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白斑病及其防治谭北平杨小林(湖北农学院,荆沙434100)温室养鳖由于放养密度大,换水周期长。致使水质较差,很容易暴发疾病。白斑病(又称白点病、毛霉病、白霉病等)是稚鳖养殖过程中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若防治不当,便会导致大量稚鳖死亡。本文结合两个实例,介绍该...  相似文献   

2.
鳖的学名是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它是名特优水产品中的主要养殖对象。近年来,国内养鳖生产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鳖场鳖病严重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并结合群众养鳖的经验将鳖在放养前的挑选和药物防病介绍如下。1 稚鳖1.1稚鳖的挑选:孵出后到体重50克以内的小鳖均称为稚鳖。  相似文献   

3.
目前广东省养鳖的苗种主要从湖南等地运回,稚鳖运回后直接下塘或在水泥池中培育。由于稚鳖经过了长途运输,有些受伤比较严重,直接放入大塘中培育,因水体过大而管理不便。在水泥池中培育则因水体小水质变化大,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死亡率很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稚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即进入冬眠,致使稚鳖越冬后成活率极低,因而严重制约了养鳖业的发展。我们经过二年的试验和探索,认为在养鱼池塘中用网箱培育标粗稚鳖能够克服大塘培育和水泥地培育的弊病,使稚鳖在越冬前达到较大的规格,提高了稚鳖越冬后的成活率。而且网箱…  相似文献   

4.
稚鳖温室综合症的防治@库么梅@温小波¥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稚鳖温室综合症的防治库么梅温小波(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荆州434103)稚鳖阶段由于体质相对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感染发病。尤其是温室养殖,由于高温、高湿、高密度、投饵量大等养殖条件,导致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群众性人工养鳖业发展迅猛,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由于人工养鳖密度大、温度高、水质差,加上鳖卵、鳖苗、鳖种跨省市、跨地区的贩卖,而检疫检测工作跟不上,鳖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区域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鳃腺炎病的暴发明显增多,并显蔓延趋势。1鳖鳃腺炎病的流行及危害鳖鳃腺炎病始于“台湾鳖”,现在已殃及中华鳖,暴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病,可能全军覆灭,易感染群体也从原来的稚幼鳖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整个生长期均有暴发。有些地区该病发病率达50%以上,死亡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6.
鳖以其营养、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在鳖价一落千丈,每公斤售价26~40元的行情下,只有提高养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赚取合理利润。搞好稚鳖阶段的养殖工作,提高稚鳖养殖成活率,是养鳖业至关重要的第一关。下面笔者稚鳖养殖及鳖苗放养应注意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7.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9,26(1):8-13
鳖的人工繁殖目前有三种情况;一是全式养殖.即包括自繁自育稚幼鳖到成鳖养殖的生产全过程;二是培育种苗、即繁殖后的稚鳖强化培育自给,有余部分出售;三是孵化鳖蛋,所产鳖蛋几乎全部出售。第一种方式,相对封闭.有效地避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的传入、是控制疾病健康养鳖的好方法。第二、第三种方式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比较效益高。1 自繁自育健康养鳖思路为提高养鳖成活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必须建立自繁自育健康养鳖的体系。无论是外购稚幼鳖还是鳖蛋、都不可避免带入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尤其是稚幼鳖在运输过程中因相互抓伤…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2000,(12):47-47
稚鳖阶段由于体质相对较弱,抗病能力不强,容易感染发病。尤其是温室养殖,由于高温、高湿、投饵量等养殖条件,导致发病率最高。温室发病稚鳖往往同时具备疖疮、腐皮、穿孔、卷边等多种疾病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温室综合症”。   1病鳖症状   温室综合症是白点、腐皮、穿孔、翘裙边等疾病症状的综合表现,主要症状是:病鳖轻者可在腹部、背部、四肢等处表现白斑点、针尖、米粒、绿豆大小不等,重者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等处长一个至数个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白色疖疮,挤压疖疮可见有腥臭气味的黄色颗粒或脓状物,更严重表皮、四肢…  相似文献   

9.
江波 《科学养鱼》1999,(8):15-15
目前有许多甲鱼养殖场没有亲鳖,苗种不能自己提供,每年都要购买大量稚鳖。购买稚鳖费用高,而且养殖的成活率低,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在当前鳖价大跌的情况下,购买鳖蛋自己孵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购鳖蛋自己孵化与购买稚鳖相比有以下优点:①价格低,可降低苗种费用的三分之一以上。②场家自己孵化出的稚鳖对养殖场的环境比较适应,养殖成活率高。③稚鳖由场家自己培育,可以保证苗种的质量,减少僵鳖的产生。鳖蛋的选购是购鳖蛋自己孵化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孵化的成败。购买鳖蛋时,一定要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一丝不苟,一个一个地…  相似文献   

