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与动态     
我们于1991年在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虾场进行了在泥质对虾塘中混养青蛤的试验。试验虾塘面积共3.3公顷,滩面正常水位70厘米左右,在中央滩面选择约1300平方米面积放养青蛤,放养时间是5月15日,青蛤苗规格为252粒/公斤,共放养1200公  相似文献   

2.
<正>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中最具活力的养殖产业之一。在闽南地区除有排污条件的高位池及棚室工厂化养殖模式外,传统的土塘养殖目前仍然是虾类主要养殖方式。闽南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虾类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金刚虾(斑节对虾),适宜采用鱼、虾、贝混养模式。在虾塘混养合适的鱼和贝类不仅可以清除病虾、抑制虾病发生,提高虾的成活率,还可增加混养种类的收入。漳州沿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对虾海水养殖地区之一,本文对几个对虾养殖区的不同混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海水虾塘混养方案,以供对虾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1982年,舟山地区水产研究所在普陀对虾塘里放养了鲻鱼,探索对虾与鲻鱼混养的途径。当时有人耽心,混养后对虾会被鲻鱼吃掉,对虾饵料会被鲻鱼抢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病毒性虾病使对虾养殖陷入困境,闽东区沿海虾农谈虾色变,不少虾塘抛荒“改行”,为了恢复元气大伤的养虾业,福建宁德地区面对现实不松劲,地县水产部门多次派人到沿海乡镇生产点调查研究、研讨对策,动员虾农相信科学,增强信心,重整旗鼓。沿海四县从调查养殖模式、品种结构入手,推行封闭式立体生态养殖,开展虾塘综合利用,虾贝、虾鱼、虾蟹混养、轮养、套养、稀养等新的养殖方式,使濒临夭折的养虾业柳暗花明。全区共放养东方,长毛、墨吉、斑节对虾58220亩,其中虾贝,虾鱼,虾蟹混养套养33300亩,推行封闭式蓄水立体生态养殖21000亩,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福鼎县12000亩虾塘在3月底已基本落实租赁工作,虾塘改造及养成准备有秩序地进行。他们采  相似文献   

5.
小漠镇今年晚造大面积推广虾蟹混养的新模式,改变以往纯养虾的生产模式,走生态系养殖之路,有效地防止了虾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养虾生产再现生机。今年晚造对虾放养面积2100亩,其中纯养600亩,因发生虾病失收;进行虾蟹混养1500亩,占总养虾面积的71.4%,共收虾83吨,其中对虾18吨、青蟹65吨,产值479.8万元、纯利321.1万元,平均亩产55.3公斤、亩产值3198.6元、亩获纯利2140.7元,比早造对虾养殖亩产6.1公斤增产49.2公斤,增长率906%。进行虾蟹混养的虾农户户盈利。  相似文献   

6.
温州沿海渔民自80年代中期以来率先打破虾鱼不能同塘混养的禁区,且取得了高产、高效的效益。目前对虾与青蟹混养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养殖新格局,据统计:今年全市对虾与青蟹混养面积近1万亩,上半年已产出青蟹近500吨、产值达3000万元。现将虾塘混养青蟹的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塘环境: 对虾与青蟹虽为两种不同生物,却有其共性和个性,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创造一个适应对虾与青  相似文献   

7.
<正>混养或轮养是我国池塘养殖模式中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方法,极大限度地发挥了池塘水体的生产潜力。而生物拮抗则是通过一种生物的物质或生物活动,抑制、排斥和抗御另一种生物的物质或微生物活动~([1]),虾鱼混养或轮养正是利用生物拮抗作用发展而来一种新型高效模式~([2-5]),通过虾塘中混养鱼类掠食病虾、死虾,阻断病原链式传播,体表分泌的粘液抑制危害对虾的病原生物,防止虾病的蔓延~([1]),这已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有益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省有虾塘面积达22.9万亩,近几年来从粤东至粤西,先后发生了大面积的暴发性虾病,尽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但效果不明显,而病情严重。据1994年统计,全省暴发性病面积达93254亩,占全省养虾面积157803亩的59%,使海水对虾生产出现大滑坡。近年来由于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部分对虾塘转养鱼或养其它品种,精养虾池面积有所减少,对虾产量有所下降,虾农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对虾养殖会议去年底在嘉兴结束。会议传达了全国对虾会议精神,传授了泰国的养虾经验,总结交流了1994年对虾养殖、虾塘综合利用,虾病防治情况。 去年全省对虾养殖再次受到虾病困扰,17号台风的袭击使养殖生产又如雪上加霜,面对灾害,各级水产部门、科研单位及广大虾农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虾塘综合利用等形式,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第一茬中国对虾养殖14.18万亩,产量1912吨,第二茬多品种虾类养殖5.06万亩,产量604吨,虾塘混养面积达14.67万亩(个别混养二个品种重复计  相似文献   

