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脲类药剂被称为世界第4代无公害农药,已在全国27个省市推广应用,并出口朝鲜等周边国家。正广泛地用于农、林、果、茶、菜等多种作物上。灭幼脲类杀虫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使幼虫蜕不下皮而死。主要是胃毒作用,亦能侵入昆虫表皮和卵壳发生作用,无内吸作用。因此,以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应用时喷药必须均匀、周到。目前市场上的灭幼脲3号和杀铃脲都是悬浮剂,使用时先播匀瓶内药,用少量水稀释后,再加水至需要浓度,搅匀后喷用。对25%灭幼脲悬浮剂来说,一般喷1500倍液较好。灭幼脲类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和一般酸性或中性药可随混随用,药效不降低。灭幼脲不宜与波尔多液混用(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一般呈碱性)。灭幼脲加入300倍尿素液会使雾滴细小,药剂挥发率降低25%~30%,雾滴沉积量增加1.4~3.1倍;植物性增效剂有使它增效、抑制  相似文献   

2.
与化学农药相比 ,生物农药的残留普遍较低 ,有利于生产绿色水果、特别是AA级绿色水果。生物农药品种很多 ,特点不同 ,要有的放矢地选用。1 除虫脲 又名灭幼脲 1号。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表皮细胞几丁质合成 ,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或变态而死亡 ,可用以防治柑桔锈壁虱、柑桔潜叶蛾、柑桔木虱等害虫 ,使用浓度为2 5 %除虫脲可湿性粉剂 2 5 0 0~ 30 0 0倍液。对人畜安全、对鸟、鱼、蜜蜂等无明显不良影响。与除虫脲相类似的还有灭幼脲 (灭幼脲 3号 )、氟苯脲 (农梦特 )、氟虫脲 (卡死克 )、杀铃脲 (杀虫隆 )、氟铃脲 (盖虫…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白茨粗角萤叶甲各虫态、虫龄的数量、活动、为害等有关生物学习性的同时,选用1.8%阿维菌素、1.2%烟碱苦参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00IU/mg-1苏云金杆菌等5种生物药剂,进行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白茨粗角萤叶甲在民勤地区1年可发生3代,应在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产卵盛期或者7月中下旬2代幼虫期开展防治。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防治效果,实际防治中可轮换使用以上5中药剂。危害程度较高时推荐使用1.2%烟碱苦参碱2000倍液和3%高渗苯氧威3000倍液,危害程度较低时可使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50000IU/mg-1苏云金杆菌1000倍液或者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1菜青虫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等,每亩(667平方米)用原药100克,以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或用杀螟杆菌菌粉300~500倍液喷雾杀幼虫。上述药剂若再加入0.1%洗衣粉喷雾效果更好。利用仿生农药灭幼脲素,如20%灭幼脲1号悬浮  相似文献   

5.
氮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是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能脱乙酰基生成半胱氨酸及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纳米二氧化钛(TiO_2)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能提高有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五龄起蚕模拟生产条件下农药微量中毒情况,在五龄第二天,分别添食0.5倍半致死浓度的辛硫磷和0.5倍半致死浓度的灭幼脲,再添食NAC和TiO_2的混合解毒剂、苏大蚕之宝及解毒宝三种解毒剂。检测三种不同解毒剂对微量辛硫磷及灭幼脲中毒家蚕的体质量、存活率、龄期经过和蚕茧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以比较不同解毒剂对家蚕微量辛硫磷和灭幼脲中毒的解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NAC和TiO_2混合解毒剂能有效缓解微量辛硫磷及灭幼脲农药对五龄家蚕幼虫造成的中毒现象,死亡率分别为辛硫磷对照组和灭幼脲对照组的1/5和1/3;熟蚕体质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龄期经过延长得到显著抑制,灭幼脲中毒解毒组已与对照组无异;产茧量和茧质也恢复至正常水平。NAC和TiO_2混合解毒剂对五龄家蚕微量有机磷中毒的解毒效果优于解毒宝和苏大蚕之宝。  相似文献   

