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霍乱菌苗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霍乱是最古老的一种家禽传染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引起。本病广泛卜行于世界各地,由于其涉及多种禽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加之药物、疫苗和人工费用等的增加,多年来均被列为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禽细菌性传染病。虽然多种抗菌药物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但病原易对之产生抗药性,疾病常常反复发生,因此免疫预防和苗苗的研制一直是防制本病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巴氏杆菌的抗原结构很复杂,血清型众多。据报道,在Carter一冈波分类系统中,有15种不同的血清型组合,而Heddleston系统中则有16个血清型。有源性的巴氏杆菌多属…  相似文献   

2.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对免疫的指导意义由动物体分离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根据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荚膜型和组.禽PM的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荚膜,但菌体抗原在免疫学的重要地位也不可忽视,现已知禽PM的荚膜型为A型,这种具有抗原活性的荚膜性质在新分离的、毒力强的菌种中可得到充分发育,经人工培养继代后易于丧失。  相似文献   

3.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鸡、鸭和鹅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菌。制成的菌苗在安全性或免疫性等方面还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曾就禽巴氏杆菌细胞壁荚膜及免疫性进行了研究,我国对该菌菌体及其荚膜抗原性本身的研究还不多。我们曾用2.5%NaCl溶液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浸提出一种保护性荚膜抗原,已经证明这种粗提荚膜抗原对鸡、鸭安全和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及其提取菌体胞壁的荚膜后的形态变化,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免疫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我们曾将我国的一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用  相似文献   

4.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摇头瘟等。常引起鹅的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其特征是高热、下痢、呼吸困难。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一般菌苗很难与发病地区病原菌血清一致,从而使免疫失败。采用药物防控效  相似文献   

5.
在由100头屠宰猪的扁桃体分离出的29个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物中,有8个分离物的荚膜血清型、菌体血清型和对小白鼠、兔、鸡的致病力与当地禽霍乱的一些菌株相同。由此推断,猪有可能为禽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贮主,猪禽之间互相传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传统疫苗因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保护能力而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发现为研制适合各种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的广谱疫苗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江苏及其周边地区近期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送检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使用PCR方法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暴发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皆为荚膜血清型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序列型为ST-12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但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引起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暴发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为ST-129,给禽类免疫全价细菌灭活苗可能是较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叫猪肺疫、锁喉风。临床上以败血症、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呼吸困难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特征。该病分布很广,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有两端浓染的特性,能形成荚膜。有许多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不强,干燥2~3d死亡,在尿液及粪便中能生存10d,在腐败  相似文献   

9.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流行情况,对分离自18省份的8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其血清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以血清A型为主,占96.4%(81/84);多位点序列分型可将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5种ST型,其中ST129为主要流行型,占94.0%(79/84)。本研究为我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某些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家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和野禽都可以感染。急性型以败血症死亡为特征,但也有呈慢性或良性经过的。我国近年来此病流行较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群众发展家禽生产的积极性。据国外报导,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有不同的血清型,其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当前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选取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2015年福建地区送检的病死鸭中分离),采用PCR法琼脂扩散法、纸片法等分别对3株病原菌进行复苏、荚膜群鉴定和耐热菌体抗原型鉴定、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3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都屠于荚膜A群,其中FJFC881株的耐热菌体抗原型为14型,FJFC882株和FJFC883株的耐热菌体抗原型都为1型,三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药物都不敏感,属于多重耐药的巴氏杆菌。表明相同的耐热菌体抗原型之间的耐药存在着相似之处,不同的耐热菌体抗原型之间的耐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禽霍乱又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俗称"禽出败",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暴发时,可引起禽类大批死亡。本病的  相似文献   

13.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摇头瘟等。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一般菌苗很难与发病地区病原菌血清一致,从而造成免疫失败。虽然采用药物防控效果比较好,但需要长期用药,一旦停药后很容易复发.笔者经采用自家组织灭活菌苗接种病鹅,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烈性传染病,鸡、鸭、鹅和野鸟都可发生,成年禽造成的损失很大。本病在南方各省常年流行,北方各省呈季节性流行。本病是由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急性死亡率高,慢性低。该病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5.
禽巴氏杆菌保护性荚膜抗原基因PCA10高效表达条件及产物分析孟锐奇,姚湘燕,朱平(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位于荚膜上 ̄[1],部分保护性荚膜抗原基因已成功克隆,并且构建了高效表达质粒 ̄[2,3]。本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不少地区反映,目前使用的猪肺疫菌苗效力不稳定,注射菌苗后仍有此病发生。禽霍乱病亦有类似情况,这可能与制苗用的菌种不完全符合各地流行的血清型有关。为了摸清我省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为预防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80~1983年对先后由15个地(州)市分离的41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荚膜血清  相似文献   

17.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常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若防治措施不当,会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往对于本病的治疗,本地常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并兼用禽霍乱菌苗进行紧急预防,具有一定效果。但在实践工作中一般只能达到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收集2007~2013年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的疑似禽霍乱病死亡鸡、鸭、鹅,进行细菌分离,PCR进行种和荚膜群的鉴定,琼脂扩散试验鉴定其Heddleston氏耐热菌体抗原型。结果共分离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95株,其中鸭源74株,鸡源17株,鹅源4株。其荚膜群全为A型,1型耐热菌体抗原型占67.4%。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的报道相同,禽源(不含火鸡)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仍然以A:1为主。  相似文献   

19.
正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A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一、病原与流行病学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荚膜,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染色时两端浓染(图1),在血清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后呈白色露珠样(图2)。本菌对物理和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9种抗菌药物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和MBC)。结果表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诺氟沙星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均为0.125μg/mL,诺氟沙星MBC为0.5μg/mL,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MBC都为1.0μg/mL。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和卡那霉素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分别为:0.5、2和2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