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云杉是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成块状脱落。枝轮状着生,小枝有木钉状叶枕,各叶枕间由深凹槽隔开,叶枕顶端呈柄状,其尖端着生针叶,一年生嫩枝淡黄,老枝呈淡褐色;针叶锥棱形,四棱突起,近辐射状伸展;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圆柱形或钜圆状圆柱形,幼果紫红色,成熟时呈暗褐色;花期5—6月,球果9—10月成熟;种子倒卵形,褐色,具翅。  相似文献   

2.
以可见半面树冠法估测的油松球果成熟前数量来预测油松当年种子产量 ,结果得出 :油松球果数目和种子产量有着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可以用油松球果数进行种子产量的预测 ;这是一种方便而且精度高的方法。二者呈直线相关 ,相关系数 r =0 .86 0 3,预测精度为 86 .99%。  相似文献   

3.
<正>白皮松是松科松属,别称白骨松、三针松、白果松、虎皮松、蟠龙松,常绿乔木,高达30m。幼树树皮灰绿色,老则树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脱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内皮,白褐相间呈斑鳞状;一年生枝灰绿色无毛,针叶3针一束,粗硬,长5~10cm,直径1.5~2.0mm,球果通常单生,初直立,后下垂,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长  相似文献   

4.
<正>1生物学特性雪松又名喜马拉雅杉、喜马拉雅雪松、香柏。属于松科雪松属植物,为常绿乔木,主干通直,侧枝平展,高可达60m,树冠塔形,针叶轮生或簇生。雌雄异株或同株,单性花,花期10 ̄11月,翌年10月球果成熟,种子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正油松为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花期4~5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油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移栽不易成活,栽植大苗相对于小苗而言成活率低。为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和以后生长势,本文介绍了油松大苗移植及管理的关键技术。1大苗定植培育油松大苗一般采用2~3年生容器苗,裸根苗几乎不用。要培育较大规格的商品苗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当年雌花数与当年球果数 ;当年雌花数、当年球果数与第二年春季隔年球果数 ;春季隔年球果数与秋季成熟球果数 ;春季当年球果数与第二年秋季成熟球果数这四种情况的前、后期落花率、落果率以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为油松种子提前半年和一年半进行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为用材林树种;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灰褐色,鳞块状开裂。1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叶2针一束,长4~8公分,较油松短而扭曲。树脂道6~11,边生。球果长卵型,长3~6公分。鳞盾斜方形,多角状肥厚隆起,向后反曲,鳞脐呈瘤状突起,具易脱落的刺。种子长卵形或倒卵圆形,连翅长1.1~1.5cm。花期5~6月,球果成熟期翌年9~10个月。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天柱山、九华山、黄山分布的 65株黄山松 (Pinustaiwanensis)优树的树皮颜色 ,树皮的开裂形状 ,针叶的长、粗 ,树脂道指数 (RDI:ResinDuctIndex)等外部形态进行了调查 ,讨论了产地间的差异 ;另外 ,还调查了采集的球果长、中央直径 ,球果重 ,开果率。结果表明 :黄山松树皮的颜色分 4种类型 ,树皮开裂分 3种类型 ,针叶的长、粗及内部形质 (树脂道配置 )等特性呈现地域性差异 ;黄山地区的黄山松针叶长度比以前报告的要长一些 ,且发现黄山地区的树脂道指数具有日本赤松和黑松杂交种的特征(>1.410 ) ;球果的长度、直径、重量没有产地间的变异 ,黄山地区的球果比其他地区细长 ,球果鳞刺比其他两地少。球果经 40℃、2 4h干燥处理后取出种子 ,单个球果的种子重、种子粒数、充实种子比率和千粒重有地域性差异。在播种苗床上看 ,发芽特性和变异个体的出现因母树不同而有变异 ,但没有发现地域性差异。颜色异常的苗木出现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原始林不同胸径级立木的凋落物调查,以树冠投影面积推算林地凋落物量,分别对凋落物组成、年输入量与月动态变化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年平均凋落量为3.42T hm-2 year-1。凋落物主要由针叶、树枝、球果、树皮、花序和碎屑六种组分构成,其中,针叶凋落量最大2 097.15 kg,针叶所占凋落量比率为61.5%,其次是枝682.87 kg占比为20.0%;球果436.48 kg和树皮103.62 kg分别所占比例为12.8%和3%,花序和碎屑68.2 kg的凋落量所占比率约为2%左右。针叶和枯枝是冷杉林凋落物最主要的组分,占凋落物总量81.5%。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凋落物年动态总体呈双峰型曲线,10-11月是凋落的高峰期,该期凋落量占全年凋落总量的37%;4月会出现一个小峰期,凋落物量占15%;1-3月、8-9月是凋落的峰谷期,其中1月的凋落量仅占2.7%。不同径级立木的凋落量有显著性差异,凋落量排序依次为:径级Ⅰ>径级Ⅲ>径级Ⅱ>径级Ⅳ>径级Ⅴ;立...