫的药剂对蚧虫不起作用,反而杀了蚧虫的天敌,有利于蚧虫大量发生,或是由于用药时期不当,蚧虫体外复盖了蜡质保护层使药剂不能起到毒杀作用。 解放以来在农林战线上,通过各方面多年的努力,对于一些个体较大的害虫,大家都比较熟悉,也有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治办法,现在是“小虫成大害”,对于一些“小虫”,大家一时还感到有些生疏,特别是蚧虫个体小,种类多,形态上不易区分,因  相似文献   

18.
蚧虫简介     
蚧虫过去通称为介壳虫,种类很多,寄生在植物的根、茎、叶、果等部位,有不少种类是林、园植物上的重要害虫。由于多数种类固着在植物上,很易跟随植物传播,所以有些危险种类被列入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还有少数种类的分泌物质或虫体本身是工业原料,如白蜡虫、紫胶虫和胭脂虫等又是资源昆虫。当前在林、园植物害虫防治上,蚧虫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因为过去用在防治食叶害虫  相似文献   

19.
松干蚧是赤松的毁灭性害虫,以往由于防治措施跟不上,受害面积越来越大,严重的威胁着我区林业生产的发展。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开展的大好形势下,我站科技人员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深入基层,反复试验,探索出用氟乙酰胺涂环防治松干蚧的新方法。但此方法仍有不足之处。为适应当前生产上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松干蚧属同翘目、珠蚧科,为刺吸危害松树枝干的害虫.由于此虫在苏州地区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已列为地区主要林木害虫之一.1981年在森林病虫普查工作中,着重对此虫的发生面积、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取得了丰富资料,可为今后防治提供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一、松干蚧的危害性松干蚧危害赤松、马尾松和黑松.在苏州地区以危害10—20年生的马尾松为主.轻者造成松树枯枝,严重的整株死亡.据观察,松干蚧寄生部位在主干裂缝、枝条向下一面皮层居多,其口器刺入皮层组织,吸取树液,致使枝条向下一面输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