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山赤鳞鱼异地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传东 《齐鲁渔业》1998,15(4):30-32
从泰山引进50尾赤鳞鱼鱼苗,在淄博室内水泥池进行异地饲养试验,经过合理投饵,调控水质,加强管理,试养10个月,体重增长353%,体长增长173%,成活率94%,打破“离开泰山之水,赤鳞鱼不能生存”的古有说法,证明异地饲养可行的,对泰山赤鳞鱼的食性,生长及所适水温,溶氧,pH值,水肥度,光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泰山赤鳞鱼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泰山赤鳞鱼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概况岳永生宋憬愚丁雷张玲王慧陈洪菊(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泰山赤鳞鱼是我国5大名贵鱼类之一,是泰山独有的龟类资源。由于干旱和酷渔滥捕,这一珍贵资源濒临灭绝。赤鳞鱼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功能,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3.
泰山赤鳞鱼与富春江的鲥鱼、青海湖的湟鱼、渤海的油鱼和弓鱼并称为我国“五大贡鱼”,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使这一珍贵鱼种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稀的物种资源,笔者经过多年精心研究,取得了泰山赤鳞鱼人工繁殖实验的成功,通过撰写该稿希望能引起业内有关人士的重视。一、泰山赤鳞鱼生物学特性1.形态泰山赤鳞鱼为小型鱼类,多数个体体重为50g~120g,个别个体体重可达150g,成鱼全长20cm左右,体窄长且略侧扁,头顶钝圆,口下位呈弧形横裂。有上颌须2对,上吻部略向体前方突出,下颌有角质缘,各鳍无棘。在自然环境中,体背侧面沙黄…  相似文献   

4.
松浦银鲫主要形态学性状:体高/体长比为42.6%,头长/ 体长比为26.7%,体厚/体长比为20.3%,尾柄长/体长比为12.7%,尾柄高/体长比为16.8%,背吻距/体长比为49.9%,背尾距/体长比为56.2%,体厚/头长比为76.4%。侧线鳞数和侧线至背鳍基部及侧线至腹鳍基部的鳞片数为327/7,第一鳃弓左鳃耙数为50.5个,体背部青灰色,体侧淡绿色,腹部姜黄色。上述指数除头长/体长比外,都与方正银鲫明显不同,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方正银鲫相同,群体中雄性极少,为雌核发育群体。松浦银鲫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一龄鱼稍快于方正银鲫,体重30克以上;二龄鱼体重约160克。群体生产力,在与鲤、链等鱼混养情况下,亩产30-45公斤。由于松浦银鲫体高较高,1-3龄鱼的肥满系数明显高于方正银鲫,鱼肉营养成份中,粗脂肪在鲜肉(3.6%)和干肉(14.8%)中都明显低于正方银鲫, 这是松浦银鲫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指标。松浦银鲫和方正银鲫一样繁殖力极强,2龄极能成熟和繁殖,因此其生产能力很大。  相似文献   

5.
泰山赤鳞鱼的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赤鳞鱼学名多鳞铲颌鱼(Scaphesthesmacrolepis)是鲤科、突吻鱼属、铲颌鱼亚属的鱼类,在山东仅分布于泰山,是山东省省级重点保护鱼类。近几年,在山东省及泰安市政府的扶持下,泰山区兴建了多处养殖场,并逐步推广到山东省境内的临朐、淄博、泗水等地进行饲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饲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病害。作者将近10年来的试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烫尾病1-1 病因由水质不良引起。泰山赤鳞鱼是山涧溪流鱼类,适宜在低温、高溶氧、高透明度的水环境中生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细鳞斜颌鲴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慕  任波 《水产学杂志》1995,8(1):13-17
本文研究了镜泊湖细鳞斜颌鲴的年龄与生长。通过对细鳞斜颌鲴鳞片上形成的年轮鉴定和退算,镜泊湖细鳞斜融鲴的1龄鱼体长为5.5cm;2龄鱼12.6cm;3龄鱼18.2cm;4龄鱼23.1cm;5龄于26.8cm;6龄鱼29.0cm。体重与体长的相关表达式为:w=0.01287513.0553,r=0.999。根据Von.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的理论公式运算,其生长参数:L∞=40.8cm;W∞=1024g;-k=0.244;to=0.332,r=0.998.tip=5.2龄;Tmax=13.7龄。  相似文献   

7.
将体长2.48-3.00cm,平均体长2.64cm;体重2.37~3.16g,平均体重2.68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2~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cm,平均体长增长3.12cm/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g/尾,增重率180.60%。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8.
詹姆地区研究室于1977年5月首次引进厚唇鱼巴鱼苗,在本地区的内陆水域饲养。将100尾有标志的和250尾无标志的鱼种放到一口面积为2.5公项、水深幅度1.50~3.25米、有部分污水流入的望天的静水池塘里进行饲养,还混养有印度大型鲤及中国鲤科鱼类。于1978年7月用抛网捕捉。有标志的厚唇鱼巴经过14个月的饲养,平均体重达到4750克,平均体长达到58.6厘米。最大个体重为7500克,体长为63.0厘米;最小个体重为4000克,体长为55.0厘米。该塘全年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保持旺盛的自然繁殖,不投饲料,也不施肥。  相似文献   