10.
鳖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鳖期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且常并发、多见背部白斑、腹部白点的病灶、导致大量死亡,最高死亡率达90%以上。1994年北京某鳖场因该病发生稚鳖死亡2/5.经济损失40万元;同年沙市一稚鳖温室养殖场.由于该病造成稚鳖死亡90%以上;1995年此病全国大流行,1996年流行鳃腺炎病,1997年流行白底板病。1998年白斑病和白点病又有抬头趋势。驯养开食后20~60天发病率最高,体长10cm以上的幼鳖较少因此病死亡。1白斑病1.1白斑病的病原与诊断病原为毛霉菌(Mucorsp.),属真菌…  相似文献   

11.
我场自1993年起开始饲养稚鳖。刚开始养殖稚鳖时,由于没有很好掌握防病治病技术,头两年稚鳖的成活率只有50%左右。1995年和1996年,我场加强稚鳖养殖期间的疾病防治,并且改变了原有的养殖方式,使稚鳖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提高稚鳖成活率有以下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传武 《内陆水产》1996,21(7):22-22
提高稚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一般把鳖苗孵出至越冬前统称为推鳖养殖阶段。由于稚鳖个体小、适应能力差、病害多.养殖技术要求高,所以这一时期是养鳖周期中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1995年,笔者在福建省厦门宏辉养殖场负责技术工作,并调查了附近几家养鳖场,对提高稚鳖养...  相似文献   

13.
陈凡 《水利渔业》2001,21(4):16-16
传统的全程温室养鳖因水体小、养殖密度高 ,水质不易控制 ,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 ,造成生产成本高 ,水、热资源浪费和成品品质严重下降 ,在崇尚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今天 ,显然已不合时宜。以低成本 ,保持温室养殖模式时的生长速度 ,实行健康养殖 ,生产出安全、天然风味的甲鱼 ,是各生产场家在市场竞争中不败之法。分段饲养可能是许多场家采用的方法之一 ,即将养殖过程分稚鳖培育期 (控温、高密度 )和商品鳖养成期 (室温、低密度 )。笔者在海南省万宁市采用网箱培育自繁稚鳖9 7万只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 网箱及…  相似文献   

14.
健康养殖是以客观的养殖观念,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有效的疾病防治处理,使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以创造出优良的养殖效益及社会效益。稚鳖期的高发病——“白点病”稚鳖孵出后最容易出现“白点病”,并造成大量死亡,这也是造成甲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为什么稚鳖容易出现白点病?稚鳖体表的粘膜非常薄,只有成鳖的1/10厚,稚鳖在运输和挑选过程中,粘膜层很容易受损伤,粘膜损伤后,就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得“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它们在水中大量存在,一旦体表受伤,马上就被这种菌感染而得病。二、如何防…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水泥池集约化养殖,还是拟生态养殖,稚、幼鳖阶段的培育大部分都要在冬季保温棚内完成。由于棚内水泥池面积小、水温高、空气池水交换量少、水质富营养化,而苗体幼小、抗应激弱等不利因素导致池内水质难以控制,轻则影响稚、幼鳖的生长,重则疾病频发,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温棚内池塘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郑善坚 《内陆水产》1997,22(4):26-26
随着人工养鳖的迅速发展,鳖病日趋增多且不断在变化。1996年杭州地区普遍发生稚鳖的白点病,而去年稚鳖阶段广泛发生的白斑病相对发病率减少。稚鳖白点病据报道在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有发生,死亡率达30%-85%(程天印等,1995。伍惠生,1995。),笔者在1996年萧山中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发生的一稚鳖白点病病例中,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短期浸泪与全池遍洒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症状患病的是规格15-40g稚鳖,在其背甲、腹甲、颈部及四肢基部等处,肉眼可见粟粒状白色斑点,在背甲上白点向外突…  相似文献   

17.
稚鳖无沙盆养试验稚鳖个小体弱,对不良环境适应力很差,成活率低,特别是在冬眠过程中会逐渐死亡.故稚鳖阶段是养鳖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为探索稚鳖养殖的新技术,笔者从1994年10月开始在我县汪家乡下坂村进行了稚鳖无沙盆养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饲养盆规格...  相似文献   

18.
稚幼鳖温室越冬四要素稚鳖个体一般只有3~5克,体质娇弱,较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九月份以后孵出的稚鳖,因外界环境变化大,水温又低,摄食时间短,体内营养积蓄少,稚鳖一般难以安全越冬,自然越冬成活率只有10~20%。温室加温,人为创造一个适合稚鳖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民用灯泡放热,提高鳖池空气温度、渗透增加水温的加温方式,保持水温28-30℃,经过135天加温试验,消除鳖冬眠期,稚鳖育成功鳖成活率75.5%,平均个体重达112克,缩短从稚鳖至鳖的养殖时间一年多,每只幼鳖获得34.8元的纯收入,广范适应于城乡居民家庭养殖,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鳖的养殖     
鳖的养殖张幼敏李茵明(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武汉430071)第三讲稚、幼鳖养殖稚、幼鳖在生态习性、对饲养和管理条件的要求上都十分相近,所以这里对之进行综合叙述,以免重复。一、稚鳖的选择标准1.刚孵出的稚鳖,其体重应在3g以上才算基本合格。体重过小,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