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小蠹属(Platypus)昆虫是危害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严重时可造成林木大面积枯死。聚集信息素可用来监测长小蠹的种群密度,进行大规模诱捕和中断交配行为。本文从长小蠹属昆虫的聚集行为,聚集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聚集信息素的化学组成以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橡胶小蠹虫优势种类和为害规律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2001年,对云南西比版纳国营和民营胶园的调查结果,角面长小蠹和小杯长小蠹是为害橡胶的小蠹虫优势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8%和57.6%;小蠹虫主要在割线上,下方各50cm范围内入蛀;小蠹虫发生率与橡胶树品种和使用乙烯利刺激剂有效。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云南红河、文山植胶区的受寒害橡胶树上采集蛀干类昆虫220头,经形态鉴定查明其隶属3科3属4种,其中暗翅材小蠹(X yleborus semiopacus)和对粒材小蠹(X yleborusper Forans)为优势类群,锥长小蠹(Platypus solidus Walker)、双齿谷盗(Silvanus bidentatus)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4.
滇东南橡胶树寒害后次期性害虫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2011年1月云南滇东南橡胶树遭受特大寒害后,引发了以橡胶树小蠹虫类为主的次期性害虫的严重发生和危害,共调查橡胶树6541株,其中受小蠹虫危害株418株,橡胶树虫蛀率6%,共采集成虫标本232头,种类分属小蠹科Scolytidae、长小蠹科Platypodidae、锯谷盗科Siovanidae、露甲科Nitidulidae等4科4属5种,暗翅材小蠹(Xyleborus semiopacus)和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为优势种;调查还对由于频繁的自然灾害和长年的营养失衡导致橡胶树群体衰退是橡胶林次期性害虫大发生的潜在和根本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需要对滇东南植胶环境重新研究和评价,对植胶半个多世纪所依循的技术体系和经营体制进行重新审视,以期实现重大变革,使滇东南植胶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MaxEnt模型的对粒材小蠹的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 Wollaston)是天然橡胶产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之一,是世界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MaxEnt和GIS软件预测该虫在中国范围内气候条件适宜存活的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寄主分布特征,定量地获得了对粒材小蠹的潜在发生区。预测结果显示:对粒材小蠹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加勒比海沿岸、非洲西部和东部、大洋洲北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部分地区;在中国,该小蠹能广泛分布在华南地区和西南的部分地区,并提供了ArcGIS 适生区预测分布图;最湿润月降水量、年温度变化、最热季度降水量和昼夜温差月均值是影响对粒材小蠹空间分布的4个主要环境因子,计算结果经ROC 曲线分析法验证,MaEnt生态位模型的AUC值为0.936。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此研究可为对粒材小蠹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橡胶树小蠹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植胶区橡胶树小蠹虫为4个科17个种的小蠹虫群体,是主要蛀食橡胶树死亡组织的次期性害虫,长期生存在橡胶林中。1990年后,橡胶树小蠹虫为害逐渐明显,表现大量发生,虫害树快速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2000-2007年的研究表明:橡胶树小蠹虫种群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活蛀性的角面长小蠹(Platypus secrelus Sampson)、小杯长小蠹(P.calicutus Chapuis)已发展成为优势种,致使橡胶树小蠹虫种群从次要害虫逐渐变为主要害虫,成为橡胶树衰退重要的促进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s);橡胶树衰退,特别是过度的乙烯利刺激割胶导致的橡胶树衰退,是促变小蠹虫群体结构并逐渐发展成为主要害虫的主要诱因。因此,提高管理水平,调控生产技术,使胶林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才是有效地控制橡胶树衰退趋势和控制小蠹虫为害于经济阈值之下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Ferrari)]是2019年新入侵海南的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咖啡生产的害虫,对海南甚至全国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为尽快了解咖啡果小蠹的习性,以及为今后该害虫的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观察了咖啡果小蠹的假死行为和耐饥能力,并探讨短时高温对其致死效应。结果表明:24h不饲喂任何食料对咖啡果小蠹成虫的假死行为无显著影响;45℃短时高温处理2 h显著提高了咖啡果小蠹成虫出现假死反应的比例和时长,假死反应出现比例达72.0%,假死时长为320.33 s,显著高于26℃下的假死时长(43.26 s)。咖啡果小蠹成虫具有较强的耐饥能力,在不提供任何食料的情况下,其最长存活时间可达204 h,平均存活时长达90.17 h。咖啡果小蠹成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长均显著影响其存活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45℃处理6 h后校正死亡率达94.92%;处理12 h的死亡率达100%;36℃和39℃处理6 h及以下时长对咖啡果小蠹的存活能力影响较小,36℃和39℃处理6 h,处理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  相似文献   

