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期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着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粒密度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低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相关不大,而大田高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较高。结论:协优57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罗志祥  阚画春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198-200,224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烽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帝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关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凿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 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  相似文献   

3.
1996~1997年进行了“锐劲特”、“大功臣”防治稻瘿蚊田间药效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25%“锐劲特”FS和5%“锐劲特”SC拌种对晚稻秧田稻瘿蚊的防效分别可达71.82%~100%和100%,但大田的防效较低;0.3%“锐劲特”GR以19.5kg/hm2在本田撒施的防效也较低。用10%“大功臣”WP拌种、秧田喷雾、本田撒施,对稻瘿蚊均有较好的防效,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秸秆还田技术体系,采用2种快腐剂(腐秆灵、腐解菌)处理早稻还田秸秆,研究其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快腐剂处理早稻还田秸秆,可促进晚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促进穗分化,提高每穗粒数与粒叶比;促进叶面积扩展,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对晚稻具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8%~12%;腐解菌处理后的晚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孕...  相似文献   

5.
超级早晚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差异.研究表明,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早稻为金优402、晚稻为汕优10).早稻产量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关系密切,而晚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关系密切.成穗率与早晚稻产量呈显著相关(r=0.878 8*)和呈极显著相关r:0.959 8**).早稻成穗率与分蘖平均增长速率和分蘖平均下降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0 4**和r:-0.952 5**);晚稻成穗率与分蘖平均下降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4 9**).超级早、晚稻的发育颖花数较对照多是由于其分化的颖花数多,而不是由于其退化率低所致.  相似文献   

6.
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结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市松江区1993-2009年直播单季晚稻大田考察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结构的因素.结果表明:(1)大穗型品种和高产群体栽培法的推广是每穗总粒数增加、有效穗数减少的主要原因;(2)千粒重随每穗总粒数增加而减少,随开花灌浆期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3)8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降水量、暴雨日数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实率与气温的关系不密切,此结论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结实率的年际波动是造成直播单季晚稻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4)产量结构要素对单产贡献依次为结实率、干粒重、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单产变化的61.13%是由产量结构要素波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稻瘿蚊为害补偿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9E048为试材,研究了水稻对稻瘿蚊为害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对稻瘿蚊的为害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标葱数与百丛产量呈高度负相关(r=-0.9696),与有效穗关系不密切。据此水稻分蘖期喷药防治指标可定为标葱率20% ̄25%。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大田玉米试验,研究不同养分含量的昌鑫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玉米株高、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周长、千粒重等生物量数据,对玉米产量进行理论测定。[结果]大田玉米追肥施加25%颗粒肥后,籽粒饱满,穗粒数、行粒数、穗粒数明显增加,增产率达到27.2%。[结论]施加25%颗粒肥有效地改善玉米的成产因素,使玉米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项目通过对163个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的穗粒数及构成因素的调查测定,并采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和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对玉米群体产量的影响作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千粒重。2.穗行数和行粒数与穗粒数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极显著,但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长穗比粗穗更易形成大穗。3.秃尖长度的降低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显著。4.多粒品种往往是强优势杂交组合,在成穗率  相似文献   

10.
早稻,晚稻,再生稻喷施1‰植物动力2003均能增产,其增幅早稻3.6%-12.75,晚稻14.04%-22.5%,再生稻17.6%-19.1%,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穗增粒,喷施时期、早,晚稻以秧苗2.5叶期,再生稻以始穗期最佳。集中在秧苗期喷,既简便又省本。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 ,益舒宝对稻瘿蚊具有较高的防效 ,且药效期长 ,晚稻大田一次施药可基本控制稻瘿蚊的为害。一般田块用10 %益舒宝 15kg/hm2 ,严重发生的田块用 18.75~ 2 2 .5 0kg/hm2 ,并采取“重肥促苗”。晚稻大田稻瘿蚊防治适期在成虫盛发初期至盛发高峰期前 ,保护好大田早期有效分蘖 ,可提高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杂交晚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8个杂交晚稻新组合F1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株高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影响杂交晚稻产量最重要的因子是每穗实粒数;其次是单株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株高整齐度;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州市2007年、2008年晚稻新品种(组合)联合区试20个杂交稻组合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经偏相关分析,穗实粒数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负值,且不显著,其余的4个性状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穗实粒数与产量真实关系不密切,其余的4个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穴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总粒数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但穗粒数通过穴穗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值较大。因此,在福州地区杂交晚稻的选育中,首先应注重穗粒数的选择,兼顾穴穗数,同时保证一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水稻主推品种介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业》2012,(4):5-6
(续第3期)一季晚稻品种(9个)T优109水稻(湘审稻2007037)适宜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株高124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73粒,结实率78.9%,千粒重26.7克。2005年、2006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542.85公斤。6月1日-5日播种,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量10公斤、大田用种量1.25公斤-1.5公斤。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晚稻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红四方"控释肥对晚稻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常规肥料相比,"红四方"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晚稻的经济性状,如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1.31 cm、0.18万株/667m~2、2.17粒/穗和0.41 g;施用控释肥与常规肥相比,稻谷平均增产59.49 kg/667m~2,增产率为15.8%,增加纯收入70.84元/667m~2。且控释肥优于复合肥,施用"红四方"控释肥料与施用复合肥相比较,平均稻谷增产31.16 kg/667m~2,增产率为7.71%,增加纯收入39.3元/667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超级杂交晚稻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以五丰优T025为材料,通过盆栽方式,分别于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及乳熟期进行不施氮,后一生育阶段等量和加倍恢复供氮处理,考查产量及其构成、干生物质量及分蘖、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等。结果表明,分蘖期不施氮明显减少了超级杂交晚稻的分蘖数和茎、叶、穗部器官干生物质量,以穗器官最明显;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不施氮使超级杂交晚稻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而幼苗期及抽穗期后缺氮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小;分蘖期缺氮显著降低了超级杂交晚稻单株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缺氮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影响大;超级杂交晚稻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分蘖及干生物质量均存在一定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各指标补偿效应的大小及补偿有效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未发现结实率存在明显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而千粒质量补偿效应也极小;分蘖期至抽穗期,尤其是幼穗分化期保证氮素的充分供应,控制籽粒乳熟后氮肥的使用对超级杂交晚稻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肥吸收效率(NUPE)、氮收获指数(NHI)、氮肥生理利用率(NPE)、氮肥偏生产力(PFP)可起到优化的效果;总体上,超级杂交晚稻氮素亏缺的敏感期为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补偿有效临界期为抽穗期。  相似文献   

18.
宁夏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主成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试验条件下,11个参试品种单产在7035 ̄9180kg/hm^2之间,以宁春16号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59、1.940、1.409,表明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千粒重。要注意的是穗粒数与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6和-0.906。品种分蘖力与成穗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5。通过主成份遗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产量是由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三者构成的.水稻栽培的过程,就是穗数、粒数、粒重形成的过程.单季晚稻的穗、粒、重是在分蘖、长粗、长穗三个不同时期形成的.这三个阶段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因此,只有足蘖,才能多穗;只有壮秆,才能穗大粒多.如果穗数过多,每穗粒数往往减少.颖花数过多,结实率也会降低.所以对单季晚稻的栽培应注意协调前、中、后期的生长,解决群体与个体以及穗、粒、重间的矛  相似文献   

20.
金优6530水稻     
金优6530水稻(湘审稻2011037)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中熟晚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0.4天,株高110.8厘米,株型松紧适度,剑叶长,生长整齐、旺盛,后期落色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8.1万穗,每穗总粒数150.4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7.8克。高感稻瘟病,抗低温能力一般。2009年和2010年2年省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525.98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