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天山北坡天山云杉生长范围内按一定间隔距离选择不同经度的4个区域,在区域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山云杉天然林作为典型种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乌苏、巩留);以各种群天山云杉自然分布的下限至上限为基准,每隔50 m划分为1个海拔段,每个海拔段内随机选取3株直立、健康、叶片颜色基本一致的成年(结球果)天山云杉,每株均从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方向,采集球果20枚、针叶(主枝上2年生枝条)20枚,测定球果性状(球果干质量、球果长、球果宽、果形指数、种鳞长、种鳞宽、种鳞长宽比)、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叶形指数、叶厚度、叶面积);应用巢式方差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多样性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水平、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3.35%,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种群内。表型性状重复力变幅为0.200 7~0.505 5、平均重复力0.369 2,属于中等重复力水平;表型性状间球果干质量变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年雌花数与当年球果数;当年雌花数、当年球果数与第二年春季隔年球果数;春季隔年球果数与秋季成熟球果数;春季当年球果数与第二年秋季成熟球果数这四种情况的前、后期落花率、落果率以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油松种子提前半年和一年半进行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1云杉的生物学特性1.1云杉的形态特征。云杉为高大针叶乔木树种,高度可达45m,胸径lm。树冠为狭圆锥形,树皮灰色,呈鳞片状脱落,大枝平展,小枝上有毛,一年生枝黄褐色。叶四棱状条形,弯曲,呈粉状青绿色,先端尖,四面有气孔线,叶长12cm,叶在枝上呈螺旋状排列。许多云杉的特征具有下垂枝,整棵树层层排列。直挺的针状叶呈螺旋形围绕着茎,长度为22cm,叶在枝上呈螺旋状排列。许多云杉的特征具有下垂枝,整棵树层层排列。直挺的针状叶呈螺旋形围绕着茎,长度为23cm。木质球果悬吊着,卵石形或圆柱  相似文献   

13.
<正>班克松(Pinus banksiana Lamb.)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是美洲松树中分布最北的一种,其自然分布范围为北纬41°41'~64°40',西经60°06'~127°30',垂直分布海拔10~820m,我国"三北"11个省区有引种。在产地高达25m,胸径60~80cm。树皮暗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脱落;针叶2针一束,球果无柄,长  相似文献   

14.
模拟氮沉降对油松林单一及混合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长期原位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暖温带油松林单一和混合叶凋落物分解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过程与机制。氮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0 kg/(hm2a),N0),低氮(50 kg/(hm2a),N1),中氮(100 kg/(hm2a),N2)和高氮(150 kg/(hm2a),N3)。利用凋落袋法对天然林油松针叶、辽东栎阔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以及人工林油松针叶进行原位分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天然林油松针叶、辽东栎阔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人工林油松针叶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7.58、4.89、6.92、8.03 年。氮沉降显著促进了人工林油松针叶的分解,抑制天然林辽东栎阔叶的分解;分解前期,N沉降促进天然林油松针叶、油松--辽东栎混合叶分解,并在分解后期对油松针叶分解产生抑制作用,而对油松--辽东栎混合叶分解无显著影响。在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为油松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油松育种资源选择及促进结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优树选择方法入手,提出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标准差选优方法及标准;建成油松育种资源基因库5.6 hm2,收集油松优良家系及优良个体299个;通过油松球果生命史的调查,掌握了油松球果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损失情况;进行了油松无性系再选择和留优去劣疏伐以及截顶等母树修剪试验,提高了园内花期温度,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加强了花粉的传播,促进了油松母树开花结实;施肥可使球果产量提高26~62.5,种类以N、P为主,时间为4、7月;人工辅助授粉和病虫害防治能够提高座果率和种子品质,减少球果在  相似文献   