8.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陈谦  张哲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2):2432-2439
本研究旨在明确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采用常规田间害虫调查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在田间诱捕器不同间距、不同悬挂高度存在显著差异,间距20、35和50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间距65和80 m,悬挂高度2.0、2.5 m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1.5、3.0和3.5 m,其中(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诱捕效果最好,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6.89、59.06和56.42头,54.69、57.38和53.89头,51.27、54.81和50.36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7.89和59.06头、53.77和57.38头、50.63和54.81头;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rforans)和循胸材小蠹(Xyleborus aquilus)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8.28%和41.12%、47.89%和41.08%、47.69%和41.05%,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28.51和23.69头,27.48和23.00头,26.14和21.95头。α-蒎烯和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9.24、22.16、18.12头和18.42、20.96、18.12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8.23和22.16头、16.32和20.96头;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7.26%和40.02%、47.12%和40.02%,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0.47和8.87头,9.88和8.39头。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12种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呈现先逐渐增加,至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0 d后显著下降。(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对橡胶小蠹虫诱捕效果最好,α-蒎烯、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上述5种聚集信息素诱捕橡胶小蠹虫的适宜田间间距为35~50 m,适宜悬挂高度为2.0~2.5 m,有效期为60 d。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发基于(S)-(-)-小蠹烯醇诱捕橡胶小蠹虫的安全高效诱捕技术,系统开展了不同(S)-(-)-小蠹烯醇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和无纺布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69.16头和66.22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60 d后显著下降,1~6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75.22~120.45头和70.69~112.22头。储藏瓶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24.85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至1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30 d后显著下降,1~3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48.53~64.66头。上述3种诱芯对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效果尤为显著,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占诱捕害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6%和47.89%、46.89%和40.48%、40.45%和40.24%。1~90 d的淀粉颗粒状缓释型诱芯和环糊精糊状缓释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变化,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均在10头以下,诱捕效果差。上述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和储藏瓶型诱芯均可广泛用于有效绿色监控橡胶小蠹虫,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60 d,储藏瓶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30 d。  相似文献   

10.
对小圆胸小蠹的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征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更进一步了解其发生危害特点,达到控制其扩大蔓延和危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谭荫初 《中国稻米》2002,8(4):34-34
一、仓贮害虫目前国内发现仓贮害虫有11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 ,为害严重的有麦蛾、谷蠹、米象、玉米象、大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和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等。麦蛾、谷蠹、米象、玉米象和大谷盗等以蛀食稻米、麦类、玉米、高梁和豆类为主 ,食害整粒原粮 ;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则以上述害虫吃剩的碎粮粉屑为生 ;而赤拟谷盗、杂拟谷盗、既为害粉粮 ,也为害整粒原粮。这些害虫繁殖能力强 ,发育迅速。如麦蛾一年发生6代 ,米象一年发生5代 ,谷蠹一年发生3~5代。它们既可在粮仓内活动产卵 ,亦能在田间产卵 ,随粮食的收获进入粮仓。幼虫孵化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40,50,55,60℃高温下及-5,-10,-15,-18℃低温下分别对大理窃蠹卵,幼虫,蛹,成虫各虫态100%致死的时间,结果表明,高低温度对大理窃蠹秒虫态的致死时间的长短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咖啡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是茶树枝干钻蛀性害虫。本文主要从咖啡木蠹蛾的分类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等3个方面进行介绍,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以供广大茶农或茶叶工作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咖啡黑(枝)小蠹(Xylosandrus compactus)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咖啡黑(枝)小蠹雌、雄成虫之间触角形态、感受器类型和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成虫触角具有5种感受器:毛形感受器(Ⅰ、Ⅱ)、锯齿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数量最多,占总感受器的57%,刺形感受器数量最少,仅3%。各种感受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数量显著不同,柄节、梗节感受器数量较少,分别约占感受器总数的4%和3%;鞭节分布的感受器数量最多,约占93%,其中约85%的感受器集中分布在锤状部末端。  相似文献   

15.
荔枝是岭南佳果,素来被誉为“果中之王”.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县是荔枝著名产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病虫害的为害,使荔枝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导致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的局面难以改变。长期以来荔枝果蛀虫,霜霉病和茶材小蠹是为害和威胁荔枝生产的三大主要病虫害。荔枝果蛀虫和霜霉病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的努力,现已得到控制,但茶叶小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整套理想的防治措施.加上果园长期失管,花而不实,连年失收,已造成恶性循环,该虫的发生也日趋严重,成为了荔枝生产的大难题,该虫也成为威胁荔枝生产的最为主要…  相似文献   

16.
苎麻窃蠹又名大理窃蠹(Ptilineurus marmotus Reitt)属鞘翅目窃蠹科。国内外未见危害苎麻的报道。此虫是近年来蛀食苎麻的重要仓库害虫,1985—1986年在苎麻生产考察中,笔者曾在湖南、四川发现少数仓贮苎麻遭受此虫为害,近年来为害更加猖獗。为此我们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10,32(2):38-38
差异显示技术克隆茶树花色素还原酶基因及其与表儿茶素类含量的关系;茶材小蠹对同种的群体密度和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其诱导的植物抗性研究;高茶多酚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及评价;茶多酚对乙醇所致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油梨树的害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录了海南岛油梨对害虫43种,并对重要种类角盲蝽、樟脊网蝽、红带蓟马、中喙丽金龟及梨豹蠹蛾的形态、为害特性及生物学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9.
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侵害稻谷和大米。幼虫和成虫钻蛀谷(米)粒。谷蠹的饲养和筛选技术见图一。(图一、略) 饲养谷蠹的饲养按Pedersen等(1977)和Strong等(1967)所述的程序进行。一、饲料制备的步骤和要求 1.在1升的广口瓶中装进0.5升的糙米。 2.平衡温度:把经冷冻贮藏的饲料放在22-28℃室温下平衡。 3.调节含水量:用水份测定仪检测饲料  相似文献   

20.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CossuscossusorientalisGtaede)是城市行道树重要蛀干害虫之一,在盘锦市柳树被害率达50%以上,由于幼虫蛀食为害,穿孔凿道,树液外流,严重破坏了树木的生理机能,阻碍了养分和水分的输导,使树木枯梢或死之,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1998年开始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发生规律研究1998年~2000年这三年间,对盘锦市区行道柳树上发生的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方法是采用查迹法和解剖法,共选择6块标准地,每块选100株标准树。1.1有虫株率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