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旭洲  常顺 《内陆水产》1997,22(9):11-12
磷在生物体内可以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在高产池塘中增施磷肥,不仅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改善池塘水质,而且可以促进各种养殖鱼的生长发育、改善代谢状况和提高鱼产量。但关于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驯化养鱼高产池塘中增施磷肥的试验还未见报道。为了改善驯化养鱼高产池塘的水质,挖掘池塘生产潜力,为驯化养鱼寻找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93年5—9月进行了驯化养鲤高产池塘增施磷肥的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亚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与放养量1.1.l试验池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池塘,面积1…  相似文献   

2.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3.
按照池塘中含氮化合物的量,来评价养鱼池塘的水质,例如铵氮、一般的氮或硬蛋白氮。众所周知,在上述所有的含氮化合物中,以氨的毒害最大。  相似文献   

4.
水库施渔用复合肥,确保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大量繁殖生长,并始终处于优势种群,为滤食性鱼提供充足的饵料。要求渔用复合肥中的氮、磷比例科学,施用量合理,篱肥方法先进,才能实现降低养鱼成本、增加库鱼产量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80:20池塘养鱼是指投喂全价颗粒饲料让鱼类直接摄食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其中收获时产量的80%来自于摄食颗粒饲料的高价值吃食性鱼类,而其余20%左右的产量来自于服务性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或肉食性鱼类组成的。由此看来,80:20池塘养鱼除要求经济且营养全面的高质量颗粒饲料外,投喂技术也是关键。 每天或每次投饵提供给鱼最适的饲料量,是健康鱼类吃食至停止摄食的总量(饱食点)的90%,即饱食度为90%。投饵数量较少(如饱食度为80%左右),结果会产生较好的饲料转换,但鱼的生长较差。投饵数量过多(如饱食度接…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高效养殖模式研究鲍传和(安徽农业大学水产系,合肥230036)在池塘养殖时主养品种(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在养殖中保持良好水质,简称80∶20模式。这一健康养殖模式打破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从1986年以来开始研究以鲤为主的池塘养鱼高产综合技术。根据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八字精养法”,使其技术总结得更简便。为更多的养鱼者掌握,他们结合多年的驯化养鱼实践,认为池塘驯化养鱼的主要技术是:1.水质、2.饲料的营养、3.鱼种、4.防病,简称“水、种、饵、防”四字精养法。 一、水质: 池塘中水质保持良好水平的要素是充足的溶氧量和避免鱼本身代射产物积累过多。我们所做的试验表明,鲤鱼池的溶氧量,白天应保持在4mg/l以上,在4mg/l以下,鲤鱼的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溶氧量过低不仅使鱼的生长受到抑制。饲料系数也将增大,鱼的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其他鱼的驯化、如团头鲂白天应保持在5mg/l以上为宜,美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及其意义水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基本生活环境。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鱼类繁殖、生长、发育都在水中进行,所以,要使鱼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有一个好的水质环境条件做保证。水质恶劣,不仅直接抑制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而...  相似文献   

9.
水库化肥养鱼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段向水库投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培肥水质,促使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饲料生物,以达到提高水库鱼产量的养鱼技术。一、水库化肥养鱼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化肥养鱼是采取人工手段,向池塘或水库投施化肥,培肥水质,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促进鱼产量大幅度增加,提高养鱼效益的一种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池塘驯化养鱼是我省主要的养鱼方式之一,为渔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些年来驯化养鱼池塘特别是高产池塘水质恶化问题严重,引发因泛塘和疾病等因素死鱼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养鱼户造成了很大损失。这说明我们驯化养鱼生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去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中,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鱼用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1突出主养鱼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就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搭配其他鱼类,但要严格控制鲤鱼的搭配数量,一般每667m2水面混养50尾以下为宜,以免影响主养鱼的生长。2选用合理的饲料配方不同种类的鱼或同一种类的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中,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主养鱼的食性、个体大小、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盐碱地池塘养鱼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 因池塘水质问题而造成的鱼体生长缓漫、鱼病、泛塘死 鱼、鱼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较为普遍,水质问题已成为盐 碱地池塘养鱼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笔者在天津地 区从事盐碱地池塘养鱼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对盐碱地养鱼 池塘水质的主要特征、产生不良影响及危害进行了总结 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水质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旭洲 《内陆水产》1996,(12):10-11
养殖品种搭配方式对驯化养鲤产量的影响马旭洲(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150070)驯化养鲤作为一种池塘高产养鱼方式,在北方地区被普遍推广。但目前推广的以鲤为主体鱼的驯化养鱼模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养殖品种较单调,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与饵料资源。我国传统养鱼...  相似文献   

15.
董勇 《内陆水产》1998,23(10):19-20
传统的淡水养殖是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混放在同一水体中饲养,其管理的重点在于力求单位面积的高产量。此种饲养模式的缺点是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比例偏大,投喂的饲料主要是菜饼、麸皮、稻谷等原态饲料,营养单一,利用率低,易污染水质,不利于鱼类良好生长,易暴发鱼病。鲤鱼89:20成鱼池塘高产养殖模式,由于采用颗粒饲料投喂,克服了传统放养模式的缺点,具有鱼体生长显著加快,有利于抢占市场,饵料系数低,产量高(每667m2产量可达1-2t),效益好等优点。现将这种模式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1.1…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方法,结合本站多年来驯化养殖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实行驯化养鱼主要应抓好水质、鱼种、饵料、防病等环节,亦即“水”、“种”、“饵”、“防”四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驯化养鲤高产池塘中增施适量磷肥,不仅可以降低无机氮含量,增加活性磷含量,使氮磷比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改善池塘水质,而且可以提高池塘鱼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1mg含磷酸16%的过磷酸钙可增产6.6kg鱼,其中鲤鱼3kg,鲢鳙鱼3.6kg。  相似文献   

18.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19.
高光明 《科学养鱼》1996,(10):33-34
池塘施化肥的用量问题池塘中施用的化学肥料主要是氮、磷、钾、钙等种类,其中以氮、磷为最重要。化肥的优点是成份确切、肥效快、污染轻、用量小、操作简便。因此,化肥养鱼成为池塘养殖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但化肥作用强、肥效短、水质变化快,所以,在施化肥时,还应注...  相似文献   

20.
我市池塘养鱼的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现有可养鱼水面27万亩,其中池塘占70%,池塘养鱼的产量在我市渔业中古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市池塘养鱼生产的发展很不平衡,产量高低很悬殊。人民的吃鱼水平很低。为了加速发展渔业生产,在近期内尽快提高我市城乡人民吃鱼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