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垦区向农业现代化过渡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合理规划建设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并制定契合农场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发展方案,首先对建设农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调研,其次运用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法,对该农场农机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并建立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预测模型,最后对建设农场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农业机械化反映变量在区域空间位置变化时呈现出的属性差异进行综合测度并比较,在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用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江苏、山东的综合分值位于全国前3位,机电排灌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柴油发动机动力等是影响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变化与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3.
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以往农业机械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选取反映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保障水平、效益水平的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赋予权重,结合各项指标系数值,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程。同时,计算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结果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是以数据本身的相关性为依据,避免了其它方法人为赋权所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系统体系3个层面所构建的,通过相关分析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对2002年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纵观世界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一般遵循从初级向高级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也将其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主要有两个评判指标:一是耕种 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二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中级阶段是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跨入40%并提高到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40%降低到20%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关联分析模型,借助DPSv3.01数据处理软件,对河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科学的评价.评价采用多指标评分法,通过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各指标的实际值,再通过数学模型转换成综合评价值来综合评价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结合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特点,构建了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方法。并运用该评价模型对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今后合理衡量新疆农机化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我国现有种植业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04年来我国9大作物6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数据,从生产环节和农作物种类两方面,研究设置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确定了各生产环节的权重,并从扩展评价对象、延伸评价环节两方面,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江汉平原小规模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探讨了建设新农村对小规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并提出了推进江汉平原小规模农机化和现代农村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机械化宏观研究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对农业机械化基本内涵、农业机械化项目类别和农业机械化关键特征的概念进行辨识的基础上,从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农业机械化与经济的关系、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测算、农业机械化效益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宏观研究的现状,并预测了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宏观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