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蚕业生产和蚕茧、丝绸加工业是重庆市农村和城镇传统的支柱产业,茧丝绸及丝绸成品出口又是我市出口的拳头商品.全市约有151万户农民栽桑养蚕,1994年茧款收入达到3.1亿元以上,在副业中仅次于生猪占第2位;蚕茧丝绸等出口创汇1.3亿美元,在单项出口商品中名列榜首,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l/6.我市蚕业与蚕丝业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1949年产茧仅1.45万担,到1989年增长到50.8万担,增长35倍多.最高年产茧  相似文献   

2.
1蚕品种是蚕丝业重要的物质基础优质高产的家蚕新品种是整个蚕丝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是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湖州素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著称。早在4700多年前,勤劳的湖州人民就已经开始栽桑养蚕。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州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88年全市2.2万hm2桑园平均667m2桑产茧105kg,成为全国第1个667m2产茧超100kg的市。90年代初更是进入了蚕业生产的黄金时期。1992年全市饲养蚕种110.3万张,总产茧达40981t,平均667m2产茧125kg,蚕茧总产值达370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2%,丝绸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3.
周安莲 《蚕学通讯》2002,22(2):57-58,61
四川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蚕区之一。通过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结束了产茧量长期以来在 2 0~ 4 0万担间徘徊的局面 ,1 978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产茧 1 0 4 .4万担 ) ,占全国第一位。 1 980年产茧1 84万担 ,远远超出日本的产茧量。 1 991年产茧量达 30 7万担 ,至 1 995年产茧量近 4 0 0万担 ,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创下了辉煌 ,为人民增收 ,国家创汇和四川经济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近几年来丝绸行业的几起几落 ,蚕业生产跌入低谷 ,到 1 999年 ,全省发种仅 2 90余万张 ,产茧1 4 0万担 ,比历史高峰…  相似文献   

4.
<正> 我区是全省和国家的蚕丝生产基地之一,植桑育蚕历史悠久,蚕丝是全区经济的一项拳头商品。1985年全区养蚕808559张,产茧22502吨,收入茧款7000多万元,加上副产物收入近一亿元,目前已有51个丝绸企业,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绸、印染、服装“一条龙”的生产体系。蚕丝行业每年向财政上缴税利3000—4000万元,年产厂丝3100吨,占全省31.6%,丝织品共2700多万米,  相似文献   

5.
张正毅 《北方蚕业》2001,22(1):35-37
2000年以前,在1978~1999年石泉蚕业大发展的二十余年里,蚕业经营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归属林特部门;鲜茧收购、烘干由供销社、外贸、乡企、农口、个体经营;缫丝、织绸、印染等属于工业部门;丝绸出口、内外销由外贸部门经营。这种政府统管,多家分段经营的体制,是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石泉蚕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桑园面积、发种、产茧、茧值分别由1978年的466.7公顷、0.56万张、7.19万kg、48.72万元发展到1995年4666.7公顷、7.5万张、产茧100万kg、茧值2800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建起了5400绪,年产生丝135t的石泉县缫丝厂,年生产蚕种15万张的石泉县蚕种厂,并建起了丝织厂,付产品加工厂,丝织壁毯厂。形成了生产、加工、经营完备的蚕业体系,为石泉蚕业大发展及壮大石泉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蚕业新体制的诞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一直沿用的旧体制难以适应蚕业发展需求。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相互制约的体制成为石泉蚕业发展的内障;蚕业系统各环节利润分配严重不合理是导致蚕业基础——蚕桑不稳的根本原因;蚕茧质量一直是牵制行业经济效益,制约石泉蚕业发展的潜在隐患。矛盾迭出、问题重重的蚕业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蚕业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6.
游佐成 《蚕学通讯》2000,20(4):52-53
我区蚕业发展历史悠久,丝绸文化源远流长。蚕桑生产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1994年最高发种达15万张,产茧300万公斤,农民茧款收入4000余万元。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出现疲软,由于生产规模小,再加之管理失控,导致行业在1996年起一直下滑。2000年,全区发种仅有4万余张,产茧100万公斤,农民茧款收入1900余万元,生产上倒退10年。随着国家调控政策逐步到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给丝绸业发展带来了一片生机,现已出现出口量增加,生丝价位上涨的回升势头,无疑给…  相似文献   

7.
范超 《四川蚕业》2008,36(2):60-60
“5·12”汶川大地震使德阳市蚕丝行业遭受了严重损失,绵竹受灾最为严重,茧站、小蚕共育室、农民蚕房全部例塌:丝绸龙头企业柏隆丝厂厂房成危房,设备不能用;中江新世纪丝绸有限公司下属茧站及办公楼不同程度损失。目前,全市蚕丝绸行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正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具体措施:1)市县蚕业主管部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  相似文献   

8.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南阳蚕业发展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丝业是我市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并不断发展蚕丝生产技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为蚕区人民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为南阳农业、农村经济的振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蚕丝业得到迅猛发展,蚕茧、丝绸、丝毯产质量均有了很大提高.进入新世纪,即将加入WTO,为蚕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南阳蚕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1、南阳蚕业发展的机遇 1.1 茧丝绸行业隶属于大纺织,蚕丝及其制品是大纺织中独具中国特色,出口比例甚高, 在世界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的传统出口商品.我国蚕丝年产量5万吨,占世界总产60%以上.蚕丝出口每年约3~4万吨,创汇30亿美元左右,占世界丝绸出口总量的60%以上. 1.2 加入WTO将对丝绸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吸引掌握着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组建跨地区的丝绸集团,充分利用茧丝绸资源,增强茧丝绸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改善出口企业的贸易环境和丝绸贸易条件.我国加入WTO有利于建立世界丝绸的自由贸易新秩序,有利于丝绸贸易额的稳步增长.受美国经济拉动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复苏,给国际和国内丝绸消费市场带来了转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张春林 《蚕学通讯》2003,23(4):41-42
1 我区蚕业现状我区的蚕业生产在 90年代前都保持持续发展的趋势 ,1 990年养蚕 2 .1万张 ,首次突破产茧 50 0t大关 ,继后四年中 ,产茧均以 2 50t速度递增 ,1 994年养蚕 4 .6万张 ,产茧 1 50 0t,茧款收入达 1 80 0万元 ,达到了我区蚕业史上的最高峰 ,涌现出产茧 1 50t的乡 1个 ,1 0 0t的乡 2个 ,50t乡 1个 ;养蚕收入 1 0~ 1 5万元的专业村 3个 ;1~ 2万元的大户 2个 ;曾出现过市劳模养蚕状元袁天奇 ,年养蚕 56张 ,收入 2 .8万余元而远近闻名。以后随着市场的变化 ,茧价下降等原因 ,全区挖桑毁桑特别严重 ,养蚕逐年减少 ,至 2 0 0 0年全区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