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分析了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环境影响因素,阐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为缓洪护岸、截污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前,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来物种入侵、大量硬质工程建设和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等。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构建技术应根据不同河岸带的特点和功能来确定,并加强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管理。未来研究应集中于:①开展河岸植被缓冲带遮阴效应的过程及机制研究,根据遮阴效应的研究结果,讨论遮阴的利弊问题,以及遮阴效应与缓冲极端气候的联系。②开展极端气候条件下生态功能研究,利用模型模拟极端气候条件下(暴雨、干旱等)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截留减污效应,为植被缓冲带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③开展景观和流域尺度研究,结合遥感影像和各气象站点数据,从景观和流域尺度研究自然和人为活动对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影响,探讨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治理和管理模式。④建立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应用数字化手段对河岸植被缓冲带实时监控,结合野外观察和采样分析,综合评价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参43  相似文献   

2.
京杭大运河宿豫段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京杭运河宿豫段景观带河岸植被缓冲带进行评价,旨在考察江苏京杭大运河宿豫段景观带生态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状况,通过对运河河岸带及内河河岸带的植被结构完整性、河岸结构稳定性、河岸结构生态性及景观适宜性指标的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宿豫段景观带河岸植被缓冲带总体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好水平,内河河岸带植被缓冲带的总体评分略高于运河河岸带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3.
冀北山地河岸缓冲带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了解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的方法,选取冀北山地5种不同植被类型河岸植被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对地表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在5种不同植被类型河岸植被带中,随着河岸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各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COD、TN、TP的去除率基本呈增加趋势,但对各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各异,华北落叶松林能在较窄的距离内较迅速去除径流中COD、TN、TP.[结论]各标准地对地表径流中不同污染物的削减各有优点,在对受污染的河流进行生态植被修复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河流水质污染特点选择植被类型.冀北山地在建设较窄河岸缓冲带时,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华北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4.
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与恢复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河岸带特性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提出了从植被结构完整性和河岸结构稳定性两方面的14个指标组成的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带植被进行了评价;同时进行河岸缓冲带恢复重建试验,研究了不同恢复措施下纯草、乱石滩、纯灌三种沁河上游河岸带典型地块的植被恢复效...  相似文献   

5.
河岸植被缓冲带完整性对维持河岸连通性、保持水土、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功能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以贾鲁河郑州段的河岸植被缓冲带为对象,采用多指标评价分析法,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完整性评价体系,并对贾鲁河河岸植被完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贾鲁河50%的断面为次不完整,41.67%的断面为基本完整,不完整的为8.33%;按照不同类型河岸断面,将贾鲁河河岸带划分为:U形+较缓坡、U形+缓坡、U形+较陡坡、园林绿化带。4种河岸断面植被完整性评分顺序是:U形+较陡坡U形+较缓坡U形+缓坡园林绿化带。  相似文献   

