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体重为0.077~0.1克的河蟹在400m^2池塘中(土池和水泥池各200m^2)用S-88-3配合饵料(含粗蛋白41%)培育114天,取得了良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0m^2水面共育出河蟹104kg,净产102kg;平均每m^2水面产蟹0.255kg,最高单产为0.4875kg/m^2;平均体重为9.45g;平均投饵系数为1.61;平均折亩产河蟹173.61kg,亩产最高池为324.675kg;平均回捕率45.98%,最高池为56.4%。平均投入利润比为1:3.82,最高池为1:5.71。土池的饵料效果明显好于水泥池。S-88-3配饵的营养能够满足河蟹第三生长阶段的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2.
第三讲 牛蛙蝌蚪的养殖技术一、蝌蚪池的建造蝌蚪池可用土池、衬垫塑料纸的土地、水泥池等。在蝌蚪1月龄内最好选用衬垫塑料纸的土地纸或水泥池,以后可用土池,比较经济。蝌蚪孵化后可就在原孵化池培育,1月龄后转入土池继续培育。土池面积20~100m2,池深0....  相似文献   

3.
1996年3~5月利用闲置的养鳗水泥池,进行早繁蟹苗控温培育V期幼蟹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培育条件(1)培育池:水泥池12.4,每只120~160m2,共1640m2,池底匀铺熟泥土5~8cm,其中一只池改铺5cm黄沙。土池1.只90m2。水...  相似文献   

4.
罗江兰 《重庆水产》2003,(2):20-21,23
本文总结了分级培育长吻鮠苗种的新技术:采用水泥池与土池配套进行长吻鮠的鱼苗和鱼种培育,一方面促进了鱼苗的生长,提早将鱼苗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鱼苗成活率,一般都能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
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采取强化培育亲鱼,塑料大棚水泥池催产孵化,水泥池和土池培育鱼种以及泼洒药液等技术措施,结果;50组亲鱼共产卵150万粒,平均受经率74.58%。孵出鱼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成鱼种51.2万尾。试验证明:催产孵化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孵化最适水温为23-26℃。认鉴定认为,试验结果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曾国清 《内陆水产》2000,25(6):32-33
3鳜鱼的苗种培育3.1夏花培育近年来,鳜鱼苗种培育技术不断提高,培育方式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现在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桶)育苗、网箱育苗、水泥池育苗和小型土池育苗等。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3.1.1培育方式3.1.1.1水泥池微流水培育水泥池规格一般为4m×6m×8m,设有进排水装置,采用微流水的方法。主要用于培育开口3天后的鳜鱼苗,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3.1.1.2土池培育鳜鱼长到2.0~2.5cm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  相似文献   

7.
一、池塘的选择 选择面积为30~60米^2的水泥池或土池。培育池太小不利于饵料生物的培育、太大影响鳅苗的成活率及单产。池深0.5~0.7米,池底平坦逐渐向排水口倾斜,在出水口挖-0.2~0.3米深、面积1~2米^2的集鱼坑,作为人工捕捞鳅苗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讲座第一讲幼虾培育技术幼虾培育主要有池塘培育和网箱培育两种.一、池塘培育1.池塘条件与准备幼虾培育池以室内水泥池为最好,其次是室外有塑料大棚保温的水泥池,也可用土池或拦取大池塘一角。面积不宜过大,50-200平方米均可,水深80厘米左...  相似文献   

9.
《水利渔业》2007,27(3):20-20
1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积的大小一般为20~100m^2,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才能放养黄鳝苗和泥鳅苗。池深0.7~1.0m,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泥层以厚30cm、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  相似文献   

10.
泥鳅大规模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5月至6月间进行了泥鳅的大规模苗种培育试验。5月初首先在土池中进行培育,1000平方米共放鳅苗130万尾,经半个月培育仅收鳅种5000余尾,鳅种平均全长4.3厘米。6月初继续在水泥池中进行鳅种培育试验,水泥池面积450平方米,放鳅苗95万尾,经过20天的培育收鳅种29.45万尾,成活率31%,鳅种平均全长3.4。本文总结了水泥池培育鳅种成功的经验并分析了土池培育鳅种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土地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金鱼鱼苗的培育方式,传统上一般采用水泥池、土池或水簇箱进行培育。我们利用微型网箱进行金鱼鱼苗的培育试验,取得了成活率为87%,优良性状率为87%的结果,较之传统方式投资少,效果好,适合规模化养殖。1试验条件与材料1.1微型网箱设置在阳光充足、水质清新。无水  相似文献   

12.
鳜的养殖一般要投放大规格鱼种,这样可以提高养殖成活率。现将鳜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夏花放养 选择规格整齐的2.5~3cm鳜夏花放养。放养前用3×10^-6的硫酸铜溶液或3%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放养密度根据不同的育苗设施类型及水源条件而定,如网箱或水泥池中培育,凡具备流水条件的,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2.5~3cm规格的鳜夏花1000~1500尾;土池培育,要根据饵料鱼的配套情况,每667m^2放养8000~10000尾。  相似文献   

