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油菜蕾、花、莢脫落和阴莢(无效莢)問題,据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对胜利油菜研究的报道,花、荚脫落(下簡称脫落)和阴莢数,常占花器总数的30—60%,是油菜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产生脫落和阴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認为,与品种生物学特性、气象和营养条件、栽培技术等等都有密切关系。油菜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一般年份花、莢脫落和阴莢发生亦相当严重,怎样克服和減輕脫落和阴莢的发生,从而提高油菜产量,是当前研究工作一个迫切任务。目前省外研究多偏重于甘兰型油菜,对生产上普遍栽培的白菜型油菜研究的还不多。为此我們特用白菜型油菜为材料,于1961—1962年在合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这一研究,希望通过研究,逐步找出規律,查明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供生产上参考。現将研究結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气莢膜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与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Tunnichff氏(1932)指出生后24—72小时的健羔肠道内即有产气莢膜杆菌存在。watts氏(1938)指出正常羊肠道内有该菌存在,且多系型。关于产气莢膜杆菌在正常绵羊各肠段的分布及其数目则很少研究观察。这点对产气莢膜杆菌在正常动物体内存在的某些规律、其所致肠毒血症性质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3.
产气莢膜杆菌在动物所致的疾病主要是肠毒血症性质的疾病,如肠毒血症(软肾病)、猝疽及产气莢膜杆菌性的羔羊痢疾等。这类疾病见于绵羊、山羊、牛、猪、马、犬及兔等,而以对养羊业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较大。自1932年Bennetts从绵羊小肠证明D型产气莢膜杆菌的毒素而确定动物肠毒血症的性  相似文献   

4.
救济荒豇豆是怀宁县农家品种,1957年經安徽省农业厅征集,交我所进行試驗。經几年試驗証明,它是一个优良品种。这个品种株高五十厘米左右,直立不拖藤;每株有三至四个分枝,叶片长椭园形,頂部較尖;花紫白色,花梗着生在各分枝的基部,长二十三至二十六厘米,超出植株自由高度,因而結莢集中,且莢果露在外面,有利于摘莢收获;每花梗着生莢果二至六个,莢长十至十二厘米,成熟后黄白色,較易裂莢;每莢有种子十至十二粒,籽粒米黃色,豆臍边緣綠褐色中部白色,籽粒比一般豇豆小,千粒重一百一十一点七克;这个品种虽能耐旱,但遇过旱,結莢也要減少。救济荒豇豆适应性較强,肥田瘦地均可种植。特别是生育期短,出苗至收获只需两个多月,比綠豆还要早熟高产,几年平均亩产一百五十三点五  相似文献   

5.
1921年 Gaiger 与 Dalling[1]二氏首次报导了羔羊的细菌性痢疾,至1928年,Dalling 氏[2]对羔羊痢疾杆菌(B 型产气莢膜杆菌)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此后在世界其他各地,也证实了B 型产气莢膜杆菌为羔羊痢疾的病原。在美国,羔羊痢疾的病原被确证为大肠杆菌[3]。我国对羔羊痢疾病原的研究,作了很多极其有价值的工作,对所分得的产气莢膜杆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了三个蔬菜用豌豆品种为研究分析的材料。一个是廣州的大莢豌豆,这是以豆莢为主要食用的的品种;又一个是杭州的白花豌豆,这是以新鮮种子为主要食用的品种;第三个是“阿拉斯加”豌豆,这是有名的罐头制造用品种。这些豌豆在杭州气候环境下,都是在4月下旬,5月上旬先后开花。开花后6—8天,开始分析它們的豆莢及种子的維生素丙(抗坏血酸)还元糖及全糖的含量。每隔4—6天分析一次,直到完全成熟为止。本試驗所用的三个品种,在豆莢及种子的發育及成熟过程中,維生素丙的含量都是愈成熟而愈少。在發育的初期,不論莢果或种子,每100克新鮮物重中都可以含有40—60毫克的維生素丙,但到了完全成熟时,僅有5—15毫克了。种子中和莢果中的維生素丙含量的变化,差不多有平行的趋向。而且大莢豌豆(軟莢种)的莢果中的維生素丙含量比种子中的为多;而杭州白花豌豆(硬莢种),則莢果中的比种子中的少。这是符合于这兩个品种的利用方式的。至于全糖或还元糖,也都是愈到成熟愈少。但豆莢中的全糖及还元糖,在發育及成熟过程中,虽然也稍为降低,但沒有象在种子中減低的迅速,而且比种子中的含量为多。随伴着种子中的糖在成熟过程中的迅速減少,淀粉迅速的增加,硬度也因而增加。种子中的还元糖含量,在接近成熟时,只有微量的存在,甚至沒有。由于維生素丙及各种糖类在成熟过程中迅速減低,因而在農業技術上不宜在开花后20天才進行采收。采收越迟,作为蔬菜食用的品質就愈低。而如何选擇适当的采收时期,是保証豌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豆丰产与适于机械化收获的育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大豆丰产育种问题 大豆的植株高度、主茎节数、分枝数、每节莢数、每莢粒数、百粒重等性状,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大面积栽培的情况下,大豆丰产的主要依靠是什么?大面积栽培下的大豆丰产品种,在长相上应当如何?都值得分析研究,以便针对这些方面,去选育高产稳产的品种。 植株高度:在倒伏轻微的情况下,大豆  相似文献   