6.
河岸植被缓冲带,作为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研究河岸水陆交界带的重要区域,对河流水质保护和湿地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在靖江新桥镇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础上,介绍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雨洪调节功能、自然生产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分析了靖江新桥镇长江沿岸湿地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含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岸植被缓冲带能通过吸收、截留,减少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平缓坡地上构建适宜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磷的截留效率,为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太湖河岸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缓冲带在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1 600株·hm?2)、不同植物组成(‘南林95’杨Populus × euramericana‘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以及不同林龄(3、4、5、6 a)方面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的差异,确定适宜的人工林缓冲带结构。  结果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可很好地截留径流水中磷素,总磷截留率在30 m处最高,为77.30%,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率随宽度增加而提高,截留率在不同宽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较好的河岸缓冲带的林分密度为1 000株·hm?2,截留率分别为84.29%和93.25%;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截留率较高,达82.37%,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截留率略高于杨树林,不同植物组成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较总磷好;随林龄增加,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率呈上升趋势(P<0.01),5年生时截留率最高。  结论  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污需求,且杨树林缓冲带截留污染物效果较好。缓冲带在林龄较小时截留磷能力较强。图5表1参4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3个不同密度杨树林(南林95杨,Poplar Nanlin 95)河岸缓冲带在不同宽度对径流水中磷素的截留效果,测定水、土壤以及植物样内总磷和无机磷含量,分析河岸植被缓冲带截留磷素的机制。结果表明,杨树林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最适宽度为30 m;15 m宽度即可截留60%的总磷;杨树林的最适种植密度为1 600株/hm~2。土壤对磷素的截留量是河岸植被缓冲带总截留量的80%。无机磷各组分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磷酸二钙型磷(Ca_2-P)和磷酸八钙型磷(Ca_8-P)含量较低,且随宽度增加而降低;闭蓄态磷(O-P)和铁结合态磷(Fe-P)含量很高,和磷酸十钙型磷(Ca_(10)-P)三者含量随宽度增加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太湖乔木林河岸植被缓冲带截留氮素效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素的截留效率,以太湖流域平缓坡地上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河岸缓冲带宽度(5,15,30,40 m),不同植物类型(‘南林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杨95-中山杉混交林)对不同深度径流水及土壤中氮素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即能很好地截留各形态氮素,40 m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硝态氮、铵态氮、总氮的截留率分别达68.8%,68.7%和66.0%;同一宽度条件下,缓冲带对40 cm深径流水中铵态氮、总氮的截留率较高,分别达71.4%和69.1%,对20 cm深径流水中硝态氮截留率较高,达70.6%;森林土壤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截留主要在中层土壤,对总氮截留主要在表层土壤;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截留率较高(P < 0.05),达77.4%和66.3%;杨树-中山杉混交林缓冲带对总氮的截留率较高(P < 0.05),达73.0%;植物叶片(r=-0.53)全氮和土壤总氮(r=-0.59)均与径流水中总氮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额尔齐斯河河岸以杨柳科树种为建群种的天然林对维护新疆北部荒漠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洪水与河岸天然林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对深入认识河岸天然林发生演替规律、促进河岸天然林的保育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额尔齐斯河河岸天然林种子散播、萌发、天然更新及天然林结构组成、分布格局与洪水之间关系的实地调查研究表明:①额河河岸杨柳科树种种子的成熟散播期与洪水发生期高度重叠,种子的萌发和幼树更新对洪水形成强烈的依赖关系;②洪水通过漫灌、侧渗方式补充河岸两侧的林地土壤水分和提升林地地下水位,以此维持河岸天然林的正常生长;③洪水对额河河岸植被的结构组成和分布格局有决定性影响,对洪水过程的改变,必将对河岸的天然林结构组成及更新演替带来显著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立河岸森林缓冲带、提高河岸稳定性、维护洪水发生机制,以促进河岸天然林保育恢复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细河河岸带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详细调查了辽宁省太子河主要支流细河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应用重要值计算了细河河岸带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其物种的多样性差异,从而为细河河岸带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细河河岸带植物群落27个植物样方中共有23科60属99种,物种组成以菊科、蓼科、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唇形科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以荩草、藨草、中华结缕草、野稗、三叶草、老芒麦、问荆.、野艾蒿、桃叶蓼、狗尾草等为主。细河河岸带植物物种结构简单,物种组成较少。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从多样性指数的数量特征来看,丰富度指数7.00~25.00,Pielou均匀度指数0.54~0.94,Simpson多样性指数0.56~0.9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44~2.80,Simpson优势度指数0.08~0.44。细河河岸带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如农业生产、挖沙等人为活动干扰降低了植物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通过调查消落区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从消落区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了消落区在水、土交互作用下对水、陆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等技术来建立消落区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消落区对库区水土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它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性的特点,它对水、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查消落区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从消落区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了消落区在水、土交互作用下对水、陆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消落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河流植被修复及保护,通过对河流植被的现状调查,采用河岸带植被缓冲区宽度、河岸带植被缓冲区纵向连续性及植被覆盖丰富度3个指标对凡河流域河流植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凡河流域植被健康综合指数为0.21~0.76;黄河子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很健康;夹河厂、老边台及树芽屯断面的植被健康等级为健康;岱海寨、榛子岭、小屯及凡河站断面植被健康等级为亚健康;仅杨坟沟断面植被状况为不健康。  相似文献   