13.
花鲈为广盐性鱼类,海水、淡水皆可正常生长。采捕海产鲈鱼,适当淡化过渡,分别于水泥和土池中进行淡水培育试验,暂养阶段(约50天)成活率分别为43.33%和66.25%,鱼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分别为90%和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当年养成215g和225g的大规格鱼种,饲料系数1.8和1.76.土池培育效果好于水泥池。  相似文献   

14.
网箱养鳝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箱养殖的优势 鳝鱼的养殖模式有土池、水泥池和网箱几种,由于土池、水泥池养殖不便管理已渐被淘汰。网箱养殖又分为大箱和小箱,大箱养殖面积一般在20~80m~2,箱内放软泥、水草,这种模式适宜水体较小,而且很浅的地方采用,在养殖效果和管理方面不及小网箱无土养殖。小网箱无土养殖为目前效果较好的养殖模式,有如下优势: 1.成本低,一个6m×1.5m×1.5m的网箱成本在50元左右,用几根竹子或木桩固定就可养殖,省去了建池子的费用。 2.操作方便易管理,在养殖起捕及大小鳝中途分选调整时十分方便。 3.吃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2种不同培育方式对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亲鱼培育与促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池培养的亲鱼移入土池网箱中培育促熟,当性腺发育成熟时再从土池网箱移到室内水泥池产卵是亲鱼促熟产卵的较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6.鱼苗培育目前加州鲈的苗种培育可分为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方式: (1)水泥池育苗:水泥池大小20~30米~2为宜,池壁光滑。放苗前应先清洗池子,并检查有无漏洞,如果发现有漏水现象,要及时进行修补。水深20~25厘米,以后每天加注少量新水,逐渐加至50~70厘米。  相似文献   

17.
金鳟—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鳟(Oncorhynchusmykiss)是日本长野县水产试验场从虹鳟突变种选育出的黄体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分别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和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进行试验养殖,初步确立了全人工养殖技术,经两年的试验推广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为促进金鳟的推广普及,现将金鳟人工繁殖技术综述如下:一、亲鱼培育1.培育池水泥池或沙泥底质土池,每口培育池面积以150~300米2为宜,水深70~90厘米。2.培育水温适宜水温4~16℃,产卵前3个月不超过13℃,产卵期4~13℃。3.亲鱼的选择从1龄鱼开始进行亲鱼…  相似文献   

18.
大眼幼体当年养成商品蟹,存在养成规格普遍较小,经济效益不高的特点。为了提高商品蟹规格,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蟹苗三级培育试验,现小结如下。1 试验材料1.1 一级培育池 租用泰兴市水产品珍品养殖场温室大棚,为水泥池,共14只,计248平方米。1.2 二级培育池 地点在珊瑚镇东河下村,为土池,底质为沙土,东西走向,面积0.65亩,池深1米左右。用毛竹条搭成拱型大棚,单层塑料薄膜覆盖。1.3 三级养殖池 即成蟹池。与二级培育池相邻,面积10.5亩,池深1.5米,水源无污染,进排水方便。1.4 2月18日从如…  相似文献   

19.
巴西鲷学名为小口脂鲤(Prochilodusscrofa),属于脂鲤目、无齿脂鲤科鱼类。原产于南美洲,是巴西等国家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我们于1999年进行了引种试养,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2000年又进行了繁殖试验。现将巴西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人工繁殖亲鱼培育亲鱼培育可采用土池或水泥池,但土池培育比较理想。土池培育要求排灌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面积一般1000~2000米2,水深保持在1.2米以上。亲鱼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巴西鲷对配合饲料的抢食能力较弱,亲鱼培育宜采取单养的方式,每667米2放养量控制在3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将室外土池培育(简称土池苗)和室内工厂化培育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简称工厂苗)放养在室外池塘和蓄水池的网箱中,比较了越冬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测定了水质变化。经113d的越冬后,土池苗和工厂苗体重分别增加了79.2%和93.0%;土池苗(92.09%)的成活率比工厂苗(82.18%)高12.3%。蓄水池中的幼参体重增加了110.0%,成活率为10.2%。实验期间,蓄水池和土池中水温分别变化在.2.0℃~10.2℃和1.70℃~6.81℃;溶解氧量变化在2.51mg/L-7.21mg/L和6.75mg/L-15.19mg/L;土池水中溶解氧和氨态氮的含量随水温的“高-低-高”而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底栖硅藻的生物量变化在1.20mgim2~1553.56mg/m2之间,优势种为舟形藻(Navfcula sp)和新月拟罄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文中还讨论了海参室外土池或网箱越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