9.
北方寒地池养大鳞鲃生长和越冬成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生长和越冬存活率,结果得出,水温20~23℃时大鳞鲃仔鱼的全长与生长时间相关方程为L全长=0.577 9t天数+5.422 1(R2=0.994 2,n=30);池塘水温13~28℃时,1龄鱼体长与生长时间的相关方程为L=18.234e0.132 6t(R2=0.978 5,n=30),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为W=0.017 3 L2.953 6(R2=0.9976,n=30)。夏季(5~10月)在室外池塘饲养,冬季(11~4月)自然越冬条件下,大鳞鲃1龄鱼体重为(40.06±6.53)g,2龄鱼体重为(241.35±45.31)g;夏季饲养条件不变,冬季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温15~23℃)饲养条件下,12月龄体重为(90.02±32.17)g,24月龄为(807.27±150.46)g,30月龄为(1 380.08±176.26)g。大鳞鲃采取在越冬池中饲养,冬季直接在原塘自然越冬,存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高寒地区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运美国大口胭脂鱼水花10万尾,经20h运输,成活率100%。发塘后经90d饲养,平均全长21.1cm,平均体重152.6g。肥满度k=2.63,体长与体重回归方程为W=0.009198L~(3.3636),鳞式为:38~39—(7~8/6~7)。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达赉湖的Chan条鱼生物学,内容包括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及渔业利用。达赉湖的Chan条鱼一龄平均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90毫米,体重8.5克;二龄体长102毫米,体重12.9克;三龄体长109毫米,体重15.4克;四龄体长125毫米,体重184克;五龄体长156毫米,体重23.3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W=0.0310L^2.5171。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灰类。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0♀:1.36♂;个体繁殖力3552-16420粒,平均9944粒。6-7月在湖的岸边产卵,卵属粘性。群体由1-5个龄组组成,1200尾样品平均年龄为265;80.1-10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物的75.5%,Chan条鱼目前是达赉湖第一位的经济鱼类,90-92年Chan条鱼平均产量为828万公斤,占总鱼产量的90.2%。  相似文献   

12.
高寒鲤的形态学特征及主要经济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鲤体色为青灰色,全鳞,体纺缍形、二龄鱼的体长/体高比值为2.55,体长/头长比值为3.3,尾柄长/尾柄高比值为0.91,空壳重/体重的指数为87.3%,食肉率为66.2%.生长快,产量比黑龙江野鲤高50%以上。抗寒能力较强,自然越冬成活率:一、二龄鱼都在95%以上,是三北地区养殖的优良鲤鱼品种。  相似文献   

13.
唐鱼──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Lin,属鲤科雅罗鱼亚科唐鱼属鱼类,地方名称红尾鱼、白云山鱼、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鱼类(见下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伍献文等曾量过标本二尾,并作了如下描述:“采自广东(白云山),全长29~30毫米,标准长22~23.5毫米。背鳍条2,6;臀鳍条3,8;下咽齿2行,1.5~5.l;沿体侧正中轴有纵列鳞30~32,背鳍起点至腹鳍基部有鳞7~8.背鳍前鳞15~16,围尾柄鳞14、体细小,稍侧扁。背部稍隆起,在背鳍起点处最高,略呈弧形。腹部回,无腹校。头中等大,圆钝。吻短,宽而圆。口较小,端位,口裂倾斜,下…  相似文献   

14.
达赉湖的餐条鱼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达赉湖的餐条鱼生物学,内容包括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及渔业利用。达赉湖的 条鱼一龄平均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90毫米,体重8.5克;二龄体长102毫米,体重12.9克;三龄体长109毫米,体重15.4克;四龄体长125毫米,体重184克;五龄体长156毫米,体重23.3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W=0.0310L2.5171。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类。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0♀:1.36♂;个体繁殖力3552~16420粒,平均9944粒。6~7月在湖的岸边产卵,卵属粘性。群体由1~5个龄组组成,1200尾样品平均年龄为2.65;80.1~10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物的75.5%,条鱼目前是这赉湖第一位的经济鱼类,90~92年条鱼平均产量为828万公斤,占总鱼产量的90.2%。  相似文献   