6.
灭幼脲(Chlorbenzuron),别名为灭幼脲三号、苏脲一号,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农药中的苯甲酰基脲类BPU's(Benzoylphenyl Ureas)药物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8,(4):20-24
正灭幼脲是我国独创开发的产品,通用名称:灭幼脲(chlorbenzuron、mieyuniao),为昆虫激素类农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缺乏几丁质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在幼虫期施用,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蜕  相似文献   

8.
现行蚕品种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现行一代交杂种及其原种进行了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在供试的9个一代交杂种中丰-×54A、秋丰×白玉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75新、浙农1×苏12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中新1×日新1、苏3·秋3×苏4属弱抗品种,耐氟量为30ppm;钟秋×金铃、春蕾×镇珠、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在供试的14个原蚕品种中75新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日新1、苏4、46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57A、苏3·秋3、中新1属弱抗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苏3、秋3、24、57B、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为20~25ppm。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选择4种农药用浸叶片法对草地螟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草地螟的毒力为7.2%苦参碱.烟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5%吡虫啉乳油,其中以苦参碱.烟碱的毒力最强,半致死浓度(LC50)为10.499 mg/L,致死浓度(LC95)为16.093 mg/L.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然叶黄素与合成黄色素对蛋黄着色的影响.试验选取40周龄蛋鸡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只.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ppm天然叶黄素,试验1-3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ppm合成黄色素1、50ppm合成黄色素2和50ppm合成黄色素3,试验为期30天.试验结果:各试验组的蛋黄颜色...  相似文献   

11.
巴氏杆菌微量元素组织菌苗(MEH)是利用接种巴氏杆菌的鸭胚或鸡胚组织制成的灭活菌苗。每 ml 菌苗中加入亚硒酸钠0.2ppm,每只鸭肌注2ml,免疫3个月保护率为90%,4个月保护率不低于80%.弱鸭、幼鸭均可注射。1982年以来。在疫区鸭场免疫各种年龄鸭40余万只,免疫4个月,保护率平均为84%.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温度及密度对大蜡螟生长繁殖的影响,在相对湿度60%±10%RH条件下,设置25、 30、 35℃3个温度梯度,40、 60、 80、 100、120粒(64 cm3体积内) 5个卵密度梯度饲养大蜡螟。(1) 25、30、35℃条件下,大蜡螟世代周期及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大蜡螟幼虫体重和体长、蛹重和蛹长、雌雄蛾体重及体长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雌蛾产卵量30℃最高,其次为35℃、25℃(P>0.05)。3个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大蜡螟卵孵化率。10头大蜡螟幼虫7 d内取食人工饲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2) 25和30℃时,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80粒时最高),35℃时密度40粒孵化率大于密度60 (P>0.05),80粒时最高,随后依次递减。小于0.1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0.100 0~0.200 0 g幼虫在25℃密度60、 80粒时最多,40、100、120粒时减少,30、35℃时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0℃80粒时最多,35℃60粒最多);大于0.2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温度对大蜡...  相似文献   

13.
选用施格×三江白猪杂交一代幼猪25头,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1,2,3,4,5组),每组5头,分圈饲养.在含锰27~31ppm的玉米-豆粕型实用无鱼粉日粮中分别添加锰(以MnSO_4·5H_2O形式)0ppm,20ppm.40ppm,80ppm,160ppm,依次饲喂各组试验猪.应用最优非线性回归方法及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30~90kg阶段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锰对增重和组织中几种矿物元素(钙、磷、镁、锌、铁、铜)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锰在27~191ppm范围内对30~90kg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日平均采食量(ADF)变化不显著(P>0.05);第2组(日粮锰含量为47~51ppm)猪的平均日增重(ADG)、饲料效率(G/F)较其他组高(P<0.01或0.05);锰对增重具有直接促进作用(P_1=0.2687),但含量不宜过高(Σrijpy=-1.1470).铜沉积的升高,是引起增重的原因之一(P_7=0.4207,Σrijpyi=0.5286).被毛作为评定锰营养状态的指标是可取的.锰沉积与其他几种矿物元素沉积的关系非常复杂,建立了有关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灭幼脲对家蚕的毒性试验及中毒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幼脲是一种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鳞翅目昆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经试验,灭幼脲对家蚕无熏蒸作用而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中毒症状为皮肤破裂、咀嚼障碍。  相似文献   