15.
以汾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河岸带地理环境及植被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河岸带植被管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岸带及其植被的科学管理对策,为河岸带植被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4个河岸缓冲区立地类型(30°草坡、18°草坡、乔灌草植被带、灌草植被带)对研究区常用化肥尿素、硫酸钾、复合肥中NO2-、NO3-、NH4+、PO43-4种离子的拦截率。结果表明:18°草坡对不同化肥溶液中各离子的拦截作用均强于30°草坡;乔灌草搭配对各化肥溶液中NO3-、NO2-、PO43-、NH4+离子的拦截率在1,2,3m处均大于灌草搭配。建议河岸缓冲区设计时,结合其它实际条件,坡度设计越缓越能起到进化水质的作用;在河岸植被构建时,优先考虑乔灌草植被带搭配。  相似文献   

17.
河流中漂浮物的存在对水质以及船只的航行造成了严重威胁,而滨岸带植物对河流漂浮物可以起到很好的拦截过滤作用。通过对漓江桂林--阳朔段沿线调查,筛选出漓江岸滩上拦截漂浮物较多的3种典型植被,选择典型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对样地内植被形态参数及所拦截漂浮物进行研究,探讨3种植被对漂浮物的拦截效果,并定量分析影响漂浮物拦截效果的因素,对揭示漓江滨岸带非点源污染调控、提高水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结果表明:1)拦截的4类漂浮物中枯草类最多(85.32%),枯枝类其次(11.44%),塑料类第3(2.33%),其他类最少(0.91%)。2)3种植被拦截漂浮物能力表现为水杨梅一叶萩枫杨。3)柔韧性影响漂浮物的拦截效果,水杨梅枝条刚性最强,枝条刚性强时对拦截效果有增强效应。4)3种植被的漂浮物单株拦截量与其冠幅X、冠幅Y、冠幅面积、植被体积、迎水面积均显著相关(P0.01);与基径、高度、一级分枝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种间差异较大,冠幅对漂浮物拦截量的多少起控制作用。5)在漓江滨岸带水流较缓、洪水压力较小、漂浮物较多的植被退化区域内优先考虑栽植水杨梅,可达到更好的植被恢复及漂浮物拦截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昶      王子研      赵德先      边琦      张弛      赵娇      赵依琳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259-265
渠堤化是干扰城镇河流的常见建设方式,掌握植物特征及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用地因素,对于优化渠化的城镇河岸植被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带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北京段已基本全线渠堤化潮白河河岸带植物进行调查,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河岸带植物丰富度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差异,并利用NMDS非约束排序拟合解译的周边缓冲区土地利用数据,探讨对渠堤化河岸带植物丰富度和种类分布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岸带植物种类174种(乔、灌、草分别为52、29、90种),以草本为主;2)全线渠堤化城镇河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种类及丰富度均存在建成区和非建成区的显著差异,总体植物、乔木和灌木植物丰富度在建成区显著大于非建成区,但入侵植物沿渠堤化河岸带不存在空间位置的差异,入侵可能沿渠堤蔓延;3)周边缓冲区道路、其他不透水地表面积是城镇地区全线渠堤化河岸带植物丰富度的显著正相关影响因子,对主要观赏灌木和乔木种类分布存在积极影响,对原生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布存在消极影响,这种分布特征受人工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19.
漓江沿岸水陆交错带景观调查与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漓江河流形态、水质状况、河岸植被群落结构,为漓江及其沿岸生态景观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重点样地调查、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对漓江沿岸河岸形态、水质状况、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结果]漓江沿岸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特别是自然河道的裁弯取直、渠道化、修筑硬质驳岸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受到严重干扰,阻碍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使漓江沿岸驳岸渠道化现象得以改善,恢复了河流的蜿蜒曲折状态;沿岸残缺的植被得以修复,植物数量和种类有所增加,植物景观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已基本恢复.[结论]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可促进漓江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