15.
研究鱼类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可为评价天然水体野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鳞片是低龄鱼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由于营养不足和水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龄鱼出现年轮被机体重吸收、鳞片生长明显慢于机体生长的现象,导致用鳞片鉴定年龄的准确性明显降低。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集于乌江上游总溪河的113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lzovi)为材料,对比臀鳞、脊椎骨、鳃盖骨和微耳石材料并鉴定年轮,研究其年龄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体长和体重在雌雄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P >0.05),体重(W;g)和体长(L;mm)拟合关系式为 W=0.00002L2.9511(R2=0.9543,n =113);对比选择臀鳞鉴定年龄、测量鳞径,并建立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Lt =598.39[1-e -0.0929(t +3.3636)]和 Wt =3134.65[1-e -0.0929(t +3.3636)]2.9511。采集的四川裂腹鱼群体由1~4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标本总数的57.5%,年龄结构趋于低龄化;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8.3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395.62 mm 和924.39 g。  相似文献   

16.
梁贺 《科学养鱼》2002,(12):46-46
一、越冬期间鱼类死亡的原因1.越冬池水中缺氧水中缺氧是造成鱼类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缺氧的因素一是由于池水清瘦,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太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二是越冬池选择不当,鱼池面积过小,池内有机物、水草、杂鱼过多,这些常会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三是池水太浅,放养鱼的密度大,加之天气冷,冰层厚导致水中缺氧。四是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或产生有害气体,造成鱼塘溶氧不足。2.鱼体消瘦鱼在冬季身体消耗量大,长时间越冬,鱼的体重会减轻10%~15%,加之越冬前培育不好,在冬季体内积累的养分和脂肪不够…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1个蛋白质水平(35%)X5个脂肪水平(4%,10%,16%,22%,26%)X2个肉毒碱水平(0mg/Kg,150mg/Kg)的10种配方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0.0±0.6)g的黄颡鱼,进行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影响的研究。经100d饲养表明:饲养中添加150mg/Kg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没有影响。在黄颡鱼低蛋白配合饲料中,体重增长率最大,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较好的是最低的脂肪含量组(4%)。高脂肪含量对黄颡鱼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8.
探究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的年龄、生长及种群动态,可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7年在金沙江中下游干流攀枝花、巧家及其支流雅砻江、黑水河下游江段采集细鳞裂腹鱼170尾,逐尾测量全长、体长、体重,取臀鳞与微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细鳞裂腹鱼的年龄结构、生长特征与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以低龄个体(1~3龄)为主,臀鳞及耳石均能够作为其低龄个体的年龄鉴定材料;细鳞裂腹鱼体重(W)和体长(L)关系式为W=7.00×10-6L3.1885(R2=0.9867,n=170),雌雄个体间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渐进体长(L)为774.74 mm,生长系数(k)为0.13,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 0)为-0.13龄;渐进体重(W∞)为11407.01 g,体长生长方程为Lt=774.74[1-e-0.13(t+0.13)],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407.01[1-e-0.13(t+0.13)]3.1885,拐点年龄为8.79龄;种群总死亡系数(Z)为0.82,自然死亡系数(M)为0.26,当前开发率(E)为0.68,高于理论最大开发率(Emax)0.388;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和生物量的结果也表现为过度捕捞特征,种群已处于过度利用状况。针对细鳞裂腹鱼的生态习性特征及其资源现状,建议采取生态调度、支流栖息地恢复及控制非法电捕等措施以保护其资源。  相似文献   

19.
1996年6月17日我县养鱼户徐富强带5尾鲶鱼苗(体长1.5厘米)到我站求诊。据徐口述,他利用池塘自繁当地鲶鱼苗,共获鲶鱼苗1万余尾,每天投喂水蚯蚓。鱼苗于6月15日开始出现狂游乱窜,打圈子或钻入水中又跳出水面等症状,随即发生死亡,每天死亡几十尾。从病鱼外观观察鲶苗头大尾小,体质瘦弱,头部有一鹅头状的红色突起。从症状分析,初步诊断为碘泡虫病。为了查清该病鱼寄生虫种类和数量,我们进行了镜检。镜检:由于鱼体大小,我们用针挑破脑部,取出脑组织镜检、发现有碘泡虫寄生、每个视野有1~2个虫体。同时刮取病鱼体表粘液检查,也…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海休渔期间,广西鲜活海产鱼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利用南方冬春季节积温比北方高的有利条件,于2002年10月22日从山东青岛引进低温养殖品种——牙鲆,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北暮生态海水养殖场进行了工厂化养殖试验。在67.2m^3有效水体中投放平均体长13cm的牙鲆鱼种3620尾,采用投喂鲜杂小鱼、水质监控等综合技术方法,经196d饲养,于2003年5月6日起水收获商品鱼3421尾,总重1539kg,产值138500元,成本66482元,平均产量22、9kg/m^3。商品鱼平均体长32cm,平均体重450g。最大个体体长39cm,体重620g。养殖成活率94.5%,饵料系数为4.9,投入产出比为1:2.1,试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