8.
试验材料及方法 以原名Seminole的矮生菜豆Phaseolus vulgaria L.var,nanus(L.)Aschers作为试材,是1960年引自欧州。该品种株高达25厘来,株势稍披展,株冠横径约30厘米,叶色深绿,花纯白或稍带微红。菜用莢纯翠绿色,莢肥圆,长达15.5厘米,横径达1.1厘米。种籽肥圆而稍长,呈深紫斑色,  相似文献   

9.
大豆落花落莢是增产的主要矛盾。一般結莢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花莢脫落率达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严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大豆花莢脫落以盛花到結莢时期为最多。脫落次序与开花次序基本一致。脫落的原因,根据各地研究結果表明,是受水分状况、养分供应、植株生物学特性、田间小气候、栽培方法、机械損伤、病虫灾害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 研究情况概述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对大豆落花落莢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归納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意見。 (一)花莢脫落现象主要是养分供应不正常及植株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如遇大风暴雨及局部养分供应不足,促使大豆植株发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棉花减产的诸多因素之中,蕾铃脱落是棉花减产的重要原因.明确蕾铃脱落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可以减少蕾铃脱落从而获得高产. 脱落原因造成蕾铃脱落有生理脱落、未受精脱落、病虫危害脱落和机械损伤脱落等4种类型.①生理脱落.生理脱落约占脱落量的60%~70%.生理脱落又由以下原因造成,棉株发育不良、生长弱及棉蚜和红蜘蛛等害虫危害造成有机养分制造不足;种植密度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差,生长过旺造成养分分配失调;植物激素中减少生理脱落的吲哚乙酸受到抑制而减少、抑制生长的脱落酸增加,使得铃柄与果枝交接处产生离层造成脱落.  相似文献   

12.
蚕豆是四川省重要的小春作物,在以水稻为中心的輪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蚕豆落花落莢現象十分严重,一般落花占开花数的80%以上,而实际上能稳得住莢的花朵,仅占开花数的8%或者更低一些。因此,历来蚕豆的产量很低,被称为“低产作物”。以往农民曾采用适期播种、摘主茎、摘頂尖等整枝技术来减輕蚕豆花莢脫落的程度。但因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油菜的花果脫落,是当前油菜生产上重要問題之一,据西南农学院报导(1960):一般脫落率占50%左右。又据我院(1960)观察研究的結果:其脱落率在40%以上,且增施苔花肥对增花增果虽有一定作用,但是死蕾与落果百分率,不单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又由于密度不同,油菜蕾果的脫落与无效果的产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比例,且每莢粒数亦有波动。另据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农科所的资  相似文献   

14.
蕾铃脱落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蕾铃脱落的规律和原因对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了博乐市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脱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自一九五七年起,我們对“鳥壳迟”、“六月黄”、“滿仓金”、“黑龙江41号”等九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詳細的定株記載,并根据原始材料圃內40多个品种观察結果,发現大豆主、副花序间,在形态、习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增花增莢,防止落花落莢,以及杂交育种等方面均有影响。現将我們初步观察結果介绍于后。 一 主副花序的开花次序 大豆每节并非只是一个花序,而是有規律地先后发生1—5个,一般为1—3个或者更多的花序。我們把每节正中最先发生的叫“主花序”;主花序  相似文献   

16.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叙述了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脱落的原因,主要是内部生理原因和外部诱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脱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棉花生产中常出现蕾铃大量脱落现象,对产量的影响很大。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蕾铃脱落的规律、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一下分析,供大家参考。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1、蕾铃脱落的比例。在蕾铃脱落中,落蕾与落铃的比例,总的趋势是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其比例约为3∶2。但棉花前期遭受病虫害、干旱、水涝时,落蕾率大于落铃率。2、蕾铃脱落的日龄。现蕾以后11-20天的脱落最多,20天以上的大蕾脱落的较少。棉铃开花  相似文献   

18.
<正>棉花蕾铃脱落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蕾铃脱落的原因比较复杂,且多由于综合因素所引起,一般年份大田蕾铃脱落为60%~70%,特殊情况下可高达90%,因此有效的增蕾保铃和减少脱落,对提高亩铃数,增加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脱落原因1.1生理脱落1.1.1正常生理脱落。蕾铃脱落是棉花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产中常出现蕾铃大量脱落现象,对产量的影响很大。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蕾铃脱落的规律、原因及应对措施,谈谈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仁俊 《吉林农业》2010,(10):90-90
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受光照、水分、养分等因素的影响引起植株内部生理失调而造成的。花荚脱落主要是指花蕾、花朵和幼荚的脱落,一般花荚脱落率达47-70%,其中以落花较多,落荚次之,落蕾较少。如何掌握大豆花荚脱落的规律,是保花增荚,增加粒数,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了解这点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