16.
经过1983和1984两年调查,从山西油松分布区的53个林场的64个天然林分中,采集针叶、球果和种子样本,测定了13个性状和进行生长量的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3个性状林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的性状与经纬度、气候条件的相呆性也很强。总的趋势是,气候干旱寒冷,针叶缩短变窄,球果和种子翅长、翅宽增大,种子大小和千粒重却由北向南增大加重。各种性状的变异主要发生在三个方向上,即沿山西油松整个分布区长轴由西北经太岳山到东南方向的变异;西部吕粱山,中部云中山、太岳山,东部太行山,同经度下纬度的变异;从西向东同纬度下经度的变异。同时,各性状均存在着随机变异的现象。在年生长量上,也呈现由北到南和从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胸径的年生长量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随着经度的增加,胸径年生长量越粗。  相似文献   

17.
油松针叶束水培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生长调节剂和营养液对油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2 a生油松当年生枝为材料,研究针叶束生根的最适合条件.结果表明:生根最适的生长调节剂浓度为IBA、IAA各90 mg·L-1,处理24 h;适宜的营养液配方为50 mg·L-1硼酸 30 mg·L-1硝酸铵 30 mg·L-1VB1 20 mg·L-1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是影响油松生根的主导因素,营养液与油松针叶根系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松,学名 Pinus koraiensis ,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幼树树皮灰褐色,近平滑,大树树干上部常分杈。枝近平展,树冠圆锥形,冬芽淡红褐色,圆柱状卵形。针叶5针一束,长6~12 cm ,粗硬,树脂道3个,叶鞘早落,球果圆锥状卵形,长9~14 cm ,直径6~8 cm ,种子大,倒卵状三角形,花期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该树种喜光性强,随树龄增长需光量逐渐增大,要求温和凉爽的气候,在土壤p H5.5~6.5山坡地带排水和通气条件良好的森林土壤生长[1-2]。  相似文献   

19.
油松不同种源种实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群体中种实性状的变异规律,对陕西省天然群体中7个种源的141个油松家系(单株)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油松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与相关。结果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油松球果长度、球果宽度、球果鲜质量、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种子厚度等6个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球果鲜质量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达到最大。油松球果3个性状间相关紧密(P〈0.05),种子性状间两两相关显著(P〈0.01),而球果性状与种子性状之间相关多数未达显著水平。海拔和年降水与球果宽度和种子宽度正相关显著;年均温与种实性状呈负相关,与种子的性状和千粒质量的负相关达到5%的显著水平;地理纬度、≥10℃积温和无霜期与种实性状的相关性弱,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7参1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区域油松人工林更新状况,对油松种实质量进行差异性比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筛选种实质量评价指标,于2015年9月-11月在黄土高原地区10个区域(富县、甘泉县、河曲县、华亭县、黄陵县、黄龙县、吉县、泾源县、西峰区、旬邑县)采集成熟的油松球果,在15℃以下的环境中风干贮藏,测定油松球果长、宽、长宽比、质量、含水量;种子种翅长、种子长、宽、长宽比、厚、百粒质量、成熟比及种子活力、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场圃发芽率等17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分布区油松种实质量差异很大,评价指标间差异趋势不一致,评价油松种实质量各指标间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以2个主成分代表17个测定指标反应的油松样品信息,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油松区域种子优劣进行评价,泾源地区种实质量高,河曲地区油松种实质量低.针对油松种实现状,分析种实与自然更新关系,以期为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和可持续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