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己十分普遍,全国对苗种的需求量剧增,2019年全国罗氏沼虾苗的需求量达到400亿尾.近年各地苗种企业育苗的成功率波动巨大,优质的种虾和育苗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而在育苗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罗氏沼虾幼体会出现一些病害,影响罗氏沼虾苗的出成率,从而影响罗氏沼虾苗对各地养殖户的供...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罗氏沼虾亲虾培育,人工半咸水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水温28.5±0.5℃时,罗氏沼虾相邻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为30-40天,从产卵到第一期蚤状幼体孵出需14—16天,水温29.5±0.5℃时,从第一期蚤状幼体卵出到虾苗淡化需26天。水簇箱中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取得了淡化虾苗产量为81尾/升和94尾/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因罗氏沼虾虾苗个体较大,耗氧量高,故运输密度不能太大,否则成活率将很低,加上空运价高,无形中增加了北方养殖者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以运输罗氏沼虾幼体代替虾苗,然后在本地育苗厂进行幼体孵化,这样既节约了资金,保证了虾苗质量,同时孵化单位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现将罗氏沼虾幼体运输的关键总结如下:   一、幼体选择:罗氏沼虾抱卵过程是胚胎发育过程,经过 20天的抱卵,孵出的幼体为蚤状幼体,个体大,耗氧量高,要想大批量运输,必须取刚孵出来的蚤状幼体第一期运输。取第二期以后的幼体运输,其耗氧量高于一期,还…  相似文献   

4.
姜增华  叶金明 《内陆水产》2001,26(12):32-32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在养殖过程中,罗氏沼虾病害越来越多,直接妨碍罗氏沼虾的生产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了罗氏沼虾综合防病技术,现简述如下。1苗种选择罗氏沼虾要选体质健壮的苗种。其规格整齐、个体0.7厘米以上,没有蚤状幼体参杂其中,淡化后在1‰以下盐度的水中暂养1~2天,活力较强,耐运输。在育苗过程中,育苗水温不超过30.5℃,育苗时间要达24天,饵料上以卤虫和蒸蛋为主,药物使用上较少使用抗生素类,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这样育出的苗体质较健壮、抗病力强。2消毒除害养殖(暂养)…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红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月份是罗氏沼虾锅炉大棚培育大规格苗种期,我市罗氏沼虾出现了一种暴发性的流行病害,发病时虾体发红,虾农称之为“红体病”。该病是我市引进罗氏沼虾养殖以来,发病速度最怏、导致虾苗死亡量最多和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幼体暴发性疾病药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罗氏沼虾在我国已形成规模性生产,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也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在育苗过程中常因病害引起大批幼虾死亡,经济损失严重。1996年3-5月间苏州地区多个育苗场的Ⅱ-Ⅲ期及Ⅺ期的罗氏沼虾幼体先后出现暴发性死亡。作者在研究其病原体的同时,进行了抑菌试验,筛选有效药物,并进行治疗试验,以求尽快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l方法l.l病情调查1996年3--5月间对吴江市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和吴县市养殖总场的罗…  相似文献   

7.
<正>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因其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养殖等优点,而深受养殖户欢迎。罗氏沼虾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即是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经过11次蜕皮,变态成仔虾,此过程称为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若培育池中已有80%幼体发育成为仔虾,便可淡化3天~5天再进行池塘养殖。沼状幼体能否变成仔虾,是罗氏沼虾育苗关键,本文为大家介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防治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罗氏沼虾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病害不断的增多。最近2年,发病最严重、危害最大的是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也称白体病。该病的主要发生期一般从虾苗开始到2厘米左右的虾种,患病后的虾苗进食较少。在乱用药物的情况下,死亡率较高,危害性极大。为了探索白体病的防治方法,本人今年进行了室内养殖防治试验和池塘养殖的防治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试验情况归纳如下:一、试验过程1.取10个便于管理和观察的养殖缸,盛水量相同,养殖用水取自同一水源。养殖缸置于白天有光照的地方,并配置好微型增氧泵。2.虾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罗氏沼虾幼体在培育期间所患的“幼体病”、细菌性坏死病、蜕皮障碍病、体表寄生微生物病的发病情况及症状、病因、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幼体气泡病及其防治方法广西水产学校在1995年的育苗生产中,遇到过两起罗氏沼虾幼体气泡病的病例,报道如下:一、症状1.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在夜间,用手电筒照射水面,使电筒光束与水面成45°以下夹角,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罗氏沼虾幼体漂浮于水面上作挣扎状...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及水质管理浅谈卢锻(广西水产学校)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及育苗期间水质管理是罗氏沼虾人工育苗生产的一个极重要环节。水质和水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虾苗生产的成败、虾苗的产量和质量。经过几年的育苗生产实践,现就如何改善和控制育苗水质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12.
蔡广徽 《水产科技情报》1982,(4):29-29,M032
广西水产研究所于1977年引进罗氏沼虾苗。1978、年至1981年,该所对罗氏沼虾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生物学观察,取得了一些必要的技术参数,为罗氏沼虾养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基本掌握了虾的越冬、幼体培育及成虾养殖的主要技术关键。1981年生产虾苗131万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虾苗异地运输已成为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日益受到养殖业者的重视。由于虾苗生命力脆弱,适应环境能力差,为了提高虾苗运输成活率,现将罗氏沼虾淡化苗长途运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师自选择淡化虾苗的质量与产地、繁殖技术等因素有关。优质的淡化南应是体色鲜亮透明,无色素沉着;个体大小均匀,游动活泼;盛火盆中,搅水后,虾苗由水中心向外游动,水流平静后,虾苗趋向盆边。育出优质淡化虾苗要求湮状幼体阶段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培育,以便使90%的幼体完成变态,…  相似文献   