15.
(接2001年第3期)4检疫处理凡检验出患有传染性病的蜂群 ,要根据不同情况处理。4.1美洲幼虫腐臭病检疫中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时 ,蜂群禁运。患病蜂群立即隔离治疗 ,重病群 ,应彻底换箱换脾、消毒 ,病脾高温处理。未发病蜂群用0.1 %磺胺噻唑糖浆进行药物预防。蜂箱、蜂具严格消毒并单独存放和使用。待临诊症状消失后开具检疫证明 ,方准托运。托运单位须在启运前3天通知动物防检机构。放蜂单位应持有县农牧部门出境证明和到达地县以上农牧部门的同意入境放蜂证明 ,再到动物检疫机关进行检疫。4.2欧洲幼虫腐臭病检疫中发现欧洲幼…  相似文献   

16.
虾青素对虹鳟着色及其生产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200尾平均体重为850g±10.41g、2龄全雌虹鳟三倍体鱼,随机分四组: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组1的日粮中添加80ppm的虾青素(晶青素)、试验组2添加40ppm的虾青素(晶青素)、试验组3添加40ppm的虾青素(市售)。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平均增重分别提高21.08%、8.83%、7.74%;饵料系数降低16.92%、6.15%、5.38%;成活率提高36.36%、30.30%、21.21%;在试验第20d、30d、40d,试验组1的肌肉色度增加了10~15度以上,试验组2、试验组3增加了9~15度或15度以上。其中试验组1效果最显著。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为更快更好的着色,虹鳟日粮中虾青素的建议添加量为80ppm。  相似文献   

17.
选用40~50日龄德系长毛兔54只,按血缘、性别、体重、日龄等随机分为6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50、75、100和125ppm喹乙醇,观测毛用幼兔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75ppm喹乙醇可提高日增重,降低饲料成本。尤其是日粮中添加75ppm喹乙醇的试验组,其增重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8.
在鸭日粮中添加稀土,具有稳定的增产效果.稀土作为养鸭饲料添加剂,在日粮中添加180×10~(-6)(180ppm),肉鸭增重可提高16%~25%,性成熟提早5~7天,添加60×10~(-6)(60ppm),蛋鸭产量可提高12%~15%,并能延长产蛋高峰持续期,投入产出比为1:20~40.稀土用于养鸭,在鸭肉、鸭肝中的残留量低于0.1×10~(-6)~0.2×10~(-6)(0.1~0.2ppm),蛋品中含量为痕量级水平,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养殖业专用稀土STV—2每克可拌鸭饲料6公斤,蛋鸭饲料16公斤,持续均匀投喂即可增重增蛋.  相似文献   

19.
以蜂胶提取物(Propolis)、柠檬酸(Citric acid)、乙醇(Alcohol)为主要成分,研制蜂王幼虫保鲜液;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探究蜂胶提取物、柠檬酸、乙醇三个因素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此蜂王幼虫保鲜液的最佳配比为:乙醇75%、蜂胶提取物0.15%、柠檬酸0.75%;在此条件下,蜂王幼虫在30℃,湿度80%的环境下可以保鲜9.90 d,蜂王幼虫虫体的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仍然小于150 mg/kg,保持一级新鲜度。该天数基本可以满足蜂王幼虫从生产到加工环节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900尾健康、体重(1.22±0.02) g的罗氏沼虾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对照组(FM组)饲喂基础饲料,T10组、T20组、T30组、T40组、T50组分别使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0%、20%、30%、40%和50%的鱼粉。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FM组和T1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FM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M组、T10组、T20组的血淋巴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T40组、T50组(P<0.05),T10组的血淋巴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T30组、T40组、T50组(P<0.05),T30组、T40组肝胰脏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低于其他试验组。研究表明,使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10%~20%的鱼粉饲喂罗氏沼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