10.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水产养殖研究中心,用安氏罗非鱼和罗氏沼虾进行混养研究。混养试验在四只0.1公顷池塘中进行,其中二只池塘施无机肥料,施肥量为50~100公斤/公顷。二只试验塘(1号和4号),5月29日放养安氏罗非鱼2,000尾,每尾平均重1.82克,5月31日放养罗氏沼虾稚虾1,100尾,每尾重0.29克。  相似文献   

11.
合浦县廉州镇养虾专业户龙某吸取以往养虾失败的教训,1996年全程使用光合细菌养虾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龙茶去年到党江镇本案村承包虾塘8口,平均水深五米,面积17o亩,于5月15日投放斑节对虾苗120万尾,平均亩放苗7058尾,经过130天的精心喂养管理,去年9月20日开始收虾至10月2日收获出售完毕,共收获对虾17425公斤,成活率43.6%,平均亩产1025公斤,平均每公斤虾销售价71元,销售收入123.9万元,平均亩产值7288.2元,扣除总成本sl.59万元(包括塘租金sl万元,虾苗款78万元,全程施放光合细菌12次,每次2550元,计3.06万元,投放…  相似文献   

12.
高雪娟  卜利源 《水利渔业》2004,24(5):51-51,83
面积均为0.4hm^2的试验池塘4口,每口池塘放养蟹苗8500只、南美自对虾苗5万~15万尾、鲢鳙老口苗60尾;饲养120d,总产值150547元,总利润80719元。投入产出比为l:2.2;虾蟹池塘混养。蟹种放养规格以160只/kg、虾苗以5万~lO万尾/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蟹、虾、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民 《齐鲁渔业》2007,24(3):10-11
1993年,全国各地同时爆发了毁灭性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疾病后,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1 066.7 hm2 (16000多亩)连片虾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相继构建了虾、蛎与鱼,虾、蟹与蛏、蚶,蟹、虾与蛤等多种混养、套养模式,引导广大虾农走上了一条投资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路子。现就大官坂垦区梭子蟹、对虾与花蛤混养的经验和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放养在虾塘中,与对虾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底栖藻类、有机碎屑,减少因沉淀在塘底的饵料腐败变质而引起水质恶化和虾病.大弹涂鱼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兼食蓝藻,营养级低,食物链短.它的食性从仔、稚鱼的肉食性转变为幼鱼的植物食性,从幼鱼直到成鱼,保持植物食性不变.因此,它不但不摄食仔虾,更不会与对虾争食,而且可与对虾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可与大弹涂鱼混养的对虾有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与黄颡鱼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黄颡鱼混养试验,12口试验池总面积8万平方米,共计放养南美白对虾苗种720万尾,收获成虾57600 kg,成活率50.5%;放养黄颡鱼苗36万尾,收获商品鱼18900 kg,成活率63.0%;南美白对虾和黄颡鱼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52和1.90;共计收入128.1万元,利润78.3万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2):14-15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本人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的…  相似文献   

17.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1,26(12):21-22
斑节对虾是合浦乃至广西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1988年开始引进合浦养殖,1999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3733公顷,发展迅猛。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特别是1993年全国普遍出现暴发性虾病后,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着如何做好虾病的综合防治,实施对虾健康养殖进行不懈努力,虽然仍未能摆脱虾病的困扰,但是探索出许多养虾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地减少虾病发生。笔者阐述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是我县1999年对如何进行低产虾塘技术改造,实施对虾健康养殖建立…  相似文献   

18.
1986年,唐海县两万一千亩对虾精养水面,自十月一日开始收获,至十月十三日,已出虾两千一百吨。预计总产可能超过两千五百吨。该县对虾养殖四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亲虾越冬、孵化、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越冬亲虾3000尾,成活1795尾,成活率达59.8%;孵化成苗600万尾,放养315.4亩。据十里海养殖场一个放养越冬苗的52.4亩虾池计算,总产9029公斤,平均  相似文献   

19.
王忠民 《水产科技》2006,(2):29-30,34
一九九三年,全国各地同时爆发了毁灭性白斑杆状病毒疾病后,连江县大官坂垦区16000多亩连片虾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相继构建了虾、蛎与鱼,虾、蟹与蛏、蚶,蟹、虾与蛤等多种混养、套养模式,引导广大虾农走上了一条投资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路子。现就大官坂垦区梭子蟹、对虾与花蛤混养的经验和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澳大利亚直接引起红螯螯虾1万尾,放入1.5亩土池,进行鱼虾混养,池底投放隐蔽物,定期测定水质和生长情况,投喂颗粒饵料,螺蛳,小杂鱼虾,豆渣,使用塑料薄膜防逃,经过118天饲养,出池对虾165.92kg,平均尾重30.9g成活率64.98%,试验证明,红螯螯虾最适生长水温22~32℃放养密度20尾/m^2不影响生长,混养品种以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为宜,北方地区因适温期短,应放养尾重2g以上的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