14.
广东罗氏沼虾育苗中幼体大量死亡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育苗已有一定历史,育苗技术也日趋完善,但近年来广东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却常出现幼体大量死亡的情况,严重影响生产。由于罗氏沼虾的幼体发育经历复杂的变态过程和较长的时间,许多因子都可能影响其发育变态...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幼苗时期生活在比重为1.008左右的半咸水中,经过11次蜕皮,最后才变态成仔虾。在整个虾苗培育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对水体环境的依赖。由于罗氏沼虾幼体比较嫩小,适应能力差,对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故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苗的成败。因此,育苗用水的处理和水质培养问题是罗氏沼虾育苗生产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简易可行的方法,现简要归纳如下。一、育苗用水的处理1.海水的来源和处理:育苗用海水应严格选用盐场自然晒取的、婆美度在9度以下的浓缩海水,其中以5~7度较为理…  相似文献   

16.
1.温度选购苗种时要自带温度计查看育苗水温是否低于31℃,准确测量罗氏沼虾育苗池、发苗池与罗氏沼虾养殖塘的水温,根据场家自报的淡化天数和育苗池与发苗池的温差,推算出其每天淡化降温程度,以每天降温不超过2℃为宜。再就是罗氏沼虾发苗池和养殖塘温差也应在2℃左右,适当考虑罗氏沼虾苗种发苗、运输过程中会自然降温1~2℃。2.虾苗投饵罗氏沼虾放养前期或暂养期,池中应培育数量充足的红虫等枝角类供罗氏沼虾苗摄食,因为红虫等枝角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可有效增加罗氏沼虾营养,增强罗氏沼虾体质以适应新环境,减少死亡率,避免“…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的“转池”就是指虾在水表层或中下层出现的缓游、漫游等异常活动现象,一般来说“转池”具有集群性,罗氏沼虾从虾苗培育阶段到成虾养殖的整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虾苗、幼虾的“转池”现象,尤其是从3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的(锅炉加温)塑料大棚苗的培育阶段(为达到提前放苗、提早上市的目的,高邮市的罗氏沼虾养殖大多采用塑料大棚培育虾苗,其中60%左右的大棚为锅炉加温塑料大棚),由于放苗密度较大(一般每平方米放苗3000~5000尾),培育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罗氏沼虾育苗成活率的试验陆锦天,潘家模,洪新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200433)近年来,罗氏沼虾的人工育苗技术虽已有所提高,但尚未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水体出苗量低;幼体成活率不高,以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也很不稳定。为了提高罗氏沼虾的育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罗氏沼虾养殖年限的增加,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放养密度及单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虾病不断增多,发病频率不断加快,病情日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频繁暴发的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给罗氏沼虾生产(尤其是育苗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为此,我们于1999年起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对该病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始见于1994年。1994年,广东、广西两省区的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迅速扩大,而本地的虾苗市场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为解决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鱼》2001,(10):56-56
罗氏沼虾白体病亦称白斑病、白浊病、白尾病,是一种对罗氏沼虾养殖特别是育苗期间能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病害,2001年上半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罗氏沼虾育苗场广为流行,其发病率达到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据我们初步研究,其主要病原是病毒性的,病毒感染后的虾苗由于细菌继发性感染而造成大批死亡,甚至全场覆灭。我们认为2001年上半年之所以江浙沪三省罗氏沼虾育苗场白体病大流行主要是亲虾带病原。我们从2000年起对罗氏沼虾白体病的防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广东等地罗氏沼虾虾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